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得了鵝口瘡,寶媽莫驚慌

2020-12-18 鴿子醫生育兒

貞貞家寶寶這幾天一直哭鬧不止,尤其時吃飯的時候,煩躁大哭,鬧著不吃飯,這是怎麼一回事呢?原來是小寶寶得了鵝口瘡,什麼是鵝口瘡,如何知道寶寶得了鵝口瘡,鵝口瘡又要如何預防和護理呢?

鵝口瘡是寶寶易得的疾病之一,是一種發於寶寶口腔黏膜的一種病,禍首是白色念珠菌。寶寶得了鵝口瘡後的症狀為頰黏膜、舌頭、口唇等處有微微凸起的乳白色斑狀物。

鵝口瘡剛開始的時候症狀不明顯,僅僅是口腔有輕微的不適感,一般情況下是不影響寶寶吃奶或進食的,這時寶爸寶媽們輕易發現不了;等到鵝口瘡嚴重後寶寶會感覺到疼痛,並開始有明顯的煩躁、睡眠不安等現象,吃奶時也會感到痛苦甚至會出現哭鬧、拒食等情況。

寶媽們要了解鵝口瘡主要患者群體是周歲以內的寶寶們,其中新生兒、早產兒或營養不良的兒童最為常見,但鵝口瘡是可以提前預防的,所以寶媽們要清楚怎麼預防:

1、孕前就不能大意,一定不要忽視孕前檢查,如果孕前檢查發現有白色念珠菌陰道炎,一定要儘早治療,待痊癒後方可備孕。

2、照顧寶寶和經常接觸寶寶的人一定要注意衛生,尤其是母乳期的媽媽們,在給寶寶餵奶前一定要清洗雙手,最好再用溫水清洗一下奶頭。

3、寶寶吃過奶或飯後最好給寶寶餵些溫開水,清潔寶寶的嘴巴;寶寶平時用的水杯、餐具、奶瓶等也要經常消毒;給寶寶擦口水等用到的手帕一定要乾淨,並且最好不要用嘴巴給寶寶餵水或食物。

