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新生兒易發鵝口瘡 寶媽需正確護理

2020-12-18 99健康網

  近日,太原市婦幼保健院急診科醫師郭燕華提醒:剛出生的寶寶在春季容易遭受念珠菌的「侵襲」,患上鵝口瘡。

  郭醫生介紹說,所謂「鵝口瘡」,也叫雪口病,實際上是口腔黏膜受念珠菌感染所引起的口腔炎症,以新生兒最為多見,寶寶感染鵝口瘡後會表現得非常煩躁不安,偶爾會因疼痛而拒絕吃奶。

  如何判斷孩子得了鵝口瘡呢?郭燕華說,有鵝口瘡的寶寶常表現為有很多像奶斑一樣的東西粘在口腔壁上,寶媽們可以用棉籤檢查,如果用棉籤能擦掉則為奶斑,擦不掉則為鵝口瘡了。

  家庭護理對於鵝口瘡的預防治療都非常重要。郭燕華說,念珠菌在鹼性環境下很難生長繁殖,因此,如果確診寶寶患了鵝口瘡,可用2%的蘇打水溶液少許清洗口腔,再用棉籤蘸1%龍膽紫塗在口腔中,每天l-2次;或者用制黴菌素片1片(每片50萬單位)溶於10毫升冷開水中,然後塗口腔,每天3-4次。除此之外,寶媽們在哺乳時應該用蘇打水將乳頭洗淨。

  郭醫生建議寶媽們每天勤換內衣,每次餵乳前都要先洗手,用溫水將乳頭洗乾淨,餵乳後再給患兒餵服少量溫開水。而對於非母乳餵養的寶寶,食具、奶瓶、橡皮奶頭和藥杯均應煮沸消毒後使用,能避免交叉感染。

  引起鵝口瘡的原因

  1、母親陰道有黴菌感染嬰兒出生時通過產道,接觸母體的分泌物而感染。

  2、奶瓶奶嘴消毒不徹底,母乳餵養時,媽媽的奶頭不清潔都可以是感染的來源。

  3、接觸感染念珠菌的食物衣物和玩具。另外,嬰幼兒在6-7個月時開始長牙此時牙床可能有輕度脹痛感,嬰幼兒便愛咬手指,咬玩具這樣就易把細菌、黴菌帶入口腔,引起感染。

  4、在幼兒園過集體生活有時因交叉感染可患鵝口瘡。

  5、長期服用抗菌素或不適當應用激素治療,造成體內菌群失調,黴菌乘虛而入並大量繁殖,引起鵝口瘡。

  鵝口瘡主要有哪些症狀

  1、口腔黏膜出現乳白色微高起斑膜,周圍無炎症反應,形似奶塊無痛,擦去斑膜後,可見下方不出血的紅色創面斑膜面積大小不等,可出現在舌、頰顎或唇內黏膜上。

  2、好發於頰舌、軟顎及口唇部的黏膜,白色的斑塊不易用棉棒或溼紗布擦掉。

  3、在感染輕微時除非仔細檢查口腔,否則不易發現,也沒有明顯痛感或僅有進食時痛苦表情。嚴重時寶寶會因疼痛而煩躁不安、胃口不佳啼哭、哺乳困難,有時伴有輕度發熱。

  4、受損的黏膜治療不及時可不斷擴大蔓延到咽部、扁桃體、牙齦等更為嚴重者病變可蔓延至食道、支氣管,引起念珠菌性食道炎或肺念珠菌病出現呼吸、吞咽困難,少數可並發慢性黏膜皮膚念珠菌病可影響終身免疫功能。甚至可繼發其他細菌感染,造成敗血症。

(責任編輯:張淑蘭)

