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分析可穿戴設備的市場

2020-12-13 電子發燒友

一文分析可穿戴設備的市場

科技後浪 發表於 2020-12-11 10:22:31

  IDC公布的2020年三季度全球可穿戴設備份額,前三名分別是蘋果、小米和華為,蘋果依舊是拿大頭,佔市場份額的33.1%,而小米和華為分別是13.6%和11.0%,差距並不是很大。

  

  在國內市場三季度可穿戴設備份額中,華為卻是老大,而蘋果只能排第三,小米依舊是老二,其中華為和小米所佔份額區差距也不是很大,分別是28.6%和22.0%,而蘋果為17.8%。

  

  在全球腕帶式可穿戴設備出貨量中,小米是老大,前三名是小米、蘋果和華為,又是這三家,所佔份額分別是24.5%、21.6%和19.5%。

  

  目前來看,在國內市場,華為和小米的競爭是比較大的,而在國際市場,華為和小米雖然競爭也比較大,但其實不論是小米還是華為,都是蘋果最大的競爭對手,因為這兩個品牌在蠶食其他品牌市場份額的同時,也在逐漸瓦解蘋果市場份額,而三星已經掉隊了。

  接下來隨著5G的發展,可穿戴設備將更受追捧,需求也會大大增加,因此不論是蘋果、小米還是華為,都會在可穿戴設備市場深耕,未來可穿戴設備會和手機一樣成為我們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工具,屆時可穿戴市場又會發生怎樣的變化呢?讓我們拭目以待吧。
責任編輯人:CC

打開APP閱讀更多精彩內容

聲明:本文內容及配圖由入駐作者撰寫或者入駐合作網站授權轉載。文章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電子發燒友網立場。文章及其配圖僅供工程師學習之用,如有內容圖片侵權或者其他問題,請聯繫本站作侵刪。 侵權投訴

