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為什麼會得鵝口瘡 鵝口瘡能自愈嗎

2020-12-18 人民網湖南頻道

原標題:寶寶為什麼會得鵝口瘡 鵝口瘡能自愈嗎

  寶寶患上小兒鵝口瘡,總會在寶寶嘴巴的舌頭上看到白屑一般的一層白膜,身為爸媽的我們擔心鵝口瘡讓寶寶疼痛和哭鬧,下面我們看看小兒鵝口瘡的原因是什麼?

  小兒患鵝口瘡的原因

  1、母親陰道有黴菌感染嬰兒出生時通過產道,接觸母體的分泌物而感染。

  2、奶瓶奶嘴消毒不徹底,母乳餵養時,媽媽的奶頭不清潔都可以是感染的來源。

  3、接觸感染念珠菌的食物衣物和玩具。另外,嬰幼兒在6~7個月時開始長牙此時牙床可能有輕度脹痛感,嬰幼兒便愛咬手指,咬玩具這樣就易把細菌、黴菌帶入口腔,引起感染。

  4、在幼兒園過集體生活有時因交叉感染可患鵝口瘡。

  5、長期服用抗菌素或不適當應用激素治療,造成體內菌群失調,黴菌乘虛而入並大量繁殖,引起鵝口瘡。

  嬰兒鵝口瘡能自愈嗎?

  一般孩子患上鵝口瘡時開始沒什麼疼痛感,對孩子的影響也不是很大,若能保證孩子的口腔衛生,哺乳媽媽能做好飲食控制,鵝口瘡是會慢慢往好的方向發展,不久後就會自動痊癒。

  若是放任不管,也很可能越來越嚴重,最後病情一發不可收拾就晚了。

  鵝口瘡最佳治療方法

  一旦出現小兒鵝口瘡,可採用下列鵝口瘡最佳治療方法 。

  用2%蘇打水溶液少許清洗口腔後,再用棉籤蘸1%龍膽紫塗在口腔中,每天l一2次。

  用制黴菌素片1片(每片50萬單位)溶於10毫升冷開水中,然後塗口腔,每天3—4次。用此鵝口瘡最佳治療方法,一般2—3天小兒鵝口瘡即可好轉或痊癒,如仍未見好轉,就應到醫院兒科診治。

  使用制黴菌素混懸液口服或塗抹口腔是鵝口瘡最佳治療方法。塗抹的辦法是:用制黴菌素藥片50萬單位(片)碾成細末,平均分成4份,每次用1份,直接撒入患兒的口腔內,不餵水,讓寶寶自己用舌頭攪拌,使藥物與口腔黏膜充分地接觸。也可每片用10毫升溫開水化開塗抹口腔,切忌用涼水或開水。此鵝口瘡最佳治療方法,每日2次塗抹,用藥至少7天,或致白色斑塊消失後,還應堅持再用藥1周~2周,以防小兒鵝口瘡復發。

  鵝口瘡反覆發作怎麼辦

  1、首先我們要知道的就是鵝口瘡是特別容易復發的,這個父母應該知道,所以家長應該在病症消失以後繼續堅持用藥幾天,以此來鞏固療效,避免復發,孩子遭罪,儘量能夠一次性治癒。同時應該在孩子進食以後大約三十分鐘的時候給孩子用藥,以免用藥太早引起孩子嘔吐,效果不好。

  2、我們可以去買黴菌素片來研磨成粉,然後用香油或者是魚肝油調和均勻後抹口腔,每天堅持用藥4次,要保證擦了之後儘量先不要喝水,或者喝奶,堅持用藥一個星期以後就會好的,為了避免再次發生,可以在多用幾天,徹底治好後再鞏固一下,防止在受罪。

