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得了鵝口瘡會怎樣?吞咽困難,全身念珠菌感染 還真不是誇!

2020-12-18 寶寶乖別哭

  小孩是家人的希望,小孩的健康是作為家長必須在第一時間去呵護的,對於小孩鵝口瘡下面給大家做了一個詳細的解答。

  什麼是小兒鵝口瘡?

  鵝口瘡又名雪口病,為白色念珠菌感染所致的口炎。多見於新生兒、營養不良、腹瀉、長期使用廣譜抗生素或激素的患兒。新生兒多由產道感染或因哺乳時奶頭不潔及汙染的乳具感染。

  怎麼判斷孩子是否為鵝口瘡?

  鵝口瘡是小兒常見的口腔疾病,患病的小兒主要以口舌黏膜上出現淡黃色或灰白色表淺、如豆大的小潰瘍,局部灼熱疼痛為特徵。口瘡一年四季都可以發生,冬天食用蔬菜較少,發病率就比較高。

  有了鵝口瘡的寶寶常表現為寶寶嘴巴裡有很多像奶斑一樣的東西粘在口腔壁上,與新生兒吃奶留下的奶很難區別。如果用棉籤能擦掉則為奶斑,擦不掉則為鵝口瘡了。

  不嚴重時新生兒無特殊不適,隨著病情加重,新生兒可表現出煩躁不安,進食減少,且因進食時疼痛而拒食。嚴重的可擴散到咽喉,引起吞咽困難;若擴散到氣管可引起黴菌性腸炎和黴菌性肺炎,甚至全身性念珠菌感染。

  哪些會引起小兒鵝口瘡?

  西醫學認為,細菌感染性口腔炎常以鏈球菌和葡萄球菌為主要致病菌。這些細菌在急性感染、長期腹瀉等機體抵抗力低下狀況下,若口腔不潔,則致細菌大量繁殖,從而引起的急性口腔黏膜損傷。

  寶寶得了鵝口瘡如何處理?

  1.用2%蘇打水溶液少許清洗口腔後,再用棉籤蘸1%龍膽紫塗在口腔中,每天l一2次。

  2.用制黴菌素片1片(每片50萬單位)溶於10毫升冷開水中,然後塗口腔,每天3—4次。一般2—3天鵝口瘡即可好轉或痊癒,如仍未見好轉,就應到醫院兒科診治。

  怎樣預防鵝口瘡?

  先看看這些引起鵝口瘡的念珠菌是怎麼來的吧。這些肉眼看不見的黴菌主要來自產婦陰道、帶菌的醫護人員以及沒有經過嚴格消毒的奶瓶和尿布。寶寶的皮膚或口腔黏膜接觸到這些被黴菌汙染過的東西後就會引起局部的感染。所以剛做母親的產婦,和嬰兒室醫護人員應該注意個人衛生,母親餵奶前應該洗手並用溫水擦乾淨自己的奶頭,醫護人員每次接觸孩子以前也要把自己的手洗乾淨;每次用奶瓶前要經過沸水消毒。當發現寶寶的口腔裡長出白色絮狀物時,有的老人喜歡用手或布擦洗口腔,這樣做是徒勞的,白斑過幾天又會重新長出來。即使表面上擦掉了仍然有許多黴菌存在,到了一定時候又繁殖起來。

  由於弱鹼環境不利於黴菌生長,故可用2%-5%的蘇打水清洗口腔。其他方法如1%甘油或中藥冰硼散塗口腔均有療效。最有效的方法是,用每毫升含制黴菌素5~10萬單位的液體塗局部,每天3次即可,塗藥時不要吃奶或喝水,最好在吃奶以後塗藥,以免衝掉口腔中的藥物。在使用任何藥物前都要到醫生處諮詢。

  感染鵝口瘡有危險嗎?

