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家發明可穿戴體熱發電機:可為智能穿戴設備充電

2020-12-17 快科技

據外媒報導,科學家研究出一種可以從體熱中獲取電力的非插入型可穿戴設備,該設備的底座無毒且無過敏物質,由普通的舊棉織物製成。

而在這種棉織物腕帶上,塗有一種特殊塗層,可收集體溫「發電」,理論上面料的一端接觸人的皮膚,而另一端暴露於空氣中,兩端之間溫差越大則電輸出越大。

研究人員美國麻薩諸塞大學安姆斯特分校的化學副教授Trisha Andrew稱:「塗層是該技術的重要組成部分。」研究團隊之前曾用其它成分製成同樣原理的能量收集裝置,可惜具有毒性。

同時人的汗水可提高導電性,該技術適合作為電池的穩定涓流充電器,而電池反過來為一個可穿戴設備供電,例如健身追蹤器和醫療監視器等,尤其是對於當下流行的為運動鍛鍊打造的可穿戴設備,這一技術或許能解決它的充電問題。

該研究成果被發表在Advanced Materials Technologies期刊上,研究團隊表示已為該技術申請專利,目前正在考慮將這一技術用於未來可穿戴產品的充電。

相關焦點

  • 可穿戴設備的專利保護指引
    圖1來自bultin.com網站關於可穿戴設備介紹文章附圖。一、可穿戴設備——未來的寵兒2012年,谷歌推出智能眼鏡,開啟了可穿戴設備的新紀元。儘管對可穿戴設備或可穿戴技術還沒有完全一致的權威定義,但基本有一個共識,即穿戴設備或可穿戴技術是指可以佩戴在人身上,能夠實現一種或多種功能的智能化產品或系統。隨著5G、6G技術、大數據技術和人工智慧(AI)的發展,可穿戴設備作為便捷的終端,具有重大的發展前景和市場,也可能成為智能終端的「大結局」。
  • 除了體熱充電 還有這些奇葩充電術
    近日,南京某大學生發明了一款「體熱充電寶」 ,據稱無需插電,握在手中即可為手機充電。「體熱充電寶」一經報導,立即引來很多關注。有人感嘆它的想法十分神奇,其實人類的想像力不局限於此,還有比它更神奇的想法。
  • 可穿戴設備最全盤點
    1966年麻省理工學院學生索普和香農等人研製出了歷史上第一個智能穿戴設備——一款置於鞋內的用於輪盤賭的計算機。 由此開始,到1997年第一屆國際可穿戴計算機學術會議召開之前的30年間,智能穿戴設備開始了漫長而艱難的探索和發展。
  • 物聯網時代 可穿戴設備性能及具新要求
    而可穿戴設備便是其中重要的一環,在IoT時代,可穿戴設備所負擔的職責也越來越重。 IoT大會現場 據IDC預測,2016年到2020年可穿戴市場將呈現明顯增長,預計2020年智能可穿戴設備的發貨量會達到2億,智能手錶出貨量將達到1.61億塊,可穿戴設備市場潛力巨大,隨著物聯網時代的迫近,
  • 關於可穿戴收集能量的四種技術詳解
    可穿戴設備不僅是一套硬體設備,更是具備數據交互、雲端交互軟體支持強大的功能,可穿戴設備會使用戶的感知受到很大的轉變。對可穿戴設備來說,最大的問題之一就是如何在不把設備做得太大的同時保證足夠長的續航時間。最理想的情況是用戶完全不需要為設備充電,然而想要永遠不充電可不是件容易的事情,特別是在iFind防丟Tag這麼小的體積內。
  • 可穿戴設備未來十年,聊聊我對可穿戴設備的一些思考
