孩提時期的成長過程非常重要,特別是在6~8歲的年紀,如果在一些教育方面家長注意的話,很可能會讓自己的孩子得益一生。所以說家長們千萬不要以工作忙來推脫對孩子的教育,當你發現自己對孩子無所適從的時候,說明你對孩子的成長幹預已經晚了。
為什麼說別人家的孩子不用父母監督,就可以獨立完成屬於孩子自己的工作?不是人家孩子生下來就省心,而是別人的家長帶孩子的關鍵時期,非常注重對他的教育,才有了後來十幾年的成果。
清華的一位姓馬的教授就這樣說過:青少年時期的一些習慣,有可能會影響到他一輩子,這裡所代表的不僅僅是孩子今後的學習狀況,甚至還會影響到他成年以後的為人態度。
那些考上清華北大的天之驕子,家長從小會在三個方面逼他們,特別是在孩子8歲左右的時候,一定要過早地去進行幹預。
青少年時期培養孩子做事情的主動性很重要,如果這樣的習慣一旦養成的話,那麼孩子完全就不需要依靠外界的壓力和動力,驅使著他們不斷地向前行進著。
不要總想著孩子小有些事情做不到很自然,正是因為孩子在有些事情上做不到,還需要家長不斷地督促著他們進行,看起來這只是一件小事情,習慣形成之後孩子以後不用你督促,也會把事情完成得很好。
老天在為每個人所分配的時間是絕對公平的,沒有哪一個人比別人的時間多,為什麼有的孩子就可以做到學習愛好兩不誤,而有的孩子光用來學習都覺得時間不夠用呢?時間都一樣只是利用時間的方式不同而已。
千萬不要小瞧孩子的規劃能力,只有父母眼中長不大的孩子,沒有完全沒有潛力的孩子,這個孩子的潛力如何就要看父母所下的決心有多少。有的家長習慣為孩子安排生活,雖然一天的活動安排得很合理,可是孩子只是一個被動的執行者,這樣的孩子永遠都長不大。
要讓孩子在成長當中自己參與進來,要讓孩子自己去規劃自己的時間,家長只要教會他們如何去規劃就好了。
有的孩子在生活中很膽小怕事,他們常常害怕承擔某項錯誤的責任,因此總會撒謊或者找藉口去推卸責任。
其實有這樣的孩子主要責任在家長,你是否在孩子犯錯誤的時候不問緣由就馬上開口批評,讓孩子因害怕你而不敢承認錯誤,時間長了孩子就養成了這種膽小怕事的習慣,遇到事情就推脫不願意承擔自己所擔的責任。
教會孩子勇於面對錯誤很重要,只有肯面對自己錯誤的人,才會在今後的生活中積極地去改正,這樣的人的一生是不斷進步的。
所以當孩子犯錯的時候千萬不要著急去教育,而是心平氣和地了解整件事情的起因和經過,有些時候在事情發生之後,孩子可能就已經意識到錯誤了,根本不需要家長去一遍又一遍地重申。
孩子的成長大部分責任在家長身上,所以有時間去羨慕別人家孩子,不如反思一下,家長多在自己身上找原因,才能讓自己的孩子越來越優秀。
你覺得如果我們想讓孩子考上985、211大學,還應該在哪些方面逼他們呢?歡迎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