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穿戴設備行業發展現狀及趨勢分析 5G推進可穿戴設備物聯網...

2020-12-13 前瞻經濟學人

近年來可穿戴設備概念持續火熱。可穿戴設備,即直接穿在身上,或是整合到用戶的衣服或配件的一種可攜式設備。可穿戴設備不僅僅是一種硬體設備,更是通過軟體支持以及數據交互、雲端交互來實現強大的功能,可穿戴設備將會對我們的生活、感知帶來很大的轉變。

目前市場上主要的可穿戴產品形態各異,主要包括智能眼鏡、智能手錶、智能手環、意念控制、健康穿戴、體感控制、物品追蹤等。其中,醫療衛生、信息娛樂、運動健康是熱點;產品功能方面,互聯(NFC、Wifi、藍牙、無線)、人機接口(語音、體感)、傳感(骨傳感、人臉識別、地理定位、各類傳感器)是該類產品必不可少的功能。

市場規模平穩增長

得益於可穿戴設備種類的增加、產品技術的漸趨成熟、用戶體驗的提升、價格的下降以及各大廠商的積極投入研發,可穿戴設備的發展已經進入了井噴期。根據IDC統計數據,2018年中國可穿戴設備市場出貨量為7321萬臺,同比增長28.5%,其中,第四季度出貨量為2269萬臺,同比增長30.4%。

2019年第一季度,中國可穿戴設備市場出貨量為1950萬臺,同比增長 34.7%。相對於不斷下滑的智慧型手機市場,中國可穿戴設備市場保持著高速增長的趨勢。

小米持續領先市場

2018年中國可穿戴設備整體市場排名前五大廠商分別是小米、華為、蘋果、步步高和奇虎360,出貨量分別為1697.4、928.2、821.3、524.1、241.5萬臺,佔比分別為23%、13%、11%、7%和3%,合計佔的市場份額超過50%。

小米手環在2018年第四季度表現環比增長,同比略微下滑,主要依靠耳機和手錶產品實現同比增長。另外,華為在可穿戴設備市場呈現多條產品線共同拉動的效果,包括華為Talk Band B5手環、榮耀手環4等產品。這使得華為2018年第四季度可穿戴設備同比增長達到了206.1%。得益於AirPods的快速發展,蘋果在2018年第四季度實現同比增長。

在2019年第一季度的中國可穿戴設備市場,小米依然拿下了第一名的成績。該季度,小米智能手環、智能手錶等可穿戴設備的出貨量達到427.9萬臺,市場份額達到21.9%,也即超過了五分之一。

「三權分立」局面形成

從品類分布來看,可穿戴設備呈現出「三權分立」的局面,手錶、手環、耳機產品佔據了超過90%的市場份額。其中耳機產品的異軍突起與現如今原來越多的手機產品取消3.5mm耳機接口這個原因不無關係。可以說是手機上的一個小改變推動了一個產業的發展。2016年9月,蘋果發售了一款售價159美元的藍牙耳機AirPods,左右耳機不通過線纜連接,支持自動播放、降噪等功能,並可感應觸摸操作。AirPods自開售後便大受市場歡迎。2018年第四季度,蘋果AirPods銷量為580萬臺,登上智能耳機類榜首。

行業整體投資熱度下降

根據投中研究院數據顯示,2015-2018年中國可穿戴設備投融資筆數有所下降,投資金額較為波動。與2015年相比,2017年投資筆數下降46%,投資金額下降34%,單筆投融資活動的平均金額上升24%。2018年1-11月,中國可穿戴設備企業融資額約為11.78億元。融資金額下滑的主要原因是投資機構要開始規避高估值的風險,而且對於可穿戴設備帶來的幾乎類似的功能感到疲勞。

註:2018年數據統計時間截止2018年11月。

部分企業仍有大額融資

從產品分布來看,智能眼鏡相關產品(包括光感眼鏡、AR/VR眼鏡、運動眼鏡等)獲得的投融資筆數最高,佔比為14%;其次為智能手錶和智能手環(包括智能定位、行動支付、體感遊戲、生物數據監測等),佔比為11%;其他產品也佔據了較高的比重,包括脖圈、智能服裝、智能醫療產品、智能玩具、智能手套、體感運動晶片等。