    看完文章別忘了跟大家分享一下你自己對於可穿戴設備的想法哦~~本文來自 ZEALER+ 社區作者:webs* 本文為作者的獨立觀點,不代表 ZEALER 的立場。下面,正文開始。隨著 Apple watch 的推出,智能可穿戴設備可以說真正意義上進入了萬花齊放的階段,這裡為什麼說 Apple watch 而不是 MOTO 360 呢,因為蘋果是一直作為行業的風向標來引領行業的發展趨勢的,這一點是毋庸置疑的,雖然三星早早的推出智能手錶但始終也沒有火起來。目前的智能可穿戴設備基本都是從智能終端獲取數據,然後在手機對應的 APP 上進行統計。
  • 奇怪的發明:被人發明出來的5個非常糟糕的可穿戴設備
    曾經擁有一個房間那麼大的電腦如今已經可以放在我們的手掌上作為可穿戴設備使用了,這樣的技術進步無疑是相當驚人的。但是僅僅是為了將一個設備綁在身上,而不去考慮它的實用性,著實是有一些愚蠢的。而在人類科技的發展道路上,這種情況不止發生過一次。此次,V哥就要為你帶來,被人發明出來的5個非常糟糕的可穿戴設備。
  • 美國萊斯大學研發出對可穿戴式醫療設備充電的摩擦納米發電機
    近日,美國萊斯大學(Rice University)的科學家們研發出一種名為Triboelectric nanogenerator,可以對人體可穿戴式醫療設備進行充電的小型可攜式納米發電機,患者可以通過日常的活動對該發電機進行充電。
  • 可穿戴設備出貨量攀升 智能穿戴概念股有望受益
    據最新消息顯示,智能手錶、TWS耳機等可穿戴設備出貨量攀升。據悉,今第三季度全球智能手錶出貨量達到1400萬部,與2018年同期相比增長超過40%。有分析表示,智能穿戴概念股有望受益。下面給大家簡單的介紹一下相關內容吧。
  • 科學家研發超聲波可穿戴設備:可幹擾數碼監聽設備
    智能音響、智能手錶、智慧型手機已經成為我們日常生活中隨處可見的數碼產品了,我們的日常談話、隱私都有可能被它們監聽下來,為此來自芝加哥大學的科研團隊成功研發了超聲波可穿戴設備,在不影響我們交談情況下能夠讓麥克風失效。
  • ...可穿戴設備行業發展現狀及趨勢分析 5G推進可穿戴設備物聯網...
    近年來可穿戴設備概念持續火熱。可穿戴設備,即直接穿在身上,或是整合到用戶的衣服或配件的一種可攜式設備。可穿戴設備不僅僅是一種硬體設備,更是通過軟體支持以及數據交互、雲端交互來實現強大的功能,可穿戴設備將會對我們的生活、感知帶來很大的轉變。
  • 史丹福大學:智能穿戴設備可測算人體健康狀況
    這聽起來著實有些不可思議,難道是智能穿戴行業又發大招了,又有新產品或是新技術引領行業發展了,但事實的結果可能讓你大吃一驚。據悉,此結論基於史丹福大學的一項調查研究。研究人員搜集了60名志願者的心率和皮膚溫度的變化數據,發現人們在生病時心率和皮膚溫度都會上升,可能這些小變化志願者本人並未注意到,但這些卻逃脫不了智能穿戴設備的「法眼」,目前可預知的病情有感冒、感染髮炎、2型糖尿病等。
  • 海外20個最佳嬰童智能可穿戴設備大盤點
    隨著可穿戴設備的興起,眾多專門為嬰童打造的專用可穿戴智能設備也備受父母的寵愛。除了最常見的定位功能外,還有一些嬰兒智能可穿戴設備可監測睡眠、體溫、測量陽光攝入量等。下面將為大家介紹海外備受關注的20個最佳嬰童智能可穿戴設備。1. MimoMimo由麻省理工學院的研究生發明,適合嬰兒穿戴。
  • 聚焦可穿戴設備標準化發展 德國萊茵TUV解讀可穿戴設備認證標準