相關焦點

  • ...可穿戴設備行業發展現狀及趨勢分析 5G推進可穿戴設備物聯網...
    市場規模平穩增長得益於可穿戴設備種類的增加、產品技術的漸趨成熟、用戶體驗的提升、價格的下降以及各大廠商的積極投入研發,可穿戴設備的發展已經進入了井噴期。根據IDC統計數據,2018年中國可穿戴設備市場出貨量為7321萬臺,同比增長28.5%,其中,第四季度出貨量為2269萬臺,同比增長30.4%。2019年第一季度,中國可穿戴設備市場出貨量為1950萬臺,同比增長 34.7%。相對於不斷下滑的智慧型手機市場,中國可穿戴設備市場保持著高速增長的趨勢。
  • 全球可穿戴設備市場增速超過預期
    今年第三季度,全球可穿戴設備市場總出貨量達到1.25億臺,同比增長 35.1%。中國市場出貨量為3293萬臺,同比增長15.3%。可穿戴設備市場兩位數的增長不僅表明市場需求強勁,還表明了許多人正在首次獲得可穿戴設備。可穿戴設備不再「叫好不叫座」? 市場增速超過預期 儘管今年受到疫情衝擊,但全球可穿戴設備呈現欣欣向榮的發展態勢。
  • 一文讀懂可穿戴設備常見應用及發展趨勢
    一文讀懂可穿戴設備常見應用及發展趨勢 工程師3 發表於 2018-05-28 15:32:07 一、可穿戴設備是什麼?
  • 2020年中國可穿戴設備行業市場現狀及競爭格局分析華為力壓小米...
    隨著全球可穿戴設備市場的逐漸興起,可穿戴設備出貨量不斷增長。中國可穿戴設備市場也迎來高速增長,2019年我國可穿戴設備出貨量達到9924萬臺,同比增長35.6%。其中,智能可穿戴設備僅佔18%,可供企業開發空間還很大。
  • 聚焦可穿戴設備標準化發展 德國萊茵TUV解讀可穿戴設備認證標準
    近年來,可穿戴設備市場持續增長,目前全球可穿戴設備約有160個種類,如軌跡追蹤設備、智能手錶、智能眼鏡、運動手環、監控睡眠和健康狀況的可穿戴設備等,並不斷隨著技術進步新品迭出。 「當前,智能可穿戴這一概念炙手可熱,全球智能可穿戴產品的出貨量已從2013年的970萬臺增長至2200萬臺,並預計將在2018年增長至13500萬臺。」
  • 可穿戴設備市場格局:華為國內封王,蘋果領跑全球
    文/楊劍勇IDC近日發布可穿戴設備市場追蹤報告,顯示2020年第三季度中國可穿戴設備出貨量為3293萬臺,較上年同期增長15%。排名前三廠商分別是華為、小米與蘋果。華為得益於智能手環、智能手錶強勢表現,帶來可穿戴設備高速增長,在該季度,華為系列可穿戴設備出貨量同比增長60%至941萬臺,位列行業榜首。對於小米而言,儘管高性價比搶奪市場,但面對華為等強勁競爭對手,小米系列可穿戴設備在該季度同比下降7.7%至724萬臺,由2019年第三季度27.5%市場份額下降到22%,退居第二。
  • 市場規模超25億美元,可穿戴生物傳感設備前途無量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文|動脈網(ID:vcbeat),作者|陳鵬可穿戴設備以其對人體生理信息動態、連續及實時的監控對我們的日常生活產生了廣泛影響,在大健康行業得到了廣泛的關注。可穿戴式生物傳感器前途無量根據來自Grand View Research的市場報告,2016年,全球可穿戴設備市場規模約為1.5億美元;預計其將在2025年達到28.6億美元。新增市場規模中的很大一部分預計將由可穿戴生物傳感器構成。雖然可穿戴無創生物傳感平臺的商業化速度慢於預期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市場預期。
  • 2020年Q3中國可穿戴設備市場分析:出貨量同比增長15%
    中商情報網訊:近日,IDC最新發布《2020年三季度中國可穿戴設備市場季度跟蹤報告》。報告顯示,顯示2020年第三季度中國可穿戴設備出貨量為3293萬臺,較上年同期增長15%。排名前三廠商分別是華為、小米與蘋果。華為得益於智能手環、智能手錶強勢表現,帶來可穿戴設備高速增長。
  • 疫情使人們更重視健康,可穿戴設備市場火了
    Gartner表示,在整個2020年,智能手錶和健身跟蹤器等可穿戴設備都從新冠肺炎疫情中獲益,消費者在這類設備上的支出可能會在2021年至2022年期間繼續上升。Gartner預測,全球2020年可穿戴設備的總銷售額為690億美元,比2019年增長49%,這一趨勢可能至少還會持續幾年。分析師預測,2021年可穿戴設備的銷售額將達到815億美元,比2020年增長18.1%,而2022年可能達到939億美元。
  • 可穿戴設備未來十年,聊聊我對可穿戴設備的一些思考
    可穿戴設備已正式的走進在了人們的生活,但是目前來說,可穿戴設備還很難說對人們的生活帶來了多大的改變,作者在本文中暢想了一下可穿戴設備的未來,今天先讓我們一起看看他對於可穿戴設備的一些想法吧
  • 可穿戴生物傳感設備:市場規模超25億美元,可對汗液、淚液及唾液...
