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全日制研究生遭遇歧視,90後大專生考取CPA月薪2萬……

2020-12-16 會計網

無論是考證,還是成為非全日制研究生,如果抱著「偷懶」的心態,那麼,你將很難有預期的結果。

01 非全日制研究生就業遭歧視:學歷和能力到底哪個更重要?

昨天,#非全日制研究生就業遭歧視#這個話題在微博熱搜上盤踞了很久:

原來是近日,有學生在求職時反映非全日制研究生就業遭歧視,有企業明確回覆:不招收非全日制,有的HR甚至直接標明:非全日制=本科生!還有人更是直截了當地說,很多人是為了「混學歷」才考的非全日制研究生。

這個問題在網上引發了巨大的爭論,有平臺將網友們的觀點收集起來進行了匯總統計,大家可以看一下。

注會菌並不想站在某一方的立場上來看待問題,不過我始終認為,離開學校、進入職場之後,依然有想要提升自己的想法都是值得稱讚的。但是有一個問題:如果將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一張學歷證明或是一張證書上,顯然是不可取的。

很多人因為學歷低和工作經歷少的原因,把所有升職加薪的希望都放在了考取非全日制研究生或是考取一張CPA證書,但卻片面高估了他們的價值。

換句話說,在考證的時候沒有想過把證書或非全日制課程中的專業知識運用到工作中提升自己的實力,以為把證書拍在HR的桌子上,就會有人搶著給自己漲薪,坦白講,這樣的人考再多的證書、再提高學歷都沒用。

而在這場薪資和職位的博弈中,取得勝利的往往是站在鄙視鏈頂端的人,在這條鄙視鏈中,無論是學歷證書還是你考的CPA只是決定自己薪資水平的一個重要因素,但不是絕對因素。

在注會菌看來,企業在選擇候選人時,在不了解其背景和能力時,肯定會從學歷、經歷來判斷候選人是否符合公司的職位,學歷能代表一個人的過去,但是能力才能決定一個人在職場上能否走得長遠。

02 90後大專生,備考中級+CPA:

除了繼續努力,別無選擇!

看到非全日制研究生遭遇歧視的話題後,注會菌想到之前看到的挺多的專科生逆襲的例子。他們沒有學歷的加持,起點不高,但是正如我前面所說,學歷代表的只是過去,在職場上發展幾年後,真正能決定你上限的還是你的能力。

昨天,注會菌在知乎上看到一位答主的分享,專科學歷,到如今已經有6年工作經驗,從去年年薪13W到今年年薪20萬,去年考了中級,目前正在備考CPA,他說自己除了努力,別無選擇。

當初CPA報名時,注會菌在微博上有一條帖子,有個CPA考生說,自己今年報了CPA綜合階段,不出意外的話明年就是CPA持證人了,7年時間的努力,自己終於一步步慢慢成為了想要的那個樣子。

從一個普通的專科院校,完成從專科到本科的上升,還要拿下CPA專業階段6科,7年時間說長不長,說短也不短,雖然在很多人看來這並不是多優秀的成績,但是能堅持這麼多年一直努力的著實是少數。

去年我們採訪過的一位考過CPA的考生劉帥,他決心考注會時,還是大專學歷。平時就待在一個中小型企業幹著費用登記的簡單工作。一個月工資3500,連繳納個稅的起徵點都沒有達到。其實一個大專生有能去幹什麼呢,有個會計工作已經很不錯了。

或許以前他還可以靠著3500過著勉強自給自足的生活,但一場婚姻,讓他成為了一位父親。或許以前還可以沉迷在遊戲裡逃避生活,渾渾噩噩地過一生,但現在,孩子的出生,讓他看清了一切。

沒有學歷,沒有強大的工作背景,剩下的只有一條路,那就是考證。

但是,他很了解自己的處境和學習狀況。第一次,他報名了初級會計職稱考試。雖然是大專學歷,但學的是財務專業,所以,對於初級會計職稱考試,他很有把握。所以這一次,他順利通過了初級。

但現實卻很殘酷,一個初級會計職稱,依然不能幫助他的家庭擺脫困境。

怎麼辦?」繼續考證,直到考到有錢為止!「什麼證書值錢?他開始思考這個問題。

從這以後,中級會計職稱,高級會計職稱,ACCA,CPA,CFA,CMA,這些證書他都去了解了個遍。

確定自己今後的發展方向是進入企業做高級財務,他毅然選擇了CPA。

一年六科?他不敢想,就穩紮穩打,給自己定一個三年之約吧,三年過六科,一年過兩科!

