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寶寶常見的問題--鵝口瘡

2020-10-04 寶媽幫手嵐姐姐

01馬牙

有些新生兒的牙床上,會看到一些淡黃色米粒大小的顆粒,俗稱「馬牙」,醫學上稱為「上皮珠」,這不是牙齒,而是口腔上皮細胞堆積或黏液腺分泌物積留形成的。馬牙幾個星期後會自行消失,家長千萬不能用布擦拭或用針挑破,以免引起口腔感染,甚至導致敗血症。

與新生兒鵝口瘡要分別

02螳螂嘴

新生兒口腔的兩側頰部都有一個較厚的脂肪墊隆起的一個表現。有的寶寶很明顯,有的則就是輕微,不是很明顯。許多家長親戚們都會認為「螳螂嘴」妨礙嬰兒吃奶,要將它挑掉之類的舉動。其實這樣的做法都是錯誤的,因為脂肪墊屬於新生兒正常的生理現象,不僅不會影響寶寶的吸奶,反而有助於寶寶的吸吮。

03鵝口瘡

鵝口瘡的表現

首先,我們要把鵝口瘡和厚膩的白色舌苔區分開。

舌苔比較均勻,不像鵝口瘡,這一片,那一片;

第二,舌苔只長在舌頭上,多見於舌的中後部,舌尖少見,而鵝口瘡在舌頭上、嘴唇上,上顎上,嘴巴裡到處生長;

第三,舌苔比較容易擦下來,擦完後,舌頭上露出的,可能是下面的一層舌苔,也可能是正常的舌頭,鵝口瘡不容易擦下來,即使用力擦下來後,留下的是鮮紅的創面。

第四,舌苔不會讓孩子有不適感,而且有酸臭的味道,而鵝口瘡.在感染輕微時,白斑不易發現,也沒有明顯痛感,或僅在進食時有痛苦表情。嚴重時寶寶會因疼痛而煩躁不安、胃口不佳、啼哭、哺乳困難,有時伴有輕度發熱。

02

感染原因

很多媽媽問怎麼感染的呢?

1.母親陰道有黴菌感染,嬰兒出生時通過產道,接觸母體的分泌物而感染。

2.奶瓶、奶嘴消毒不徹底,餵奶人的手部沒清潔汙染奶具。母乳餵養時,媽媽的奶頭不清潔。或者過度清潔,使用消毒液清潔玩具和地面。

3.接觸感染念珠菌的食物、衣物和玩具。另外,嬰幼兒在3個月時開始長牙,牙床有輕度脹痛感,嬰幼兒便愛咬手指,咬玩具,這樣就易把細菌、黴菌帶入口腔,引起感染。

4.在幼兒園過集體生活,有時因交叉感染可患鵝口瘡。

5.長期服用抗生素,或不適當應用激素治療,造成體內菌群失調,黴菌乘虛而入。

6.照護者,就是所有能接觸寶寶的家人或者保姆,有黴菌性(念珠菌、真菌)陰道炎,有腳氣的。

03

治療與護理

由於受損的黏膜治療不及時可不斷擴大,蔓延到咽部、扁桃體、牙齦等,嚴重者可蔓延至食管、支氣管,引起念珠菌性食管炎或肺念珠菌病,出現呼吸、吞咽困難,少數可並發慢性黏膜皮膚念珠菌病。甚至可繼發其他細菌感染,造成敗血症。

所以還是要及時治療的。

制黴菌素能抑制白色念珠菌的生長和繁殖,是鵝口瘡的常用藥物。

1、在孩子吃奶、吃飯後用藥物塗抹孩子口腔,塗藥後儘量不喝水

2、制黴菌素基本不溶於水,但比較容易溶於油脂,所以,可以把它碾成粉末後,放到甘油或者家裡的食用油中配好。有的醫生也建議用維生素AD混合塗抹。

3、白斑處一定要塗抹全,如果量不夠,可以加量,反正也不吸收,藥每天塗抹4次,孩子症狀多在幾天內能見到效果,比如範圍減小,孩子願意吃奶了等等。但是藥物一定要使用到症狀消失後2天,大約2周左右,如果很快見效,也建議至少使用10天,不能見好就停,否則會反覆!