  沒有。感染鵝口瘡很少有不適症狀,而且塗抹制黴菌素很容易治療。但如果你的寶寶感染鵝口瘡後表現得非常煩躁不安,可能會影響寶寶吃母乳或配方奶。那你就需要帶寶寶去醫院就診。

  看到寶寶餓了但因為感染鵝口瘡吃奶吃得很痛苦時,做媽媽的心裡肯定會非常難過,不過,這通常只是暫時的。照顧好你的寶寶,多安慰他,並按醫生的指導合理用藥,幫助寶寶緩解不適,寶寶很快就能恢復健康。

相關焦點

  • 紐瑞優:小兒得了鵝口瘡怎麼辦?
    什麼是鵝口瘡?鵝口瘡又叫雪口病,是由白色念珠菌引發的新生兒、嬰幼兒口腔黏膜炎症,因患兒口腔黏膜表面會形成片狀白色斑膜而得名。一些營養不良、身體虛弱、腹瀉、長期使用抗菌素和腎上腺皮質激素的兒童容易患病。
  • 嬰兒鵝口瘡是小病?醫生:不是滴,真菌對孩子全身感染風險可不低
    呵,現在知道鵝口瘡的家長還不少哩,可是說起白色念珠菌,可能聽說或知道的人未必有多少。家長:白色念珠菌是什麼菌?為什麼總要中招我們孩子的口腔呢?而且,得了鵝口瘡為什麼總是反反覆覆滴,嘴裡那一層白白的「奶瓣」一樣的東西擦也擦不掉?有什麼辦法呢?
  • 寶寶哭鬧不止,還不吃奶,小心得了鵝口瘡!
    鵝口瘡是兒童口腔的一種常見疾病,是由白色念珠菌等真菌引起的口腔黏膜的炎症,這種疾病因為常常在口腔裡發生白色的假膜,有時這種假膜白得象一片雪一樣,所以又稱為雪口病。鵝口瘡在任何年齡都可能發生,但是常見於2歲以內的嬰幼兒,跟抵抗力差有關。寶寶為什麼會得鵝口瘡?
  • 這種情況是得了鵝口瘡病,並非寶寶吐奶,鵝口瘡如何治療?
    鵝口瘡是一種真菌感染,又稱「雪口病」,是新生兒口腔黏膜受白色念珠菌感染引起的疾病,主要症狀為新生兒口腔兩側,上顎或舌頭上長出類似奶塊,稀粥殘渣的乳白色的班膜,開始時為小點或小片狀逐漸融合成大片,嚴重時蔓延到咽喉後壁,食管,腸道,喉頭,氣管,肺等部位。
  • 小孩得了鵝口瘡該怎麼辦?
    小孩得了鵝口瘡該怎麼辦? 原標題:   網友問:我的寶寶不幸患上了鵝口瘡,請問該如何處理?  答:鵝口瘡是好發於兒童時期的一種常見口腔疾病,由真菌傳染導致。
  • 鵝口瘡治療用藥及注意事項
    鵝口瘡多因產道或汙染的乳具上的白色念珠菌感染所致。白色念珠菌是條件致病菌,免疫力正常時不會發病,在上述因素作用下機體免疫力低下時才會引起鵝口瘡。   臨床表現   本病特徵是在口腔黏膜上出現白色乳凝塊樣物,微微高出黏膜面,初起時呈小片狀,逐漸融合成大片,形似奶塊,但與奶塊不同,奶塊易擦掉,鵝口瘡則不易擦掉,強行剝落後,局部黏膜潮紅粗糙,可有滲血一般不影響吃奶,也無全身症狀。
  • 寶寶得了鵝口瘡怎麼治療?
    鵝口瘡是由真菌傳染,在黏膜表面形成白色斑膜的疾病,多見於嬰幼兒。新生兒多由產道感染,或因哺乳奶頭不潔或餵養者手指的汙染傳播,鵝口瘡的症狀表現為口腔黏膜出現乳白色微高起斑膜,周圍無炎症反應。那麼,如果得了鵝口瘡該怎麼辦呢?  先看看這些引起鵝口瘡的念珠菌是怎麼來的吧。