相關焦點

  • 新生兒春季謹防鵝口瘡 加強寶寶口腔護理
    剛升級成爸媽的年輕父母注意了,剛出生的寶寶在春季比較容易會遭受到念珠菌的「侵襲」,患上鵝口瘡。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二醫院口腔科主任醫師翁志強表示,鵝口瘡是一種古老的疾病,以新生兒最多見,又稱新生兒鵝口瘡或雪口病。  鵝口瘡可導致黏膜潰瘍及壞死  鵝口瘡,其實是口腔黏膜受念珠菌感染所引起的口腔炎症。
  • 寶寶得了鵝口瘡,寶媽莫驚慌
    原來是小寶寶得了鵝口瘡,什麼是鵝口瘡,如何知道寶寶得了鵝口瘡,鵝口瘡又要如何預防和護理呢?鵝口瘡是寶寶易得的疾病之一,是一種發於寶寶口腔黏膜的一種病,禍首是白色念珠菌。寶寶得了鵝口瘡後的症狀為頰黏膜、舌頭、口唇等處有微微凸起的乳白色斑狀物。
  • 新生兒鵝口瘡判斷及護理要點!
    很常見的是寶寶口腔裡出現像吃奶留下的奶塊一樣的白色斑點,但是它們可能不是奶塊,而是鵝口瘡。怎麼判斷孩子是不是生了鵝口瘡?鵝口瘡會傳染嗎?如何判斷寶寶的鵝口瘡?鵝口瘡是小兒常見的口腔疾病,又稱雪口病,是白色念珠菌感染引起的真菌病。任何年齡都可發,但兩歲以內的嬰幼兒最多見。有了鵝口瘡的寶寶常表現為寶寶嘴巴裡有像奶斑一樣的東西粘在口腔壁上,與新生兒吃奶留下的奶塊很難區別。如果用棉籤能擦掉則為奶斑,擦不掉則很可能是鵝口瘡。
  • 新生兒長鵝口瘡?口腔清潔護理需重視!
    什麼是鵝口瘡?鵝口瘡一般多見於新生兒,是由白色念珠菌感染所引起,又名雪口病、白念菌病,是兒童口腔的一種常見疾病。多發於舌、軟顎、頰以及口唇部的黏膜,有一些分散的白色斑點或是斑塊。鵝口瘡症狀2歲以內的嬰幼兒最多見感染鵝口瘡會有黏膜充血,水腫、口內有灼熱感,可能伴有疼痛感。這些症狀會導致患兒煩躁,拒絕進食甚至哭鬧不安。
  • 鵝口瘡和奶垢如何區分,鵝口瘡應該怎樣護理?
    新生的寶寶抵抗力是比較差的,所以很容易出現一些問題,但是因為他們的語言功能還沒有發育完全,他們就不能夠準確的將他們身體的狀況給我們表達出來,這時候就需要寶媽們仔細的觀察了,一旦粗心大意沒有注意,當寶寶出現了問題,就會有可能給寶寶帶來一些嚴重的影響!
  • 什麼是鵝口瘡?怎麼護理?
    新生兒多由產道感染,或因哺乳奶頭不潔或餵養者手指的汙染傳播。鵝口瘡是兒童口腔的一種常見疾病,這種疾病因為常常在口腔裡發生白色的假膜,有時這種假膜白得象一片雪一樣。所以稱為雪口病。它是由白色念珠球菌所引起的,白色念珠菌就是許多微生物中的一種,通常多發生在口腔不清潔營養不良的嬰兒中,在體弱的成年人中亦可發生。
  • 【新生兒】什麼是鵝口瘡?
    鵝口瘡本質上是一種真菌感染,是由白念珠菌過度增殖引起的。多見於免疫力低下,無法及時清除過度繁殖的真菌的人群,例如新生兒和嬰幼兒、營養不良、長期使用廣譜抗生素或糖皮質激素(免疫抑制)的人。鵝口瘡患兒的嘴唇內黏膜、上顎、舌頭、頰黏膜等處,常出現不容易被擦拭掉的白色斑膜。一般為乳酪狀,也有點狀的、融合成片的,如果強行刮下這些白斑可能會造成出血。
  • 7個新生兒護理方法,讓寶媽的育兒觀更新一下
    臍帶護理要持續到何時?什麼是臍息肉?新生兒脫皮是正常現象嗎?如何預防鵝口瘡?可以讓寶寶趴睡嗎?本文請新生兒醫生講解照顧新生兒常遇到的問題、並指出新手爸媽常有的錯誤觀念,讓您更加了解如何照顧小寶貝。臍帶護理要持續到何時?什麼是臍息肉?必須護理到寶寶的臍帶脫落、而且肚臍完全乾燥沒有分泌物為止,平均大約要持續護理到出生後2~3周左右。
  • 新生兒鵝口瘡
    導致鵝口瘡的是白色念珠菌,是一種黴菌,又叫真菌。鵝口瘡通常出現在頰、舌、軟顎及唇部。初起時是白雪樣、針尖大小的柔軟小斑點,不久後就會相互融合為白色斑片,像奶凝塊一樣,寶寶的整個口腔黏膜都布滿了白色斑塊。感染輕微時,孩子不覺得疼,如果嚴重了,孩子會因為疼痛而哭鬧,拒絕吃奶。
  • 奶垢,鵝口瘡傻傻分不清楚,寶寶有鵝口瘡,媽媽護理有妙招
    作者:寶寶知道 母嬰用戶701516133鵝口瘡是寶寶一種常見的疾病,很多媽媽為這很是煩惱。奶垢和鵝口瘡就很類似,很多媽媽傻傻分不清楚。很多媽媽把鵝口瘡誤當成了奶垢,結果導致寶寶食欲不振,嚴重的蔓延全身,耽誤治療時機。