4、媽媽們很頭疼的事情是鵝口瘡反反覆覆,好幾天又開始了。這時要注意,純母乳餵養的寶寶,媽媽的乳頭已經被感染,寶寶在治療的同時,媽媽的乳頭也要同時抹藥。還有就是媽媽的內衣,寶寶用的奶嘴,安撫奶嘴都要消毒。

5、另外,如果孩子體內菌群長期紊亂,體內的好菌少,那麼這次治療好之後,白色念珠菌還是處於強勢地位,還會繼患病。所以我們可以使用益生菌輔助治療。

04

預防

1、嬰幼兒進食的餐具清洗乾淨後再蒸10~15分鐘。哺乳期的母親在餵奶前應用溫水清洗乳暈;而且應經常洗澡、換內衣、剪指甲,每次抱孩子和餵奶時要先洗手。

2、對於嬰幼兒的被褥和玩具要定期拆洗、晾曬;寶寶的洗漱用具儘量和家長的分開,並定期消毒。

3、寶寶衣物玩具,地面不要用消毒劑消毒,暴曬和蒸煮都可以。

4、準備看護寶寶的人員,包括即將生產的媽媽有念珠菌(黴菌、真菌)陰道炎的,腳氣的要治療徹底後看護寶寶。(這裡提醒大家的就是選擇月嫂時給月嫂體檢,治療好後上崗)。

希望今天的內容對新手媽媽有所幫助。

相關焦點

  • 寶寶厭奶可能是鵝口瘡惹禍
    美國新生兒每3名寶寶就可能有1個鵝口瘡,症狀往往影響小寶寶厭奶、不吃也不喝等情況。本篇力邀專業新生兒加護病房主任及護理長,詳解寶寶鵝口瘡的照護原則,教會爸媽怎樣避免新生兒鵝口瘡的日常保健之道!  什麼是鵝口瘡  寶寶罹患鵝口瘡很普遍,但到底什麼是鵝口瘡?
  • 新生寶寶長「馬牙」或鵝口瘡,應該怎麼處理?#葉子口腔科普#
    葉子張野/Azure 葉子口腔科普很多人認為,因為新生寶寶沒有牙齒,不會有蛀牙,所以寶寶的口腔並不需要關注。但事實上,新生寶寶的口腔也會有很多突發的情況,需要爸爸媽媽們留意。鵝口瘡鵝口瘡是一種口腔裡的真菌感染(白色念珠菌),在嬰幼兒中常見。
  • 鵝口瘡 導致寶寶不願喝奶
    天冷了,天又熱了,寶寶吃奶就鬧騰了,其實,這跟天氣的關係真心不大,是一個叫「鵝口瘡」的傢伙在搗亂呢。      好在鵝口瘡這玩意兒,很有本土意識,向來自產自銷,基本不會從別的寶寶那兒傳染來,寶寶出生後,麻麻(如果是母乳餵養)或寶寶服用抗生素,都可能引發鵝口瘡。   畢竟,抗生素殺死了存在於寶寶口腔黏膜上的有益菌,就沒有東西能抑制酵母菌的過度生長啦。
  • 新生兒春季謹防鵝口瘡 加強寶寶口腔護理
    剛升級成爸媽的年輕父母注意了,剛出生的寶寶在春季比較容易會遭受到念珠菌的「侵襲」,患上鵝口瘡。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二醫院口腔科主任醫師翁志強表示,鵝口瘡是一種古老的疾病,以新生兒最多見,又稱新生兒鵝口瘡或雪口病。  鵝口瘡可導致黏膜潰瘍及壞死  鵝口瘡,其實是口腔黏膜受念珠菌感染所引起的口腔炎症。
  • 鵝口瘡和奶垢如何區分,鵝口瘡應該怎樣護理?
    新生的寶寶抵抗力是比較差的,所以很容易出現一些問題,但是因為他們的語言功能還沒有發育完全,他們就不能夠準確的將他們身體的狀況給我們表達出來,這時候就需要寶媽們仔細的觀察了,一旦粗心大意沒有注意,當寶寶出現了問題,就會有可能給寶寶帶來一些嚴重的影響!
