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業發展」可穿戴設備的設計原則

2020-12-13 中國高新科技期刊社

1.可穿戴設備的發展前景

可穿戴設備步入人們的生活並且逐漸升溫。自從2012年GoogleProjectGlass以「拓展現實」為傳統眼鏡的修飾詞,結合了文字信息處理、語音拍照、方向辨別等功能從新定義了人們對傳統眼鏡的理解。並且以輕巧和超強的感應能力將可穿戴設備從觀念和使用上推向人們對智能設備體驗的新階段,從而激發了其他可穿戴設備逐步深入到人們生活的方方面面。可穿戴產品結合了生命特徵識別、情境環境識別、極致體驗感知技術於一身,由此而產生了人們對可穿戴設備的高訴求。可穿戴產品是新消費、智能領域中的強勁需求的必然產物,因此有很大的發展前景。

2.可穿戴設備面臨的問題

可穿戴設備一經問世就離不開友好的用戶體驗。現代消費市場中有很多種類的可穿戴設備,大多來自知名公司,但諸多可穿戴設備當中,沒有給用戶很強的品牌意識增加用戶的依賴感,以及激發用戶的情感共鳴,降低了可穿戴設備研發更新迭代的效率。雖然這些可穿戴設備都是針對用戶的不同部位進行設計,但是卻沒有贏得大規模的消費熱潮,只有個別品牌在針對某項特殊需求中得到了廣大好評。因而,導致目前市場中的可穿戴設備往往會存在某些方面的設計缺失,諸如提供設計定位不明確,產品設計的界限模糊,可用領域不夠專業也不夠廣泛等問題。同時結合可穿戴設備的特殊性,伴隨出現產品研發周期長,降低了用戶的期待。信息外露嚴重等問題,增加了用戶使用的心理負擔。

3.解決上述問題的關鍵

3.1增強品牌意識

品牌意識的提升不僅可以依靠廣告的宣傳力度,也需要依靠用戶的留戀度以及對產品的依賴感。在初期探索可穿戴品牌推廣過程中可以藉助廣告的力量,加強宣傳力度。比如設計與用戶溝通的過程中可以通過明星廣告的形式快速增加用戶對可穿戴設備的好感。這其中要使用到「P-O-X」理論儘可能多地挖掘潛在的目標用戶。

3.2設計定位

通過用戶的自我表達找準可穿戴設備的設計定位。用戶對可穿戴設備的訴求是對其消費心理的表述,設計師或者產品經理需要通過這些信息抽象獲得準確的定位。這個定位包括:用戶群體、用戶類別、使用環境、使用條件、適用範圍、價格和材質的選擇等。

3.3維護用戶利益

增強可穿戴設計的信息保護,在設計過程中要充分將隱私作為一個重要的設計點。設計過程中要充分考慮當今人們對網絡的依賴,減少大部分個人隱私的洩露。其中包含著用戶的行為、習慣、生活喜好等痕跡,當可穿戴設備越來越便捷,越來越智能的時候就需要獲得更多的使用用戶個人數據以及隱私信息。因此,在研發可穿戴設備過程中應注意保護各種形式的存儲以及用戶個人隱私信息。

4.可穿戴設計原則

4.1情感性設計原則

通過用戶反饋和產品體驗師的反饋,逐步細化設計,這種細化主要是通過用戶的需求反饋和喜好來進行定位產品的設計方向。增強產品交互的友好性能,提高用戶對可穿戴設計的留戀度,進而提升可穿戴設計的品牌效應。

4.2快速迭代升級的設計原則

縮短研發周期,依據用戶的使用需求和標準決定迭代中的繼承還是創新。升級部分是對標準化的創新部分,其過程要注意目標導向、直覺體驗、用戶需求,避免個人的主觀意識以及喜好。不斷在老產品中迭代出驚喜,刺激用戶的購買慾。

