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新晉寶媽可能經歷過,出生不久的寶寶,經常不明原因的哭鬧、拒食,檢查小兒的口腔,往往可以發現小兒的舌頭或頰部有成片的雪白色乳凝狀的斑片,擔心是不是患上什麼病症。 其實,這種情況在醫學上稱為「鵝口瘡」,又叫雪口,在嬰幼兒中比較常見,下面就幫助寶媽了解一下。」
什麼是鵝口瘡?鵝口瘡是兒童口腔的一種常見疾病,是由白色念珠菌等真菌引起的口腔黏膜的炎症,這種疾病因為常常在口腔裡發生白色的假膜,有時這種假膜白得象一片雪一樣,所以又稱為雪口病。鵝口瘡在任何年齡都可能發生,但是常見於2歲以內的嬰幼兒,跟抵抗力差有關。寶寶為什麼會得鵝口瘡?1、孩子入口的東西不乾淨:乳具消毒不徹底、乳母的乳頭不乾淨、照顧孩子的人手不乾淨造成孩子所用物品汙染、吃手,對於缺乏抵抗力的新生兒或小嬰兒都容易引起鵝口瘡的產生。2、母親的陰道如果感染了白色念球菌,那麼在寶寶出生的時候接觸到母親的分泌物,這時也有可能發生感染。3、 寶寶營養不良、抵抗力下降、長期服用抗生素或不適當應用激素治療,體內菌群失調,黴菌侵入並大量繁殖,從而引起鵝口瘡。
鵝口瘡的危害:感染嚴重時,寶寶會因為疼痛而啼哭、哺乳困難,還有可能發生輕度發熱。受損的黏膜不斷擴大,可蔓延到咽部、牙齦和扁桃體,更有甚者會蔓延到食道和支氣管,出現呼吸和吞咽困難的現象,還有可能並發慢性黏膜皮膚念球菌病,影響免疫功能。如何判斷寶寶得了鵝口瘡?有鵝口瘡的寶寶常表現為有很多像奶斑一樣的東西粘在口腔壁上,寶媽們可以用棉籤檢查,如果用棉籤能擦掉則為奶斑,擦不掉則為鵝口瘡了,注意動作輕柔,以免損傷口腔黏膜。
如何預防寶寶得鵝口瘡?
平時要勤把寶寶的奶瓶和寶寶經常入嘴的玩具進行消毒,勤燙洗;多鼓勵寶寶喝水,勤給寶寶漱口;媽媽如果是母乳餵養,那就要每次餵養之前擦洗身體,媽媽的哺乳衣也有要保持清潔乾燥;餵奶結束後,媽媽最好用棉籤蘸上2%的小蘇打水清潔寶寶口腔,防止白色念球菌繁殖。
小提示:把鵝口瘡當成奶塊,新手媽媽經常會犯這種錯誤,會用力去擦寶寶的口腔。孩子的口腔非常嫩,很容易擦破,一旦擦破就非常容易感染,治療不及時就會引發危險,所以父母動作一定要輕柔,或者儘量少的去擦拭寶寶的口腔黏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