紐瑞優:小兒得了鵝口瘡怎麼辦?

2020-12-18 信陽日報數字報刊

什麼是鵝口瘡?

鵝口瘡又叫雪口病,是由白色念珠菌引發的新生兒、嬰幼兒口腔黏膜炎症,因患兒口腔黏膜表面會形成片狀白色斑膜而得名。一些營養不良、身體虛弱、腹瀉、長期使用抗菌素和腎上腺皮質激素的兒童容易患病。

二、鵝口瘡的症狀表現

1.患病初期,患兒的口腔會充血發紅,舌、上下唇內側、唇內黏膜、頰顎等處出現大量類似白雪、如針尖大小的柔軟斑點,不久後斑點融合為斑片,狀如奶凝塊,可鋪滿整個口腔黏膜。

2.口腔黏膜出現乳白色、微凸起的斑膜,無痛感,斑塊不易擦掉。如果強行擦去斑膜,可見不出血的紅色創面斑膜,面積大小不一,粗糙並有滲血,黏膜會迅速再次生成。

3.鵝口瘡不會導致流口水,不影響餵奶,寶寶也沒有全身性症狀。少數患兒進食時會有痛苦表情。病情嚴重時患兒可能會因疼痛而胃口不佳、哭鬧、哺乳困難,可能伴有輕度發熱。

受損的口腔黏膜如不及時治療將會擴大,蔓延至咽部、扁桃體、牙齦、咽喉、食道、支氣管,甚至引起念珠菌性食道炎、肺念珠菌病,導致呼吸、吞咽困難。

三、導致鵝口瘡的罪魁禍首

導致鵝口瘡的罪魁禍首不是細菌,是白色念珠菌,它是一種黴菌,不僅會侵犯口腔,還會侵犯整個消化道,甚至引起腹瀉。它在消化道內無所不在,但存在並不一定會引起黏膜損傷,還取決於消化道內的細菌情況。

這種疾病多見於新生兒早期,其腸道內正常菌群尚未建立。消化道內的細菌是白色念珠菌的天敵。而5個月的寶寶還出現鵝口瘡,往往與周圍環境太過乾淨有很大關係。由於環境太乾淨,寶寶接觸不到細菌,或者是頻繁使用消毒劑,導致消毒劑成分被寶寶吃進體內,造成體內細菌減少,腸道菌群紊亂,於是就會出現鵝口瘡。

如何治療和預防鵝口瘡

1、還寶寶一個正常的生活環境

日常生活中千萬不要「處女座」上身,寶寶所有用品,包括奶瓶等只需清洗後,熱水燙或蒸氣消毒即可,千萬不要用化學消毒劑,過於乾淨未必是好事。

2、母乳餵養不需要消毒

母乳餵養本來就是有菌過程,能夠幫助孩子腸道有益菌環境的建立,只需用溫毛巾擦拭乳頭即可,不要用消毒巾!(你是不是恨不得還能蒸一蒸or燙一燙?)

3、不要亂用抗生素

如果寶寶得了鵝口瘡,千萬別亂用抗生素!(否則所有細菌又給殺死了,豈不是越幫越忙?)

4、服用益生菌製劑,改善腸道正常菌群。

藥物可以抑制口腔內的念珠菌繼續生長,但從根本上需要依靠孩子自身的腸道有益菌調節,所以需要益生菌的幫忙。

紐瑞優益生菌選用優選動物雙歧桿菌和鼠李糖乳桿菌。動物雙歧桿菌170億CFU、鼠李糖乳桿菌150億CFU菌群含量高。美國進口菌種。改善寶寶腸道正常菌群,提高寶寶免疫力,緩解新生兒鵝口瘡症狀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

