戳破可穿戴設備的泡泡:行業忽悠了我們什麼? | 獵雲網

2020-12-22 獵雲網

公關宣傳和科幻式的渲染讓消費者對可穿智能設備以及相關的科技公司都抱有了極大的期待,並開展一系列的眾籌活動,其實這是一件極其危險的事情。在本文中,獵雲網編輯君將帶您一起回顧那些已經或者可能對消費者造成誤導的神話和錯誤理解。

獵雲網11月6日報導 (編譯:小白)

可穿戴智能設備被認為是人類的第二大腦,網際網路的產物,一萬億個傳感器的組成……

毫無疑問,作為下一個大事件,傳感器在未來將深入到人們生活的各個方面。越來越多的人宣傳這樣的觀點。但是不可避免的是,過度的宣傳很有可能會使消費者產生誤解,認為這是在炒作。然而,不管是不是炒作,作為在矽谷的半導體和傳感器行業有著30多年從業經驗的我,這個領域讓我感到前所未有的振奮。

只是現實情況是微妙的。誠然,可穿戴智能設備的市場發展之迅速令人驚嘆,在此領域勢必也有很多贏家。但是失敗者也會尤其的多。傳感器的精確性日益得到提高,已經不成問題,但是可穿戴設備依然笨拙遲鈍,無法給用戶帶來滿意的體驗效果。有數據表明,40%的消費者在購買了可穿戴的健身跟蹤器之後,認為這套設備不值得購買。

顯然,在可穿戴智能設備方面,我們仍有很多地方需要改進。

不幸的是,公關宣傳和科幻式的渲染讓消費者對可穿智能設備以及相關的科技公司都抱有了極大的期待(比如公眾對蘋果的期待越來越高)。與此同時,恣意利用人們對此類智能產品的熱情大力宣傳還未開發完成的產品,並開展一系列的眾籌活動,其實這是一件極其危險的事情。如果公司未能兌現他們的承諾,很有可能會影響到整個可穿戴設備行業在公眾心目中的信譽。在這一點上,我們很有必要將現實情況與過度承諾的未來功能劃清界限。

因此在本文中,獵雲網編輯君將帶您一起回顧那些已經或者可能對消費者造成誤導的神話和錯誤理解。

 

電池續航:又薄又持久?這是個偽命題!

在硬體行業有這樣一個規則:更小,更節能。然而,對於電池來說,卻是一個例外:電池的續航能力直接跟其體積大小相關。此外,消費者青睞的新型高精確性的傳感器往往耗電量也更大。於是,市場銷售人員,產品設計師以及電子工程師這三者之間很難在產品的某一方面達成一致。

實際上,目前的電池技術意味著任何一個具有一個以上加速計的可穿戴設備都需要一個能夠重複充電的電池。而這樣的電池無疑會佔用設備相當大的一部分空間。

一旦你引入了顯示器和多個傳感器,那麼勢必需要更頻繁地進行充電。比如Apple Watch,它內置了一個感應運動的儀器和可自定義的心率傳感器,於是每日充電成為必須。對此,蘋果十分關注其設備的充電問題。考慮到有線充電的不便,可能會導致用戶放棄使用Apple Watch,蘋果在其產品內集成了無線充電技術。不過,以昂貴的價格和高品質身份的象徵,Apple Watch可能不會像其他智能設備那麼容易被用戶遺忘在角落。

也許你會認為這個想法過於保守,因為你可能有讀到過一些關於超薄電池的樂觀報導。可惜的是,由於電池容量和電池的體積成正比關係,超薄電池在目前看來顯然無法為第二代可穿戴智能設備提供足夠的電源,除非在技術上能有實質性的突破,並且這種技術能被廣泛應用於商業。

 

皮下植入:白日夢想家的空談!

