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歲以下寶寶常患的鵝口瘡,原來還和這些行為有關係,別大意!

2020-12-18 福林媽咪

文|福林媽咪

寶寶這段時間突然不怎麼吃奶了?這種情況下很多寶媽會想到孩子是不是腸胃不舒服,但其實還有另一種情況導致寶寶吃不下飯,那就是鵝口瘡。

鵝口瘡是一種由真菌感染的常見疾病,不少寶寶都遇到過,尤其是兩歲以下的嬰兒,主要是由一種叫做白色念珠菌所引起,往往在寶寶的口腔兩側和舌頭黏膜上有一些白色的斑點,就像是寶寶嘴裡殘留了奶瓣一樣。

患上鵝口瘡,寶寶就會在吃奶時感到刺痛,無法正常吃奶。如果寶寶吃的是母乳,白色念珠菌還會通過寶寶的口腔感染到媽媽的乳頭,讓寶媽也感到非常的疼痛。

寶寶由於抵抗力比較弱,容易受到細菌真菌的侵襲,口腔黏膜比較嬌嫩,所以就給了念珠菌可乘之機。寶媽一定要早點認識到鵝口瘡的發病原因和預防方式,這樣才能幫助寶寶遠離鵝口瘡!

鵝口瘡常見的病因:

1. 如果奶嘴消毒不徹底,或者寶媽乳頭不夠清潔,寶寶在吃奶的過程中,接觸到了細菌,就會容易感染念珠菌。

2. 寶寶在口欲期常常抓到什麼都往嘴裡放,這樣很容易把細菌、黴菌帶進口腔,引起口腔感染。

3. 寶媽忽略寶寶的口腔清潔。

鵝口瘡的預防:

知道了鵝口瘡的發病原因,寶媽們就要相對應的做出預防,生活中這幾件事,都要多加注意。

一、首先,作為寶寶最親密的看護人,寶媽應該要注意自己的個人衛生。因為經常餵奶,寶媽可能乳頭潮溼而引起細菌滋生,所以寶媽要勤洗澡,勤洗手,常換內衣,也可以在餵奶前用溫水清洗乳房;如果寶寶需要喝奶粉,那麼一定要注意定期給寶寶的奶瓶消毒。

二、其次,寶寶的用品,例如餐具、被褥等一定要定期清潔晾曬,而且清洗的時候要和大人的用品分開。

三、最後,寶寶每次吃完奶之後,寶媽可以用乾淨的紗布蘸上水,輕輕擦拭口腔內壁和牙床。而如果寶寶已經出現了鵝口瘡,則不要隨便給寶寶擦拭。

鵝口瘡的護理:

如果寶寶口腔裡已經出現白色斑片,寶媽不要輕易擦拭,也不要盲目用藥,可以找醫生,也可以用在家用消毒棉籤蘸取2%的小蘇打擦洗寶寶口腔,動作要輕柔小心,還可以用紅糖研成末,塗在寶寶的瘡口上,每天4~6次。

重要的是,寶媽們不能忽略了預防,寶媽們在日常帶娃過程中,一定要注意自己個人的衛生,以及寶寶的口腔衛生,還要注意給寶寶一個乾淨健康的環境,這三點都要注意哦!

