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學歷證書,若不再標學習形式,非全日制研究生還會受歧視嗎

2020-09-17 寫教育

在過去很長一個時期,研究生分全日制和在職兩個類別。2016年9月,教育部和國家發改委下發專門通知,明確當年12月1日後錄取的研究生,在培養方式上區分為全日制和非全日制,此前錄取的研究生按照原規定執行。

從兩部聯合文件中可清楚地看到,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研究生最大的區別,就在於學習方式上是否全脫產。其他的諸如招生考試、錄取、培養、學歷學位等,皆一視同仁。

儘管如此,在用人單位的眼中,非全日制研究生仍然等同於過去的在職研究生,是「水貨」,是花錢買學歷學位「走過場」,是被歧視的對象。包括不少機關事業單位、國企,在招聘工作人員時,都或多或少地存在歧視非全日制研究生的情形。

近來發生了兩起涉及非全日制研究生的熱點,讓人很是感慨「非全」受歧視的現實。

非全日制研究生石某在年初報考了江蘇省菸草專賣局南京分局的某個職位,筆試面試都順利通過,綜合成績位列報考職位NO.1。原以為工作有著落的石某,卻在資格審查環節卡住了,被告知的原因就是其學歷與招考公告的條件不符合,不予錄用。

儘管教育部去年底聯合五部門下發過文件,明確公務員招錄、事業單位和國企招聘,對不同教育形式的研究生應提供平等就業機會,可江蘇省的貫徹意見在今年4月才下發,而此時江蘇省菸草專賣局南京分局公開招聘的公告早已在幾個月前發出。

過來人都知道,公開招聘的資格審查一律以公告的內容為準。南京分局那個職位在公告中就有明確要求,必須是全日制普通高校本科及以上學歷畢業生,並且還在括號內專門註明例外的情形。不予錄用石某的決定本質上是沒有問題的,不過卻突顯了對非全日制研究生的就業歧視。

另一個事例讓人很是心疼。9月14日,以超過國家線73分的成績,考上青島某大學2020級研究生的肖某(化名),在報到入學當天就填寫了研究生退學申請表,理由就是他考上的是非全日制研究生。肖某從加入的考研群裡了解到,「非全」碩士研究生就業備受歧視,害怕畢業後出路不好,於是下定決心「二戰」考取全日制研究生。

據說,與肖某一同退學的,還有另一位非全日制研究生。

毫不客氣地說,那個報考江蘇菸草專賣局南京分局綜合成績第一的考生,那個從青島某大學退學的碩士研究生新生,都是基於「非全日制」這4個字惹的事。

偉人說過:不管黑貓白貓,抓住耗子就是好貓。這不僅僅是搞活經濟的理論,對於人才選拔同樣適用。管他是什麼學歷學位、何種學習方式,只要人家能夠通過你規定的程序,通過你的考試考核,進而脫穎而出,那就是真正的人才,就應該認可才是。

看到不少網友稱全日制研究生怎麼怎麼厲害,非全日制有多麼多麼的差勁,就想問一句,那麼多報考江蘇菸草專賣局南京分局的考生,都是非全日制嗎?如果其他報考者都是全日制,那又為何綜合成績NO.1被一個非全日制研究生給拿走了呢?非全日制研究生真的就很差勁嗎?

個人認為,只要研究生初試、複試的口子扎嚴了,只要研究生學位論文要求、畢業標準是一樣的,哪管研究生培養過程怎麼樣,脫產與否真的就那麼重要?南開大學校長曹雪濤以碩士學位論文,破格直接拿博士學位證書,少讀了幾年博士,那他的博士學位是不是也應該受歧視呢?