許多可穿戴智能設備的大師曾表示,不被注意或者是幾乎看不見是可穿戴智能設備獲得終極成功的關鍵之一。於是這個觀點逐漸演變成了在不遠的將來,人們可以發明設計出微小輕便的傳感器或者設備,可以植入到人類的表皮下用來採集運動行為或者生物信息。即使是《紐約時報》這樣有分量的媒體,也在一篇報導中描寫到類似於皮下植入的傳感器在不久的將來可以應用到人們的日常生活中。

現實的情況則是,傳感器並不是一個完整的獨立系統。傳感器的確可以做到很小,肉眼幾乎不看見,但是他們只是用來收集原始數據的。真正想要應用數據仍然需要外部的設備來處理這些數據。數據處理需要電源,無線傳輸數據也需要電源的支持,除非傳輸的距離幾乎為零(想像一下毫米)。再有,一些未處理的數據還需要內存存儲。

基於上述實際情況,添加任何微小的處理器、內存以及無線電臺都將會增加智能設備的實際體積,隱形的概念瞬間成為幻影。於是,你只會把這個微小但仍然可見的設備丟在一邊就像你丟棄你的智能手錶一樣。況且這種超薄的智能設備根本無法為傳感器提供最基礎的電源,沒有電源的支持,傳感器也就無法採集任何數據。

靈活的屏幕和印刷式的傳感器確實存在而且聽上去也很高端,只不過目前還不能應用到隱形的可穿戴設備上。

 

太陽能、人體運動供電:未來幾年還無法實現!

可穿戴智能設備的發展在某種程度上受制於傳統電池的體積過大而且還需要經常充電。一個解決方案是採取其他途徑提供電源。比如太陽能電池板,人動電能還有熱電發電機。甚至還有人提出用咀嚼來給身上的設備提供能量。

只是在當前技術條件的限制下,這些方案在具體應用過程中或多或少都存在一些問題。就拿太陽能電池板來說,它的大小、效率和電池板放置的位置都是長久以來的難題。想像一下你佩戴的手錶,一天下來吸收到的太陽能究竟能有多少呢?人動電能是利用人類的身體運動(咀嚼,晃動手臂,走路或跑步)為設備提供能源。人動電能在技術上相對比較成熟,唯一美中不足的是動能轉化的效率不理想。

至於熱電發電機,它主要依靠溫度差異來發電,並且要求設備內部與外部環境之間的溫差至少在10攝氏度以上。但是這樣的條件在一般情況下很難達到。你會在冰天雪地裡不斷地高功率地使用你的智能手錶來達到內外溫差10攝氏度這麼苛刻的條件嗎?

在新能源領域人們始終沒有停下探索的腳步。只不過在未來的幾年,新能源在可穿戴式智能設備應用上的優勢還不夠明顯。

 

智能醫療可穿戴設備:為時尚早!

另一個普遍存在的誤解是未來的輕便、專業的消費型健康設備可以通過感應測量血壓或血糖,而不是傳統的測量方法。並且這些移動醫療設備也是目前最暢銷的消費型傳感器。只是當前的移動醫療設備仍需要通過皮膚穿刺來採集信息,還沒有達到人們預期的先進程度。而目前最受歡迎的葡萄糖測量儀器的市場年收益可以達到100億美元。儘管如此,人們仍在尋找用光學傳感器收集數據的方法取代目前穿刺皮膚的數據收集法。光學傳感器的原理是用特殊的光線穿透皮膚感應血流中的細微變化,以此來判定血壓和血糖指數。只不過這樣神奇的技術只存在於人們的設想中,不論在哪一個實驗室,不論是到了哪一個研發階段,到目前為止還沒有一款光學感應的儀器能夠通過美國食品和藥品管理局的審核。

但是簡單的測量血液含氧量和皮膚電導的儀器確實存在,其他的一些複雜的功能例如光學測量血壓等等還在實驗開發中。即使是已經被認為相對成熟的光學測量心率的儀器,依然很難應用到實際生活中。有一部分原因是因為這類儀器很容易受到細小的動作和雜音的影響。為了保證儀器測量的精確性,這就需要一套複雜且強大的過濾算法將有效數據如大海撈針一般從原始數據中提取出來。再加上手腕上靜脈的位置會隨著不同的手腕大小和骨骼結構而產生差異,儀器測量出來的數據也會產生巨大的偏差。

我們當然希望在移動醫療設備領域能夠快速取得實質性的進步。然而即使在這個領域有了重大的突破,原有的醫療設備公司依然會不遺餘力地保持他們在這個領域的壟斷地位。技術能否改變當前的醫療現狀,誰都不敢保證。

 

融合時尚的智能服飾:現實遠遠趕不上理想!