近年來,國內外獲得投資金額較高的機構主營產品以智能眼鏡、虛擬實境眼鏡居多。此外,部分掌握了核心技術的企業獲得的投資筆數和投資金額都保持了較高的水平。

5G推進可穿戴設備物聯網浪潮

2019年6月4日,隨著工信部正式公布中國將於近期發放5G商用牌照,中國正式跨入5G時代。

5G的真正意義在於打開萬物互聯的物聯網時代,5G商用產品也將突破以往的手機、電腦和智能穿戴設備,更多的人工智慧產品將進入公眾視野並成為生活標配。未來將是5G與物聯網碰撞的時代,可穿戴設備將迅速普及,成為物聯網的重要入口與應用終端。

以上數據分析均來自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中國可穿戴設備行業市場前瞻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

更多深度行業分析盡在【前瞻經濟學人APP】,還可以與500+經濟學家/資深行業研究員交流互動。

相關焦點

  • 從高科技到煙火氣:物聯網遠不止可穿戴設備
    這也說明,可穿戴設備市場,在疫情之後復甦跡象明顯,玩家數量激增。而從現有企業分析來看,天眼查專業版數據顯示,我國目前共有可穿戴設備類的企業超過1.4萬家。其數量之大,從這個數據可以窺見一斑。從行業分布來分析,部分企業以批發與零售業為主,佔比達到48.41%,其次就是科學研究與技術服務的企業居多。
  • 聚焦可穿戴設備標準化發展 德國萊茵TUV解讀可穿戴設備認證標準
    作為CES Asia 2016同期論壇之一,由德國萊茵TUV、中國可穿戴計算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電氣和電子工程師協會(IEEE)聯合主辦的「IEEE可穿戴標準會議及論壇」在上海卓美雅喜馬拉雅酒店召開,就智能可穿戴產品的發展和技術趨勢,熱門可穿戴產品的安全性和可靠性,以及智能可穿戴設備標準化等話題展開了深入交流和探討。
  • 物聯網可穿戴式設備研發人才工程化培養教學探索
    分析可穿戴式設備研發對技術人才能力的要求,並從教學體系與具體實踐角度探索如何利用基於項目制的工程培養機制,在現有的課程體系內實現面向可穿戴式設備研發領域的人才培養。教學結果表明,依靠融合創新項目與現有教學培養體系的複合機制,可以有效地實現可穿戴式設備研發人才培養的教學目標。
  • 物聯網時代 可穿戴設備性能及具新要求
    現如今,人們越來越感受到物聯網所帶來的便利。小到吃穿用,大到外出旅行購物,物聯網正逐漸嵌入到了我們的生活當中。 而可穿戴設備便是其中重要的一環,在IoT時代,可穿戴設備所負擔的職責也越來越重。
  • 物聯網和可穿戴設備對健康的影響
    物聯網和可穿戴設備對健康的影響 物聯網和可穿戴設備對健康的影響 2018-11-21 12:00:33  來源:物聯之家網目前,醫療健康技術市場上有30多萬個應用程式,諸如物聯網(IoT)、視頻會議和可穿戴設備等技術趨勢正在廣泛被引入,以使留在家中老人的選擇變得更加可行。
  • 從Lip Reading到Google Glass及其他:可穿戴物聯網設備的發展
    憑藉著可穿戴物聯網設備的巨大潛力,重要的是要認識到我們到底有多遠 - 有多少設備最終不會改變世界,但是對物聯網的未來做出了重要貢獻。即使對文化和藝術未來的夢想也為世界上最令人興奮的行業之一奠定了框架。讓我們來看看我們如何得到今天令人難以置信的可穿戴設備 - 可穿戴設備,有一天會被更複雜的技術所取代。
  • 2019年中國可穿戴傳感器行業市場現狀及發展趨勢 個性化用戶需求...
    1、可穿戴設備的傳感器類型與功能分析作為可穿戴設備的核心技術,人機互動體驗、智能傳感技術、柔性電子技術等都離不開傳感技術的發展。可穿戴設備的傳感器具有體積小、質量輕、功耗小等特點。可穿戴傳感器應用領域廣泛,主要應用方式包括運動傳感器、生物傳感器、環境傳感器三大部分。
  • 移動應用開發:可穿戴設備和物聯網之年
    可穿戴設備年據預測認為2018年將是可穿戴式設備的一年。可穿戴設備涵蓋了兩個方面-一個是需要,另一個是樣式。Gartner 估計,到2021年,智能手錶的銷量將達到近8100萬部,佔可穿戴設備總銷量的16%。
  • 可穿戴設備的6大發展趨勢