4、寶寶生病或有消化不良等症狀時,一定要及時治療,切莫耽擱。

如果寶寶不慎得了鵝口瘡,寶媽一定不要著急,給寶寶餵奶時可以把奶水擠出來用小勺子喂,並且平時多給寶寶喝水,飲食要以易消化的流食或半流食為主。

相關焦點

  • 春季新生兒易發鵝口瘡 寶媽需正確護理
    近日,太原市婦幼保健院急診科醫師郭燕華提醒:剛出生的寶寶在春季容易遭受念珠菌的「侵襲」,患上鵝口瘡。  郭醫生介紹說,所謂「鵝口瘡」,也叫雪口病,實際上是口腔黏膜受念珠菌感染所引起的口腔炎症,以新生兒最為多見,寶寶感染鵝口瘡後會表現得非常煩躁不安,偶爾會因疼痛而拒絕吃奶。
  • 小孩得了鵝口瘡該怎麼辦?
    小孩得了鵝口瘡該怎麼辦? 原標題:   網友問:我的寶寶不幸患上了鵝口瘡,請問該如何處理?  答:鵝口瘡是好發於兒童時期的一種常見口腔疾病,由真菌傳染導致。
  • 寶寶哭鬧不止,還不吃奶,小心得了鵝口瘡!
    什麼是鵝口瘡?鵝口瘡是兒童口腔的一種常見疾病,是由白色念珠菌等真菌引起的口腔黏膜的炎症,這種疾病因為常常在口腔裡發生白色的假膜,有時這種假膜白得象一片雪一樣,所以又稱為雪口病。鵝口瘡在任何年齡都可能發生,但是常見於2歲以內的嬰幼兒,跟抵抗力差有關。
  • 寶寶一吃奶就哭?大多是鵝口瘡的「鍋」,這些知識寶媽要收好
    新生兒寶寶面臨很多疾病的風險,鵝口瘡就是其中一個,因為在口中和奶漬長得很像,所以很容易被家長所混淆而忽略。那麼該如何區分鵝口瘡還是奶漬呢?首先看部位,鵝口瘡通常會長在口腔內除了牙齒之外紅色的肉肉上,比如舌頭、牙齦、軟顎等部位。
  • 如何快速鑑別嬰幼兒鵝口瘡?
    如果寶媽們感覺寶寶最近食慾下降,仔細觀察寶寶最近也沒有感冒生病,而且寶寶一含奶頭就哭,不管是喝水還是喝奶都會哭,那就要把關注重點放在寶寶口腔上,很有可能寶寶得了鵝口瘡。自從睿寶得過鵝口瘡之後,自己也不斷學習總結,關於如何識別鵝口瘡症狀也有了一些小經驗,和大家分享。
  • 寶寶得了鵝口瘡,怎麼辦?
    5個月大的小明最近吃奶時異常地愛哭鬧,媽媽發現小明舌頭上出現一層雪白色的東西,用棉籤也擦不掉,媽媽趕緊帶小明到兒童醫院門診看醫生,經醫生診斷,原來小明得的是一種叫做「鵝口瘡」的疾病。鵝口瘡是怎麼回事?為什麼小明會得鵝口瘡?寶寶得了鵝口瘡該如何治療?不妨聽聽藥師為您講解兒童鵝口瘡的知識吧。
  • 【鵝口瘡】反反覆覆的鵝口瘡,到底應該怎麼治?
    口腔內出現一塊塊的白色斑膜(舌、唇、顎等處)+不易擦去+擦去後呈現紅色創面鵝口瘡,是一個很容易引發寶媽們大面積吐槽的「小糟心」,它的槽點多多,會使寶寶嘴巴疼痛、不願進食、還易復發……天啦嚕,想想都神煩,有木有!
  • 寶寶得了鵝口瘡怎麼治療?
    鵝口瘡是由真菌傳染,在黏膜表面形成白色斑膜的疾病,多見於嬰幼兒。新生兒多由產道感染,或因哺乳奶頭不潔或餵養者手指的汙染傳播,鵝口瘡的症狀表現為口腔黏膜出現乳白色微高起斑膜,周圍無炎症反應。那麼,如果得了鵝口瘡該怎麼辦呢?  先看看這些引起鵝口瘡的念珠菌是怎麼來的吧。
  • 寶寶得了鵝口瘡,小毛病可是太折騰人
    作者:百度寶寶知道 悅悅媽嬰幼兒時期,有的小兒口腔中出現白色膜狀或點狀物,這是一種口腔黏膜黴菌病,俗稱鵝口瘡。鵝口瘡多累及全部口腔的唇、舌、牙跟及口腔黏膜,年齡愈小愈容易發病。患鵝口瘡的小兒除口中可見白膜外,一般沒有其他不舒服,也不發熱,不流口水,睡覺吃奶均正常。
  • 鵝口瘡和奶垢如何區分,鵝口瘡應該怎樣護理?
    新生的寶寶抵抗力是比較差的,所以很容易出現一些問題,但是因為他們的語言功能還沒有發育完全,他們就不能夠準確的將他們身體的狀況給我們表達出來,這時候就需要寶媽們仔細的觀察了,一旦粗心大意沒有注意,當寶寶出現了問題,就會有可能給寶寶帶來一些嚴重的影響!
  • 寶寶得了鵝口瘡,喝奶時哭的像刀子割,心疼,好可憐
