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反覆覆的鵝口瘡到底應該怎麼治?

2020-12-23 寶寶知道

作者:寶寶知道 小昕媽媽

鵝口瘡,是一個很容易引發寶媽們大面積吐槽的「小糟心」,它的槽點多多,會使寶寶嘴巴疼痛、不願進食、還易復發……天啦嚕,想想都神煩,有木有!

為了讓寶媽們了解如何預防鵝口瘡,並在治療鵝口瘡時少走彎路,特意整理了關於鵝口瘡的乾貨,分享給各位。

一、鵝口瘡到底是個什麼鬼?

鵝口瘡,又名雪口病,是指在口腔內因白色念珠菌過度繁殖而導致的真菌感染,具體表現為在寶寶嘴巴裡長出一塊塊白色奶塊狀斑膜。

鵝口瘡經常襲擊1周歲以內的寶寶,一般認為是出生時從媽媽的產道或後期餵養時消毒不徹底的餵養器具等處被真菌感染。另外,營養不良、身體衰弱,或是服用過抗生素的寶寶也很容易感染這種疾病。

長鵝口瘡後,大多數寶寶起初可能會有輕度不適或者沒有症狀,吃奶進食都比較正常。但如果控制不當,引起感染面積擴大,寶寶就會很痛苦,變得不願意吃東西,而且會經常哭。所以用有效的措施,把鵝口瘡扼殺在搖籃裡才是王道!

二、鵝口瘡的特點

雖然鵝口瘡與奶塊相似,但還是比較容易區分的:

白色斑膜會長在舌頭、牙齦、軟顎等各處(就是除了牙齒之外其他紅肉肉的地方),形狀很像一塊塊奇怪的補丁。

白色斑膜要稍微用點力氣才能擦去。寶媽們可以用消毒棉籤擦拭下,能輕易擦掉的就是奶塊,需要費點力才能擦去的基本上就是鵝口瘡。

強行擦去白色斑膜之後會呈現紅色創面,而且過不了多久,白色斑膜又會重新長起並覆蓋紅色創面。(這貨真是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

三、預防鵝口瘡神之大招

不想碰到煩人的鵝口瘡,能不能避開它呢?

1、清洗消毒!清洗消毒!清洗消毒!只要寶媽們平時注意個人清潔,並且一直做好哺餵器具和玩具的清洗消毒工作(建議用高溫蒸煮消毒,不推薦使用消毒劑哦~),寶寶得鵝口瘡的概率就會能大大降低。

2、等寶寶進食完畢後再餵點水,就可以衝去嘴巴裡遺留的大部分殘留物,能減少白色念球菌的滋生。

四、如何對付鵝口瘡

分享一個對付鵝口瘡很有用的方子(但還是得提醒大家,務必在兒科醫生的指導下給寶寶用藥。醫生會根據病情的嚴重程度來決定給寶寶用什麼藥)。

制黴菌素片2片+開塞露10毫升(也可以把開塞露換成魚肝油滴劑)。

先準備一容器,將2片制黴菌素片研磨成粉。

再將10毫升開塞露倒入已經研磨成粉的制黴菌素片中,攪拌成混合液。

等寶寶吃完奶後,用消毒棉籤蘸取少許混合液,塗抹在鵝口瘡處,每天兩次。注塗抹後半小時內不要讓寶寶吃東西。這樣,鵝口瘡基本上會在數日內好轉,大約一個禮拜後消失。

如何防止再次感染、復發

所謂病從口入,如果是母乳餵養的寶寶,建議寶媽把戴過的哺乳文胸用沸水消毒,或者全!部!扔!掉!(為了寶寶,就當一回敗家娘們兒吧~)因為文胸很可能就是細菌的繁殖基地,特別是在夏季出汗之後,那酸爽,簡直了!很多媽媽起初已經控制住了寶寶的鵝口瘡,後來卻發現老是復發,有的就是因為沒有把這溫床消滅掉。此外,寶媽們還應該在哺乳前後做好乳頭的清潔工作,以減少細菌滋生。

如果是人工餵養的寶寶,則要牢記每次餵奶之前務必做好手部的清潔。另外,還要做好奶瓶、奶嘴的清洗和消毒工作,已經添加輔食的寶寶,也要做好輔食器具的消毒工作。這時候,熱水衝泡、沸水煮開、蒸汽消毒神馬的全部都可以上場了。

