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球表面輻射有多強?嫦娥四號傳回數據證明,人體依然能接收

2020-12-17 奇點使者
本文參加百家號 #科學了不起# 系列徵文

從上世紀中後期開始,月球就成為了人類太空探索的主要目標之一。即使美國宇航局的阿波羅計劃已經大概探測清楚了月球表面的自然環境,即十分貧瘠和荒涼,且沒有液態水、氧氣等生命必需的條件,但如今依然有不少國家對探測月球感興趣,我國就是其中一個。我國目前的探月工程已經進行到嫦娥四號這一步了,差不多完成了總工程的一半。

根據國內媒體報導,前段時間嫦娥四號探測器向地面傳輸回了關於月球表面的輻射數據,該數據是我國探測器第一次在月球表面獲得的探索成果,它表明了月球表面確實存在非常強烈的太空輻射。然而有專家分析過後認為如果做好防護措施,人類登陸月球還是比較安全的。那麼月球上的太空輻射到底有多強呢?

首先我們先來弄清楚,為什麼月球上的太空輻射會比地球強,根本的原因在於是否有大氣層的保護。地球之所以能夠孕育出宇宙中眾多獨一無二的生命,是因為它不僅僅具備了液態水、磁場、適合的宇宙位置等因素,還因為擁有了合適的大氣層。地球大氣層除了為地球生命提供生命活動所必需的氣體之外,還充當防護層削弱外太空輻射對生命的危害。

因此科學家們在尋找宜居星球的過程中,首先會探測該星球是否存在大氣層,然後再判斷其它的環境條件。如果一顆星球連大氣層都沒有,那麼太空輻射會原原本本地照射在其表面,生命根本無法在高輻射的環境下出現,更別說生存了。在人類探測月球之前,科學家們對月球充滿了希望。但探月活動展開之後,他們發現原來月球沒有大氣層。

失去了大氣層的保護,月球的表面只能赤裸裸地暴露在太空環境中。而造成月球輻射的主要原因是太陽活動,活躍的太陽無時無刻不對外發出高能輻射粒子。因此我們可以看到上世紀登陸月球的太空人都穿上了太空衣,這套裝置不僅可以為他們的生命提供氧氣,還可以幫助他們阻擋宇宙輻射的侵害。

那麼月球表面的輻射情況如何呢?實際上人類最早開始登月的時期就已經嘗試利用儀器在月表進行探測,最終也獲得了一些寶貴的數據。然而當時的儀器精度並不是很高,現在的儀器精度要比過去的精度更高。而且宇宙時刻都在變化,三四十年前所測得的數據已經不能代表現在的情況了,因此人類如果要親自到月球上進行探測任務,就需要重新探測。

據了解,這次嫦娥四號所探測到的結果是:月球表明的輻射比地球表面輻射高200倍左右,這意味著人類需要研發出比上世紀更具有防護性的太空衣,這樣才能登陸月球。對此有專家認為,雖然月球表面輻射值很高,但太空人還是能在上面逗留,最好不要超過半年。