相關焦點

  • 小孩得了鵝口瘡該怎麼辦?
    小孩得了鵝口瘡該怎麼辦? 原標題:   網友問:我的寶寶不幸患上了鵝口瘡,請問該如何處理?  答:鵝口瘡是好發於兒童時期的一種常見口腔疾病,由真菌傳染導致。
  • 寶寶得了鵝口瘡,怎麼辦?
    5個月大的小明最近吃奶時異常地愛哭鬧,媽媽發現小明舌頭上出現一層雪白色的東西,用棉籤也擦不掉,媽媽趕緊帶小明到兒童醫院門診看醫生,經醫生診斷,原來小明得的是一種叫做「鵝口瘡」的疾病。鵝口瘡是怎麼回事?為什麼小明會得鵝口瘡?寶寶得了鵝口瘡該如何治療?不妨聽聽藥師為您講解兒童鵝口瘡的知識吧。
  • 小兒鵝口瘡最佳治療方法 4個方法呵護口腔
    嬰幼兒時期,有的小兒口腔中出現白色膜狀或點狀物,這是一種口腔黏膜黴菌病,俗稱小兒鵝口瘡。小兒鵝口瘡多累及全部口腔的唇、舌、牙跟及口腔黏膜,年齡愈小愈容易發病。眾多家長都在尋找鵝口瘡最佳治療方法,那麼鵝口瘡最佳治療方法是什麼呢?下面小編就為大家介紹下鵝口瘡最佳治療方法。
  • 寶寶哭鬧不止,還不吃奶,小心得了鵝口瘡!
    「有些新晉寶媽可能經歷過,出生不久的寶寶,經常不明原因的哭鬧、拒食,檢查小兒的口腔,往往可以發現小兒的舌頭或頰部有成片的雪白色乳凝狀的斑片,擔心是不是患上什麼病症。 其實,這種情況在醫學上稱為「鵝口瘡」,又叫雪口,在嬰幼兒中比較常見,下面就幫助寶媽了解一下。」
  • 寶寶得了鵝口瘡怎麼治療?
    鵝口瘡是由真菌傳染,在黏膜表面形成白色斑膜的疾病,多見於嬰幼兒。新生兒多由產道感染,或因哺乳奶頭不潔或餵養者手指的汙染傳播,鵝口瘡的症狀表現為口腔黏膜出現乳白色微高起斑膜,周圍無炎症反應。那麼,如果得了鵝口瘡該怎麼辦呢?  先看看這些引起鵝口瘡的念珠菌是怎麼來的吧。
  • 寶寶為什麼會得鵝口瘡 鵝口瘡能自愈嗎
    原標題:寶寶為什麼會得鵝口瘡 鵝口瘡能自愈嗎   寶寶患上小兒鵝口瘡,總會在寶寶嘴巴的舌頭上看到白屑一般的一層白膜,身為爸媽的我們擔心鵝口瘡讓寶寶疼痛和哭鬧,下面我們看看小兒鵝口瘡的原因是什麼?
  • 吳茱萸治癒小兒鵝口瘡
    西醫兒科醫生告知,此病為小兒口瘡症,俗稱鵝口瘡。病因是由白色念珠菌引起,每天用龍膽紫藥水塗抹患處即可。但紫藥水苦,塗抹時孩子非常不配合,無奈我只好帶著他看中醫試試。   接診的老中醫仔細察了看孩子的病情,在診脈後開出只有一味吳茱萸中藥的處方。老中醫囑咐我:「每日取吳茱萸9克,搗碎研末,醋調貼兩足心,用紗布裹好,晚貼早揭,隨即洗淨,一二次後準能好。」
  • 專家支招 困擾BB鵝口瘡一掃光
    寶寶嘴裡長了鵝口瘡,看得媽媽心疼又心急。如何預防小兒鵝口瘡呢?寶寶一旦患上了鵝口瘡,該怎麼治療?今天小編整理了專家曹姝平醫生的在線問答,相信可以幫到你哦!點擊圖片進入下一頁>>  3.鵝口瘡可能引發的病症  Q:寶寶得鵝口瘡已經一周了還不見好,生怕這樣拖下去會引起其它口腔疾病。請問小兒鵝口瘡會引發其它病症嗎?沒有及時治療危害大嗎?自己在家慢慢調理會好嗎?  A:可引起口腔炎和牙齦腫痛。
  • 寶寶得了鵝口瘡,小毛病可是太折騰人
    作者:百度寶寶知道 悅悅媽嬰幼兒時期,有的小兒口腔中出現白色膜狀或點狀物,這是一種口腔黏膜黴菌病,俗稱鵝口瘡。鵝口瘡多累及全部口腔的唇、舌、牙跟及口腔黏膜,年齡愈小愈容易發病。患鵝口瘡的小兒除口中可見白膜外,一般沒有其他不舒服,也不發熱,不流口水,睡覺吃奶均正常。
  • 寶寶得了鵝口瘡,寶媽莫驚慌
    原來是小寶寶得了鵝口瘡,什麼是鵝口瘡,如何知道寶寶得了鵝口瘡,鵝口瘡又要如何預防和護理呢?鵝口瘡是寶寶易得的疾病之一,是一種發於寶寶口腔黏膜的一種病,禍首是白色念珠菌。寶寶得了鵝口瘡後的症狀為頰黏膜、舌頭、口唇等處有微微凸起的乳白色斑狀物。
  • 小孩得了鵝口瘡會怎樣?吞咽困難,全身念珠菌感染 還真不是誇!
    小孩是家人的希望,小孩的健康是作為家長必須在第一時間去呵護的,對於小孩鵝口瘡下面給大家做了一個詳細的解答。  什麼是小兒鵝口瘡?  鵝口瘡是小兒常見的口腔疾病,患病的小兒主要以口舌黏膜上出現淡黃色或灰白色表淺、如豆大的小潰瘍,局部灼熱疼痛為特徵。口瘡一年四季都可以發生,冬天食用蔬菜較少,發病率就比較高。  有了鵝口瘡的寶寶常表現為寶寶嘴巴裡有很多像奶斑一樣的東西粘在口腔壁上,與新生兒吃奶留下的奶很難區別。