鵝口瘡雖然很容易復發,但只要控制得當,並做好相應的清潔和消毒工作,就能徹底和它說拜拜。另外,如果用制菌黴菌素片加開塞露的混合液擦了幾天都沒有明顯好轉或者還是經常性復發,則有可能是寶寶免疫系統的問題,就必須帶著寶寶去醫院讓兒科醫生做詳細檢查。

文章來自寶寶知道,更多孕產育兒精彩內容,請下載「寶寶知道」APP

相關焦點

  • 【鵝口瘡】反反覆覆的鵝口瘡,到底應該怎麼治?
    為了讓寶媽們了解如何預防鵝口瘡,並在治療鵝口瘡時少走彎路,老媽子特意整理了關於鵝口瘡的乾貨,分享給各位。一、鵝口瘡到底是個什麼鬼?鵝口瘡,又名雪口病,是指在口腔內因白色念珠菌過度繁殖而導致的真菌感染,具體表現為在寶寶嘴巴裡長出一塊塊白色奶塊狀斑膜。鵝口瘡經常襲擊1周歲以內的寶寶,一般認為是出生時從媽媽的產道或後期餵養時消毒不徹底的餵養器具等處被真菌感染。
  • 什麼是鵝口瘡?怎麼護理?
    一、什麼是鵝口瘡?鵝口瘡(thrush),又名雪口病白念菌病(moniliasis),鵝口、雪口、鵝口疳、鵝口白瘡。是由真菌傳染,在黏膜表面形成白色斑膜的疾病多見於嬰幼兒。本病是白色念珠菌感染所引起。這種真菌有時也可在口腔中找到當嬰兒營養不良或身體衰弱時可以發病。
  • 寶寶為什麼會得鵝口瘡 鵝口瘡能自愈嗎
    原標題:寶寶為什麼會得鵝口瘡 鵝口瘡能自愈嗎   寶寶患上小兒鵝口瘡,總會在寶寶嘴巴的舌頭上看到白屑一般的一層白膜,身為爸媽的我們擔心鵝口瘡讓寶寶疼痛和哭鬧,下面我們看看小兒鵝口瘡的原因是什麼?
  • 速消「鵝口瘡」好方法
    醫生告訴媽媽,原來筠筠得了鵝口瘡。  識別鵝口瘡  鵝口瘡又叫雪口病、白念菌病,是由白色念珠菌感染所引起。鵝口瘡多發生在嬰幼兒身上,在口腔任何地方都有可能會發生鵝口瘡,新生兒多由產道感染,也有可能是因為奶頭不潔或者餵養者的手指感染,媽媽的乳頭或者橡皮奶頭都是感染的來源。
  • 寶寶鵝口瘡反覆怎麼治療?還能打預防針嗎
    (圖文無關)   育兒有方法 你問我來答   問題一   三個多月的寶寶鵝口瘡一直反覆怎麼才能治好
  • 那是鵝口瘡!不是頑固奶渣!這麼治才對!
    不知道究竟怎麼回事。孩子張開嘴巴,經過檢查可以看到:孩子口腔四壁都是星星點點的白斑,嚴重的地方可以看到已經產生了白色的膜狀物。再看看孩子的舌面上,也覆蓋著一層白色乳凝塊樣的小點點,或者是小片狀物,也有融合成大片的。用棉籤一般不容易擦去。媽媽一直以為這是奶渣,其實是「鵝口瘡」!
  • 這種情況是得了鵝口瘡病,並非寶寶吐奶,鵝口瘡如何治療?
    鵝口瘡是一種真菌感染,又稱「雪口病」,是新生兒口腔黏膜受白色念珠菌感染引起的疾病,主要症狀為新生兒口腔兩側,上顎或舌頭上長出類似奶塊,稀粥殘渣的乳白色的班膜,開始時為小點或小片狀逐漸融合成大片,嚴重時蔓延到咽喉後壁,食管,腸道,喉頭,氣管,肺等部位。
  • 寶寶得了鵝口瘡怎麼治療?