  3、鵝口瘡主要是由於口腔內不乾淨有殘留食物導致細菌繁生引起的疾病,所以我們一定要注意日常的口腔衛生,要保證給孩子每天用的奶瓶都是煮沸消毒了的,母親也應該在每次給孩子餵奶前洗奶頭跟洗手,杜絕細菌侵擾。同時給小兒補充適量的VB和VC。

(責編:曾璐、羅帥)

相關焦點

  • 寶寶得鵝口瘡因為太髒嗎?(全文)
    (原標題:寶寶得鵝口瘡因為太髒嗎?) 最近有媽媽問我,為什麼我家寶寶嘴裡老是有白點?是因為喝奶沒擦乾淨嗎?nonono……這是鵝口瘡哦!
  • 【鵝口瘡】反反覆覆的鵝口瘡,到底應該怎麼治?
    另外,營養不良、身體衰弱,或是服用過抗生素的寶寶也很容易感染這種疾病。長鵝口瘡後,大多數寶寶起初可能會有輕度不適或者沒有症狀,吃奶進食都比較正常。但如果控制不當,引起感染面積擴大,寶寶就會很痛苦,變得不願意吃東西,而且會經常哭。所以用有效的措施,把鵝口瘡扼殺在搖籃裡才是王道!
  • 寶寶得了鵝口瘡,怎麼辦?
    5個月大的小明最近吃奶時異常地愛哭鬧,媽媽發現小明舌頭上出現一層雪白色的東西,用棉籤也擦不掉,媽媽趕緊帶小明到兒童醫院門診看醫生,經醫生診斷,原來小明得的是一種叫做「鵝口瘡」的疾病。鵝口瘡是怎麼回事?為什麼小明會得鵝口瘡?寶寶得了鵝口瘡該如何治療?不妨聽聽藥師為您講解兒童鵝口瘡的知識吧。
  • 寶寶厭奶可能是鵝口瘡惹禍
    美國新生兒每3名寶寶就可能有1個鵝口瘡,症狀往往影響小寶寶厭奶、不吃也不喝等情況。本篇力邀專業新生兒加護病房主任及護理長,詳解寶寶鵝口瘡的照護原則,教會爸媽怎樣避免新生兒鵝口瘡的日常保健之道!  什麼是鵝口瘡  寶寶罹患鵝口瘡很普遍,但到底什麼是鵝口瘡?
  • 鵝口瘡 導致寶寶不願喝奶
    天冷了,天又熱了,寶寶吃奶就鬧騰了,其實,這跟天氣的關係真心不大,是一個叫「鵝口瘡」的傢伙在搗亂呢。      出生不久的寶寶,常常會不明原因的哭鬧、拒食,粑粑麻麻一看,哇哇大哭的寶寶,嘴唇內側、臉頰內側、舌頭、上顎部分,長了白色乳酪狀的斑點,這可不是他們吃奶後留下的奶塊,而是鵝口瘡,這個醫學上的名稱,還有個綽號叫「雪口」,初起時常在舌面上出現白色斑膜
  • 新生兒鵝口瘡
    導致鵝口瘡的是白色念珠菌,是一種黴菌,又叫真菌。鵝口瘡通常出現在頰、舌、軟顎及唇部。初起時是白雪樣、針尖大小的柔軟小斑點,不久後就會相互融合為白色斑片,像奶凝塊一樣,寶寶的整個口腔黏膜都布滿了白色斑塊。感染輕微時,孩子不覺得疼,如果嚴重了,孩子會因為疼痛而哭鬧,拒絕吃奶。
  • 這種情況是得了鵝口瘡病,並非寶寶吐奶,鵝口瘡如何治療?
    鵝口瘡是一種真菌感染,又稱「雪口病」,是新生兒口腔黏膜受白色念珠菌感染引起的疾病,主要症狀為新生兒口腔兩側,上顎或舌頭上長出類似奶塊,稀粥殘渣的乳白色的班膜,開始時為小點或小片狀逐漸融合成大片,嚴重時蔓延到咽喉後壁,食管,腸道,喉頭,氣管,肺等部位。