最後,你一定聽說過越來越多的時裝設計師參與到可穿戴智能設備和高科技服裝的設計比賽。智能戒指、智能項鍊,能感應肌肉拉傷的襯衫,還有結合了數碼屏幕的裙子等等。這一切都在表明,創意是無止境的。但是,問題又來了,既要保留傳統的時尚風格又要加入高科技元素,對於目前的技術來說,很難完美地實現。

最重要的一點,關於時尚的一個最根本理念是你不能連續兩天穿著同樣的衣服或者穿戴同樣的飾品。想像一下,你真的願意每天都戴著相同的巨大智能戒指嗎?你衣服上的智能傳感器是可拆卸的嗎?如果是的話,你會記得每天都把取下來的傳感器安裝到第二天的外套上嗎?作為日常的服飾,我們的穿衣習慣與可穿戴智能設備的使用要求大相逕庭。

另一個問題是,衣服需要常常清洗,尤其是健身服。但是洗衣機很容易對嵌入在紡織物內部的電子設備造成嚴重的破壞。所以為了延長這些智能健身服的壽命,你就不得不用冷水浸泡並且用傳統的手洗方式。

 

總結

以上這些都是我們希望消費者能夠意識到的實際情況。我們正在努力地創造更實用更強大的可穿戴智能設備,希望能夠改進我們的日常生活,但是我們拒絕不切實際的炒作。有一些功能強大的產品確實離我們的日常生活並不遙遠,但是就像其他行業一樣,一款成熟穩定的產品從硬體開發到真正進入市場是所需要的時間是漫長的。

目前,我們可以繼續暢想美好的未來,但是對於現實情況我們也需要時刻保持清醒。

 

 

Source:TC 

 

1、獵雲網原創文章未經授權轉載必究,如需轉載請聯繫官方微信號進行授權。

2、轉載時須在文章頭部明確註明出處、保留官方微信、作者和原文超連結。如轉自獵雲網(微信號:

