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葡萄美酒夜光杯,
欲飲琵琶馬上催。
醉臥沙場君莫笑,
古來徵戰幾人回。」唐朝王翰《涼州詞二首》其一
詩文漫解:葡萄美酒,火把之下,是洋溢酒香的夜光杯。正準備喝的時候,琵琶激烈的曲調,仿佛讓人代入了戰場。
在沙場上醉倒,請您不要笑話。從古到今,有多少人能從戰場上回家?
初衣解詩:這首冠名涼州詞的詩,是唐朝軍旅詩人王翰的詩詞。28個字,寫盡了邊塞的軍旅生活。在戰爭的間歇裡喝酒娛樂,在喝酒娛樂的時候,一直保持著戰爭的敏醒。這首詩表達了邊塞將士豪爽的性格特徵,以及視死如歸的悲壯情懷。
「葡萄美酒夜光杯」,在唐朝的邊塞,由於西域的開放和絲綢之路的暢通,葡萄酒成為了邊塞居民以及將士的酒水飲料,酸甜醇香。夜光杯,是在夜晚燈火掩映下的酒杯,發出了旖旎的酒水蕩漾與酒杯交映的瑰麗色彩。
但夜光杯到底是怎樣的杯子呢?有好幾種解讀。
第一種,是傳說中西王母,與穆王相見時贈與穆王的杯子,這個杯子,高三尺,是白玉的精華做成,夜晚可以放光。酒水放在裡面,可以保持酒水的色澤與香氣,而且放的時間越長,酒越醇厚。
第二種,是有人考證出這種夜光杯,是琥珀做成的杯子。因為在唐朝,葡萄酒常常和琥珀杯連用,琥珀半透明的光澤,以及它特殊的屬性,會讓酒水持續的芬芳,而且在夜晚特別有一種流動的華美。
第三種,是有人說這是不是古代的玻璃杯或者琉璃杯。因為就是在唐朝之前的北周時期,也生產過琉璃器具,這種半透明的琉璃和現代的玻璃類似。
第四種,通常我們現在認為的夜光杯,是是在甘肅省酒泉,採用祁連山的山玉,精製而成的杯子。它翠綠呈半透明狀。在唐朝,酒泉和涼州相隔不遠,用酒泉製作的杯子,配上涼州的葡萄酒,在夜晚裡熠熠生輝,非常的說的過去。酒泉夜光杯也成為中國國家地理標誌產品,因為這一首涼州詞「葡萄美酒夜光杯」,而享譽海內外,成為收藏的珍品。
葡萄美酒夜光杯,到底說的是哪一種杯子呢?其實已經不重要。重要的是在唐朝的邊塞,有那麼一個時候,人們在戰爭的間歇,飲用葡萄美酒,在夜晚盡醉狂歡。如果是集體的狂歡,大概都用不上上好玉石做的杯子,只在寫意夜晚狂放的歡樂。
「欲飲琵琶馬上催。」這句話有兩層解讀。第1種解讀是。當我正準備喝酒的時候,那類似號角集結的琵琶聲,經有傳遞消息的令官,騎在馬上,在將士的聚居地來回奔跑,以達到集結備戰的命令。如果是這樣的話,可以想見,軍隊的整肅和嚴謹。雖然是戰爭期間的休整,聞令則行,也寫出了邊疆戰事的緊張。
另一層解讀,是沒有那麼緊張。原來在帳營中的琵琶聲,是將士休閒樂器,琵琶特有的激越高昂,依然使人帶入了戰爭氛圍。大家一起喝著酒,一起感受的戰地琵琶別樣的激揚。
這中間的金句就是「醉臥沙場君莫笑,古來徵戰幾人回。」聯繫上文,可以讀出將士們在邊塞喝酒放鬆的氛圍裡,是怎樣的一種豪邁樂觀和盡興。大家知道戰爭就意味著犧牲,在奮勇殺敵的間歇,享受著美酒和音樂帶來的快樂,鬆弛著神經。是一種樂觀的視死如歸的精神。大家既然選擇了這條路,就沒有做活著回去的打算。所以就算是喝多了酒,也不用笑話,大約也沒有人敢笑話吧。
「古來徵戰幾人回」,既慷慨又悲壯,既豪邁又蒼涼。但是在那樣的狂歌狂舞的當中,應該給人的熱血和正能量更多一點。
所以這兩句話,絕不消沉。這不是貪生怕死,這是視死如歸。
這是唐朝中期的邊塞詩人的壯麗詩章。因為保家衛國,是男兒的熱血。而在晚唐時候,反思和反戰則多於初唐代的豪邁,這是不同歷史現實所決定的。有人說,王翰的涼州詞有一種厭戰的情緒。我覺得他沒有放到一個特殊的歷史背景去解讀。中國人打仗,一般需要到非打不可的時候才會打仗,與其說是厭戰,不如說是一種臨戰前的悲壯。
這首詩的盛唐氣象,如同一幅鏗鏘畫卷。短短28個字,就帶入了戰爭氛圍。短暫的休閒,仍舊緊繃的戰爭的弦,讀來使人熱血噴張,又慷慨悲壯!
讓我們重讀這首涼州詞:「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飲琵琶馬上催。醉臥沙場君莫笑,古來徵戰幾人回?」
初衣勝雪為你解讀詩詞中的愛和美。圖片來自網絡,侵權必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