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社會不止需要專才,更需要通才

2020-12-13 凡悅顏

老一輩人經常說,一招鮮、吃遍天。隨著科技的進步,社會對人才的需求也更加苛刻。術業有專攻固然可喜,但如果能在專才的基礎上,成為通才,我們得到的機會或許會更多。

每年高考過後,選專業幾乎是所有學子最頭疼的事情;畢業後找工作,不確定自己究竟喜歡什麼領域的人更多。大學設置的專業,遠比語文、數學、英語要細緻的多,許多人因為不了解,選擇了不喜歡的專業;職場上,領域眾多,很多人因為視野較窄,不能最大限度地挖掘自身才能,空留遺憾。

不滿現狀

《通識:學問的門類》是幫讀者確定喜歡領域的「導航」,它是開啟各學科入門的鑰匙,它以概要配合圖表的方式,讓大家快速、全面的 了解4大門類、36個具體學科,讓大家做到心裡有底。 全書作者茂木健一郎,曾任職於日本理化學研究所和劍橋大學,是理科博士,腦科學家。曾憑藉《由此開始前往所有的地方》一書獲得第12屆「桑原武夫學藝賞」。

茂木健一郎將學問分為人文科學、社會科學、自然科學和文化藝術四大門類,囊括了哲學、心理學、經濟學、數學、文學在內的36個具體的學科。作者深入淺出的剖析每個學科的起源、近況、現代發展以及未來走向。提綱挈領的圖表使得讀者對各學科的代表人物和發展年代一目了然,還在每個學科後半部分貼心附上了「入門須知」,方便大家「一睹為快」,提前感受下該學科的魅力,為讀者快速打開了解各領域的一扇門。

學無止境

1.拓寬視野,知己知彼

高中課程主要有語文、數學、英語,除此之外,文科生學政史地,理科生學物化生,但到了大學,各學科會進行細化,比如單單化學一科,會分為物理化學、無機化學、有機化學、分析化學、高分子化學等等。與此同時,很多之前沒有接觸的學科會出現,它們屬於哪個領域?有哪些需要提前了解的?會用到哪些知識?各領域未來的發展方向是什麼?如此多的問題,我們如果能在選擇前稍微做下功課,知己知彼後,那將會事半功倍。

還是以化學為例,如果我們打算選擇化學領域,那麼它下面的無機化學、有機化學、生物化學、物理化學等分支,是需要大家了解的。在基礎學習後,可以選擇其下面的某一分支深入研究。化學與人類物質生活密切相關,衣服、包裝、農藥、化療等等,它讓人類生活得更從容。

與此同時,化學技術也破壞了環境。所以未來我們要做的,必然是找到方法讓化學發展與環境保護相協調。比如能源替代與開發等等。書中提到的「20世紀最後的夢之分子」,也就是富勒烯的發展前景,確實容易引發關注。因為它不但可以用於超導體領域,還對愛滋病毒蛋白酶的生長有抑制作用,此外還有抗氧化能力能緩解人類衰老。

富勒烯

2.激發興趣,以便深入鑽研

閱讀此書,對於已經就業的專業領域人才們,也有一定裨益。比如兒童教育工作者在讀「教育學」的相關章節時,會涉及到蒙臺梭利與「兒童之家」,由此深入,可以拓展到蒙臺梭利的教育理念。

據了解,1907年,蒙臺梭利在羅馬貧民區開設第一所兒童之家,也正是在此期間,她發展了後來舉世聞名的教育理論——蒙氏教育法。其之所以具有革命性意義,是因為該教育法對兒童學習的環境非常重視,能幫助孩子們建立自信。

再比如心理學領域,每一個代表人物都值得深入學習。弗洛伊德與他的精神分析學說在個人看來就很有意思。弗洛伊德在神經科當臨床醫生時,觀察身體並無異樣的癔病患者和神經病患者,發現他們神經異常的原因在於其內心。人們潛意識的思想與行為有關,這點在現在看來並不覺得稀奇,但是與當時的行為主義有很大的不同。只有先處理好內心的想法,我們才能更好地處理事情。與此同時,潛意識思想也與夢有所關聯,這也是我們解夢的依據。

3.終身學習,做專才上的通才

當今社會瞬息萬變,前沿科學更新速度快,跨學科學習變得越來越重要。《通識:學問的門類》一書也旨在「拋磚引玉」。單拿上面提到的「心理學」一章來說,該領域與人文學科、醫學、腦科學、社會學等眾多學科都有交叉點,作者將心理學的發展歷程詳細梳理,方便各自領域的專才們有針對性的充電。 與此同時,現在社會壓力大,大家也應該留意自己和家人或重或輕的心理問題。