相關焦點

  • 寶寶得鵝口瘡,大多是媽媽這些事情沒做對,早發現
    鵝口瘡是由於寶寶口腔內白色念珠菌感染,從而引發了真菌性的口腔炎,一般容易出現在抵抗力較低的寶寶身上。該疾病是由於口腔黏膜受損而引發的,在寶寶舌頭、上顎、頰黏膜上都可出現類似奶垢的小白點,白斑在嚴重情況下,還可擴散至寶寶整個口腔內。
  • 寶寶得了鵝口瘡,寶媽莫驚慌
    貞貞家寶寶這幾天一直哭鬧不止,尤其時吃飯的時候,煩躁大哭,鬧著不吃飯,這是怎麼一回事呢?原來是小寶寶得了鵝口瘡,什麼是鵝口瘡,如何知道寶寶得了鵝口瘡,鵝口瘡又要如何預防和護理呢?鵝口瘡是寶寶易得的疾病之一,是一種發於寶寶口腔黏膜的一種病,禍首是白色念珠菌。
  • 寶寶出現的鵝口瘡需要怎樣鑑別?
    一位患者的提問; 根據您所描述的情況和所提供的圖片分析,引起寶寶這種情況的原因,考慮和鵝口瘡是有關係的。 鵝口瘡會出現哪些症狀?一,鵝口瘡多發生於兩歲以內的寶寶,口腔內潰瘍的部位常常發生於頰內側、舌上、上顎、牙齦等部位的。(您所提供的圖片,只看到舌上有)二,鵝口瘡潰瘍部位的形狀和顏色,常常是呈片狀白屑樣,周圍會伴有紅暈的;三,如果用棉籤擦拭口腔潰瘍的部位,白屑是不容易擦拭掉的,這也是和其他口腔疾病相區別的。
  • 媽媽的這些習慣,可能會導致寶寶感染鵝口瘡
    才發現,原來這是一種比較常見的新生兒口腔疾病,是因為念珠桿菌的感染導致的。醫生說,如果寶寶的奶具不經常做消毒處理,就很容易將黴菌帶到孩子的口腔內,引起感染,如果是母乳餵養,也是要注意乳頭的乾淨的。鵝口瘡又名血口病或者白念菌。2歲以下孩子比較容易感染,通常會在孩子的口腔內以白色的絮狀物存在,形狀有點像是孩子喝過奶的奶塊,卻略微的有點凸起,邊緣充血,且不容易被擦拭掉,強行剝離只會給孩子造成傷害。嚴重時白色的絮狀物會布面孩子的整個口腔,在孩子的舌、頰、顎或唇等黏膜上面均會有分布。同時孩子會出現食慾下降,呼吸困難,吞咽不順等情況。
  • 寶寶得了鵝口瘡,怎麼辦?
    5個月大的小明最近吃奶時異常地愛哭鬧,媽媽發現小明舌頭上出現一層雪白色的東西,用棉籤也擦不掉,媽媽趕緊帶小明到兒童醫院門診看醫生,經醫生診斷,原來小明得的是一種叫做「鵝口瘡」的疾病。鵝口瘡是怎麼回事?為什麼小明會得鵝口瘡?寶寶得了鵝口瘡該如何治療?不妨聽聽藥師為您講解兒童鵝口瘡的知識吧。
  • 寶寶厭奶可能是鵝口瘡惹禍
    美國新生兒每3名寶寶就可能有1個鵝口瘡,症狀往往影響小寶寶厭奶、不吃也不喝等情況。本篇力邀專業新生兒加護病房主任及護理長,詳解寶寶鵝口瘡的照護原則,教會爸媽怎樣避免新生兒鵝口瘡的日常保健之道!  什麼是鵝口瘡  寶寶罹患鵝口瘡很普遍,但到底什麼是鵝口瘡?
  • 新生兒鵝口瘡判斷及護理要點!
    鵝口瘡是小兒常見的口腔疾病,又稱雪口病,是白色念珠菌感染引起的真菌病。任何年齡都可發,但兩歲以內的嬰幼兒最多見。有了鵝口瘡的寶寶常表現為寶寶嘴巴裡有像奶斑一樣的東西粘在口腔壁上,與新生兒吃奶留下的奶塊很難區別。如果用棉籤能擦掉則為奶斑,擦不掉則很可能是鵝口瘡。
  • 如何快速鑑別嬰幼兒鵝口瘡?
    如果寶媽們感覺寶寶最近食慾下降,仔細觀察寶寶最近也沒有感冒生病,而且寶寶一含奶頭就哭,不管是喝水還是喝奶都會哭,那就要把關注重點放在寶寶口腔上,很有可能寶寶得了鵝口瘡。自從睿寶得過鵝口瘡之後,自己也不斷學習總結,關於如何識別鵝口瘡症狀也有了一些小經驗,和大家分享。
  • 寶寶為什麼會得鵝口瘡 鵝口瘡能自愈嗎
    原標題:寶寶為什麼會得鵝口瘡 鵝口瘡能自愈嗎   寶寶患上小兒鵝口瘡,總會在寶寶嘴巴的舌頭上看到白屑一般的一層白膜,身為爸媽的我們擔心鵝口瘡讓寶寶疼痛和哭鬧,下面我們看看小兒鵝口瘡的原因是什麼?
  • 寶寶反覆鵝口瘡好頭疼,原來這才是罪魁禍首
    有個寶媽留言求助道:「寶寶月子裡就有鵝口瘡,反反覆覆三個月,真的擔心寶寶身體,好多醫院都看過了,可就是沒有斷根,怎麼辦?「後面經過溝通交流,才知道寶寶用過的奶瓶沒有做到每次消毒,只是每天消毒一次,所以寶寶雖然每次鵝口瘡用藥了,但還是很容易復發。一、鵝口瘡是什麼鬼?鵝口瘡是嬰兒常見的口腔疾病,又叫雪口病、白念菌病,由真菌中的白色念珠菌感染所引起,是兒童口腔的一種常見疾病。