如今已進入新時代,唯文憑、唯學位、唯全日制的陳舊觀念早就該拋棄了。不拘一格降人才,當是新時代最科學的人才選拔觀。

當然,社會對非全日制研究生的接納有一個過程。非全日制要獲得全日制研究生同等的待遇,還有很長的路要走。教育部等五部門《關於進一步做好非全日制研究生就業工作的通知》,就力度上講還不夠。

從近期來看,要解決非全日制研究生受歧視的問題,還得國家機關、事業單位和國有企業帶頭示範,在公開招聘中提供平等就業機會,不得設置全日制非全日制的限制。

從治本的角度,應當在學歷學位證書上做文章。既然全日制與非全日制學歷證書「具有同等法律地位和相同效力」,那在證書上載明「全日制」或者「非全日制」的學習形式,又有什麼意義呢?

如果,研究生學歷證書上不再標註學習方式,非全日制研究生還會受歧視嗎?或許,只有學歷證書不再標註「全日制」「非全日制」,才可最大限度地解決「非全」受歧視的問題。

(圖片源於網絡,若有不妥,聯繫速刪)

相關焦點

  • 從非全日制研究生學歷的前世今生,看今天的非全日制學歷歧視
    近來非全日制本科、研究生就業受到歧視被熱議,因為教育部一再發文,依照囯家相關規定,非全日制學歷與全日制學歷享受同等待遇,不得歧視。究其原因還得從非全日制學歷的實行到今天的自主擇業開始說起,才能夠真正的理解為什麼受到歧視。剛開始並不是叫非全日制學歷,普遍叫法是進修學歷,首先為大家所熟知的應該是中師生以及國營企業的管理人員開始,那時候私企罕見,沒有私企願意耗費錢財去培養人才。
  • 非全日制研究生求職被拒,是「學歷歧視」嗎?
    文 | 陳墨近日,非全日制研究生就業遭歧視,引發社會關注。只因畢業證上「非全日制」四個字,不少碩士研究生被用人單位拒之門外。有人無緣省考面試;有人報考了教師崗位,後被取消應聘資格;有基層公務員上行通道被卡住。除了應聘、升職受阻,一些地方政府發布的人才落戶、補貼政策也將非全日制碩士研究生排除在外。
  • 非全日制研究生不該遭受就業歧視
    其中,在招聘公告和實際操作中不得將畢業院校、國(境)外學習經歷、學習方式(全日制和非全日制)作為限制性條件。(12月1日《人民日報》)關於全日制研究生和非全日制研究生的爭議向來不少。此則新聞一出,更是引來不少質疑:「憑什麼?非全日制上課學時怎麼能和全日制的相比?他們在讀書上花的時間有全日制的多嗎?配和全日制研究生比就業?」難道,非全日制真的「不配」嗎?
  • 小衛科普|如何看待非全日制研究生?非全日制研究生值得報考嗎?
    近年來,越來越多的人選擇攻讀碩士研究生來提升自己的學歷,提升自己在社會上的學歷競爭優勢。最新資訊提到2021年研究生報考人數達377萬,相比於2020年的341萬同比增長11%。其中一部分同學會選擇攻讀非全日制研究生,但是又擔心不受社會認可,那麼,非全日制研究生到底值不值得報考呢?
  • 找工作受歧視?非全日制研究生含金量究竟如何
    近來,一些地方出現了非全日制研究生找工作受歧視的現象,引發社會關注。很多讀者想知道,在高校培養研究生的過程中,非全日制與全日制到底有何不同,其含金量真的比全日制低嗎?為此,我們邀請部分高校負責人從報考、課程設置、導師安排、畢業論文要求等方面予以解讀。問題1 報考要求一樣嗎?
  • 中國發布丨就業遭歧視 起底非全日制研究生
    中國網9月3日訊(記者 董小迪)近日,內蒙古某地在招聘教師時不允許非全日制研究生報考一事引發廣泛關注。隨後,有媒體發現,近年來,網上存在不少統招非全日制研究生在工作生活中遇到困難的反映,涉及就業歧視、人才落戶難等多個方面。非全日制研究生與全日制研究生的區別是什麼?非全日制研究生與在職研究生一樣嗎?國家對非全日制研究生的就業政策是什麼?
  • 光明時評:招聘歧視非全日制研究生學歷?請跳脫出刻板印象