  • 新生寶寶常見的問題--鵝口瘡
    首先,我們要把鵝口瘡和厚膩的白色舌苔區分開。第四,舌苔不會讓孩子有不適感,而且有酸臭的味道,而鵝口瘡.在感染輕微時,白斑不易發現,也沒有明顯痛感,或僅在進食時有痛苦表情。嚴重時寶寶會因疼痛而煩躁不安、胃口不佳、啼哭、哺乳困難,有時伴有輕度發熱。02感染原因很多媽媽問怎麼感染的呢?
  • 鵝口瘡不用管?皰疹性咽峽炎就是鵝口瘡?
    作者:寶寶知道 萌娃二寶寶寶鵝口瘡反覆,有人說鵝口瘡很常見,不用太當回事兒,真的嗎?皰疹性咽峽炎是不是就是鵝口瘡?知識點口炎口炎就是寶寶口腔黏膜由於各種感染引起的炎症,若病變局限於局部,如舌頭、齒齦、口角也叫舌炎,齒齦炎和口角炎。
  • 寶寶得了鵝口瘡,只因媽媽犯了這個錯
    ,大部分寶寶一開始可能會有輕度不適或者沒有症狀,吃奶、進食都比較正常。但如果控制不當,引起感染面積擴大,寶寶就會煩躁、哭鬧、拒絕進食、有時還會發燒。2歲以內最常見,2歲以上也有可能發生奶瓣VS鵝口瘡,如何鑑別?
  • 寶寶口腔裡出現小白點,不要單純以為是奶塊,很可能是「鵝口瘡」
    等過幾天,寶寶開始不吃奶、不吃輔食的時候,去醫院檢查,才被醫生告知這是寶寶得了「鵝口瘡」。什麼是「鵝口瘡」?「鵝口瘡」是一種嬰兒常見的口腔疾病,在症狀高發期,寶寶的口腔內會有大量類似「奶塊」狀表現,所以又被稱為「雪口病」。這種病主要是由一種叫「白色念珠菌」過度繁殖,導致的真菌感染。
  • 專家支招 困擾BB鵝口瘡一掃光
    嬰幼兒為什麼會得鵝口瘡呢?  A1:鵝口瘡也叫雪口瘡,都是同一個疾病,鵝口瘡與個人衛生、體質及抵抗力有關,且與嬰幼兒口腔內的PH值適合念珠菌生長有關。  Q2:身邊的好幾個寶寶都得了鵝口瘡,請問這是每個嬰兒都會生的病嗎?什麼年齡的嬰兒比較容易生這個病啊?  A2:不是每一個嬰兒都會生的病,新生兒及嬰幼兒比較多見。
  • 寶寶得了鵝口瘡,寶媽莫驚慌
    貞貞家寶寶這幾天一直哭鬧不止,尤其時吃飯的時候,煩躁大哭,鬧著不吃飯,這是怎麼一回事呢?原來是小寶寶得了鵝口瘡,什麼是鵝口瘡,如何知道寶寶得了鵝口瘡,鵝口瘡又要如何預防和護理呢?鵝口瘡是寶寶易得的疾病之一,是一種發於寶寶口腔黏膜的一種病,禍首是白色念珠菌。
  • 婦兒健康 | 什麼是鵝口瘡?
    鵝口瘡是什麼?聽聽宜昌婦幼兒科「祁叔叔」怎麼說!鵝口瘡是什麼鵝口瘡又名雪口病、白念菌病,由真菌感染,是兒童口腔的一種常見疾病。一般好發於1周歲以內的寶寶。感染的原因呢,通常認為是出生時從媽媽產道感染了真菌、奶頭或奶嘴消毒不徹底等等。另外,營養不良、身體衰弱,或者服用抗生素的寶寶,也很容易感染鵝口瘡。鵝口瘡鑑別鵝口瘡應與滯留奶塊相鑑別。口腔滯留奶塊,其性狀雖與鵝口瘡相似,但用溫開水或棉籤輕拭,即可移動、除去奶塊。
