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去年世界盃決賽的第88分鐘德國和阿根廷0比0的時刻,德國主教練尤阿希姆·勒夫 (Joachim Low)決定插入中場球員馬裡奧·格策(Mario Gotze)。而正是格策在加時賽中的漂亮進球,德國隊以1∶0戰勝阿根廷隊,歷史上第四次捧起了世界盃。
你可能不知道為什麼勒夫在這麼重要的時刻選擇了格策而不是其他人,當然,你也不會知道在這個選擇中,可穿戴設備發揮了怎樣的作用。今天,德國隊行為數據分析師Darcy Norman在CES展會上解開了謎底。
在去年的世界盃訓練期間,德國隊的所有的球員都佩戴了一個小型設備用來監測跑步速度、路程和心率。分析師Norman與他的同事把球員訓練完收集的數據仔細研究,觀察每個球員訓練的的表現。而教練根據分析師得出的結果進行針對性訓練以及調動決策。
Norman說:「我們量化每次的訓練,得出每一個人的基線水平,以便做決策。」
如下圖數據報告,你可以看見每次訓練每個球員的各種追蹤數據。
以下是一定時間內,每位球員對訓練負荷的心率圖表。訓練負荷表現為兩個維度:心率與肌肉負荷(跑步)。根據數據,教練可以靈活調整第二天的訓練強度。
也有每場比賽的數據報告。下圖綠色方框顯示的是兩位球員的數據:在世界盃決賽中坐板凳。
從我們統計跑步速度與心率的數據來看,格策在平局的情況下更有爆發力。Norman表示,當初教練把格策插入世界盃決賽的時候參考了這份數據。而最後,格策也沒有辜負大家對他的期望。
當然,教練需要綜合考慮各種因素來任用哪位球員,而這些因素中有很多追蹤器無法追蹤的。但是,在去年的世界盃比賽中,可穿戴技術的確幫助德國球隊取得了勝利。
Adidas高管Simon Drabble說:「我們現在有一個很好的例子說明可穿戴設備技術如何幫助訓練成為世界第一。」
via:geekwire
雷鋒網原創文章,未經授權禁止轉載。詳情見轉載須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