ilieyun

)字樣。

3、獵雲網報導中所涉及的融資金額均由創業公司提供,僅供參考,獵雲網不對真實性背書。

相關焦點

  • FitBark 給寵物用的可穿戴電子設備!
    FitBark 是一款給狗狗用的可穿戴設備。外觀小巧可愛,可以很方便的戴著寵物狗的頸部。主要用來追蹤狗狗的運動和健康情況。目前該項目在Kickstarter上眾籌,預訂價99美金。
  • ...可穿戴設備行業發展現狀及趨勢分析 5G推進可穿戴設備物聯網...
    近年來可穿戴設備概念持續火熱。可穿戴設備,即直接穿在身上,或是整合到用戶的衣服或配件的一種可攜式設備。可穿戴設備不僅僅是一種硬體設備,更是通過軟體支持以及數據交互、雲端交互來實現強大的功能,可穿戴設備將會對我們的生活、感知帶來很大的轉變。
  • 從三星Smart Home看未來智能家居行業的「玩法」 | 獵雲網
    從中我們似乎可以管窺這一行業未來的發展趨勢。某一公司想要成為這個行業的領頭羊,起碼要掌握以下兩個條件中的一個:第一,掌握統一標準;第二,掌握智能家居這一「埠」;第三,掌握作業系統。 獵雲網1月9日報導(編輯:Tony)在本屆CES大會上,三星、LG紛紛發布了自己的智能家居原型產品。從中我們似乎可以管窺這一行業未來的發展趨勢。
  • Google收購智能手錶系統創企Cronologics,開發安卓版可穿戴設備
    【獵雲網(微信號:ilieyun在被收購後,Cronologics背後的運營團隊將加入Android Wear團隊,繼續從事智能可穿戴作業系統的研發。目前尚未公布相關交易金額及其他細節。
  • 可穿戴設備未來十年,聊聊我對可穿戴設備的一些思考
    可穿戴設備已正式的走進在了人們的生活,但是目前來說,可穿戴設備還很難說對人們的生活帶來了多大的改變,作者在本文中暢想了一下可穿戴設備的未來,今天先讓我們一起看看他對於可穿戴設備的一些想法吧
  • 聚焦可穿戴設備標準化發展 德國萊茵TUV解讀可穿戴設備認證標準
    近年來,可穿戴設備市場持續增長,目前全球可穿戴設備約有160個種類,如軌跡追蹤設備、智能手錶、智能眼鏡、運動手環、監控睡眠和健康狀況的可穿戴設備等,並不斷隨著技術進步新品迭出。 在下午舉行的「可穿戴與消費loT技術趨勢及標準化需求研討會」上,眾多國內外智能可穿戴行業的專家學者、研發人員等,聚焦可穿戴行業標準化和可持續發展,展開熱烈探討。
  • 可穿戴設備對健康存在什麼影響
    打開APP 可穿戴設備對健康存在什麼影響 Barret Coakley 發表於 2020-03-16 10:31:14 目前,醫療健康技術市場上有30多萬個應用程式,諸如物聯網(IoT)、視頻會議和可穿戴設備等技術趨勢正在廣泛被引入,以使留在家中老人的選擇變得更加可行。
  • Sleepace深耕睡眠領域,欲靠RestOn開啟「睡眠+」時代 | 獵雲網
    與可穿戴設備這種「反人類」的睡眠監測產品不同,RestOn是非穿戴式的智能睡眠監測產品,呈軟帶狀,利用壓力傳感器原理,監控到心跳、呼吸、體動、入睡時間、睡眠深度等數據。
  • 日本推出可穿戴椅子Archelis,將緩解外科醫生久站手術的疲乏感
    獵雲網2月23日報導(編譯:田小雪)通常情況下,IT行業的員工在工作中都會長時間面對著電腦,但儘管如此,卻很少有人願意使用像站立書桌這類的物品來避免整天坐在電腦前給身體帶來的傷害。
  • 盤點我們身體各個部位可使用的可穿戴設備
    【搜狐數碼消息】2月21日消息,作為一個大的門類,可穿戴設備領域當中包含著為我們身體各個部位所設計的產品,從頭到腳無所不包。日前,科技網站TechRadar就根據不同的身體部位對目前的可穿戴設備進行了分類盤點:  手腕(健身追蹤)  在我們身體的各個部位當中,手腕可以說是可穿戴設備競爭最為激烈的地方。腕帶類可穿戴設備主要分為兩類,一類是用於健身追蹤的運動手環,還有就是智能手錶。
  • SAPPYGO防霾口罩,為年輕人打造可穿戴時尚