    鵝口瘡是由真菌傳染,在黏膜表面形成白色斑膜的疾病,多見於嬰幼兒。新生兒多由產道感染,或因哺乳奶頭不潔或餵養者手指的汙染傳播,鵝口瘡的症狀表現為口腔黏膜出現乳白色微高起斑膜,周圍無炎症反應。那麼,如果得了鵝口瘡該怎麼辦呢?  先看看這些引起鵝口瘡的念珠菌是怎麼來的吧。
  • 鵝口瘡怎麼來的 這五種情況最易感染鵝口瘡
    鵝口瘡是孩子小時候很常見也很容易患上的一種疾病,對孩子的危害極大,會嚴重影響寶寶的日常生活,也會嚴重影響寶寶的飲食,下面我們看看寶寶的鵝口瘡是怎麼來的? 鵝口瘡怎麼來的 1、母親陰道有黴菌感染,嬰兒出生時通過產道,接觸母體的分泌物而感染; 2、奶瓶、奶嘴消毒不徹底,母乳餵養時,媽媽的奶頭不清潔,都可以是感染的來源; 3、接觸感染念珠菌的食物、衣物和玩具。
  • 說說新生兒鵝口瘡的大事小事
    醫生告訴媽媽,原來芸芸得了鵝口瘡。識別鵝口瘡出生不久的嬰兒,常常會不明原因的哭鬧、拒食。此時檢查寶寶的口腔,往往可以發現舌頭或頰部有成片的雪白色乳凝狀的斑片,這在醫學上稱為「鵝口瘡」,又叫雪口。鵝口瘡多見於周歲內的嬰兒或新生兒。多發生在口腔內舌、頰和軟顎處,主要表現為牙齦、頰黏膜或口唇內側等處出現乳白色奶塊樣的膜樣物,呈斑點狀或斑片狀分布。
  • 新生寶寶常見的問題--鵝口瘡
    03鵝口瘡鵝口瘡的表現首先,我們要把鵝口瘡和厚膩的白色舌苔區分開。,而鵝口瘡在舌頭上、嘴唇上,上顎上,嘴巴裡到處生長;第三,舌苔比較容易擦下來,擦完後,舌頭上露出的,可能是下面的一層舌苔,也可能是正常的舌頭,鵝口瘡不容易擦下來,即使用力擦下來後,留下的是鮮紅的創面。
  • 鵝口瘡和奶垢如何區分,鵝口瘡應該怎樣護理?
    鵝口瘡是由白色念珠菌引起的真菌性口腔炎。多發生在抵抗力比較差的寶寶中,常因口腔黏膜損傷引起。表現為寶寶的舌頭、上顎、頰黏膜上附有小白點。寶寶得了鵝口瘡以後,我們可以在寶寶口腔中看到一些類似奶塊的白斑,但是,鵝口瘡的白斑,可以散布在寶寶的整個口腔中。鵝口瘡和奶垢比較相似,但奶垢一擦就能擦掉,鵝口瘡卻不行,而且碰到了寶寶就會疼痛哭鬧,可以憑此區分。
  • 專家支招 困擾BB鵝口瘡一掃光
    寶寶嘴裡長了鵝口瘡,看得媽媽心疼又心急。如何預防小兒鵝口瘡呢?寶寶一旦患上了鵝口瘡,該怎麼治療?今天小編整理了專家曹姝平醫生的在線問答,相信可以幫到你哦!點擊圖片進入下一頁>>請問醫生,這到底是鵝口瘡還是馬牙呢?需要挑破嗎?馬牙和鵝口瘡的區別在哪裡?  A:那是馬牙,數周后自然消退,不能挑破,以免發生感染。馬牙是在上顎中線兩側和齒齦部位的黃白色、米粒大小的小顆粒,是上皮細胞堆積或黏液腺分泌物積留形成,數周后可自然消退;而鵝口瘡是以口腔舌上滿布白屑,狀如鵝口為特徵,是由於白色念珠菌引起的真菌病,需抗真菌治療。
  • 吳茱萸治癒小兒鵝口瘡
    西醫兒科醫生告知,此病為小兒口瘡症,俗稱鵝口瘡。病因是由白色念珠菌引起,每天用龍膽紫藥水塗抹患處即可。但紫藥水苦,塗抹時孩子非常不配合,無奈我只好帶著他看中醫試試。   接診的老中醫仔細察了看孩子的病情,在診脈後開出只有一味吳茱萸中藥的處方。老中醫囑咐我:「每日取吳茱萸9克,搗碎研末,醋調貼兩足心,用紗布裹好,晚貼早揭,隨即洗淨,一二次後準能好。」