  • 新生兒鵝口瘡判斷及護理要點!
    很常見的是寶寶口腔裡出現像吃奶留下的奶塊一樣的白色斑點,但是它們可能不是奶塊,而是鵝口瘡。怎麼判斷孩子是不是生了鵝口瘡?鵝口瘡會傳染嗎?如何判斷寶寶的鵝口瘡?鵝口瘡是小兒常見的口腔疾病,又稱雪口病,是白色念珠菌感染引起的真菌病。任何年齡都可發,但兩歲以內的嬰幼兒最多見。有了鵝口瘡的寶寶常表現為寶寶嘴巴裡有像奶斑一樣的東西粘在口腔壁上,與新生兒吃奶留下的奶塊很難區別。如果用棉籤能擦掉則為奶斑,擦不掉則很可能是鵝口瘡。
  • 寶寶為什麼會得鵝口瘡 鵝口瘡能自愈嗎
    原標題:寶寶為什麼會得鵝口瘡 鵝口瘡能自愈嗎   寶寶患上小兒鵝口瘡,總會在寶寶嘴巴的舌頭上看到白屑一般的一層白膜,身為爸媽的我們擔心鵝口瘡讓寶寶疼痛和哭鬧,下面我們看看小兒鵝口瘡的原因是什麼?
  • 新生兒鵝口瘡
    導致鵝口瘡的是白色念珠菌,是一種黴菌,又叫真菌。鵝口瘡通常出現在頰、舌、軟顎及唇部。初起時是白雪樣、針尖大小的柔軟小斑點,不久後就會相互融合為白色斑片,像奶凝塊一樣,寶寶的整個口腔黏膜都布滿了白色斑塊。感染輕微時,孩子不覺得疼,如果嚴重了,孩子會因為疼痛而哭鬧,拒絕吃奶。
  • 奶瓶消毒不徹底小心寶寶患上鵝口瘡
    隨後,閆女士帶女兒到河科大一附院兒科檢查,發現璐璐拒食的原因竟是「鵝口瘡」。    什麼引發鵝口瘡?    「寶寶不明原因地哭鬧、拒食時,檢查寶寶的口腔,往往可以發現舌頭或頰部有成片的雪白色乳凝狀的斑片,醫學上稱為『鵝口瘡』,又叫雪口,多見於周歲內的嬰兒。」河科大一附院兒科主任醫師郭春燕說,鵝口瘡初起時常在舌面上出現白色斑膜,繼而蔓延到牙齦和頰外,發病處有斑片白膜。
  • 兒科醫生說--寶寶遭遇鵝口瘡怎麼辦?
    1.什麼是鵝口瘡?●鵝口瘡是白色念珠菌造成的口腔內感染,白色念珠菌存在於正常的人體內,喜歡陰暗,溫暖和潮溼的環境,比如寶寶的口腔或尿布區域。●鵝口瘡的主要表現是在寶寶的口腔黏膜及或舌面覆蓋白色乳凝塊樣小點或小片狀物,也可逐漸融合成大片,不易擦去,白斑周圍多無紅腫。
  • 寶寶得了鵝口瘡,寶媽莫驚慌
    貞貞家寶寶這幾天一直哭鬧不止,尤其時吃飯的時候,煩躁大哭,鬧著不吃飯,這是怎麼一回事呢?原來是小寶寶得了鵝口瘡,什麼是鵝口瘡,如何知道寶寶得了鵝口瘡,鵝口瘡又要如何預防和護理呢?鵝口瘡是寶寶易得的疾病之一,是一種發於寶寶口腔黏膜的一種病,禍首是白色念珠菌。
  • 說說新生兒鵝口瘡的大事小事
    患有此病的寶寶因喝奶時會有刺痛感,因此經常哭鬧不安或不願意吃奶。什麼讓寶寶患上鵝口瘡鵝口瘡是由白色念珠菌所致的口腔黏膜炎症,又稱口腔念珠菌病。事實上,黴菌常見於身體很多地方,但是很少會引發疾病,甚至在超過半數的成年人中,口腔中都有念珠菌的存在,並且大多情況下並不會造成大問題。
  • 奶垢,鵝口瘡傻傻分不清楚,寶寶有鵝口瘡,媽媽護理有妙招