如今,他已經換到了更大的公司,拿到CPA的他,現在成為了一個高級會計。相比之前的3500,近20000的月薪已經不可同日而語。

有句話說,優秀的人幹什麼都是優秀的,因為優秀已經成為了一種習慣,深深的刻在了骨子裡。備考注會的過程註定是漫長而又孤獨的,堅持、勇氣、良好的心態就顯得非常重要。從結果來看,也確實是這樣。

高考並非就是一考定終生了,學習的機會還有很多,可以通過很多方式去不斷強化自己的職場競爭力。

無論是非全日制研究生遭遇歧視還是我上面列舉的幾個例子,我想說明的問題主要還是兩點:

證書和學歷等於能力嗎?

毫無疑問,證書和學歷當然可以證明一個人的能力。計算機等級證書可以證明一個人計算機使用的掌握程度,英語四六級可以證明一個人對英語的掌握程度,財會類證書和其他所有職業資格證書一樣,可以證明一個人在財會領域的知識和技能水平,有985的學歷說明你接受了良好的教育,綜合素質會高狠多。

但問題是,他們雖然等於能力,卻不一定等於工作能力。在幾乎所有行業,工作經驗都是一項不可忽視的素質,會計行業也是這樣,在高端崗位的招聘上,即便有證書,也需要同時具備多年的從業經驗。只有證書和學歷而無能力的從業者,顯然沒法走得很遠

還有必要考證或提升學歷嗎?

毫無疑問,當然有必要考。有時候,證書或是學歷不一定能保證一個人不被辭退,但證書能左右一個人是否能被成功錄用。

財務領域求職競爭激烈,通常一位行業頭部企業的HR,每天都要翻閱一千份以上的簡歷,那些無經驗,無學歷,無證書的三無選手,在HR眼中停留的時間不會超過5s。且不論在入職以後評優秀員工和晉升加薪中發揮的作用,單憑成功應聘這一點,足以說明一本證書和學歷對進入財務領域的必要性。

03請別做有證無能的人 有些人考證只是為了「偷懶」!

在職場上有一個亙古不變的道理:企業不會養閒人,對於無法完成工作的財務人,有再多證書傍身也不會保留。

無論是考證還是考非全日制研究生,對於有些人來說是一種「戰術上」的懶惰,懶得思考未來的職業規劃所以考證,但考完之後還是會很迷茫。

不能正面證明自己的工作能力,哪怕是最小公司的HR,也不會因為你簡歷上「有證」兩個字就立刻錄用你。為什麼會有《非你莫屬》上留學生被懟英語還不如國內大學生?因為四年的國外留學經歷並沒有給他很好的鍛鍊口語的機會。連一個四年呆在國外都證明不了英語口語好,為什麼考下一個證就一定能證明工作能力強呢?

有證,最直接的作用就是能給簡歷添彩,在篩選簡歷環節不會輕易被HR丟到角落。更深層的含義,還要看你是否能將考證時學到的都融合在實際工作上,比如你考下了CPA,卻沒有獨立鑑證一份財務報表的能力,想要見到高薪,也只能在夢裡了。

如果你考取了CPA後,或是拿到一個很高的學歷後,自己的薪水卻不如期待值時,不妨先想想,自己有沒有下面這3個問題。

1、 考證或提高學歷的目的太過功利性

CPA對財會人的就業有沒有用,肯定是有用,但並不意味著有了證就萬事大吉,大多數考生只看到了CPA背後的高薪,卻沒看到CPA背後的能力,以及自己是否適合現在所豔羨的這個行業。在合適的時間考適合的證,抱著提升自己實力的目的去考證,這才是提升自己薪資水平的關鍵,對於提高學歷也是一樣,如果你單純只是為樂學歷上好看,而不考慮專業,結果可能也是一樣的。

