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寶媽發現寶寶進食困難,食量小,愛哭鬧,易煩躁不安,並且伴有輕微的發燒。這時,寶媽就要查看寶寶的口腔了。
當寶寶的嘴唇上的黏膜或者舌頭出現一些白色的斑點,而且白色斑點上會有暗塊。用棉棒或者紗布很難擦掉,稍微用點力的話,會留下不出血的紅色創面,此時寶寶很可能患上了鵝口瘡。
鵝口瘡又是兒童口腔的一種常見疾病,由真菌感染,在口腔黏膜表面形成白色斑膜,多見於2歲以內的寶寶。本病是白色念珠菌感染所引起。這種真菌有時也可在口腔中發現,當嬰兒營養不良或身體衰弱時可以發病。
01 鵝口瘡的病因
一般來說,寶媽懷孕時陰道有黴菌感染,寶寶出生時通過產道,接觸母體的分泌物而導致感染。
寶寶出生後使用的奶瓶、奶嘴消毒不徹底,或者母乳餵養時,寶媽的奶頭不清潔而感染。
寶寶食物、衣物和玩具接觸到念珠菌。寶寶長牙時愛咬手指,咬玩具,容易把細菌、黴菌帶入口腔,引起感染。
在託兒所、幼兒園過集體生活,因交叉感染而患上鵝口瘡。
長期服用抗生素或者不適當應用激素治療,造成體內菌群失調,黴菌乘虛而入。
其實不管是哪個因素引起的鵝口瘡,在發病期間都會出現明顯的症狀,比如口腔黏膜白斑、哺乳困難、煩躁不安、經常哭鬧、嘔吐、發熱、吞咽困難,如果不治療,細菌會蔓延到相近的部位,比如支氣管、食管和扁桃體等。
02 鵝口瘡的幹預措施
正常情況下,鵝口瘡不需要進行其他方面的檢查。如果寶寶的鵝口瘡反覆發作,可以小心地刮下一點白斑送到檢驗室檢測。通過檢驗能夠確定酵母菌的類型,以便醫生能更準確給寶寶用藥。
一般來說,在醫生的指導下,鵝口瘡治療難度並不是很大,採用局部治療的方法,可以先用生理鹽水以及2.5%的碳酸氫鈉先進行塗抹,然後再用真黴菌素進行一個局部的塗抹。
寶寶患上而鵝口瘡以後,飲食不正常,進食困難,也可以用一些外敷的貼膏,來進行止痛治療。
如果鵝口瘡治療不及時,發展到嚴重狀態,就要進行全身性的治療,口服一些抗真菌的藥物。
03如何預防小兒鵝口瘡
如果寶媽在懷孕期間有陰道黴菌等疾病,一定要及時進行治療,這樣防止新生兒從產道出來時患有鵝口瘡疾病,也是從根源上切斷感染途徑。
寶媽平時要注意自身清潔衛生。在餵養寶寶的時候要注意清潔乳房衛生,人工餵養的寶寶要注意奶瓶、奶嘴的消毒。平時要勤換內衣、勤洗澡,給寶寶換洗尿褲時要勤洗手,養成衛生好習慣。
平時還要注意口腔護理,每次餵奶後再餵幾口溫開水,可衝去留在口腔內的奶汁,這樣黴菌就沒有生長的條件了。
寶寶飲食所用到的餐具,睡覺用到的床褥用品,玩耍時的玩具等,都要定期進行消毒清潔,減少細菌的傳染。在上託兒所、幼兒園群體生活後,要將其餐具等私人物品跟其他小朋友的分開。
寶寶的抵抗力並非天生的,寶寶抵抗力要增強則靠平時的營養攝入以及戶外活動,寶媽可以多帶孩子進行戶外鍛鍊,增強體質,減少疾病產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