    首先,「非全日制」的學歷,從專科到博士研究生都存在,此事所涉及到非全日制研究生學歷,不同於以往的在職研究生,而是與全日制研究生一樣,屬於統招統分計劃。無論非全日制研究生,還是全日制研究生,都是相同的初試和複試,相同的錄取分數線,進校以後,也是相同的培養教育體系和培養質量,學歷學位證書也具有同等法律地位和相同效力。在這種背景下,部分高校的碩士招生也隨之做了調整。
  • 光明時評:招聘歧視非全日制研究生學歷?請跳脫出刻板印象
    首先,「非全日制」的學歷,從專科到博士研究生都存在,此事所涉及到非全日制研究生學歷,不同於以往的在職研究生,而是與全日制研究生一樣,屬於統招統分計劃。無論非全日制研究生,還是全日制研究生,都是相同的初試和複試,相同的錄取分數線,進校以後,也是相同的培養教育體系和培養質量,學歷學位證書也具有同等法律地位和相同效力。
  • 對非全日制研究生歧視對待,處理不能止於致歉
    作者:熊丙奇據報導,近期,有網友通過人民網領導留言板反映,自己是2017年後的統招非全日制碩士研究生,在參加內蒙古鄂爾多斯古杭錦旗和準格爾旗的教師招聘時,均被「學歷不符,非全日制學歷」的理由拒絕。對此,鄂爾多斯市委辦公室、 鄂爾多斯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回應稱,經調查,當地確實存在有關考試組織人員由於不了解教育部等五部門今年新出臺的《關於進一步做好非全日制研究生就業工作的通知》(下稱《通知》),在資格審核時對非全日制學歷未予通過的情況。當前,杭錦旗招聘考試報名工作已結束,鑑於考試工作組織程序的嚴密性,已不能夠重新組織報名,對給網友帶來的不便表示歉意。
  • 非全日制研究生就業「受歧視」,教育部回應
    近期,有關非全日制研究生就業遭歧視的話題引發社會輿論廣泛關注和討論。》,已明確用人單位應為不同教育形式研究生提供平等就業、落戶機會。」記者在調查中發現,在人民網領導留言板等多個網絡互動平臺上,近年來均存在不少網友諮詢、反映統招非全日制研究生在工作、生活中所遇到的困難,包括人才落戶困難、入職被拒、就業受歧視等多個方面的問題。這些留言中有部分已經得到相關部門的回應解答,有的則尚未有正式回復。
  • 非全日制研究生遭遇就業歧視 道歉了事?
    央廣網北京9月3日消息 據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中國之聲《新聞有觀點》報導,近日,一位網友留言稱,自己是2017年後的統招非全日制碩士研究生,在參加某地的教師招聘時,被「學歷不符、非全日制學歷」的理由拒絕。「我們僅僅因為非全日制研究生的身份而錯失一個好機會,有可能我們一生的命運就會發生改變。」小法告訴中國之聲《新聞有觀點》。網絡上有一部分人認為:「全日制還招不過來呢,不承認非全日制學歷是正常現象。」小法表示,這個錯誤觀點的根本其實在於對全日制和非全日制在含金量上的誤解。
  • 「不好意思,我們不招非全」:非全日制研究生就業遭歧視?
    作為北京某大學2018級法律碩士研究生,方思(化名)在求職時備受冷眼,由於讀的是 " 非全 " 研究生,多數律所、省考的崗位她都沒有報考資格," 想不通,同樣是統招統分的在讀研究生,非全日制的為何不被承認?"相信很多非全畢業的學生在求職時多多少少都會遇到點這種「學歷歧視」的情況,用人單位在JD上明顯標註「只招收全日制碩士」,對非全根本不感冒。
  • 問教丨歧視對待非全日制研究生,一句抱歉就完了?
    問教丨歧視對待非全日制研究生,一句抱歉就完了?,均被「學歷不符,非全日制學歷」的理由拒絕。而且,這一理由也不成立,非全日制研究生學歷學位證書具有和全日制研究生學歷學位證書同等法律地位和相同效力,並非新規,而是四年前就有規定明確的。2016年,教育部下發的《關於統籌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研究生管理工作的通知》明確,2016年12月1日後錄取的研究生從培養方式上按全日制和非全日制形式區分。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研究生實行相同的考試招生政策和培養標準,其學歷學位證書具有同等法律地位和相同效力。