關心身邊人

所以說,不僅是專業領域人才,即便是普通讀者,涉獵心理學也是有必要的。 正所謂活到老學到老,每個人都應該有學習意識。日常生活中,不論是學子們,還是家長們,都要儘量擺脫畏難情緒,既然選擇學習某一學科,就不要拿「這科我不擅長」來搪塞。雖然不排除這其中有一定的先天性因素,但是後天的強化學習也能讓我們的大腦形成優質的循環。古語有云:「既來之,則安之」,即便有些學子真的處在「選錯專業」的尷尬境地,也要想辦法尋找學習的動力。化被動為主動,找到該學科自己感興趣的點深入學習,或者想其他辦法。

記住,一切都不晚的。不做被擇業耽誤的少年。不論是專業,還是職業。

《通識:學問的門類》一書為廣大讀者開啟了更多可能。讓擇業的學子們有的放矢,不再因選錯專業「誤」終身;也讓我們這些普通讀者得以快速摸清各學科門類,去探索自己感興趣的領域;更讓具體學科的從業人才們思維得到發散,做專才上的通才,去最大限度地發揮自身價值。

凡悅顏,樂讀好寫。參悟書中智慧,拓寬生命寬度,專注個人成長。可以關注我,我們一起變更好。

相關焦點

  • 通才和專才,哪個更值錢?
    但是現在網際網路時代,這兩個問題已不再是問題,我們隨時可以在網絡上發起一個協作,每一個專才都能在網絡上找到匹配他能力的協作項目。這是從社會協作體系演化的角度出發,人才優勢從短板理論,變成了長板理論,或者說讓長板優勢的人在網際網路上獲得了匹配他價值的收益。
  • 專才和通才 到底哪個更吃香?(圖)
    王惠穎認為,雖然現在各個大學都在熱火朝天地進行「通才教育」模式,打造各路「複合型人才」,但是實際真的走到工作崗位上,就能發現,有些所謂的「通才」其實是「偽通才」。「其實我們企業注重的不是 通才、專才 的問題,更重視的是人的基本素質,如適應能力、應對變革的能力、溝通交流的能力,以及品行是否正直等。」
  • 通才和專才,到底哪種更具有競爭力?
    那我只能告訴你,在這人才社會,浪潮滾滾,只有站在風口浪尖,方能把握時代的脈搏,要想鶴立雞群,必須要有過人之處。在這社會分工越來越細的時代,樣樣皆能,樣樣平庸之人,在特長明顯的專才面前黯然失色。通才往往是隨波逐流,而專才卻能成為真正的弄潮兒,山高人為峰,術業有專攻。如果人才沒有了主攻方向,猶如在黑夜中失去了光明,輾轉反側,有心攻關,而無力攻破。
  • 實驗聲音|永吉實驗高中「現代社會需要通才還是專才」主題辯論比賽
    為踐行我校校訓精神,弘揚我校優良校風,豐富課外活動,培養同學們的思辨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5月28日中午,我校菁華文學社、晨曦廣播站以「現代社會更需要通才還是專才」這一主題成功舉辦了一次辯論賽。出席本次辯論賽的評委老師有德育副校長張曉平,團委書記周子鈺,政教處副主任陶慶陽、語文教師王榮崴。作為學生評委出席的有1班尚冠竹、16班吳禹含、菁華文學社孫熙越。
  • 專才與通才之辯
    通才指各方面都有所涉獵的人,達文西就是最有名的通才之一。我國自古以來,就有「琴棋書畫樣樣精通」和「禮樂射御書數」所謂六藝的說法。培養通才,從那時起彷佛就是教書育人的終極目標。但也有「樣樣皆通,樣樣稀鬆」的說法來駁斥這種觀點。雙方各有各的道理,不分高低上下。我想藉此機會,談一談我心中的大學教育專才與通才之辯。
  • 通才教育和專才教育哪一個更重要?
    通才教育和專才教育哪一個更重要?這還用問嗎?這個時代鋪天蓋地都說通才教育重要啊!從小學到大學本科,一路都是通才教育,一直到研究生階段才開始談專才教育吧?對。改革開放以後,中國逐漸從模仿蘇聯的專業教育轉向歐美主流的通才教育模式。
  • 專才與通才,究竟哪個更重要?
    在現在的環境下,很多孩子都會選擇學習一兩種樂器,在此期間不僅僅是學習樂器的過程也是一個可以鍛鍊勤奮刻苦的能力的過程,這些能力也會進而帶入到平時的其他學習中, 這些都是可以相互影響的。去年高考放榜,亮點頗多,第二屆中國詩詞大會總冠軍武亦姝在上海高考(滿分660分)中拿下理科613分的成績,入讀清華大學新雅書院理科試驗班類。
  • 做一名通才還是專才?
    前言相信,通才和專才這個問題,從讀書時代開始一直都在困擾著大家。作為一名員工我們應該成為一名通才還是專才呢?作為一名老闆,我們應該選通才還是專才呢?關於專才為什麼需要專才,因為一個人的精力是有限的,不可能在每一個方面都做到盡善盡美,所以我們需要在某一方面花時間專研,有所成就,於是我們就成為了一名專才。從高中時代的文理分科,到考大學時的選擇專業,已經慢慢地讓我們成為一名專才。
  • 孩子將來是做通才,還是做專才