  • 大多是鵝口瘡的「鍋」,這些知識寶媽要收好
    新生兒寶寶面臨很多疾病的風險,鵝口瘡就是其中一個,因為在口中和奶漬長得很像,所以很容易被家長所混淆而忽略。那麼該如何區分鵝口瘡還是奶漬呢?首先看部位,鵝口瘡通常會長在口腔內除了牙齒之外紅色的肉肉上,比如舌頭、牙齦、軟顎等部位。
  • 寶寶患上鵝口瘡怎麼辦,新手寶媽要知曉
    當寶媽發現寶寶進食困難,食量小,愛哭鬧,易煩躁不安,並且伴有輕微的發燒。這時,寶媽就要查看寶寶的口腔了。當寶寶的嘴唇上的黏膜或者舌頭出現一些白色的斑點,而且白色斑點上會有暗塊。用棉棒或者紗布很難擦掉,稍微用點力的話,會留下不出血的紅色創面,此時寶寶很可能患上了鵝口瘡。
  • 【鵝口瘡】反反覆覆的鵝口瘡,到底應該怎麼治?
    為了讓寶媽們了解如何預防鵝口瘡,並在治療鵝口瘡時少走彎路,老媽子特意整理了關於鵝口瘡的乾貨,分享給各位。一、鵝口瘡到底是個什麼鬼?鵝口瘡,又名雪口病,是指在口腔內因白色念珠菌過度繁殖而導致的真菌感染,具體表現為在寶寶嘴巴裡長出一塊塊白色奶塊狀斑膜。鵝口瘡經常襲擊1周歲以內的寶寶,一般認為是出生時從媽媽的產道或後期餵養時消毒不徹底的餵養器具等處被真菌感染。
  • 寶寶厭奶可能是鵝口瘡惹禍
    美國新生兒每3名寶寶就可能有1個鵝口瘡,症狀往往影響小寶寶厭奶、不吃也不喝等情況。本篇力邀專業新生兒加護病房主任及護理長,詳解寶寶鵝口瘡的照護原則,教會爸媽怎樣避免新生兒鵝口瘡的日常保健之道!  什麼是鵝口瘡  寶寶罹患鵝口瘡很普遍,但到底什麼是鵝口瘡?
  • 住月子會所新生兒患鵝口瘡 家長:會所護理不當
    嬰兒住月子會所期間患上鵝口瘡  今年8月12日凌晨,李先生家迎來了一個健康的女寶寶。8月14日中午,產婦和寶寶住進了提前預約好的位於錦業路的幸福灣母嬰會所。直到4天後,會所內另外一位工作人員查房時,用棉籤在孩子嘴裡擦了一下,告知李先生孩子患上了鵝口瘡,事後,工作人員讓李先生去藥店購買了一盒名為制黴菌素的藥膏,由工作人員輪班為孩子塗抹。  在母嬰會所住滿26天後,李先生帶著妻子和孩子前往醫院為孩子做滿月兒保時,醫生發現孩子口腔內的鵝口瘡已經擴散到上唇、下唇和兩頰部。
  • 鵝口瘡是什麼?
    春季溫暖潮溼,萬物生長,也是黴菌滋生的季節,今天我們就一起學習一下鵝口瘡吧。
  • 做到這幾點,讓寶寶遠離鵝口瘡
    有些新生兒的口腔黏膜會長出一些像奶塊一樣的東西,類似積存在黏膜上的稀粥殘渣,不易擦掉,嚴重時會連成一片,布滿於口腔兩側、舌面和上顎,這就是人們常說的「鵝口瘡」了,正常新生兒口腔黏膜紅潤、透亮而平滑。2.奶瓶及奶嘴消毒不徹底3.母乳餵養時媽媽的乳頭不清潔4.母親陰道有真菌感染,而胎兒出生時通過產道,接觸母體的分泌物而被感染5.接觸過感染念珠菌的食物、衣物或玩具6.長期服用抗生素的寶寶患鵝口瘡的概率較高,因為抗生素會抑制口腔中正常菌群的數量和活性
  • 嬰兒鵝口瘡護理方法全解析
    鵝口瘡出現後的護理工作是需要患者們重視的,因為做好了護理的工作才能夠保證治療的效果,同時也避免了患者出現一些其他的情況,對於患者們來說也是減輕痛苦的好方式,那麼在下面就來關於鵝口瘡的護理方式介紹一下。小兒鵝口瘡家庭護理辦法一、自製抑菌素。
  • 鵝口瘡居家護理有講究 醫生建議最好到醫院就診
    有的孩子得了嬰幼兒較常見的鵝口瘡,在家護理不當,導致病情加重。對此,廈門市兒童醫院感染科專家提醒,鵝口瘡居家護理要掌握幾個小竅門,寶寶疾病未好轉應及時到醫院診治。  鵝口瘡即急性假膜性念珠菌性口炎,也稱雪口病、白念菌病,為白色念珠菌感染引起,在口腔黏膜表面形成白色斑膜的疾病,多見於新生兒及嬰幼兒。
  • 說說新生兒鵝口瘡的大事小事
    醫生告訴媽媽,原來芸芸得了鵝口瘡。識別鵝口瘡出生不久的嬰兒,常常會不明原因的哭鬧、拒食。此時檢查寶寶的口腔,往往可以發現舌頭或頰部有成片的雪白色乳凝狀的斑片,這在醫學上稱為「鵝口瘡」,又叫雪口。鵝口瘡多見於周歲內的嬰兒或新生兒。多發生在口腔內舌、頰和軟顎處,主要表現為牙齦、頰黏膜或口唇內側等處出現乳白色奶塊樣的膜樣物,呈斑點狀或斑片狀分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