2、 在職場中停止學習

其實不管是哪個行業,在職場中停止學習對自己職業發展來講都是致命的,就像下圖中的知乎網友所言,工作7年,注會加中級,目前年薪稅前25萬,薪水低是因為自己考完就不上進了。但現實中,工作7年,年薪能到25萬的注會人其實很少,優秀的人尚且有對自己不上進的思考,你為什麼不能從自己身上找找原因。

3、 對自己的職業認知存在偏差

第三點就是從職業規劃的角度出發,會計是一個好就業的行業,但絕對不是既輕鬆、又高薪的行業。很多人以為考出了注會,就意味著高薪、輕鬆、好職位,這其實是對自我職業生涯的一種認知偏差,也是對注會或是非全日制研究生最大的誤解。

04拿證之後,競爭才剛剛開始!

一張有含金量的財會證書,或是考取非全日制研究生,這都是財務人能力的證明,是一個優秀會計的從業資質證明,但更重要的是,它是一張通往高端財務職場的入場券。但是,拿證之後,真真的競爭才剛剛開始。

微博上看到這樣一條信息。有人經常會問拿到某某張證書,我是不是就能年薪百萬?對於這樣的問題,有人這樣回覆:

是的,我們經常聽到一些行業大牛在評論證書時會說,它只是一張證書而已,你指望一張證書就讓你年入百萬,做夢。

聽起來特別理智,特別冷靜。但當你仔細翻閱這些大牛們的履歷,你會發現,很多人都是CPA大牛,國際註冊會計師,只有當你擁有它之後,才敢說它不重要。

經常有成功人士會告訴你,這張證書不重要,那個學歷不重要,在成功的過程中沒產生多大幫助,但其實他們想說的,不是證書不重要,而是相對於證書這張入場券,他們自己的努力更重要。

在拿到證書之後,考生們還有很長的路要走。今後在工作中,會有更多的事情需要學習,無論是工作中更加複雜的會計技能,還是財務管理上的各種經驗,乃至人事上的各種關係,要學的事情不比考證路上少。