  • 小兒鵝口瘡的症狀有哪些?這點你知道嗎
    什麼是小兒鵝口瘡? 可以自行治癒嗎,北京東區兒童醫院周杰醫生,嬰幼兒在患上鵝口瘡之後,如果沒有進行治療基本上是不會自行痊癒的。即使有自行好轉的情況,那也需要很長的時間。在孩子患病時,最好還是積極的採取治療措施。否則疾病不但無法痊癒,還很可能會加重,引發其它的口腔疾病。
  • 寶寶得了鵝口瘡,喝奶時哭的像刀子割,心疼,好可憐
    寶寶生病早知道  寶寶患了鵝口瘡通常會出現以下症狀。  方法二:確診孩子患鵝口瘡,可用消毒藥棉蘸2%的小蘇打水擦洗口腔,擦洗時動作要輕,如果面積比較大還可以取制黴菌素一粒研成末,加溫開水調勻,塗搽在患處.通常用藥幾天後病症會消失,但鵝口瘡特別容易反覆發作,所以家長應在病症消失後繼續用藥幾天,以鞏固療效.
  • 嬰兒鵝口瘡怎麼辦?寶貝計劃為您解答
    鵝口瘡是白色念球菌感染引起的疾病,多在嬰幼兒口腔黏膜表面形成白色斑膜。鵝口瘡是因何而起?        1、母親陰道有黴菌感染嬰兒出生時通過產道,接觸母體的分泌物而感染;        2、奶瓶奶嘴消毒不徹底,母乳餵養時,媽媽的奶頭不清潔都可以是感染的來源;        3、接觸感染念珠菌的食物衣物和玩具。
  • 寶寶得了鵝口瘡怎麼辦?6大穴位按摩緩解鵝口瘡,試一個好一個
    寶寶出生以後的前3個月,寶寶營養不良或者抵抗力不好的寶寶常常發生鵝口瘡。我們常常會看到寶寶口腔和舌頭上滿一層白色的分泌物,這就是我們常說的鵝口瘡。什麼是寶寶鵝口瘡?鵝口瘡俗稱白口糊,寶寶出生時再通過產道的時候,受到產道中的白色念球菌感染引起寶寶口中出現白色糜點,看似鵝口,故而叫做鵝口瘡。除了分娩被感染,奶瓶清潔不徹底,或者乳房不衛生也會引起鵝口瘡。推拿按摩治療鵝口瘡,建議以清熱瀉火為主。通過一段時間的按摩,對於緩解鵝口瘡還是有很好的療效。
  • 【新生兒】什麼是鵝口瘡?
    鵝口瘡本質上是一種真菌感染,是由白念珠菌過度增殖引起的。多見於免疫力低下,無法及時清除過度繁殖的真菌的人群,例如新生兒和嬰幼兒、營養不良、長期使用廣譜抗生素或糖皮質激素(免疫抑制)的人。鵝口瘡患兒的嘴唇內黏膜、上顎、舌頭、頰黏膜等處,常出現不容易被擦拭掉的白色斑膜。一般為乳酪狀,也有點狀的、融合成片的,如果強行刮下這些白斑可能會造成出血。
  • 兒科醫生媽媽信箱:鵝口瘡怎麼辦?
    很多媽媽都聽說過鵝口瘡,鵝口瘡不是什麼大病,卻是個磨人的「小妖精」!家長問:男寶寶,2月齡,足月剖宮產,最近發現唇內黏膜出現白色膜狀物,該怎麼辦?  鵝口瘡主要表現為口腔黏膜(常見於兩頰、上顎、舌面、唇內黏膜)出現點狀融合成片狀的白膜,白膜的周圍皮膚正常,是由白(色)念珠菌感染所致,輕度的沒有明顯疼痛不適,嚴重的(嚴重時可以蔓延到咽喉、食管、氣管等處)可能影響患兒吞咽甚至呼吸。
  • 寶寶得了鵝口瘡,媽媽該如何護理呢?這份攻略交給你
    爸爸媽媽們,你們知道鵝口瘡是什麼嗎?它長什麼樣,會給寶寶帶來哪些傷害?今天,紐派小編將帶著大家一起了解鵝口瘡,並告訴大家,一旦寶寶得了鵝口瘡,父母該如何護理,平時又該如何預防。鵝口瘡是什麼?會有哪些症狀?鵝口瘡是由白色念珠菌感染引起的疾病,表現為,覆蓋在寶寶口腔黏膜表面,呈現白色凝乳塊樣小點或小片狀物,也會逐漸融合成大片的。
  • 嬰兒鵝口瘡護理方法全解析
    鵝口瘡出現後的護理工作是需要患者們重視的,因為做好了護理的工作才能夠保證治療的效果,同時也避免了患者出現一些其他的情況,對於患者們來說也是減輕痛苦的好方式,那麼在下面就來關於鵝口瘡的護理方式介紹一下。小兒鵝口瘡家庭護理辦法一、自製抑菌素。
  • 這種情況是得了鵝口瘡病,並非寶寶吐奶,鵝口瘡如何治療?
    鵝口瘡是一種真菌感染,又稱「雪口病」,是新生兒口腔黏膜受白色念珠菌感染引起的疾病,主要症狀為新生兒口腔兩側,上顎或舌頭上長出類似奶塊,稀粥殘渣的乳白色的班膜,開始時為小點或小片狀逐漸融合成大片,嚴重時蔓延到咽喉後壁,食管,腸道,喉頭,氣管,肺等部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