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橋農場的前身是侵華日軍於1942年興辦的「偕行社軍用農場」,主要生產供應日軍的農副產品。1945年日軍投降後,農場被國民黨接收,改名為「勵志社雙橋農場」。北京和平解放後,農場被中國人民解放軍北平軍事管制委員會財經部農業水利處接管,後改為國家農業部直接領導,定名「農業部國營雙橋農場」。
雙橋農場是全國農場系統歷史悠久的國營農場之一,1 9 4 9 年以後,特別是改革開放之後,工農業經濟獲得了長足發展。
1954年,北京國營雙橋農場的養雞場已建成三年。三年來,養雞場的種雞場、放牧場、孵化室和育雛室都在不斷地擴充與完善,同時在飼養管理方面,養雞場開始運用科學的方法,將長大的種雞分組飼養,且在不同的種雞舍中,合理搭配母雞和公雞的數量。此外,養雞場還設置隔離室,將病雞隔離治療。這一系列的措施,使養雞場的產量得以較快增加,很大程度地滿足了市場對優良種雞和肉雞的需求。
北京的雙橋農場,是一個農、牧結合的多種經營農場。早在1955年,這個農場就已經有了二百多頭奶牛,每天都為北京供應鮮奶。
農場的四千多畝土地上種植了苜蓿和燕麥等飼料作物。
1958年,雙橋農場劃歸北京市。隨後,雙橋人民公社成立,接受朝陽區、北京農場居的雙重領導。八五期間,農場成為重要的首都糧油副食基地。
1962年,為與古巴建立友好關係,被國家命名為「中古友好人民公社」。
雙橋第一社區,即朝陽區雙橋農場老五號井小區(西區)位於雙橋南街,該社區建於1975年。是上世紀70年代由農場自建的老房子,共五幢,都是三到四層的紅磚樓。
雙橋第二社區,六號井居委會成立於1988年1月1日,最早同樣為農場居民小區,轄區面積1.843平方公裡,樓房37棟。
1991年9月27日382路公共汽車終點站在雙橋農場建成。
2020年6月15日再次開線時的382路重回雙橋。
至1995年,雙橋農場共轄長營、管莊、三間房、豆各莊、黑莊戶5個農村分場( 鄉) ,3 個國營分場( 畜牧分場、工業分場、服務分場) ,2 個國營公司( 雙橋乳品廠和雙橋製藥公司),2 1個直屬企事業單位和6 2個行政村及200餘家鄉、隊辦企業。
2020年已經改制成文創園的北京雙橋乳品廠,但是它的題字彰顯著它悠久的歷史。
長營分場( 1 0個村):
長營一隊、長營二隊、長營三隊、長營四隊、長營五隊、長營六隊、長營七隊、十裡堡村、五裡橋村、公主墳村
管莊分場( 1 2個村):
果家店村、八裡橋村、楊閘村、東會村、西會村、管莊村、小寺村、鹹寧侯村、塔營村、司辛莊村、重興寺村、郭家場村
三間房分場( 1 2個村):
三間房東隊、三間房西隊、定福莊東隊、定福莊西隊、褡褳坡村、白家樓村、梆子井村、東柳巷村、西柳巷村、北雙橋村、辛房村、金家墳村
豆各莊分場( 1 2個村):
何家墳村、於家圍北隊、於家圍南隊、石槽村、東馬各莊村、西馬各莊村、豆各莊村、孟家墳村、黃廠村、孫家坡村、水牛房村、馬家灣村
黑莊戶分場( 1 6個村):
大魯店一隊、大魯店二隊、大魯店三隊、小魯店村、郎各莊村、郎辛莊村、萬子營東隊、萬子營西隊、四合莊村、黑莊戶村、定辛莊東隊、定辛莊西隊、雙樹北隊、雙樹南隊、蘇墳村、東旭新村。
農場下屬8家公司,涉及物產物流、製藥、建材、 倉儲、綠化工程、種植及農用物資等多個領域。擁有以雙益達、農工貿、勝利建材、橋聯物業、大秦物流、億本地產組成的物產物流業、以太洋藥業、立時達藥業為代表的現代制 藥業,以及以雙科創綠、新華園藝、三元中安為代表的都市精品農業。太洋藥業已成為北京市醫藥行業的骨幹企業,其生產的艾汀、泰立特等優良藥品在市場上具有很強的競爭力,在國際市場上也享有很高的地位和聲譽;立時達藥業公司進入中國動物保健品行業50強,被市政府評為「花園式」單位。
農場擁有豐富的土地資源,與開發公司合作開發了號稱北京CBD後花園的康城別墅區,推動了雙橋地區的繁榮發展。
農場正在三元集團四大板塊發展戰略指導下,立足區位和資源優勢大力發展物產物流,也正在為打造現代化企業集團而不懈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