4.3形式美感設計原則

設計可穿戴產品,可以吸收一些時尚元素,這樣在兼顧使用功能的同時可以通過飾品的角度增加消費群體的購買慾望。可穿戴產品的界面和外觀顏色方面要選擇符合消費者認同的寓意文化所屬的色彩,並通過色彩加強群眾對品牌和產品的認知行為;形態布局方面,可穿戴產品的界面和外觀都要遵循均勻對稱的布局方式使得界面布局具有穩定性。

4.4易用性設計原則

採用合理的技術支撐。設計過程中要將外觀和技術相結合。增強可穿戴設計的識別性能、靈活顯示以及觸控功能。簡短操作路徑,減少誤操作的可能。這樣可以減少用戶學習成本和記憶成本。堅持這個原則即可將可穿戴設計和用戶互動之間形成一種渾然天成的感覺,增強了HCI2與產品之間的和諧關係,從而激發用戶的購買慾望。

4.5科技與體驗相結合原則

將觸控投入到可穿戴設備設計之中,提高觸控效率人與智能設備自然的連接方法,也是人機互動領域的重要變革。用戶體驗感所需要更多的低功效、觸控物理性能好、靈敏度高的技術。目前,世界上比較成熟的是ClearPad電容式觸感技術,在業界中已有超過10多億的設備中使用了該技術。

4.6堅持正確的商業指引設計原則

通過商業指引激發用戶的購買動機。篩選設計目標控制成本,使用新技術新科技,促進產品商業化。使品牌元素保持延續和統一。力求在競品中找到設計的突破點,並且著力於顛覆現有商業中的產品水準,在共有特性基礎上建立新標準。

5.結語

可穿戴設計是科技發展智能化的產物,它將會以更加便捷、更加近人性的設計代替傳統產品在人們生活中的位置。在設計過程中不能僅停留在傳統產品設計的原則,更要結合可穿戴產品自身的特點、自身的設計語境去,在不斷試錯、不斷更新、不斷激發用戶需求和使用中探索出一條符合可穿戴設計原則的道路。

撰稿:井秋實 婭 倫 姜德求,光州大學

(轉自《中國高新科技》雜誌2020年第5期)