    另外,心理健康也會是今後發展的可能性,有效的改善消極情緒並提升正面影響可以避免很多社會負面問題。2.五感能力拓展Wearable device 存在的價值是和手機形成差異化,並且可以讓用戶長期(非短期)的穿戴,對此MassThinker對其的一種預期是讓其成為人類五感的能力延生。
  • 對物聯網和可穿戴存儲設備設計的重新思考
    與之相反,最小的串行NOR 512Mbit和1Gbit NOR產品採用4或5×6毫米封裝方式,不到NAND替代品的1/3,因此更適合於可穿戴設備和物聯網生態系統中其他聯網傳感器的微型電路板。其容量和耗電量對於大多數可穿戴設備來說可能都過大,但它或許可以應用於錄製視頻,例如眼鏡或移動傳感設備中。
  • 可穿戴設備未來十年,聊聊我對可穿戴設備的一些思考
    可穿戴設備已正式的走進在了人們的生活,但是目前來說,可穿戴設備還很難說對人們的生活帶來了多大的改變,作者在本文中暢想了一下可穿戴設備的未來,今天先讓我們一起看看他對於可穿戴設備的一些想法吧
  • 一文讀懂可穿戴設備常見應用及發展趨勢
    一文讀懂可穿戴設備常見應用及發展趨勢 工程師3 發表於 2018-05-28 15:32:07 一、可穿戴設備是什麼?
  • 可穿戴設備對健康存在什麼影響
    打開APP 可穿戴設備對健康存在什麼影響 Barret Coakley 發表於 2020-03-16 10:31:14 目前,醫療健康技術市場上有30多萬個應用程式,諸如物聯網(IoT)、視頻會議和可穿戴設備等技術趨勢正在廣泛被引入,以使留在家中老人的選擇變得更加可行。
  • 「行業發展」可穿戴設備的設計原則
    1.可穿戴設備的發展前景可穿戴設備步入人們的生活並且逐漸升溫。自從2012年GoogleProjectGlass以「拓展現實」為傳統眼鏡的修飾詞,結合了文字信息處理、語音拍照、方向辨別等功能從新定義了人們對傳統眼鏡的理解。
  • 一文分析可穿戴設備的市場
    打開APP 一文分析可穿戴設備的市場 科技後浪 發表於 2020-12-11 10:22:31   IDC公布的2020年三季度全球可穿戴設備份額,前三名分別是蘋果、小米和華為,蘋果依舊是拿大頭,佔市場份額的33.1%,而小米和華為分別是13.6%和11.0%,差距並不是很大。
  • 2020年中國可穿戴設備行業市場現狀及競爭格局分析華為力壓小米...
    2020年第三季度,華為手錶、真無線耳機、藍牙耳機、手環產品等可穿戴設備市場份額增長明顯,使得華為可穿戴設備出貨量力壓小米蘋果躍居第一,未來隨著主要智能可穿戴計算系統平臺及大數據服務平臺搭建完畢,智能可穿戴設備還有很大的發展空間。市場競爭將進一步激烈,未來企業可能在智能穿戴設備方面展開進一步的角逐。
  • 全球可穿戴設備市場增速超過預期
    今年第三季度,全球可穿戴設備市場總出貨量達到1.25億臺,同比增長 35.1%。中國市場出貨量為3293萬臺,同比增長15.3%。可穿戴設備市場兩位數的增長不僅表明市場需求強勁,還表明了許多人正在首次獲得可穿戴設備。可穿戴設備不再「叫好不叫座」? 市場增速超過預期 儘管今年受到疫情衝擊,但全球可穿戴設備呈現欣欣向榮的發展態勢。
  • 可穿戴設備最全盤點
    1966年麻省理工學院學生索普和香農等人研製出了歷史上第一個智能穿戴設備——一款置於鞋內的用於輪盤賭的計算機。 由此開始,到1997年第一屆國際可穿戴計算機學術會議召開之前的30年間,智能穿戴設備開始了漫長而艱難的探索和發展。
  • 小米、伊利「混搭」跨界,可穿戴設備新玩法來了!
    智能餐桌能對乳品進行識別並展示出營養分析、溯源信息以及質量分析等內容,而透明觸摸櫃則可以展示伊利牛奶及同小米共同開發的手錶apk軟體應用。本次與伊利牛奶戰略攜手,無疑是小米科技IoT(物聯網)業務科技賦能應用場景的又一大膽探索。
  • 應用於可穿戴設備領域的柔性混合電路方案
    應用於可穿戴設備領域的柔性混合電路方案 DevicePlus 發表於 2021-01-15 16:22:21 雖然基於剛性PCB板的傳統電子電路設計已經成為數位技術時代發展的可靠基礎,但這種設計可支持的外形尺寸和功能仍然有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