    有些偏科的孩子甚至把韓寒、郭敬明等拿出來做比較,認為自己是一個專才,而不是通才。那麼什麼是通才,什麼是專才,將來是做一個通才好,還是做一個專才好呢?著名的哲學家以賽亞·柏林,曾經把通才和專才比喻為狐狸與刺蝟,通才的人像一隻狐狸,對各種知識都知道一點;而專才就像刺蝟,一門心思的研究自己領域的事情。如何才能成為專才呢?
  • 世界需要通才,領導人必備潛質
    「專才」是以一技之長參與某一項特別的社會分工的人。老一輩的人說什麼「學好數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說的就是專才。「通才」則是不但掌握專業技能,而且能跨領域運用技能,會通用的方法,能夠處理複雜事物的人。專才做事,通才用人。如果從物理學角度來理解專才和通才。
  • 全才和專才哪個更適應社會競爭?全才和專才適應社會競爭時的利弊
    專才即是術業有專攻的人,他們專業技術能力強,這是很多全才不能比的,他們對於社會進步和發展是有巨大作用的,這也使大部分有專才的人能比全才更容易找到工作,也就是更適合社會競爭,畢竟領導者只需要少數的,更多的還是被領導者。好,了解了全才和專才概念後,那到底全才和專才哪個更適應社會競爭呢?我們分別來看看各方觀點。
  • 專才與通才的策略不同
    當我們肩負社會分工、努力融入環境的時候,通才與專才兩種類型的特性會影響我們獲得知識與技能,周圍環境也會因我們的選擇而悄悄發生變化。近期,一篇發表在Science Advances上的文章為大家分析了一個社群掌握技能的數量和熟練程度,與其社交網絡結構之間的關係,Smolla和Akçay兩位研究者通過模型試驗探索文明的演化,追本溯源,揭秘社會。
  • 公司裁員,通才與專才,誰存活的概率更大?
    在這個裁員傾向上,我們似乎陷入了誤區,在通才與專才間二選一,而事實上,公司有不止一個專才,也有大量的通才。後疫情時代,無論企業在哪個發展階段,企業的唯一願望就是活下去。這時候企業會儘可能壓縮業務,最大限度地節流。這時候,高薪、非核心業務的專才,很容易成為出頭鳥,不幸被裁。
  • 七年 | 「通才教育」和「專才教育」之辯
    通才教育和專才教育哪一個更重要?至於大學之前,那就更談不上專,始終強調多學科齊頭並進,留給學生的自主選擇空間遠比大學更少。綜合看,這的確是一個通才教育的時代。但在這波通才教育的大潮下,對專才教育的思考和理解嚴重不足,並存在很多誤區,嚴重誤人子弟。作為教育迷思系列文章的第二篇,下面我們從三個維度來反思一下通專之辯。
  • 通才與專才之辯 | 享受工作系列
    我常常批評這種專才路數的職業規劃,很多時候可能是無用功,這是認知慣性,大學嘲笑通才。        甚至有人會說,通才只在投資和寫作上有用,其他技能都是需要專才,我是很難苟同。產品設計崗位需要通才,創造優秀產品和服務的人都是通才。我們常常看到,優秀的產品設計師不會急於去解決問題,而是會懷疑這是需要解決的問題嗎?
  • 通才與專才 理論與應用
    通才與專才  理論與應用陳岱孫通才、專才的經濟學教育這兩個名詞的定義不十分明確,有人說就是寬和窄的知識結構而已。「通才」就是知識結構寬一點,「專才」就是知識結構窄一點,到底應怎樣解釋也很難說。照方才的解釋,所謂「通才」的教育大致是側重於廣厚的知識結構。
  • 陳岱孫:通才與專才,理論與應用
    陳岱孫:通才與專才,理論與應用 2019-07-31 10:1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MBA關注:職場求生術 你是專才還是通才?
    【MBA中國網訊】在科技的突飛猛進的今天,全球化進程不斷加快,職場究竟需要什麼樣的人才,每個人在規劃自己的職業發展道路時,或多或少會有這樣的困惑,到底是專才吃香呢?還是通才呢?作為職場精英的你,應該在忙碌中給自己留出一點時間,深入思考一下這個問題。
  • 「通才」與「專才」,哪種教育理念更吃香呢?
    但是,為什麼在給眾多的在當時國內千挑萬選的科研人才上課,要求學生需要有藝術方面的修養和知識儲備?根據上面這個小故事就引出了我們今天要講到的這樣一個話題:對於目前我們的教育理念,以及廣大的父母們希望將自己的孩子培養成為通才還是專才呢?
  • 在技術領域,程式設計師是通才好還是專才好?
    都說學海無涯,在知識的領域就像茫茫大海一樣,怎麼也不可能看到邊界,技術領域也是一樣,隨著時間的前移,也逐漸有老技術的淘汰和新技術的產生,這種情況下只鑽研技術是不是有一定的風險,那麼作為程式設計師是通才好還是專才好呢?近期就有一名網友提到這一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