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古漢語的聲母有哪些?

2021-02-19 元昊的澄言澄語

  漢語普通話的聲母是:

幾乎人人都可以說出來,那末,中古漢語(南北朝-北宋時期)的聲母有哪些呢?解決這個問題之前,我們首先要有這樣一個認識:中古漢語的聲母體系只會比現在普通話的聲母體系更複雜,這是由「語言的發展趨勢是簡化」這樣一條基本規律推出來的。

關於中古漢語的聲母,最有名的一個名詞叫做「三十六字母」,也就是說中古漢語一共有36個聲母(普通話聲母共21個),但這已經是宋朝時期的情況了,在此之前,中古漢語的聲母還要在此基礎少一些聲母,又多一些聲母。

古人沒有國際音標這套工具,他們是怎麼表示聲母的發音的呢?今人又是怎麼知道古人說話的聲母是怎麼發音的呢?

關於第一個問題,古人採取的方法是用「代表字」來表示聲母,也就是為每一個聲母選一個以其作為聲母的漢字X,以「X母」的形式,來表示這個聲母,比如說,[p]這個聲母,古人選擇了「幫」這個漢字,用「幫母」這個形式,來表示聲母[p](在今天漢語普通話裡,「幫」的聲母也仍然是[p],但拼音寫成b)。

關於第二個問題,今人的方法首先是去古代文獻裡尋找發音材料,這些材料中,今人首先關注的是韻書,韻書可以簡單地理解成古代的字典,不過,古代的韻書顧名思義,是按照「韻」來編排漢字的,也就是將相同韻的漢字放在一起,便於詩人寫詩的時候檢索,由於韻書對古代漢字的發音進行了系統的編排,所以語言學家可以從其中發現許多今天可能已經消失了的語音對立,只有先發現語音對立,才能夠進而去探求這些對立的語音發什麼音,因此,韻書在聲母構擬中處於十分重要的位置;

第二個材料來源是相關的記音材料/諧音字,古人也和今天的網友們一樣,沒有學習過國際音標,但是又必須要找個方式來把某個方言字音(有時甚至是當時的外語發音,例如梵語)記錄下來,「飢不擇食」之下,只好選擇用和這個方言字音發音相同或者相近的通用語(放到今天就是普通話)中的字(諧音字)記錄下來。這個方法的弊端在於,有的時候諧音字的發音未必和那個發音完全一樣,所以是不完全精確的;

第三個材料來源是今天中國的各地方言,例如,通過吳語和湘語中的濁音聲母「[b]、[d]、[g]、[v]、[z]」可以推知,中古漢語中是存在濁音聲母的,通過粵語中的三個鼻韻「-[m]、-[n]、-[ŋ] 」、三個塞音韻尾「-[p]、-[t]、-[k]」可以推知,中古漢語中也存在這六個韻尾。由於方言至今仍然在使用,其發音是自然變化的結果,因此有很強的證明力。

語言學家搜集了大量中國本土的語音材料後,再結合借自西方的語音學和音系學理論以及歷史比較語言學方法,就能夠構擬出中古漢語的聲母。

宋朝的「三十六字母」,用古人的「代表字」表示出來是這三十六個,要注意「微」、「禪」、「溪」三個字的讀音:

黃底代表字的聲母,是學界存在爭議的聲母,其他的聲母,學界基本上沒有爭議:

     普通話中保留的中古漢語的聲母是藍底代表字的聲母(僅限於這張表中的漢字): 

宋朝以前,比如說唐朝時期,聲母情況相比宋朝時期,多了一些聲母,同時少了一些聲母:

(1)宋朝三十六字母中「非敷奉微」四母是從唐朝漢語的「幫滂並明」四母裡分立出來的,所以唐朝漢語的聲母中有「幫滂並明」而無「非敷奉微」;

(2)宋朝三十六字母中的「娘母」,是從唐朝漢語的「泥母」裡分立出來的,有的學者認為這種分立是人為製造出的差異,即使在宋朝,這兩個聲母也是同一個發音,另一部分學者則持反對意見;