相關焦點

  • 可穿戴設備熱度升溫,「WHOOP」獲5500萬美元D輪融資
    外媒消息,美國可穿戴設備研發商「WHOOP」近日獲得5500萬美元D輪融資,該筆融資將用於獲取消費者、會員服務和產品開發。此前「WHOOP」曾於2018年完成2500萬美元C輪融資。「WHOOP」成立於2011年,專注於從事健康追蹤和運動可穿戴設備的研發與設計,其主營產品運動手環上裝有5個傳感器,每秒會採集100次數據,並且通過搜索、處理和分析運動數據來計算佩戴者恢復體能時長,從而幫助用戶定製個性化訓練計劃。
  • ...可穿戴設備行業發展現狀及趨勢分析 5G推進可穿戴設備物聯網...
    近年來可穿戴設備概念持續火熱。可穿戴設備,即直接穿在身上,或是整合到用戶的衣服或配件的一種可攜式設備。可穿戴設備不僅僅是一種硬體設備,更是通過軟體支持以及數據交互、雲端交互來實現強大的功能,可穿戴設備將會對我們的生活、感知帶來很大的轉變。
  • 聚焦可穿戴設備標準化發展 德國萊茵TUV解讀可穿戴設備認證標準
    作為CES Asia 2016同期論壇之一,由德國萊茵TUV、中國可穿戴計算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電氣和電子工程師協會(IEEE)聯合主辦的「IEEE可穿戴標準會議及論壇」在上海卓美雅喜馬拉雅酒店召開,就智能可穿戴產品的發展和技術趨勢,熱門可穿戴產品的安全性和可靠性,以及智能可穿戴設備標準化等話題展開了深入交流和探討。
  • 可穿戴設備未來十年,聊聊我對可穿戴設備的一些思考
    可穿戴設備已正式的走進在了人們的生活,但是目前來說,可穿戴設備還很難說對人們的生活帶來了多大的改變,作者在本文中暢想了一下可穿戴設備的未來,今天先讓我們一起看看他對於可穿戴設備的一些想法吧
  • 蘋果AR眼鏡細節曝光,智能穿戴設備市場迎來最大BOSS?
    隨著5G技術的迅速普及,越來越多的信息顯示秋季發布的iPhone 12有較大可能支持5G,近日就有外媒透露了蘋果可穿戴設備的更多細節,指出蘋果正計劃將 5G 網絡連接集成到其 AR 頭戴設備中。
  • 能自動繫鞋帶的 Nike 鞋,才是可穿戴設備該有的樣子
    「可穿戴設備」在幾年前曾是科技圈一個熱詞。傳感器、晶片的集成化越來越高,大到衣服褲子,小到戒指耳環,紛紛植入晶片,接入 app。幾乎每一行都有一種智能可穿戴設備。但這陣風很快就刮過去了。這些工程師手中誕生的可穿戴設備原型,可能功能超群,但卻擁有著慘不忍睹的設計。
  • 一文讀懂可穿戴設備常見應用及發展趨勢
    一文讀懂可穿戴設備常見應用及發展趨勢 工程師3 發表於 2018-05-28 15:32:07 一、可穿戴設備是什麼?
  • 設計可穿戴設備和手錶的10個技巧「北京新易設計坊」
    這些設備不斷改變著我們對可穿戴技術的思考方式,以及如何設計具有獨特界面的網站和應用程式。 與其他設計項目不同,可穿戴設備提出了挑戰。功能和尺寸都是首要考慮的問題,這將是設計師曾經使用過的最小的屏幕之一。關鍵在於創建外觀美觀但易於使用且提供功能體驗的設計。
  • mbeb可穿戴設備參考設計--資料全開源
    設備方案,原理圖、PCB、BOM、源碼、3D結構圖等全部開源。同樣,你可以通過直接調用一個所支持的已整合元件和外部設備來快速新建你的可穿戴設計。源碼和應用案例為凸顯「mbed Wearable Reference Design(mbed可穿戴參考設計)」的靈活性和便攜性,我們整理了一系列應用案例用於用戶應用(如按鍵、觸摸界面、及圖形)和板上通信。
  • 騰訊和歌爾投資,可穿戴公司真時科技想要打出什麼樣的牌?
    大約是在半年前,我從同事那裡看到了一款名為 Pacewear Hype 的智能手錶,經過簡單的把玩後,這款產品給我留下了一些印象深刻的地方,也讓我對「Pacewear 真時」這個新興的可穿戴品牌產生了好奇。首先是在產品的設計和交互上,能夠看到一些廠商自己的想法。
  • 對物聯網和可穿戴存儲設備設計的重新思考