相關焦點

  • 嫦娥四號首次測量月球表面輻射:嫦娥探月升級史
    」月球車在月球背面已經完成了22個月晝工作期的科學探索,在這六百多天裡,月球車累積行駛五百多米,採集了大量樣本和測試數據,科研團隊利用科學載荷傳回的數據,開展大量研究,取得諸多科學成果。 主要任務是獲得更清晰、更詳細的月球表面影像數據和月球極區表面數據,為「嫦娥三號」實現月球軟著陸進行部分關鍵技術試驗,並對嫦娥三號著陸區進行高精度成像,進一步探測月球表面元素分布
  • 「嫦娥四號」傳回好消息!月球輻射值正常,人類可以放心居住
    所以,月球上存在著非常高的輻射,無論未來是想要在月球上進行科研考察,還是在月球上建造人類工廠,甚至是想要在月球上實現永久性移民,只要月球上的輻射問題不解決,這些也就都無法實現。 所以,多年來科學家們一直想要測算月球上的輻射值,只有掌握它的詳細數據,才可以幫助人類更好地了解月球,並且及時找到應對的辦法。
  • 外媒:新研究揭示月球表面的輻射有多強
    據外媒BGR報導, 研究人員已經確定,由於多種因素的綜合作用,月球表面具有很強的輻射。月球表面的輻射大約是國際空間站的2至3倍,是地球表面的200倍。 這些數據是由在月球背面著陸的中國嫦娥四號任務收集的。
  • 嫦娥四號探測到月球輻射,人類還能常駐月球嗎?
    儘管如此,月球的自然環境並不符合人類的要求,首先它的表面既沒有流淌著的液態水,也沒有合適的溫度,而造成這一切環境條件形成的因素是月球缺乏大氣層。由於缺少大氣層,月球的表面常年遭受太空輻射的侵害。前段時間我國「嫦娥四號」探測器探測到了月球表面輻射值數據,並將數據傳回地球。
  • 「嫦娥四號」發現:月球輻射比地球可高1000倍,太空工作要加倍小心
    人類一直以來就有探索太空的夢想。不知道是夢想推動了科技的發展,還是科技推動了夢想的實現。到現在,登上月球已經不再是遙不可及的願望,各大國還設置了空間站,方便太空人工作。不過太空畢竟與地球的環境區別太大,人工能測量的數據有限,更多的數據監測還是要靠各種探測器完成。
  • 嫦娥四號創造歷史 人類探測器首次在月球背面軟著陸
    12月8日從西昌衛星發射中心升空的嫦娥四號探測器,經過20多天環月飛行,縱覽了月球表面星羅棋布的環形山,領略了高山峽谷、層巒疊嶂,終於等到目的地南極-艾特肯盆地這個太陽系中最大、最深、最古老的隕石坑迎來曙光。  1月3日,研製者們決定,是時候讓嫦娥四號去擁抱月球背面那片傷痕累累、隕坑遍布的陌生土地了。
  • 月球輻射有多可怕?嫦娥4號發現超地球兩百倍,為何登月不受影響
    月球因為磁場幾乎消失,且引力較小,並沒有留下自己的大氣層,造成由於月球表面真空,除了因隕石擊起的月塵,基本和外太空無異。這樣的環境,造成月球表面的輻射場與行星際空間的輻射場相似。雖然美蘇上個世紀就開始了無人和有人的登月探測,但月球表面的輻射水平調查的最清楚的卻是我國的嫦娥四號。
  • 月球表面的宇宙輻射相比地球大200倍左右
    據外媒報導,搭載中國嫦娥四號探測器登陸月球的一個德國小型儀器首次測量了月球表面存在的太空輻射。這些發現來自德國航空太空中心,該中心報告說,如果沒有足夠的保護,人體在任何長時間內都難以應對這種表面輻射。根據測量結果,與在地面上相比,月球表面的宇宙輻射要大200倍左右。 嫦娥四號探測器於2019年1月抵達月球表面,搭載了來自德國的月表中子及輻射劑量探測儀 (LND)等。
  • 玉兔二號與著陸器玩互拍 帶你看嫦娥四號在月背做的三件大事
    據新華社報導,11日下午,嫦娥四號著陸器與玉兔二號巡視器工作正常,在「鵲橋」中繼星支持下順利完成互拍,地面接收圖像清晰完好,中外科學載荷工作正常,探測數據有效下傳,搭載科學實驗項目順利開展,達到工程既定目標,標誌著嫦娥四號任務圓滿成功。至此,中國探月工程取得「五戰五捷」。
  • 嫦娥四號和「玉兔二號」結束休眠,嫦娥四號如何探索月球背面?
    國家航天局消息,嫦娥四號著陸器和「玉兔二號」月球車分別在5月17日3時25分和16日11時53分,結束了月夜休眠,受光照自主喚醒,進入第18月晝工作期。2019年1月3日,「嫦娥四號」探測器成功著陸在月球背面傳回首張月球背面清晰影像。嫦娥四號如何揭開月球背面的神秘面紗?
  • 月球背面存在外星人?中國嫦娥四號月球背面軟著陸,揭開謎底!
    ,只有一小部分在月球正面,該盆地保存了原始月殼的巖石,收集這個區域巖石的數據還可幫助科學家們更好地理解月球的組成,具有極高的科學研究價值,當嫦娥四號成功著陸在月球背面東經177.6度、南緯45.5度附近的預選著陸區後,還通過鵲橋中繼星傳回了世界上第一張近距離拍攝的月背影像圖,也揭開了古老月背的神秘面紗,該時期,嫦娥四號月球探測器也一直牽掛著舉國上下的心神,從升空到脫落地球軌道