來源:註冊會計師。

相關焦點

  • 非全日制研究生遭遇就業歧視 道歉了事?
    博主「統招非全日制碩士研究生」:希望自己帳號有註銷的那一天 非全日制研究生是否會遭遇就業歧視?各種說法都有。但的確存在一個「抱團取暖」的特殊群體。中國之聲《新聞有觀點》採訪了一位在微博上專門為遭遇就業歧視發聲的「統招非全日制碩士研究生」博主小法(化名),他是這個帳號的第二任運營者,本身也是一位遭遇過就業歧視的非全日制研究生,在運營微博的過程中也遇到了很多有類似遭遇的小夥伴。
  • 非全日制研究生遭遇收到就業的歧視
    今年2月,教育部等五個部門在《關於進一步做好非全日制研究生就業工作的通知》中明確規定,「應當為不同學歷的研究生提供平等的就業機會,不得設置與工作要求無關的申請資格。」一些招聘人員曾經對小發回答:「您是教育部改革後首批接受培訓的非全日制研究生,其質量仍有待觀察。」 「兼職信件的效力較低。」 「許多招聘單位利用招聘自主權拒絕兼職研究生。研究生有時並不像大學生那樣容易找到工作。」小發說。
  • 「求職」非全日制研究生找工作遭歧視,95後大專考取CFA年薪40萬...
    正文 前天,#非全日制研究生就業遭歧視#這個話題衝上微博熱搜榜!原來是近日,有學生在求職時反映非全日制研究生就業遭歧視,有企業明確回覆:不招收非全日制,有的HR甚至直接標明:非全日制=本科生!還有人更是直截了當地說,很多人是為了「混學歷」才考的非全日制研究生。非全日制研究生就業遭歧視:學歷和能力到底哪個更重要?這個問題在網上引發了巨大的爭論,有平臺將網友們的觀點收集起來進行了匯總統計,大家可以看一下。
  • 非全日制研究生求職被拒,是「學歷歧視」嗎?
    文 | 陳墨近日,非全日制研究生就業遭歧視,引發社會關注。只因畢業證上「非全日制」四個字,不少碩士研究生被用人單位拒之門外。有人無緣省考面試;有人報考了教師崗位,後被取消應聘資格;有基層公務員上行通道被卡住。除了應聘、升職受阻,一些地方政府發布的人才落戶、補貼政策也將非全日制碩士研究生排除在外。
  • 鄂爾多斯教師招聘歧視非全,你還會考非全日制研究生嗎?
    近日,有網友反映,自己是一名非全日制畢業的研究生,在今年內蒙古鄂爾多斯古杭錦旗和準格爾旗的教師招聘中卻因為非全日制的身份遭到了歧視。幾次申請報名,都被以「學歷不符,非全日制學歷」的理由拒絕。非全日制的研究生部分學校等級,很多好學校也有非全日制研究生,一般很多同學在考研調劑的時候,如果調不上全日制研究生,那麼會有一部分人考慮非全日制的研究生;另外,還有一些在職的工作人員,由於工作需要研究生學歷,也會選擇讀一個全日制的研究生。
  • 「非全日制研究生」被歧視背後是什麼?
    研究生培養方式改革之後誕生的非全日制研究生,被一些地方政府和用人單位區別於全日制研究生,人為當成「另類」,可以說是為就業歧視又增添了新的品種。更加讓人關注的是,非全日制研究生在享受地方相關人才政策和就業方面受到歧視並非個案。在深圳案例曝光之前,全國已經有多起類似的案例。
  • 你會考非全日制研究生嗎?鄂爾多斯教師招聘歧視非全,官方回應
    近日,有網友反映,自己是一名非全日制畢業的研究生,在今年內蒙古鄂爾多斯古杭錦旗和準格爾旗的教師招聘中卻因為非全日制的身份遭到了歧視。幾次申請報名,都被以「學歷不符,非全日制學歷」的理由拒絕。非全日制遭歧視不是一兩天的事情了高中的時候文科生是被歧視的那個,大學的文科專業是被歧視的,研究生時候的非全日制是遭歧視的。這些歧視其實一直都無形地存在於我們身邊,只是鄂爾多斯的教師招聘事件把這件事情撕開暴露在公眾面前了而已。
  • 研究生遭歧視?「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研究生究竟有何區別?
    文章中前前後後提到了多次「全日制」,但對「非全日制」隻字未提。同為研究生卻遭遇如此大的反差,引起了那些非全日制研究生學歷的強烈不滿,甚至將此次人才引進計劃中「全日制研究生」和「非全日制研究生」的區別對待上升到歧視層面。不少「非全日制研究生」紛紛留言表示很受傷。
  • 從非全日制研究生學歷的前世今生,看今天的非全日制學歷歧視
    近來非全日制本科、研究生就業受到歧視被熱議,因為教育部一再發文,依照囯家相關規定,非全日制學歷與全日制學歷享受同等待遇,不得歧視。專升本說起來是考上本科,但事實就是3+2,想讀就可以讀,其真實水平有沒有達到本科,天知地知人也知。也就是說,以前的進修學歷是為了在單位提高學歷,以便升遷加薪,嚴格來說是一種特殊福利,並不是針對系統外的自主擇業人員。在這種背景下的非全日制本科和研究生的質量如何,沒有人不心知肚明。不只是年紀較大的人,當下正在上研究生的學生同樣這麼認為。
  • 非全日制研究生求職被拒 究竟何時才能撕掉歧視標籤