    與之相反,最小的串行NOR 512Mbit和1Gbit NOR產品採用4或5×6毫米封裝方式,不到NAND替代品的1/3,因此更適合於可穿戴設備和物聯網生態系統中其他聯網傳感器的微型電路板。其容量和耗電量對於大多數可穿戴設備來說可能都過大,但它或許可以應用於錄製視頻,例如眼鏡或移動傳感設備中。
  • 可穿戴市場新爭鬥:獨立的華米和崛起的華為
    過去幾年,隨著可穿戴設備的成熟,用戶認可度越來越高,加上 Apple Watch 的推動,使得整個可穿戴產品市場,呈現出從手環到手錶過渡的趨勢。當然另一個大的動力,來自於智能手錶的盈利能力。根據 Canalys 提供的數據,今年第一季度,智能手錶以可穿戴設備市場 43% 的出貨量,佔據了 80% 的市場營收,讓智能手環相形見絀。顯然,智能手錶由於功能豐富可滿足更多的應用場景同時在工業設計上也有更大的發揮空間,因此在定價上也更容易上探。
  • 大聯大世平推出可穿戴設備與微信平臺互聯的低功耗藍牙解決方案
    此舉將為可穿戴設備廠商提供微信平臺入口與伺服器通訊協議技術支持,更提升了可穿戴產品的快速、低功耗無線連接性能。   可穿戴設備市場是智能硬體設備的下一個重點發展領域,市場潛力巨大,不少網際網路公司都已開始布局搶佔可穿戴設備市場入口,包括百度、小米、阿里巴巴等。近期,又一位網際網路巨頭騰訊也強勢進軍可穿戴市場,擁有4.38 億月活躍用戶的騰訊微信即將開放 WeChat API 接口。
  • 可穿戴設備的專利保護指引
    摘要:鑑於可穿戴設備或技術具有巨大的商業潛力和價值,本文從可穿戴設備的選擇專利保護的好處、如何將可穿戴設備進行專利保護以及、怎樣才能找到具有專利代理資質的律師事務所和代理公司等幾個方面對可穿戴設備的專利保護給出了指引建議。關鍵詞:可穿戴設備;專利;保護。
  • 統一推送聯盟:「推必達」能力正式開放給所有智能可穿戴設備廠商
    今日,統一推送聯盟宣布,正式將「推必達」能力開放給所有智能可穿戴設備廠商。據悉,使用「推必達」可以大幅降低手錶的待機輻射,節約超過50%的待機功耗,並提升手錶在山區、地下等移動信號較差甚至無數據網絡只有2G覆蓋區域的通信可靠性,確保定位等重要信息的回傳。
  • 戳破可穿戴設備的泡泡:行業忽悠了我們什麼? | 獵雲網
    然而,不管是不是炒作,作為在矽谷的半導體和傳感器行業有著30多年從業經驗的我,這個領域讓我感到前所未有的振奮。只是現實情況是微妙的。誠然,可穿戴智能設備的市場發展之迅速令人驚嘆,在此領域勢必也有很多贏家。但是失敗者也會尤其的多。傳感器的精確性日益得到提高,已經不成問題,但是可穿戴設備依然笨拙遲鈍,無法給用戶帶來滿意的體驗效果。
  • 從Lip Reading到Google Glass及其他:可穿戴物聯網設備的發展
    憑藉著可穿戴物聯網設備的巨大潛力,重要的是要認識到我們到底有多遠 - 有多少設備最終不會改變世界,但是對物聯網的未來做出了重要貢獻。即使對文化和藝術未來的夢想也為世界上最令人興奮的行業之一奠定了框架。讓我們來看看我們如何得到今天令人難以置信的可穿戴設備 - 可穿戴設備,有一天會被更複雜的技術所取代。
  • AirPods 變身助聽器 ,可穿戴設備的應用值得更多期待
    「我已經很多年都沒有聽到過她為了一部電影開懷大笑了。」Dawson 說道。 例子雖小,但有 Live Listen 加持的 AirPods 確實會改變一部分用戶的生活。但是值得注意的是,AirPods 並不能代替專業的助聽設備,而只是起到輔助的作用。
  • 可穿戴設備論文精選-2020.08.15
    可穿戴設備與雲計算、大數據、醫療行業緊密相連 A.同時,目前研究人員也在開展邊緣計算的研究,即在設備上實時進行計算,從而為用戶提供更加及時的服務。 D. Design - 設計 可穿戴設備的設計離不開用戶的參與。目前很多設備仍然處於學界的原型狀態,而從工業界的實際銷售情況來看。
  • 可穿戴設備最全盤點
    1966年麻省理工學院學生索普和香農等人研製出了歷史上第一個智能穿戴設備——一款置於鞋內的用於輪盤賭的計算機。 由此開始,到1997年第一屆國際可穿戴計算機學術會議召開之前的30年間,智能穿戴設備開始了漫長而艱難的探索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