  • 嫦娥三號最新消息:著陸器和玉兔號月球車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嫦娥三號最新消息:嫦娥三號探測器14日晚成功落月。昨晚,嫦娥三號著陸器和玉兔號巡視器(即月球車)互相拍照。23:47分,玉兔號著陸器拍下月球車身上的五星紅旗,並清晰地傳回地面,嫦娥三號任務取得圓滿成功。月球車「玉兔」即將開始在月球的科考生活。在荒涼的月球上,「玉兔」將面臨一系列困難。「玉兔」將如何見招拆招?
  • 月球內部有什麼?嫦娥四號找出了答案
    月球結構示意圖(圖片:wikipedia)了解月殼相對容易。從蘇聯的「月球9號」月球探測器到美國的「阿波羅」載人登月工程,人類的探測器從月球表面採集、分析並帶回了不少巖石樣本。這些樣本讓我們對月殼的成分有著深入的理解。但是,接觸月幔成分則要難得多。
  • 揭秘嫦娥四號生物實驗
    然而,嫦娥四號自月背軟著陸以來不僅頑強地「生存」下來,而且成功進行了一系列科學探測活動,其中包括進行了月面生物科普實驗,在那個絕世寂寥的天地間生長出第一片綠葉,創造了人類月球探測的歷史。近日,嫦娥四號生物科普實驗載荷的總設計師、教育部深空探測聯合研究中心副主任謝更新接受了本報專訪,揭秘了本次實驗背後鮮為人知的故事。
  • 嫦娥5號從月球取土返回,月球土到地球後會不會有很大的輻射?
    嫦娥5號探測器的上升器,已經於2020年12月3日晚間,攜帶著2公斤的月球土樣品從月面起飛,隨後與停留在月球上空環月軌道上的軌道器進行對接,然後將月壤樣品轉移到返回器中,等待時機踏上返回地球的徵程。大家知道,月球上面基本沒有大氣,來自宇宙空間和太陽的輻射,可以在幾乎沒有任何幹擾的情況下直射月球表面,那麼,這些被帶回來的月巖樣本,是不是會有很大的輻射呢?如果從輻射的定義來看,它指的是由一個場源所發出的電磁波,其中所攜帶的能量一部分脫離了場源向著遠處傳播而不在返回的現象,這種能量的傳播是以電磁波或者粒子的方式進行的。
  • 嫦娥四號:人類第一顆軟著陸月球背面的探測器
    嫦娥四號是中國首次登陸月球的嫦娥三號的後續任務。該太空飛行器最初是嫦娥三號的後備,在2013年嫦娥三號成功著陸後,它便一直處於空閒狀態。嫦娥四號的配置重新進行了調整,以滿足新的科學和性能目標。和前序任務一樣,該任務以中國月亮女神嫦娥的名字命名。
  • 月球的4個黑點已存在59年,它到底是什麼?嫦娥四號前往調查
    引言:月球表面出現四處神秘黑點,疑似外星基地?「嫦娥四號」為我們揭開謎底,結果在意料之中。月球是地球唯一的天然衛星,它數年來如一日保護地球。對於這顆忠貞而又溫婉的星球,人類一直充滿好奇。相傳,月球上有一座美麗宮殿,它的名字叫做「廣寒宮」,上面住著美麗的嫦娥仙子、帥氣的吳剛和活潑可愛的玉兔。據說,只有天賦異稟的神仙才有資格入住廣寒宮,凡人幾乎不可能進入此宮殿。古時,古人憑藉自己的想像編寫了一則又一則有關月球的美麗傳說,賦月球予高潔、美好的特徵。到了近代,在繁榮經濟及先進科技的支持下,人類已有能力探索美麗而又神秘的月球。
  • 嫦娥四號在月球背面有重大發現!外媒這樣評價……
    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李春來研究員領導的團隊利用玉兔二號攜帶的可見光和近紅外光譜儀的探測數據,證明了嫦娥四號落區月壤中存在以橄欖石和低鈣輝石為主的月球深部物質。1月3日(北京時間),嫦娥四號探測器登陸月球。這是第一次有人類製造的探測器在月球背面實現軟著陸。
  • 太空輻射:月球輻射是地球200倍,太空人最長在月球停留兩個月
    隨著科技的發展,變幻莫測的神秘宇宙引發了科學家越來越多的關注,科技強國紛紛出臺探索宇宙計劃,欲將太空人送往太空。未來太空人將面臨的最大危險之一是太空輻射,這種輻射會造成持久的健康影響,從白內障到癌症和神經退行性疾病。美國宇航局準備在10年內將人類送上月球,儘管上世紀60年代和70年代的阿波羅飛行任務證明,人們在月球表面呆幾天是安全的,但當時美國宇航局並未進行每日輻射測量。輻射測量可以幫助科學家量化太空人可停留多長時間。
  • 嫦娥四號的月球之旅·月球車的科學儀器
    嫦娥四號的月球之旅·著陸器的科學儀器這期繼續聊聊嫦娥四號的月球車測月雷達的工作原理。來源:IRF[8]不同於有磁場保護的地球,太陽風裡的帶電粒子會長驅直入直接打到月球表面,反射和濺射出能量中性原子(Energetic neutral atom,簡稱ENA)和其他粒子。以嫦娥3號玉兔月球車為例的探測示意圖,並不是嫦娥4號的實際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