    【獵雲網(微信:ilieyun目前公司規模7人,公司致力於圍繞85、90後時尚人群推出「可穿戴時尚」概念輕智能潮品。之前推出的草莓購物袋、洞洞包、手套包等都成為淘寶爆款。後來由於PM2.5檢測晶片體積過大,嚴重影響口罩設計,產品無疾而終,葉萌因也投身網際網路營銷行業而離開。
  • 全球可穿戴設備市場增速超過預期
    今年第三季度,全球可穿戴設備市場總出貨量達到1.25億臺,同比增長 35.1%。中國市場出貨量為3293萬臺,同比增長15.3%。可穿戴設備市場兩位數的增長不僅表明市場需求強勁,還表明了許多人正在首次獲得可穿戴設備。可穿戴設備不再「叫好不叫座」? 市場增速超過預期 儘管今年受到疫情衝擊,但全球可穿戴設備呈現欣欣向榮的發展態勢。
  • 盤點國內兒童可穿戴設備十大品牌
    【芥末堆注】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動脈網」,歡迎大家關注。更多科技跟腦洞齊飛的產品,請關注芥末堆「去CES看教育」系列。2015年,對於正處於市場萌芽期的可穿戴設備來說是其蓬勃發展的一年。而在剛剛過去拉斯維加斯CES(國際消費類電子產品展覽會)上,眾多廠商向世界展示了他們最新研發的電子產品,當然也包括悄然興起的可穿戴設備。
  • 「行業發展」可穿戴設備的設計原則
    並且以輕巧和超強的感應能力將可穿戴設備從觀念和使用上推向人們對智能設備體驗的新階段,從而激發了其他可穿戴設備逐步深入到人們生活的方方面面。可穿戴產品結合了生命特徵識別、情境環境識別、極致體驗感知技術於一身,由此而產生了人們對可穿戴設備的高訴求。可穿戴產品是新消費、智能領域中的強勁需求的必然產物,因此有很大的發展前景。
  • 可穿戴設備必須時尚,才會被「穿戴」
    但就目前而言,儘管有大量的資金投入到這個領域,但多數產品還都屬於概念階段,相對離消費者近的則是可穿戴設備。多數人第一次聽說可穿戴設備,是從GOOGLE眼鏡開始的。它非常前沿,有很多功能。後來試定價1500美元,可惜銷售很差。在去年,該項目在GOOGLE內部被叫暫停。   可穿戴設備的概念的真正普及應該歸功於智能手環。它直接催生了眾多公司。
  • 從高科技到煙火氣:物聯網遠不止可穿戴設備
    投稿來源:於見近日,于斌注意到,曾經炙手可熱的智能穿戴設備市場又起波瀾,中國穿戴設備市場老大易位。據oFweek可穿戴設備網消息,最近華為發布上半年業績,其高管接受媒體採訪的透露,目前華已為是第一大穿戴設備企業。並稱華為首次奪下中國穿戴設備市場第一名,這也意味著它,華為在穿戴設備市場,已經擊敗了小米。
  • 智能硬體、可穿戴設備就是個坑,還有多少人想往裡跳?
    諾亦騰的劉昊揚博士對此深有感觸,在參加一些線下可穿戴論壇時,他發現很多的從業者都非常迷茫,雖然有的產品做得挺不錯,但下個階段該怎麼做就不知道了。劉昊揚認為,技術需要經過沉澱才能得到大規模應用,目前來看,時機都還不成熟,尤其是可穿戴設備。但大家好像都被網際網路忽悠了,覺得模式創新就是一切,而忽略了最底層的技術積累,是在錯誤的節點做著錯誤的事情。
  • 可穿戴設備論文精選-2020.08.15
    今天,讓我們使用A-Z,26個字母,來梳理目前可穿戴設備的最新進展和面臨的前沿問題。 可穿戴設備與雲計算、大數據、醫療行業緊密相連 A.
  • 一文分析可穿戴設備的市場
    打開APP 一文分析可穿戴設備的市場 科技後浪 發表於 2020-12-11 10:22:31   IDC公布的2020年三季度全球可穿戴設備份額,前三名分別是蘋果、小米和華為,蘋果依舊是拿大頭,佔市場份額的33.1%,而小米和華為分別是13.6%和11.0%,差距並不是很大。
  • 可穿戴設備的專利保護指引
    摘要:鑑於可穿戴設備或技術具有巨大的商業潛力和價值,本文從可穿戴設備的選擇專利保護的好處、如何將可穿戴設備進行專利保護以及、怎樣才能找到具有專利代理資質的律師事務所和代理公司等幾個方面對可穿戴設備的專利保護給出了指引建議。關鍵詞:可穿戴設備;專利;保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