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驗聲音|永吉實驗高中「現代社會需要通才還是專才」主題辯論比賽

2021-03-02 生命化永吉實驗高中

為踐行我校校訓精神,弘揚我校優良校風,豐富課外活動,培養同學們的思辨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5月28日中午,我校菁華文學社、晨曦廣播站以「現代社會更需要通才還是專才」這一主題成功舉辦了一次辯論賽。

出席本次辯論賽的評委老師有德育副校長張曉平,團委書記周子鈺,政教處副主任陶慶陽、語文教師王榮崴。作為學生評委出席的有1班尚冠竹、16班吳禹含、菁華文學社孫熙越。

雙方選手首先進行了自我介紹。正方選手分別是王菁菁、王溢菲、鍾智輝、運炳旭,持「通才更適合現代社會」的觀點,反方選手分別是苗鈞奎、歷瑤、趙添源、金美善,持「專才更適合現代社會」的觀點。

12時10分,由本場主席王天馳同學宣布比賽開始。比賽進行過程中,八位辯手旁徵博引、妙語連珠,結合理論聯繫實際,充分論證了哪種人才更適合現代社會的問題,雙方針鋒相對、互不相讓,為大家奉獻了一場有理有據的精彩辯論。經過立論陳詞、攻辯、攻辯小結、自由辯、觀眾提問和總結陳詞六個環節環環緊扣的激戰,反方最終獲得本場辯論的勝利,正反方一辯王菁菁、苗鈞奎以其個人的突出表現贏得「最佳辯手」榮譽稱號,正反方四辯運炳旭、金美善獲得「最佳口才」榮譽稱號。

賽後,副校長張曉平對本次辯論賽和場上辯手的精彩表現給予高度評價。陶主任對比賽進行了精彩點評。陶主任指出,人才建設歷來是我校領導十分重視的工作,至於人才建設該以通為重還是以專為重大家可以自由討論,辯論本來就是互相交流的一種方式。同時,陶主任還指出,在人成長曆程中,道德建設更是不可忽視的一個環節,我們不僅要重視能力的培養,更要關注個人道德素養的培育。