    中國商報/中國商網(記者 王立芳)只因畢業證書上有「非全日制」四個字,不少碩士研究生就被用人單位拒之門外。近日,非全日制研究生就業遭歧視話題再度引發社會關注。作為改革後的新生事物,國家教育部明文規定非全日制研究生與全日制研究生具有同等法律地位,然而在實踐中,他們並未被平等對待,數十萬「非全」學子正在呼籲同等就業權利。
  • 研究生學歷證書,若不再標學習形式,非全日制研究生還會受歧視嗎
    包括不少機關事業單位、國企,在招聘工作人員時,都或多或少地存在歧視非全日制研究生的情形。近來發生了兩起涉及非全日制研究生的熱點,讓人很是感慨「非全」受歧視的現實。南京分局那個職位在公告中就有明確要求,必須是全日制普通高校本科及以上學歷畢業生,並且還在括號內專門註明例外的情形。不予錄用石某的決定本質上是沒有問題的,不過卻突顯了對非全日制研究生的就業歧視。
  • 在職研究生VS非全日制研究生!
    1.同等學力申碩:5月份考試2.中外合作辦學碩士:無具體考試時間,入學考試需參看院校具體規定。非全日制研究生:12月份考試在職研究生:1.同等學力申碩:外國語+學科綜合,滿分200分。2.中外合作辦學碩士:視頻面試或英語面試(部分院校也要求筆試)。非全日制研究生:1.管理類聯考:英語二+管理類聯考綜合能力,滿分300分。2.除管理類聯考專業(包括學碩和專碩):英語+政治+數學(或專業基礎)+專業課,滿分500分。
  • 非全日制研究生遭歧視,碩士不是掏錢就能讀
    進入10月,企業陸續開始秋招,對部分非全日制研究生來說,求職過程卻備受冷眼。據媒體報導,國內某大型建築公司明確「不招收非全日制的學生」,某企業HR也曾坦言,「(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研究生的區別)大了去了,非全日制=本科生」。
  • 非全日制研究生遭歧視無緣教師招聘,用人單位無視政策害人不淺
    該企業招聘信息寫的是「全日制本科及以上」,她覺得政策已經出來了,用人單位應該知道改革後的「非全」是怎麼回事,「2017年以後我們都是統招,自然包括全日制碩士和非全日制碩士」。所謂的改革是什麼呢?其實是中國教育部早在16年就發布的一則關於統籌全日制與非全日制研究生工作的通知。
  • 馬亮:非全日制學歷「就業歧視門」,為什麼?怎麼辦?
    文 | 馬亮 (中國人民大學國家發展與戰略研究院研究員、公共管理學院教授)最近,陸續有媒體披露了非全日制學歷在各地屢屢遭遇就業歧視的問題,引發社會廣泛關注。受疫情衝擊,今年就業形勢挑戰重重,而「非全」學歷求職者面臨的歧視,則使他們的就業難題雪上加霜。
  • 非全研究生就業遭歧視?「非全日制=本科生、課程水、混學位……」
    同時,2018年有大比例的考生不願意被調劑至非全日制,中國教育在線調查顯示,因擔心畢業後非全日制文憑不被就業單位認可而不願調劑至非全日制的考生約佔47%。相關數據不完全估算,2018年非全日制研究生招生數為3.625萬人,在讀非全日制研究生為11.538萬人,畢業生為2.552萬人。
  • 「非全」歧視引熱議,中立解讀非全與全日制研究生
    報導是由人民網領導留言板引起,有網友反映,非全日制碩士研究生在參加內蒙古鄂爾多斯杭錦旗和準格爾旗的教師招聘時,均被「學歷不符,非全日制學歷」的理由拒絕,國家在今年的2月14日就發文,現在還不能保證統招非全日制的就業,略感心寒。
  • 非全日制研究生含金量究竟如何?「雙非」研究生就業遭歧視
    近來,一些地方出現了非全日制研究生找工作受歧視的現象,引發社會關注。很多讀者想知道,在高校培養研究生的過程中,非全日制與全日制到底有何不同,其含金量真的比全日制低嗎?為此,我們邀請部分高校負責人從報考、課程設置、導師安排、畢業論文要求等方面予以解讀。
  • 問教丨歧視對待非全日制研究生,一句抱歉就完了?
    問教丨歧視對待非全日制研究生,一句抱歉就完了?該網友表示,國家在今年的2月14日就下文《關於進一步做好非全日制研究生就業工作的通知》(下文簡稱《通知》),經過這麼長時間還是無法正視統招非全日制學歷,不能保證統招非全日制的就業,略感心寒。對此,鄂爾多斯市委辦公室、 鄂爾多斯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回應稱,經調查,當地確實存在有關考試組織人員由於不了解教育部等五部門今年新出臺的《通知》,在資格審核時對非全日制學歷未予通過的情況。
  • 就業歧視為哪般——非全日制研究生的兩難抉擇「圖」
    教育部進行非全日制研究生制度的改革的初衷在於統一考試,把入學難度提上來,讓真正有水平的人獲取非全日制學位,通過畢業雙證提高社會認可度,畢業後具有和全日制相同的待遇。從而解決非全日制研究生社會認可度不足以及教育部對非全日制學位掌握力度不夠的目的,但是由於學校以及就業市場上的種種原因導致該政策未能達到應有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