(3)宋朝三十六字母中「照穿床審禪」五母在唐朝漢語中本來是分歸兩套聲母「莊初崇生」和「章昌船書禪」,後來「莊初崇生」大部分併入「章昌船書禪」,成為宋朝三十六字母中的「照穿床審禪」,小部分併入「精清從心邪」;

(4)宋朝三十六字母中的「喻母」的一部分其實來自唐朝漢語聲母中的「匣母」,這一部分字的聲母被叫做「雲母」,唐朝漢語中的「喻母」則被叫做「以母」。

因此,唐朝漢語的聲母情況就是: 


碰巧的是,唐朝漢語的聲母的個數,仍然是36個,但其實其中的「雲母」跟「匣母」是同一個聲母,只是為了特意標出「雲母」,表示其到後來會和「以母」合併成「喻母」,所以,真正的聲母個數其實是35個。不過,「雲母字」中有一部分在今天普通話中確實擁有一個新的聲母[w],比如「王」,「雲」在粵語中聲母也是[w];在普通話中則是[j],和「以」聲母相同,即併入了「以母」。

關於中古漢語的聲母,今天就介紹到這裡。下期會介紹中國漢語主要方言對這一套聲母系統各自的保留和繼承情況,大家可以先用自己家鄉的方言試著讀讀看上表中的漢字,看看您家鄉的方言中,保留了多少古漢語的讀音?

 