    作者:寶寶知道 母嬰用戶701516133鵝口瘡是寶寶一種常見的疾病,很多媽媽為這很是煩惱。奶垢和鵝口瘡就很類似,很多媽媽傻傻分不清楚。很多媽媽把鵝口瘡誤當成了奶垢,結果導致寶寶食欲不振,嚴重的蔓延全身,耽誤治療時機。
  • 鵝口瘡不用管?皰疹性咽峽炎就是鵝口瘡?
    作者:寶寶知道 萌娃二寶寶寶鵝口瘡反覆,有人說鵝口瘡很常見,不用太當回事兒,真的嗎?皰疹性咽峽炎是不是就是鵝口瘡?知識點口炎口炎就是寶寶口腔黏膜由於各種感染引起的炎症,若病變局限於局部,如舌頭、齒齦、口角也叫舌炎,齒齦炎和口角炎。
  • 【鵝口瘡】反反覆覆的鵝口瘡,到底應該怎麼治?
    為了讓寶媽們了解如何預防鵝口瘡,並在治療鵝口瘡時少走彎路,老媽子特意整理了關於鵝口瘡的乾貨,分享給各位。一、鵝口瘡到底是個什麼鬼?鵝口瘡,又名雪口病,是指在口腔內因白色念珠菌過度繁殖而導致的真菌感染,具體表現為在寶寶嘴巴裡長出一塊塊白色奶塊狀斑膜。鵝口瘡經常襲擊1周歲以內的寶寶,一般認為是出生時從媽媽的產道或後期餵養時消毒不徹底的餵養器具等處被真菌感染。
  • 寶寶得了鵝口瘡,怎麼辦?
    5個月大的小明最近吃奶時異常地愛哭鬧,媽媽發現小明舌頭上出現一層雪白色的東西,用棉籤也擦不掉,媽媽趕緊帶小明到兒童醫院門診看醫生,經醫生診斷,原來小明得的是一種叫做「鵝口瘡」的疾病。鵝口瘡是怎麼回事?為什麼小明會得鵝口瘡?寶寶得了鵝口瘡該如何治療?不妨聽聽藥師為您講解兒童鵝口瘡的知識吧。
  • 寶寶哭鬧不止,還不吃奶,小心得了鵝口瘡!
    「有些新晉寶媽可能經歷過,出生不久的寶寶,經常不明原因的哭鬧、拒食,檢查小兒的口腔,往往可以發現小兒的舌頭或頰部有成片的雪白色乳凝狀的斑片,擔心是不是患上什麼病症。 其實,這種情況在醫學上稱為「鵝口瘡」,又叫雪口,在嬰幼兒中比較常見,下面就幫助寶媽了解一下。」
  • 寶寶得了鵝口瘡,只因媽媽犯了這個錯
    這就是鵝口瘡,鵝口瘡是嬰兒常見的口腔疾病。什麼是鵝口瘡?但如果控制不當,引起感染面積擴大,寶寶就會煩躁、哭鬧、拒絕進食、有時還會發燒。2歲以內最常見,2歲以上也有可能發生奶瓣VS鵝口瘡,如何鑑別?為什麼會患上鵝口瘡?1.寶寶生病了,抵抗力下降2.奶瓶、奶嘴消毒不徹底,母乳餵養時,媽媽的奶頭不清潔3.接觸感染念珠菌的食物、衣物和玩具。
  • 婦兒健康 | 什麼是鵝口瘡?
    鵝口瘡是什麼?聽聽宜昌婦幼兒科「祁叔叔」怎麼說!鵝口瘡是什麼鵝口瘡又名雪口病、白念菌病,由真菌感染,是兒童口腔的一種常見疾病。一般好發於1周歲以內的寶寶。感染的原因呢,通常認為是出生時從媽媽產道感染了真菌、奶頭或奶嘴消毒不徹底等等。另外,營養不良、身體衰弱,或者服用抗生素的寶寶,也很容易感染鵝口瘡。鵝口瘡鑑別鵝口瘡應與滯留奶塊相鑑別。口腔滯留奶塊,其性狀雖與鵝口瘡相似,但用溫開水或棉籤輕拭,即可移動、除去奶塊。
  • 寶寶鵝口瘡反覆怎麼治療?還能打預防針嗎
    (圖文無關)   育兒有方法 你問我來答   問題一   三個多月的寶寶鵝口瘡一直反覆怎麼才能治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