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幾個同學希望我能講講反切,但學習反切必須先了解一些音韻學的基礎知識。因此我講一些與反切相關的音韻學知識。)
我們常常奇怪沒有拼音字母之前古人是如何注音的?我們後來知道有反切法。反切法是什麼時候開始的,如何產生的?有人認為是三國時,唐陸德明《經典釋文》:「古人音書止為譬況之說,孫炎始為反語,魏朝以降漸繁。」有人認為從東漢時的服虔、應劭始。唐景審《一切經音義序》:「古來音反,多以旁紐而為雙聲,始自服虔,元無定旨。」也有人認為反切是隨著佛經流入中國,在翻譯的時候產生的。這個時間段也大致在東漢時期。南宋鄭樵《通志·七音略》:「梵人別音,在音不在字;華人別字,在字不在音。故梵書甚簡,只是數個屈曲耳,差別不多,亦不成文理, 而有無窮音焉。華人苦不別音,如切韻之學,自漢以前,人皆不識, 實自西域流入中土。」
實際上反切的產生有其內在和外在的原因。何九盈《中國古代語言學史》中說:「反切法的本質是雙聲疊韻,這是漢語所固有的特點,也是反切法產生的內因。……在此之前古人還不懂得分析漢語的音節結構, 而不能自覺地分析出漢語的聲母和韻母來, 就難以產生反切法。漢末人在梵文 的拼音字母直接啟發下創造了反切。「此段話切中肯綮。
在反切之前,目前可考的有譬況、讀若和直音三種注音方法。《說文解字》中以讀若為主。但是這三種注音方法都有不盡如人意之處,這也是後來反切被廣泛接受的一個重要原因。
在漢語三要素聲韻調中,上古時期對韻就有自覺地意識,雖然沒有研究性的資料留存,但從詩經楚辭中就可以看出古代就已經有了較為統一的韻的系統。對於聲母,雖然很早有雙聲現象,但把聲母作為一個獨立的系統來對待的。還沒有到一種自覺的程度。對聲母的自覺,當是與梵文中譯有直接的關聯,隨後因反切的產生,對聲母系統的研究日益精密,也由此產生對發音部位(五音)和發音方式(清濁)的研究,最終產生字母(聲類歸納),使聲母研究基本定型。
字母創製於何人何時說法不一。目前大體共識是產生於唐末,敦煌《韻學殘卷》:」(三十字母)南梁漢比丘守溫述「,宋代祝泌的《觀物篇·皇極經世起數訣》:」胡僧了義三十六字母,流傳無恙。」明朝呂介孺的《同文鐸》:「「大唐舍利創字母三十,後守溫座益以娘、床、邦、滂、微、奉六母,是為三十六母。」
根據敦煌發見的《守溫韻學殘卷》和《歸三十字母例》,基本確定唐代的字母有三十個:見溪群來疑端透定泥知徹澄日不芳並明精清從審穿禪照心邪曉匣喻影。
到了宋代,由於語音的演變,三十個字母變成了三十六字母。增加了」非敷奉微床娘「,並改「不」為「幫」,「芳」為「滂」。
把宋三十六字母與唐三十字母比較,可以看出唐代初期,清唇音「非敷奉微」尚未從重唇音分化出來,娘母與泥母,床母與禪母也尚未分離,到宋初才加以區分。
三十六字母如下(擬音各家有所不同):
全清 次清 全濁 次濁 又次清 又次濁
重唇音: 幫 p 滂 p' 並 b 明 m
-
輕唇音: 非 pf 敷 pf' 奉 bv 微 ɱ
-
舌頭音: 端 t 透 t' 定 d 泥 n
--
舌上音: 知 ȶ 徹 ȶ ' 澄 ȡ 娘 ȵ
--
齒頭音: 精 ts 清 ts' 從 dz 心 s 邪 z
---
正齒音: 照 tʃ 穿 tʃ' 床 dʒ 審 ʃ 禪 ʒ
----
牙音: 見 k 溪 k' 群 g 疑 ŋ
----
喉音: 影 ʔ 喻 ∅ 曉 x 匣 ɣ
----
半舌音: 來 l
----
半齒音: 日 nʑ
----
清以後,音韻學家從比三十字母更早的《切韻》音系中通過系聯法總結出《切韻》聲母系統,但是各家分出的聲母數量並不相同。王力的分類為三十五聲母,潘悟雲的三十六字母,邵榮芬為三十七。
《切韻》代表的語音系統從時間上來說是隋朝以前的音,可能上沿到漢魏,與三十字母和三十六字母相比,最大的區別在於《切韻》中的莊章兩組聲母在三十字母和三十六字母中合流為一組(照組),這反映了在那個時間段中語音的歷史演變。
語音是不斷有變化的,這裡面有自動變化和被動變化兩部分的因素。自動變化是指隨著語音演變的規律自然變化,如塞音擦音化、細音顎化、元音高化等等,而被動變化是指因戰爭原因,人口大規模遷徙融合而產生的語音變化。
如果說宋代以前主要是自動變化,而宋以後則主要是被動變化。漢語語音變化從來沒有像宋以後到近代,直至當代變化這麼劇烈,這裡面就有幾次外族入侵的原因。而在當代,則主要是政府之手強力推行普通話,把本身已經瀕危的有古音遺存的方言推向更危險的境地。
我們現在學習反切,但按照普通的反切規則,常常無法折合成今音,這裡面就是中古到今音音變的問題。其中最大的兩個問題就是:中古濁聲母的消失和入聲的消失。
濁聲母和入聲的消失造成了反切與今音的巨大隔閡,如果不掌握中古音韻學知識,那麼常常近其門而不得入。所以我們要學習反切,必須得學習一點音韻學的知識。
現代普通話已經沒有濁聲。目前中國的方言中只有吳方言和部分湘方言還保留有濁聲。這是中國方言的寶貴遺產,希望在未來不至消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