相關焦點

  • 上古漢語 中古漢語 現代標準漢語 究竟有多大差別?
    漢語是分析語,有三到十五種聲調。漢語的文字系統漢字是一種意音文字,兼具表意和表音功能。漢語包含口語和書面語兩部分,古代書面漢語被稱為文言文,現代書面漢語被稱為白話文,以現代標準漢語為規範。漢語有標準語和方言之分。比如官話、晉語、粵語、湘語、吳語、徽語、贛語、客家語、閩南語等。當然,國內很多方言其實就是古漢語的嫡系變種,因此跟現代漢語有很大差別。
  • 現代漢語——聲母、韻母
    聲母本節主要講述聲母的發音部位、發音方法以及零聲母的定義。普通話有 22 個聲母,21 個輔音聲母,1 個零聲母。【1】聲母的發音部位聲母的發音部位:聲母發音時氣流受到阻礙的位置。【 3】零聲母普通話還有一些音節開頭沒有輔音,它們有特殊的聲母,叫做「零聲母」。聲母一般由輔音充當,但輔音不一定都是聲母,只有一個舌根鼻輔音 ng 不能當聲母,它只能作韻母的韻尾。漢語拼音的 y 和 w 只出現在零聲母音節的開頭,它們的作用主要是使音節界限清楚。
  • 蘇州話有幾個聲母幾個韻母幾個調 方言專家告訴你答案
    本報記者王嘉言  中國江蘇網訊 蘇州話,是歷史最悠久的方言之一,保留很多中古漢語要素,但你知道蘇州話中有幾個聲母幾個韻母幾個聲調嗎?昨日,來自蘇州經貿技術職業學院的副教授沈行旺在平江街道西北街社區給大家公布了標準答案:現代蘇州話有27個聲母,49個韻母,7個聲調。  沈行旺告訴記者,和現代普通話相比,蘇州話完整保留了中古漢語中的濁音,保留了平上去入的平仄音韻,保留了尖團音分化,保留了較多古漢語用字用語,能夠與古代韻書《切韻》、《廣韻》等基本匹配。
  • 電子書丨《先秦至中古漢語語法演變研究》
    作 者 :朱冠明著出版發行 : 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 2016.05ISBN號 :7-5161-6271-2頁 數 :228原書定價 : 55.00主題詞 : 古漢語-語法-研究-先秦時代-魏晉南北朝時代中圖法分類號 : H141 ( 語言、文字->漢語->語法->古代語法(
  • 音韻學基礎:聲母
    故梵書甚簡,只是數個屈曲耳,差別不多,亦不成文理, 而有無窮音焉。華人苦不別音,如切韻之學,自漢以前,人皆不識, 實自西域流入中土。」實際上反切的產生有其內在和外在的原因。何九盈《中國古代語言學史》中說:「反切法的本質是雙聲疊韻,這是漢語所固有的特點,也是反切法產生的內因。……在此之前古人還不懂得分析漢語的音節結構, 而不能自覺地分析出漢語的聲母和韻母來, 就難以產生反切法。
  • 小學漢語拼音要點——聲母
    聲母聲母指音節開頭的輔音。如「好(hǎo)」這個音節,輔音h就是它的聲母。《漢語拼音方案》中規定普通話語音的聲母共21個,但在小學課本中y、w也被當作聲母來學,這樣聲母就有23個。
  • 古人的漢語發音是怎樣的?
    中國方言包括了:粵語、客語、閩語、吳語、贛語、官話、湘語與晉語這八種語言,各地的方言是相差巨大的,有「十裡不同音」的說法。所以秦始皇的偉大就在這裡,如果沒有他,中國的各個省份就和歐洲小國一樣,是彼此獨立的,秦始皇奠定了大一統的基礎。  那麼,古代的普通話是怎樣的呢?何種方言更接近普通話呢?  古代的漢語發音,其實每個朝代都有所不同。
  • 江蘇難被聽懂的一種方言,保留了很多中古漢語要素,有7個聲調
    這種方言是吳語的代表方言之一,一直以來所影響到的區域是吳語—太湖片—蘇滬嘉小片,也基本上在蘇州的境內很多人會說,它的方言非常有特色,是以軟糯著稱的,所以它也獲得了「吳儂軟語」美稱,當然,更為有顯著特色的是其方言特色,因為在其方言語義中,包含有28個聲母、49個韻母和7個聲調。
  • 潮汕話與早期中古漢語的淵源
    動詞         食:口腔飲食動作,包括了喝、吃、飲、吮、吸等洗浴:洗澡    燒臺:戰爭(燃燒峰火臺的意思)    行:走>走:跑企:站立起厝:建造房子戇:暈寬行:慢走踢跎:遊玩 鉸:剪          小編在網上查找了關於「古語」的相關信息,偶然發現有古語愛好者分別用:【上古漢語】、【早期中古漢語】、【晚期中古漢語】、【近古漢語】、【現代漢語】,五種語言朗讀詩經《隰有萇楚》,恰恰在這個視頻中小編發現我們的潮汕話居然和
  • 【新書快報】|《佛典與中古漢語代詞研究》
    前言  朱慶之從漢譯佛經看中古漢語代詞「之」的發展    魏培泉中古漢語的第三身代詞和旁指代詞    汪維輝上古—中古漢語「其S」結構的演變 ——兼論第三身代詞「其」的產生過程    龔波東漢譯經中做單句或根句主語及各類賓語的三稱代詞「其」    朱慶之「你」字前夜的「爾」與「汝」    真大成
