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可穿戴設備概念持續火熱。可穿戴設備,即直接穿在身上,或是整合到用戶的衣服或配件的一種可攜式設備。可穿戴設備不僅僅是一種硬體設備,更是通過軟體支持以及數據交互、雲端交互來實現強大的功能,可穿戴設備將會對我們的生活、感知帶來很大的轉變。
目前市場上主要的可穿戴產品形態各異,主要包括智能眼鏡、智能手錶、智能手環、意念控制、健康穿戴、體感控制、物品追蹤等。其中,醫療衛生、信息娛樂、運動健康是熱點;產品功能方面,互聯(NFC、Wifi、藍牙、無線)、人機接口(語音、體感)、傳感(骨傳感、人臉識別、地理定位、各類傳感器)是該類產品必不可少的功能。
市場規模平穩增長
得益於可穿戴設備種類的增加、產品技術的漸趨成熟、用戶體驗的提升、價格的下降以及各大廠商的積極投入研發,可穿戴設備的發展已經進入了井噴期。根據IDC統計數據,2018年中國可穿戴設備市場出貨量為7321萬臺,同比增長28.5%,其中,第四季度出貨量為2269萬臺,同比增長30.4%。
2019年第一季度,中國可穿戴設備市場出貨量為1950萬臺,同比增長 34.7%。相對於不斷下滑的智慧型手機市場,中國可穿戴設備市場保持著高速增長的趨勢。
小米持續領先市場
2018年中國可穿戴設備整體市場排名前五大廠商分別是小米、華為、蘋果、步步高和奇虎360,出貨量分別為1697.4、928.2、821.3、524.1、241.5萬臺,佔比分別為23%、13%、11%、7%和3%,合計佔的市場份額超過50%。
小米手環在2018年第四季度表現環比增長,同比略微下滑,主要依靠耳機和手錶產品實現同比增長。另外,華為在可穿戴設備市場呈現多條產品線共同拉動的效果,包括華為Talk Band B5手環、榮耀手環4等產品。這使得華為2018年第四季度可穿戴設備同比增長達到了206.1%。得益於AirPods的快速發展,蘋果在2018年第四季度實現同比增長。
在2019年第一季度的中國可穿戴設備市場,小米依然拿下了第一名的成績。該季度,小米智能手環、智能手錶等可穿戴設備的出貨量達到427.9萬臺,市場份額達到21.9%,也即超過了五分之一。
「三權分立」局面形成
從品類分布來看,可穿戴設備呈現出「三權分立」的局面,手錶、手環、耳機產品佔據了超過90%的市場份額。其中耳機產品的異軍突起與現如今原來越多的手機產品取消3.5mm耳機接口這個原因不無關係。可以說是手機上的一個小改變推動了一個產業的發展。2016年9月,蘋果發售了一款售價159美元的藍牙耳機AirPods,左右耳機不通過線纜連接,支持自動播放、降噪等功能,並可感應觸摸操作。AirPods自開售後便大受市場歡迎。2018年第四季度,蘋果AirPods銷量為580萬臺,登上智能耳機類榜首。
行業整體投資熱度下降
根據投中研究院數據顯示,2015-2018年中國可穿戴設備投融資筆數有所下降,投資金額較為波動。與2015年相比,2017年投資筆數下降46%,投資金額下降34%,單筆投融資活動的平均金額上升24%。2018年1-11月,中國可穿戴設備企業融資額約為11.78億元。融資金額下滑的主要原因是投資機構要開始規避高估值的風險,而且對於可穿戴設備帶來的幾乎類似的功能感到疲勞。
註:2018年數據統計時間截止2018年11月。
部分企業仍有大額融資
從產品分布來看,智能眼鏡相關產品(包括光感眼鏡、AR/VR眼鏡、運動眼鏡等)獲得的投融資筆數最高,佔比為14%;其次為智能手錶和智能手環(包括智能定位、行動支付、體感遊戲、生物數據監測等),佔比為11%;其他產品也佔據了較高的比重,包括脖圈、智能服裝、智能醫療產品、智能玩具、智能手套、體感運動晶片等。
近年來,國內外獲得投資金額較高的機構主營產品以智能眼鏡、虛擬實境眼鏡居多。此外,部分掌握了核心技術的企業獲得的投資筆數和投資金額都保持了較高的水平。
5G推進可穿戴設備物聯網浪潮
2019年6月4日,隨著工信部正式公布中國將於近期發放5G商用牌照,中國正式跨入5G時代。
5G的真正意義在於打開萬物互聯的物聯網時代,5G商用產品也將突破以往的手機、電腦和智能穿戴設備,更多的人工智慧產品將進入公眾視野並成為生活標配。未來將是5G與物聯網碰撞的時代,可穿戴設備將迅速普及,成為物聯網的重要入口與應用終端。
以上數據分析均來自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中國可穿戴設備行業市場前瞻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
更多深度行業分析盡在【前瞻經濟學人APP】,還可以與500+經濟學家/資深行業研究員交流互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