  • 鵝口瘡 導致寶寶不願喝奶
    天冷了,天又熱了,寶寶吃奶就鬧騰了,其實,這跟天氣的關係真心不大,是一個叫「鵝口瘡」的傢伙在搗亂呢。   看著有點兒瘮是吧?      其實不用太過擔心,除了嚴重時會可能波及咽喉、氣管或腸道黏膜,引起發熱、呼吸困難或腹瀉外,大部分的鵝口瘡,只會讓寶寶的口腔有點癢和微弱疼痛,吃奶時各種不舒服,寶寶自然哭鬧不安、吃奶費勁和急躁了。
  • 新生兒春季謹防鵝口瘡 加強寶寶口腔護理
    剛升級成爸媽的年輕父母注意了,剛出生的寶寶在春季比較容易會遭受到念珠菌的「侵襲」,患上鵝口瘡。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二醫院口腔科主任醫師翁志強表示,鵝口瘡是一種古老的疾病,以新生兒最多見,又稱新生兒鵝口瘡或雪口病。  鵝口瘡可導致黏膜潰瘍及壞死  鵝口瘡,其實是口腔黏膜受念珠菌感染所引起的口腔炎症。
  • 說說新生兒鵝口瘡的大事小事
    作者:寶寶知道 0000度芸芸才4個月大,這兩天給她餵奶的時候總是哭鬧不止,不願意吃奶。細心的媽媽發現芸芸的口腔兩側和舌頭黏膜上有一些白色的斑點,媽媽以為是奶塊凝結在口腔裡,就用棉籤去刮,誰知刮掉白色斑點以後,被刮的地方一片紅色,芸芸哭得更厲害了,媽媽趕緊帶她去醫院檢查。醫生告訴媽媽,原來芸芸得了鵝口瘡。
  • 紐瑞優:小兒得了鵝口瘡怎麼辦?
    如果強行擦去斑膜,可見不出血的紅色創面斑膜,面積大小不一,粗糙並有滲血,黏膜會迅速再次生成。3.鵝口瘡不會導致流口水,不影響餵奶,寶寶也沒有全身性症狀。少數患兒進食時會有痛苦表情。病情嚴重時患兒可能會因疼痛而胃口不佳、哭鬧、哺乳困難,可能伴有輕度發熱。
  • 【鵝口瘡】反反覆覆的鵝口瘡,到底應該怎麼治?
    口腔內出現一塊塊的白色斑膜(舌、唇、顎等處)+不易擦去+擦去後呈現紅色創面鵝口瘡,是一個很容易引發寶媽們大面積吐槽的「小糟心」,它的槽點多多,會使寶寶嘴巴疼痛、不願進食、還易復發……天啦嚕,想想都神煩,有木有!
  • 奶垢,鵝口瘡傻傻分不清楚,寶寶有鵝口瘡,媽媽護理有妙招
    作者:寶寶知道 母嬰用戶701516133鵝口瘡是寶寶一種常見的疾病,很多媽媽為這很是煩惱。奶垢和鵝口瘡就很類似,很多媽媽傻傻分不清楚。很多媽媽把鵝口瘡誤當成了奶垢,結果導致寶寶食欲不振,嚴重的蔓延全身,耽誤治療時機。
  • 奶瓶這樣消毒竟令寶寶惹上鵝口瘡?70%的媽媽都忽略了這些原因!
    夏天,天熱炎熱,很多媽媽都會發現寶寶嘴巴長白斑,出現疼痛、哭鬧、厭食等症狀,讓媽媽既心疼又苦惱。其實,這是一種常見的小兒口腔疾病——鵝口瘡。那寶寶為什麼會患上鵝口瘡呢?如何判斷是鵝口瘡呢?媽媽們趕緊來學學,別忽視了它的危害性!【媽媽get起來,判斷鵝口瘡的方法】鵝口瘡白色,看上去好像奶塊粘在口腔中,嚴重時會連成一片。
  • 寶寶哭鬧不止,還不吃奶,小心得了鵝口瘡!
    「有些新晉寶媽可能經歷過,出生不久的寶寶,經常不明原因的哭鬧、拒食,檢查小兒的口腔,往往可以發現小兒的舌頭或頰部有成片的雪白色乳凝狀的斑片,擔心是不是患上什麼病症。 其實,這種情況在醫學上稱為「鵝口瘡」,又叫雪口,在嬰幼兒中比較常見,下面就幫助寶媽了解一下。」
  • 鵝口瘡的預防和治療
    以下情況均可引起感染:1.母親陰道有黴菌感染,嬰兒出生時通過產道,接觸母體的分泌物而感染。2.奶瓶、奶嘴消毒不徹底,母乳餵養時,媽媽的奶頭不清潔。3.接觸感染念珠菌的食物、衣物和玩具。另外,嬰幼兒在6~7個月時開始長牙,牙床有輕度脹痛感,嬰幼兒便愛咬手指,咬玩具,這樣就易把細菌、黴菌帶入口腔,引起感染。4.在幼兒園過集體生活,有時因交叉感染可患鵝口瘡。5.長期服用抗生素,或不適當應用激素治療,造成體內菌群失調,黴菌乘虛而入。
  • 寶寶得鵝口瘡因為太髒嗎?(全文)
    最近有媽媽問我,為什麼我家寶寶嘴裡老是有白點?是因為喝奶沒擦乾淨嗎?nonono……這是鵝口瘡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