  • 寶寶哭鬧不止,還不吃奶,小心得了鵝口瘡!
    什麼是鵝口瘡?鵝口瘡是兒童口腔的一種常見疾病,是由白色念珠菌等真菌引起的口腔黏膜的炎症,這種疾病因為常常在口腔裡發生白色的假膜,有時這種假膜白得象一片雪一樣,所以又稱為雪口病。鵝口瘡在任何年齡都可能發生,但是常見於2歲以內的嬰幼兒,跟抵抗力差有關。
  • 鵝口瘡是什麼?
    鵝口瘡又叫雪口病、白念菌病,是由白色念珠菌感染,在口腔黏膜表面形成白色斑膜的疾病,多發生在口腔清潔不足、營養不良或長期應用抗生素或激素的兒童。母親陰道有白色念珠菌感染,嬰兒經產道分娩過程中接觸母體的分泌物可導致感染。奶瓶、奶嘴消毒不徹底或媽媽的奶頭清潔不足時可造成感染。
  • 如何快速鑑別嬰幼兒鵝口瘡?
    如果寶媽們感覺寶寶最近食慾下降,仔細觀察寶寶最近也沒有感冒生病,而且寶寶一含奶頭就哭,不管是喝水還是喝奶都會哭,那就要把關注重點放在寶寶口腔上,很有可能寶寶得了鵝口瘡。自從睿寶得過鵝口瘡之後,自己也不斷學習總結,關於如何識別鵝口瘡症狀也有了一些小經驗,和大家分享。
  • 寶寶得了鵝口瘡怎麼辦?6大穴位按摩緩解鵝口瘡,試一個好一個
    寶寶出生以後的前3個月,寶寶營養不良或者抵抗力不好的寶寶常常發生鵝口瘡。我們常常會看到寶寶口腔和舌頭上滿一層白色的分泌物,這就是我們常說的鵝口瘡。什麼是寶寶鵝口瘡?鵝口瘡俗稱白口糊,寶寶出生時再通過產道的時候,受到產道中的白色念球菌感染引起寶寶口中出現白色糜點,看似鵝口,故而叫做鵝口瘡。除了分娩被感染,奶瓶清潔不徹底,或者乳房不衛生也會引起鵝口瘡。推拿按摩治療鵝口瘡,建議以清熱瀉火為主。通過一段時間的按摩,對於緩解鵝口瘡還是有很好的療效。
  • 新生兒鵝口瘡判斷及護理要點!
    很常見的是寶寶口腔裡出現像吃奶留下的奶塊一樣的白色斑點,但是它們可能不是奶塊,而是鵝口瘡。怎麼判斷孩子是不是生了鵝口瘡?鵝口瘡會傳染嗎?如何判斷寶寶的鵝口瘡?鵝口瘡是小兒常見的口腔疾病,又稱雪口病,是白色念珠菌感染引起的真菌病。任何年齡都可發,但兩歲以內的嬰幼兒最多見。有了鵝口瘡的寶寶常表現為寶寶嘴巴裡有像奶斑一樣的東西粘在口腔壁上,與新生兒吃奶留下的奶塊很難區別。如果用棉籤能擦掉則為奶斑,擦不掉則很可能是鵝口瘡。
  • 什麼是鵝口瘡?怎麼護理?
    鵝口瘡是兒童口腔的一種常見疾病,這種疾病因為常常在口腔裡發生白色的假膜,有時這種假膜白得象一片雪一樣。所以稱為雪口病。它是由白色念珠球菌所引起的,白色念珠菌就是許多微生物中的一種,通常多發生在口腔不清潔營養不良的嬰兒中,在體弱的成年人中亦可發生。它的病發對象多為身體虛弱或營養不良,特別是消化不良的新生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