    作為CES Asia 2016同期論壇之一,由德國萊茵TUV、中國可穿戴計算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電氣和電子工程師協會(IEEE)聯合主辦的「IEEE可穿戴標準會議及論壇」在上海卓美雅喜馬拉雅酒店召開,就智能可穿戴產品的發展和技術趨勢,熱門可穿戴產品的安全性和可靠性,以及智能可穿戴設備標準化等話題展開了深入交流和探討。
  • 戳破可穿戴設備的泡泡:行業忽悠了我們什麼? | 獵雲網
    誠然,可穿戴智能設備的市場發展之迅速令人驚嘆,在此領域勢必也有很多贏家。但是失敗者也會尤其的多。傳感器的精確性日益得到提高,已經不成問題,但是可穿戴設備依然笨拙遲鈍,無法給用戶帶來滿意的體驗效果。有數據表明,40%的消費者在購買了可穿戴的健身跟蹤器之後,認為這套設備不值得購買。顯然,在可穿戴智能設備方面,我們仍有很多地方需要改進。
  • 5款可穿戴設備的反面教材
    文/搜狐IT 硬體再發明 編譯  在可穿戴技術的發展歷程當中,我們看到過不少讓人眼前一亮的產品,而失敗的例子也不在少數。不過話說回來,有意義的失敗對於技術發展的貢獻並不比那些舉世矚目的產品要小,因此我們也有進行回顧的必要。
  • 可穿戴設備必須時尚,才會被「穿戴」
    但就目前而言,儘管有大量的資金投入到這個領域,但多數產品還都屬於概念階段,相對離消費者近的則是可穿戴設備。多數人第一次聽說可穿戴設備,是從GOOGLE眼鏡開始的。它非常前沿,有很多功能。後來試定價1500美元,可惜銷售很差。在去年,該項目在GOOGLE內部被叫暫停。   可穿戴設備的概念的真正普及應該歸功於智能手環。它直接催生了眾多公司。
  • 「智能眼鏡」能否支撐起可穿戴設備的下半場?
    今年「跑步經濟」帶動了大量中國運動品牌業績的復甦增長,除此之外,跑步經濟也在不斷促進文化用品行業、電子產品等領域消費,其中在可穿戴設備如智能手錶、手環上的體現最為明顯。除了「健康」可穿戴設備需要更多元素日前,IDC公布了最新可穿戴設備市場追蹤報告,報告顯示第三季度中國可穿戴設備出貨量為3293萬臺,較上年同期增長15%。品牌排名方面,華為、小米與蘋果分列前三。同期,全球可穿戴設備出貨量高達1.25億臺,同比增長35%。
  • 盤點我們身體各個部位可使用的可穿戴設備
    【搜狐數碼消息】2月21日消息,作為一個大的門類,可穿戴設備領域當中包含著為我們身體各個部位所設計的產品,從頭到腳無所不包。日前,科技網站TechRadar就根據不同的身體部位對目前的可穿戴設備進行了分類盤點:  手腕(健身追蹤)  在我們身體的各個部位當中,手腕可以說是可穿戴設備競爭最為激烈的地方。腕帶類可穿戴設備主要分為兩類,一類是用於健身追蹤的運動手環,還有就是智能手錶。
  • 愛馬仕、LV爭寵智能可穿戴
    感應式LED燈和內置式USB充電器被植入了Ricky手提包,以方便使用者在包中尋找物品和為數碼產品充電」。由於其曾國內熱播的韓劇《來自星星的你》中出現,Ricky手提包在中國市場上迅速竄紅。「智能可穿戴設備,剛剛興起的時候,僅在運動、健康、醫療方面作用頗多,可以收集很多人體數據」,Misfit公司執行長導師、投資人及創始人John Sculley公開表示,但現在可穿戴設備要給用戶帶來更多的實際價值,比如安全、身份認證、控制等,目的是讓用戶更依賴,更願意佩戴與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