  • 如何快速鑑別嬰幼兒鵝口瘡?
    如果寶媽們感覺寶寶最近食慾下降,仔細觀察寶寶最近也沒有感冒生病,而且寶寶一含奶頭就哭,不管是喝水還是喝奶都會哭,那就要把關注重點放在寶寶口腔上,很有可能寶寶得了鵝口瘡。自從睿寶得過鵝口瘡之後,自己也不斷學習總結,關於如何識別鵝口瘡症狀也有了一些小經驗,和大家分享。
  • 寶寶反覆鵝口瘡好頭疼,原來這才是罪魁禍首
    有個寶媽留言求助道:「寶寶月子裡就有鵝口瘡,反反覆覆三個月,真的擔心寶寶身體,好多醫院都看過了,可就是沒有斷根,怎麼辦?「後面經過溝通交流,才知道寶寶用過的奶瓶沒有做到每次消毒,只是每天消毒一次,所以寶寶雖然每次鵝口瘡用藥了,但還是很容易復發。一、鵝口瘡是什麼鬼?鵝口瘡是嬰兒常見的口腔疾病,又叫雪口病、白念菌病,由真菌中的白色念珠菌感染所引起,是兒童口腔的一種常見疾病。
  • 新生兒鵝口瘡判斷及護理要點!
    很常見的是寶寶口腔裡出現像吃奶留下的奶塊一樣的白色斑點,但是它們可能不是奶塊,而是鵝口瘡。怎麼判斷孩子是不是生了鵝口瘡?鵝口瘡會傳染嗎?如何判斷寶寶的鵝口瘡?鵝口瘡是小兒常見的口腔疾病,又稱雪口病,是白色念珠菌感染引起的真菌病。任何年齡都可發,但兩歲以內的嬰幼兒最多見。有了鵝口瘡的寶寶常表現為寶寶嘴巴裡有像奶斑一樣的東西粘在口腔壁上,與新生兒吃奶留下的奶塊很難區別。如果用棉籤能擦掉則為奶斑,擦不掉則很可能是鵝口瘡。
  • 寶寶得了鵝口瘡,怎麼辦?
    5個月大的小明最近吃奶時異常地愛哭鬧,媽媽發現小明舌頭上出現一層雪白色的東西,用棉籤也擦不掉,媽媽趕緊帶小明到兒童醫院門診看醫生,經醫生診斷,原來小明得的是一種叫做「鵝口瘡」的疾病。鵝口瘡是怎麼回事?為什麼小明會得鵝口瘡?寶寶得了鵝口瘡該如何治療?不妨聽聽藥師為您講解兒童鵝口瘡的知識吧。
  • 婦兒健康 | 什麼是鵝口瘡?
    鵝口瘡是什麼?聽聽宜昌婦幼兒科「祁叔叔」怎麼說!鵝口瘡是什麼鵝口瘡又名雪口病、白念菌病,由真菌感染,是兒童口腔的一種常見疾病。另外,營養不良、身體衰弱,或者服用抗生素的寶寶,也很容易感染鵝口瘡。鵝口瘡鑑別鵝口瘡應與滯留奶塊相鑑別。口腔滯留奶塊,其性狀雖與鵝口瘡相似,但用溫開水或棉籤輕拭,即可移動、除去奶塊。而本病白屑不易擦去,若用力擦去,其下面的黏膜潮紅、粗糙。
  • 寶寶厭奶可能是鵝口瘡惹禍
    美國新生兒每3名寶寶就可能有1個鵝口瘡,症狀往往影響小寶寶厭奶、不吃也不喝等情況。本篇力邀專業新生兒加護病房主任及護理長,詳解寶寶鵝口瘡的照護原則,教會爸媽怎樣避免新生兒鵝口瘡的日常保健之道!  什麼是鵝口瘡  寶寶罹患鵝口瘡很普遍,但到底什麼是鵝口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