    寶寶嘴巴裡的小「雪花」  鵝口瘡又稱「雪口病」,是新生兒期比較常見的一種口腔炎症,多見於營養不良i體質虛弱、慢性腹瀉的寶寶。  寶寶生病早知道  寶寶患了鵝口瘡通常會出現以下症狀。  什麼情況下必須就醫  確認寶寶患丁鵝口瘡後,應在醫生指導下用制黴菌素進行治療。
  • 寶寶長鵝口瘡, 用這些小方法輕鬆治療, 寶媽在家就可以搞定!
    很多父母在寶寶2歲以內都會經常遇到一種鵝口瘡疾病,它是由病毒感染造成的疾病,寶寶舌頭和牙齦會出現小潰瘍,會被一些白色膜遮蓋,在咀嚼食物或者吞咽的時候會感到疼痛,寶寶哭鬧不止,父母跟著心疼。
  • 紐瑞優:小兒得了鵝口瘡怎麼辦?
    什麼是鵝口瘡?鵝口瘡又叫雪口病,是由白色念珠菌引發的新生兒、嬰幼兒口腔黏膜炎症,因患兒口腔黏膜表面會形成片狀白色斑膜而得名。一些營養不良、身體虛弱、腹瀉、長期使用抗菌素和腎上腺皮質激素的兒童容易患病。
  • 寶寶嘴裡的「奶塊」怎麼也擦不掉?可能是感染出現鵝口瘡了!
    鵝口瘡 是個什麼? 初期不會疼痛,也不影響孩子進食,鵝口瘡嚴重時會造成孩子吞咽困難、嗆奶、嘔吐、聲音嘶啞、呼吸困難,甚至引起敗血症、腦膜炎等嚴重併發症。
  • 寶寶患上鵝口瘡怎麼辦,新手寶媽要知曉
    當寶媽發現寶寶進食困難,食量小,愛哭鬧,易煩躁不安,並且伴有輕微的發燒。這時,寶媽就要查看寶寶的口腔了。當寶寶的嘴唇上的黏膜或者舌頭出現一些白色的斑點,而且白色斑點上會有暗塊。用棉棒或者紗布很難擦掉,稍微用點力的話,會留下不出血的紅色創面,此時寶寶很可能患上了鵝口瘡。
  • 寶寶得了鵝口瘡,媽媽該如何護理呢?這份攻略交給你
    爸爸媽媽們,你們知道鵝口瘡是什麼嗎?它長什麼樣,會給寶寶帶來哪些傷害?今天,紐派小編將帶著大家一起了解鵝口瘡,並告訴大家,一旦寶寶得了鵝口瘡,父母該如何護理,平時又該如何預防。鵝口瘡是什麼?會有哪些症狀?鵝口瘡是由白色念珠菌感染引起的疾病,表現為,覆蓋在寶寶口腔黏膜表面,呈現白色凝乳塊樣小點或小片狀物,也會逐漸融合成大片的。
  • 寶寶鵝口瘡有哪些特徵?護理鵝口瘡寶寶的4個小妙招 值得一試
    母乳餵養的寶寶多數都有過鵝口瘡的經歷,但是鵝口瘡發病後比較隱蔽,很多媽媽會認為是自己乳頭皸裂或者是寶寶挑食導致,一般不會想到是寶寶得了鵝口瘡。那麼什麼是鵝口瘡呢?鵝口瘡也稱作雪口症,這是一種酵母菌感染導致寶寶口腔和舌頭出現白斑。寶寶得這種疾病的主要原因是免疫系統不夠成熟,不足以控制酵母菌的生長,所以這種病常見於出生後不久的寶寶。鵝口瘡的特徵有哪些?寶寶患上鵝口瘡後,媽媽也是有反應的。首先我們看看媽媽會有哪些身體的反饋。
  • 反反覆覆的鵝口瘡到底應該怎麼治?
    作者:寶寶知道 小昕媽媽 鵝口瘡,是一個很容易引發寶媽們大面積吐槽的「小糟心」,它的槽點多多,會使寶寶嘴巴疼痛、不願進食、還易復發……天啦嚕,想想都神煩,有木有!一、鵝口瘡到底是個什麼鬼?只要寶媽們平時注意個人清潔,並且一直做好哺餵器具和玩具的清洗消毒工作(建議用高溫蒸煮消毒,不推薦使用消毒劑哦~),寶寶得鵝口瘡的概率就會能大大降低。 2、等寶寶進食完畢後再餵點水,就可以衝去嘴巴裡遺留的大部分殘留物,能減少白色念球菌的滋生。
  • 奶垢,鵝口瘡傻傻分不清楚,寶寶有鵝口瘡,媽媽護理有妙招
    作者:寶寶知道 母嬰用戶701516133鵝口瘡是寶寶一種常見的疾病,很多媽媽為這很是煩惱。奶垢和鵝口瘡就很類似,很多媽媽傻傻分不清楚。很多媽媽把鵝口瘡誤當成了奶垢,結果導致寶寶食欲不振,嚴重的蔓延全身,耽誤治療時機。
  • 寶寶持續發熱卻被診斷為「鵝口瘡」病菌來自奶瓶?
    醫生經過詳細的檢查發現,孩子是患上了常見的「鵝口瘡」,「鵝口瘡」必須及時治療,嚴重的話有可能造成其他細菌感染,造成敗血症。父母聽到後非常驚訝,這麼小的孩子平時就只是吃奶啊,怎麼會突然引發口腔的疾病呢?醫生與家長詢問了很多細節,通常孩子患上「鵝口瘡」主要是感染了細菌的原因。家長說道,平時孩子也只是吃人奶,偶爾也只是吃下奶粉,難道人奶,奶粉也有細菌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