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一輩人經常說,一招鮮、吃遍天。隨著科技的進步,社會對人才的需求也更加苛刻。術業有專攻固然可喜,但如果能在專才的基礎上,成為通才,我們得到的機會或許會更多。
每年高考過後,選專業幾乎是所有學子最頭疼的事情;畢業後找工作,不確定自己究竟喜歡什麼領域的人更多。大學設置的專業,遠比語文、數學、英語要細緻的多,許多人因為不了解,選擇了不喜歡的專業;職場上,領域眾多,很多人因為視野較窄,不能最大限度地挖掘自身才能,空留遺憾。
《通識:學問的門類》是幫讀者確定喜歡領域的「導航」,它是開啟各學科入門的鑰匙,它以概要配合圖表的方式,讓大家快速、全面的 了解4大門類、36個具體學科,讓大家做到心裡有底。 全書作者茂木健一郎,曾任職於日本理化學研究所和劍橋大學,是理科博士,腦科學家。曾憑藉《由此開始前往所有的地方》一書獲得第12屆「桑原武夫學藝賞」。
茂木健一郎將學問分為人文科學、社會科學、自然科學和文化藝術四大門類,囊括了哲學、心理學、經濟學、數學、文學在內的36個具體的學科。作者深入淺出的剖析每個學科的起源、近況、現代發展以及未來走向。提綱挈領的圖表使得讀者對各學科的代表人物和發展年代一目了然,還在每個學科後半部分貼心附上了「入門須知」,方便大家「一睹為快」,提前感受下該學科的魅力,為讀者快速打開了解各領域的一扇門。
1.拓寬視野,知己知彼
高中課程主要有語文、數學、英語,除此之外,文科生學政史地,理科生學物化生,但到了大學,各學科會進行細化,比如單單化學一科,會分為物理化學、無機化學、有機化學、分析化學、高分子化學等等。與此同時,很多之前沒有接觸的學科會出現,它們屬於哪個領域?有哪些需要提前了解的?會用到哪些知識?各領域未來的發展方向是什麼?如此多的問題,我們如果能在選擇前稍微做下功課,知己知彼後,那將會事半功倍。
還是以化學為例,如果我們打算選擇化學領域,那麼它下面的無機化學、有機化學、生物化學、物理化學等分支,是需要大家了解的。在基礎學習後,可以選擇其下面的某一分支深入研究。化學與人類物質生活密切相關,衣服、包裝、農藥、化療等等,它讓人類生活得更從容。
與此同時,化學技術也破壞了環境。所以未來我們要做的,必然是找到方法讓化學發展與環境保護相協調。比如能源替代與開發等等。書中提到的「20世紀最後的夢之分子」,也就是富勒烯的發展前景,確實容易引發關注。因為它不但可以用於超導體領域,還對愛滋病毒蛋白酶的生長有抑制作用,此外還有抗氧化能力能緩解人類衰老。
2.激發興趣,以便深入鑽研
閱讀此書,對於已經就業的專業領域人才們,也有一定裨益。比如兒童教育工作者在讀「教育學」的相關章節時,會涉及到蒙臺梭利與「兒童之家」,由此深入,可以拓展到蒙臺梭利的教育理念。
據了解,1907年,蒙臺梭利在羅馬貧民區開設第一所兒童之家,也正是在此期間,她發展了後來舉世聞名的教育理論——蒙氏教育法。其之所以具有革命性意義,是因為該教育法對兒童學習的環境非常重視,能幫助孩子們建立自信。
再比如心理學領域,每一個代表人物都值得深入學習。弗洛伊德與他的精神分析學說在個人看來就很有意思。弗洛伊德在神經科當臨床醫生時,觀察身體並無異樣的癔病患者和神經病患者,發現他們神經異常的原因在於其內心。人們潛意識的思想與行為有關,這點在現在看來並不覺得稀奇,但是與當時的行為主義有很大的不同。只有先處理好內心的想法,我們才能更好地處理事情。與此同時,潛意識思想也與夢有所關聯,這也是我們解夢的依據。
3.終身學習,做專才上的通才
當今社會瞬息萬變,前沿科學更新速度快,跨學科學習變得越來越重要。《通識:學問的門類》一書也旨在「拋磚引玉」。單拿上面提到的「心理學」一章來說,該領域與人文學科、醫學、腦科學、社會學等眾多學科都有交叉點,作者將心理學的發展歷程詳細梳理,方便各自領域的專才們有針對性的充電。 與此同時,現在社會壓力大,大家也應該留意自己和家人或重或輕的心理問題。
所以說,不僅是專業領域人才,即便是普通讀者,涉獵心理學也是有必要的。 正所謂活到老學到老,每個人都應該有學習意識。日常生活中,不論是學子們,還是家長們,都要儘量擺脫畏難情緒,既然選擇學習某一學科,就不要拿「這科我不擅長」來搪塞。雖然不排除這其中有一定的先天性因素,但是後天的強化學習也能讓我們的大腦形成優質的循環。古語有云:「既來之,則安之」,即便有些學子真的處在「選錯專業」的尷尬境地,也要想辦法尋找學習的動力。化被動為主動,找到該學科自己感興趣的點深入學習,或者想其他辦法。
記住,一切都不晚的。不做被擇業耽誤的少年。不論是專業,還是職業。
《通識:學問的門類》一書為廣大讀者開啟了更多可能。讓擇業的學子們有的放矢,不再因選錯專業「誤」終身;也讓我們這些普通讀者得以快速摸清各學科門類,去探索自己感興趣的領域;更讓具體學科的從業人才們思維得到發散,做專才上的通才,去最大限度地發揮自身價值。
凡悅顏,樂讀好寫。參悟書中智慧,拓寬生命寬度,專注個人成長。可以關注我,我們一起變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