相關焦點

  • 做一名通才還是專才?
    前言相信,通才和專才這個問題,從讀書時代開始一直都在困擾著大家。作為一名員工我們應該成為一名通才還是專才呢?作為一名老闆,我們應該選通才還是專才呢?關於專才為什麼需要專才,因為一個人的精力是有限的,不可能在每一個方面都做到盡善盡美,所以我們需要在某一方面花時間專研,有所成就,於是我們就成為了一名專才。從高中時代的文理分科,到考大學時的選擇專業,已經慢慢地讓我們成為一名專才。
  • 孩子將來是做通才,還是做專才
    有些偏科的孩子甚至把韓寒、郭敬明等拿出來做比較,認為自己是一個專才,而不是通才。那麼什麼是通才,什麼是專才,將來是做一個通才好,還是做一個專才好呢?著名的哲學家以賽亞·柏林,曾經把通才和專才比喻為狐狸與刺蝟,通才的人像一隻狐狸,對各種知識都知道一點;而專才就像刺蝟,一門心思的研究自己領域的事情。如何才能成為專才呢?
  • 現在社會不止需要專才,更需要通才
    隨著科技的進步,社會對人才的需求也更加苛刻。術業有專攻固然可喜,但如果能在專才的基礎上,成為通才,我們得到的機會或許會更多。每年高考過後,選專業幾乎是所有學子最頭疼的事情;畢業後找工作,不確定自己究竟喜歡什麼領域的人更多。
  • 專才與通才,究竟哪個更重要?
    該研究的主要研究者,英屬哥倫比亞大學教育學教授Peter Gouzouasis表示:「在小學學習了一門樂器,並在高中繼續學習樂器的學生不僅成績更好,而且在不考慮他們的社會經濟背景、族裔、性別,以及在數學和英語等方面的提前補習的情況下
  • 專才與通才之辯
    通才指各方面都有所涉獵的人,達文西就是最有名的通才之一。我國自古以來,就有「琴棋書畫樣樣精通」和「禮樂射御書數」所謂六藝的說法。培養通才,從那時起彷佛就是教書育人的終極目標。但也有「樣樣皆通,樣樣稀鬆」的說法來駁斥這種觀點。雙方各有各的道理,不分高低上下。我想藉此機會,談一談我心中的大學教育專才與通才之辯。
  • 七年 | 「通才教育」和「專才教育」之辯
    綜合看,這的確是一個通才教育的時代。但在這波通才教育的大潮下,對專才教育的思考和理解嚴重不足,並存在很多誤區,嚴重誤人子弟。作為教育迷思系列文章的第二篇,下面我們從三個維度來反思一下通專之辯。維度一:目的和手段撇開通專誰更重要不談,教育的目的是什麼?是要讓學生變成一個通才,還是一個專才?
  • 通才教育和專才教育哪一個更重要?
    綜合看,這的確是一個通才教育的時代。但在這波通才教育的大潮下,對專才教育的思考和理解嚴重不足,並存在很多誤區,嚴重誤人子弟。作為教育迷思系列文章的第二篇,下面我們從三個維度來反思一下通專之辯。維度一:目的和手段撇開通專誰更重要不談,教育的目的是什麼?是要讓學生變成一個通才,還是一個專才?
  • 陳岱孫:通才與專才,理論與應用
    陳岱孫:通才與專才,理論與應用 2019-07-31 10:1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通才與專才 理論與應用
    通才與專才  理論與應用陳岱孫通才、專才的經濟學教育這兩個名詞的定義不十分明確,有人說就是寬和窄的知識結構而已。「通才」就是知識結構寬一點,「專才」就是知識結構窄一點,到底應怎樣解釋也很難說。照方才的解釋,所謂「通才」的教育大致是側重於廣厚的知識結構。
  • 通才和專才,哪個更值錢?
    從木桶理論的短板決定論,到網際網路時代的專才優勢論,背後是社會協作網絡的升級。在那個沒有信息網絡溝通的時代,在那個人與人之間信息存在不透明的時代,你很難去找到一個專才,就算找到也很難快速了解對方,並建立合作,所以只能現有的團隊下,每個人去克服短板,哪裡不會補哪裡。
  • 本科生的目標是專才還是通才
    首先,把專門人才作為培養目標,這是高校處於精英教育發展階段的主要任務,它解決的是社會發展對各類專門人才的需求問題。但我國目前已進入高等教育大眾化階段(毛入學率超過20%),而大眾化教育發展階段高校的主要任務就不應再是培養專才,而應改為培養通才,即無論在什麼相關單位都能發揮作用的人才。
  • 「通才」和「專才」並重 技術與藝術齊飛
    南陽理工學院數字媒體與藝術設計學院:「通才」和「專才」並重 技術與藝術齊飛直播南陽訊 堅持守正創新,促進高等教育內涵式發展,在南陽理工學院數字媒體與藝術設計學院得到了充分的體現。在這方面,學院在專業設置方面創造了條件,在課程設置方面提供了必要的路徑,雄厚的師資力量和實驗設備則提供了堅實的基礎,內涵式發展將推動學科建設突飛猛進。「在融合之後我們的做法,是對人才培養方案和大綱進行重新修訂,尤其在課程安排上,綜合考慮師資情況和融合發展的需要去調整技術和藝術的佔比。」該學院黨委書記李慧說。
  • 專才與通才的策略不同
    導語在知識與技能為核心的現代,多項全能的廣博型通才與身懷絕技的精深型專才,會構成怎樣不同形態的社群?社群層面,一個偏袒通才的社會不如偏袒專才的社會聯繫緊密,偏向通才還是專才是社會中的一種「文化選擇」,但此研究對同時對個人層面的社交網絡結構也有參考價值。比如,在改變一個稀疏的社交網絡環境,讓其更傾向於專才所具備的密集型社交網絡,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這個網絡還會演變成適合通才的稀疏網絡。而對於有專才存在的社交網絡而言,卻也存在著「回音室」現象。
  • 在技術領域,程式設計師是通才好還是專才好?
    都說學海無涯,在知識的領域就像茫茫大海一樣,怎麼也不可能看到邊界,技術領域也是一樣,隨著時間的前移,也逐漸有老技術的淘汰和新技術的產生,這種情況下只鑽研技術是不是有一定的風險,那麼作為程式設計師是通才好還是專才好呢?近期就有一名網友提到這一問題。
  • 「通才」與「專才」,哪種教育理念更吃香呢?
    但是,為什麼在給眾多的在當時國內千挑萬選的科研人才上課,要求學生需要有藝術方面的修養和知識儲備?根據上面這個小故事就引出了我們今天要講到的這樣一個話題:對於目前我們的教育理念,以及廣大的父母們希望將自己的孩子培養成為通才還是專才呢?
  • MBA關注:職場求生術 你是專才還是通才?
    【MBA中國網訊】在科技的突飛猛進的今天,全球化進程不斷加快,職場究竟需要什麼樣的人才,每個人在規劃自己的職業發展道路時,或多或少會有這樣的困惑,到底是專才吃香呢?還是通才呢?作為職場精英的你,應該在忙碌中給自己留出一點時間,深入思考一下這個問題。
  • 專才和通才 到底哪個更吃香?(圖)
    那麼,對於企業HR來說,更青睞專才還是通才?對於未來的職業規劃感到迷茫的職場人,到底該做一名專才,還是通才更好呢?困惑思雨是一家網絡公司的網絡設計,他這個人比較「雜學」,無論是專業內的網絡設計、策劃,還是軟體編排、使用,他都懂得一些。有一次,同事在做網頁的立體設計,忽然發現頁面有些地方不協調,但又找不出問題的癥結。
  • 通才與專才之辯 | 享受工作系列
    我常常批評這種專才路數的職業規劃,很多時候可能是無用功,這是認知慣性,大學嘲笑通才。        甚至有人會說,通才只在投資和寫作上有用,其他技能都是需要專才,我是很難苟同。產品設計崗位需要通才,創造優秀產品和服務的人都是通才。我們常常看到,優秀的產品設計師不會急於去解決問題,而是會懷疑這是需要解決的問題嗎?
  • 通才和專才,到底哪種更具有競爭力?
    雖然對方辯友對我的問題是充耳不聞,但我們還是要進入這個環節,因為時間流程。不難發現對方辯友喜歡捨近求遠,對北大的眾多專業視而不見。對方辯友對我的問題總是不願正面回答。那我只能告訴你,在這人才社會,浪潮滾滾,只有站在風口浪尖,方能把握時代的脈搏,要想鶴立雞群,必須要有過人之處。在這社會分工越來越細的時代,樣樣皆能,樣樣平庸之人,在特長明顯的專才面前黯然失色。
  • 全才和專才哪個更適應社會競爭?全才和專才適應社會競爭時的利弊
    專才即是術業有專攻的人,他們專業技術能力強,這是很多全才不能比的,他們對於社會進步和發展是有巨大作用的,這也使大部分有專才的人能比全才更容易找到工作,也就是更適合社會競爭,畢竟領導者只需要少數的,更多的還是被領導者。好,了解了全才和專才概念後,那到底全才和專才哪個更適應社會競爭呢?我們分別來看看各方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