  • 非全日制研究生應聘被拒?多所高校發通知:非全歧視何時罷休?
    然而,當地部門都已經承認錯誤,有些網友還是堅持「非全日制學歷不被認可不是很正常嗎」的觀點,這種想當然的背後,充滿的是讀非全日制學歷的偏見與歧視。那麼,全日制和非全日制在含金量上是否真有那麼大差別?早在2016年,教育部就已經明確,自2017年起,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研究生由國家統一下達招生計劃,考試招生執行相同的政策和標準,培養質量堅持同一要求,學歷學位證書具有同等法律地位和相同效力。
  • 如何消除「非全日制」學歷歧視
    鄂爾多斯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對此回應稱,確實存在有關考試組織人員不了解相關政策,在資格審核時對非全日制學歷未予通過的現象,為此鄭重道歉。僅僅因為所持的碩士研究生學歷系「非全日制學歷」,便被相關招錄單位認定為「學歷不符」,這種做法顯然並不合理,明顯屬於學歷歧視。這種學歷歧視,不僅涉嫌侵犯勞動者的平等就業權,實際上也明顯違背了教育部的相關要求。
  • 「非全日制研究生」被歧視背後是什麼?
    研究生培養方式改革之後誕生的非全日制研究生,被一些地方政府和用人單位區別於全日制研究生,人為當成「另類」,可以說是為就業歧視又增添了新的品種。更加讓人關注的是,非全日制研究生在享受地方相關人才政策和就業方面受到歧視並非個案。在深圳案例曝光之前,全國已經有多起類似的案例。
  • 教師招聘拒絕非全日制研究生,「非全」歧視何時休?家長們也有擔憂
    無論是本科學歷還是研究生學歷,只要在前面加上一個「非全日制」,似乎就變得不正規了,「非全」歧視目前依然存在。在許多人的印象中,「非全日制」幾乎沒有什麼門檻,花錢就能上,所以也沒有什麼含金量。
  • 非全日制研究生求職被拒 究竟何時才能撕掉歧視標籤
    中國商報/中國商網(記者 王立芳)只因畢業證書上有「非全日制」四個字,不少碩士研究生就被用人單位拒之門外。近日,非全日制研究生就業遭歧視話題再度引發社會關注。作為改革後的新生事物,國家教育部明文規定非全日制研究生與全日制研究生具有同等法律地位,然而在實踐中,他們並未被平等對待,數十萬「非全」學子正在呼籲同等就業權利。
  • 「非全日制」研究生遭歧視?多地這樣回復...
    各地要合理制定人才落戶條件,精簡落戶憑證,簡化辦理手續,為不同教育形式的研究生提供平等落戶機會。首先,「非全日制」的學歷,從專科到博士研究生都存在,此事所涉及到非全日制研究生學歷,不同於以往的在職研究生,而是與全日制研究生一樣,屬於統招統分計劃。無論非全日制研究生,還是全日制研究生,都是相同的初試和複試,相同的錄取分數線,進校以後,也是相同的培養教育體系和培養質量,學歷學位證書也具有同等法律地位和相同效力。在這種背景下,部分高校的碩士招生也隨之做了調整。
  • 非全日制研究生含金量究竟如何?「雙非」研究生就業遭歧視
    近來,一些地方出現了非全日制研究生找工作受歧視的現象,引發社會關注。很多讀者想知道,在高校培養研究生的過程中,非全日制與全日制到底有何不同,其含金量真的比全日制低嗎?為此,我們邀請部分高校負責人從報考、課程設置、導師安排、畢業論文要求等方面予以解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