  • 漢語拼音小課堂—聲母、韻母和整體認讀音節
    #我們都知道漢語拼音在我們學習、生活中都扮演者非常重要的角色,以至於在平時的考試中,它也是重中之重。那想要掌握好漢語拼音,又有哪些重難點是我們必須掌握的呢?現在就一起學習一下哦!一、認識韻母拼音家族中有這樣一群小姐妹,她們喜歡藏在聲母哥哥的後面躲貓貓,她們就是韻母。韻母分為單韻母、複韻母和鼻韻母。
  • 小學生漢語拼音聲母與韻母表,歸納總結,家長收藏!
    漢語拼音是我們學習漢字的基礎,類似於英語的音標。學會了漢語拼音,就能根據拼音拼讀生字。因此,學習好漢語拼音對我們學會漢語至關重要。從小學一年級開始,同學們就開始學習漢語拼音了。但是對於剛學拼音的小朋友來說,還是有一定的難度的。很多家長都抱怨孩子記不住聲母和韻母,導致不會拼讀。
  • 書評丨如行山陰道——讀《中古漢語讀本》(修訂本)
    (《世說新語·言語》)近日捧讀由浙江大學漢語史研究中心方一新教授、浙江大學古籍研究所王雲路教授共同編著的《中古漢語讀本》(修訂本,上海教育出版社,2018年11月出版,精裝一冊,共474頁),感覺和王獻之行走在山陰道上的心境很相似。《中古漢語讀本》是一部介紹漢魏六朝時期通俗作品的文獻讀本,該書於1992年完稿,1993年,由吉林教育出版社首次出版。
  • 漢語聲母發展顯真相
    在挖掘原因之前,我們先來看一則之前發生的笑話:有一南方的女士到北方旅遊。一天,好不容易擠上公交車,卻又被摩肩接踵的人群撞得東倒西歪。突然,女士爆發了並大聲喊道:&34;當時,車廂裡一下子安靜了下來,她周圍的人群紛紛退讓以便騰出位置給她。有好心人還上前幫助,把她保護起來。
  • 幼兒學拼音04:聲母的發音與書寫規範 聲母相關問題答疑
    我們還知道了:單獨一個韻母所能表達的漢語音節是有限的,大多數漢字的發音都是由聲母、韻母、聲調這三部分構成的。那麼,什麼叫聲母呢?聲母的發音有什麼特點呢?怎樣書寫才算規範呢?1、什麼叫聲母?大多數漢字的發音都有聲母,它是一個音節的起始部分,起到區分發音的起始部位和方法的作用,進而區分開韻母相同而聲母不同的音節。在語文課的漢語拼音教學中,把聲母歸結為23個。學習時,可以根據發音部位進行分類學習。
  • 讀《漢語史稿》|語音如何影響詞語的構造?
    雙聲疊韻古代漢語不是單音節語言。古代漢語中也有許多雙音節詞彙,其中很多是聯綿字。聯綿字中大部分都是雙聲疊韻,所謂「雙聲」是指構成詞的兩個字聲母相同,所謂「疊韻」是指韻母相同。因此可以說雙聲疊韻是漢語一種特殊的構詞法。聯綿字可以是形容詞、名詞、動詞。
  • 音韻學:研究漢語方言的神器
    總之,這一系列韻書反映的都是隋唐時期的古漢語字音,稱為「中古音」。研究漢語語音歷史演變的學問叫做音韻學,《切韻》等韻書是研究古漢語語音的重要材料(所以儘管古代沒有錄音機,我們還是有辦法推測古人如何講話)。復旦大學的嚴實博士用其構擬的中古音念詩,發音僅供參考回到前面方言的問題。
  • 系統研究漢語語音演變史
    古代漢語到現代漢語經歷複雜演變  漢語歷史音韻學者們一般將漢語音韻演變史分為先秦兩漢的上古音、魏晉至隋唐的中古音、宋元明清的近代音。  首都師範大學文學院教授馮蒸表示,上古音與今音相比,最大區別是前者有大量的複輔音聲母,但這類聲母到中古音時就已經不存在了。「從古到今,漢語語音方面的變化較大,除了複輔音聲母的消失,還出現唇齒音聲母和捲舌音聲母的產生、聲調的產生、韻尾的簡化、某些介音的消失或出現等。不同特徵出現的時代不一定相同。」華東師範大學教授鄭偉告訴記者。
  • 漢語拼音韻母、聲母、整體認讀音節各有多少個,孩子記清楚了嗎?
    上節課我們布置的作業小朋友有沒有完成,我們一起來回憶一下,第一個漢語拼音韻母一共有多少個,第二個聲母一共有多少個,第三個整體認讀音節一共有多少個,小朋友有沒有認真的學習和思考一下呢?那麼接下來,小新給大家公布正確答案,漢語拼音韻母一共有24個、聲母一共有23個,整體認讀音節一共有16個,小朋友有沒有記清楚和數對呢?
  • 兩漢以前的語音也包括聲母韻母音調三部分
    明確認識到古今語音不同的是明代陳第,他提出了「時有古今,地有南北,字有更革,音有轉移」的著名論斷,揭示了古今語音不同的真諦。古紐指先秦兩漢時期漢語的聲母。在漢語音韻學的研究裡,古紐一直不像古韻那樣受重視,成就也沒有古韻那樣大。這主要由於材料缺乏。到目前為止,研究古紐主要利用5種材料,即:諧聲偏旁,聲訓,讀若,異文,異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