    可穿戴式生物傳感器前途無量 根據來自Grand View Research的市場報告,2016年,全球可穿戴設備市場規模約為1.5億美元;預計其將在2025年達到28.6億美元。新增市場規模中的很大一部分預計將由可穿戴生物傳感器構成。 雖然可穿戴無創生物傳感平臺的商業化速度慢於預期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市場預期。
  • IDC:AI、5G、可穿戴設備仍是2020年臺灣市場大趨勢
    集微網消息(文/Vivian),據臺媒《經濟日報》報導,研調機構IDC今日發布對2020年臺灣市場的十大ICT趨勢預測,提到人工智慧(AI)、5G、可穿戴設備仍是趨勢。未來人工智慧的分析及應用流程將更透明化與自動化,使得人工智慧應用能更與時俱進,使用者也可根據需求自動化建模,極大化人工智慧應用的成效。IDC預估,隨著人工智慧融合式世代來臨,未來演算法將更為透明、人工智慧的使用將更為簡單,這將加速未來人工智慧應用的擴散與普及。
  • 從高科技到煙火氣:物聯網遠不止可穿戴設備
    投稿來源:於見近日,于斌注意到,曾經炙手可熱的智能穿戴設備市場又起波瀾,中國穿戴設備市場老大易位。據oFweek可穿戴設備網消息,最近華為發布上半年業績,其高管接受媒體採訪的透露,目前華已為是第一大穿戴設備企業。並稱華為首次奪下中國穿戴設備市場第一名,這也意味著它,華為在穿戴設備市場,已經擊敗了小米。
  • 可穿戴設備的專利保護指引
    圖1來自bultin.com網站關於可穿戴設備介紹文章附圖。一、可穿戴設備——未來的寵兒2012年,谷歌推出智能眼鏡,開啟了可穿戴設備的新紀元。儘管對可穿戴設備或可穿戴技術還沒有完全一致的權威定義,但基本有一個共識,即穿戴設備或可穿戴技術是指可以佩戴在人身上,能夠實現一種或多種功能的智能化產品或系統。隨著5G、6G技術、大數據技術和人工智慧(AI)的發展,可穿戴設備作為便捷的終端,具有重大的發展前景和市場,也可能成為智能終端的「大結局」。
  • 物聯網和可穿戴設備對健康的影響
    物聯網和可穿戴設備對健康的影響 物聯網和可穿戴設備對健康的影響 2018-11-21 12:00:33  來源:物聯之家網其結果是,家庭保健市場大幅增長,許多公司都試圖抓住這一新的需求。目前,醫療健康技術市場上有30多萬個應用程式,諸如物聯網(IoT)、視頻會議和可穿戴設備等技術趨勢正在廣泛被引入,以使留在家中老人的選擇變得更加可行。
  • 可穿戴設備對健康存在什麼影響
    打開APP 可穿戴設備對健康存在什麼影響 Barret Coakley 發表於 2020-03-16 10:31:14 其結果是,家庭保健市場大幅增長,許多公司都試圖抓住這一新的需求。目前,醫療健康技術市場上有30多萬個應用程式,諸如物聯網(IoT)、視頻會議和可穿戴設備等技術趨勢正在廣泛被引入,以使留在家中老人的選擇變得更加可行。
  • 可穿戴設備必須時尚,才會被「穿戴」
    但就目前而言,儘管有大量的資金投入到這個領域,但多數產品還都屬於概念階段,相對離消費者近的則是可穿戴設備。多數人第一次聽說可穿戴設備,是從GOOGLE眼鏡開始的。它非常前沿,有很多功能。後來試定價1500美元,可惜銷售很差。在去年,該項目在GOOGLE內部被叫暫停。   可穿戴設備的概念的真正普及應該歸功於智能手環。它直接催生了眾多公司。
  • 「智能眼鏡」能否支撐起可穿戴設備的下半場?
    除了「健康」可穿戴設備需要更多元素日前,IDC公布了最新可穿戴設備市場追蹤報告,報告顯示第三季度中國可穿戴設備出貨量為3293萬臺,較上年同期增長15%。品牌排名方面,華為、小米與蘋果分列前三。同期,全球可穿戴設備出貨量高達1.25億臺,同比增長35%。
  • 華為蘋果可穿戴設備銷售爆發式增長!萬字長文帶你洞察行業真相!
    Fitibit在此時風光無限,根據NPD在2014年第三季度對於健身追蹤設備調查的市場報告,Fitbit的市場份額已經達到了69%——遠超排名第二的Jawbone所佔據的14%的份額。如此火熱的市場前景,讓華米的創始人黃汪在CES上逛了一圈後決定跳出平板的泥潭,轉而主攻可穿戴設備。2013年年底,黃汪旗下的合肥華恆電子和小米聯合成立了華米科技。
  • 研究可穿戴設備血壓監測功能的精準性
    關鍵詞:智能手環;水銀血壓計;精準性;高血壓  0 引言  可穿戴設備即為可以穿戴或者佩戴在人身體上的設備的總稱,是一種輔助人的便攜設備,是可穿戴技術的實現方式 [1-2] 。目前在市場上主流形式的可穿戴設備有穿戴相機、智能手錶、智能眼鏡、智能手環、可穿戴醫療設備等 [3] 。  近年來,隨著人口老齡化程度日益明顯,健康需求、保健意識與日俱增,可穿戴醫療技術強勢興起,可穿戴醫療設備層出不窮 [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