  • 什麼是鵝口瘡?怎麼護理?
    一、什麼是鵝口瘡?鵝口瘡(thrush),又名雪口病白念菌病(moniliasis),鵝口、雪口、鵝口疳、鵝口白瘡。是由真菌傳染,在黏膜表面形成白色斑膜的疾病多見於嬰幼兒。本病是白色念珠菌感染所引起。這種真菌有時也可在口腔中找到當嬰兒營養不良或身體衰弱時可以發病。
  • 不是破皮也不是奶垢,寶寶嘴角白白的,小心鵝口瘡
    到底什麼是鵝口瘡?寶寶又是如何感染這個病症呢?鵝口瘡來自一種叫做白色念珠菌的黴菌,這種白色念珠菌普遍存在我們生活的環境,如果平常使用的物品沒有好好清潔,白色念珠菌就會在上面附著,經由口舌接觸進入體內,在免疫力低下時產生症狀。
  • 為什麼孩子會得鵝口瘡?主要是這些原因引起的,提前預防很重要
    而如何分辨是不是鵝口瘡呢?1、鵝口瘡不是只有白的鵝口瘡主要是白色的,而在白色的邊緣可能會有一些紅色的發炎的表現。2、孩子的精神狀態不同得了鵝口瘡的孩子會疼痛,不願意喝奶,會有哭鬧和煩躁的表現。甚至還是因為有炎症出現低燒,而如果只是一般的奶漬的話孩子的精神狀態還是很好的。
  • 兒科醫生說--寶寶遭遇鵝口瘡怎麼辦?
    1.什麼是鵝口瘡?●鵝口瘡是白色念珠菌造成的口腔內感染,白色念珠菌存在於正常的人體內,喜歡陰暗,溫暖和潮溼的環境,比如寶寶的口腔或尿布區域。●鵝口瘡的主要表現是在寶寶的口腔黏膜及或舌面覆蓋白色乳凝塊樣小點或小片狀物,也可逐漸融合成大片,不易擦去,白斑周圍多無紅腫。
  • 新生兒鵝口瘡判斷及護理要點!
    很常見的是寶寶口腔裡出現像吃奶留下的奶塊一樣的白色斑點,但是它們可能不是奶塊,而是鵝口瘡。怎麼判斷孩子是不是生了鵝口瘡?鵝口瘡會傳染嗎?如何判斷寶寶的鵝口瘡?鵝口瘡是小兒常見的口腔疾病,又稱雪口病,是白色念珠菌感染引起的真菌病。任何年齡都可發,但兩歲以內的嬰幼兒最多見。有了鵝口瘡的寶寶常表現為寶寶嘴巴裡有像奶斑一樣的東西粘在口腔壁上,與新生兒吃奶留下的奶塊很難區別。如果用棉籤能擦掉則為奶斑,擦不掉則很可能是鵝口瘡。
  • 春季新生兒易發鵝口瘡 寶媽需正確護理
    近日,太原市婦幼保健院急診科醫師郭燕華提醒:剛出生的寶寶在春季容易遭受念珠菌的「侵襲」,患上鵝口瘡。  郭醫生介紹說,所謂「鵝口瘡」,也叫雪口病,實際上是口腔黏膜受念珠菌感染所引起的口腔炎症,以新生兒最為多見,寶寶感染鵝口瘡後會表現得非常煩躁不安,偶爾會因疼痛而拒絕吃奶。
  • 鵝口瘡嚴重會危及生命?要重視起來,儘快治療,別讓寶寶繼續難受
    嬰兒口腔中的乳白色附著物是鵝口瘡,由黴菌和白色念珠菌感染引起。嬰幼兒6-7個月開始長牙。此時,牙齦可能有輕微的腫脹和疼痛。嬰兒會喜歡咬手指和玩具,這很容易將細菌和黴菌帶入口腔並引起感染。一、 什麼是鵝口瘡?1、一種真菌感染鵝口瘡是一種真菌感染,主要是白色念珠菌感染。鵝口瘡通常在出生後2-8天內出現。最常見的部位是臉頰、舌頭、軟顎和嘴唇。
  • 不是奶!是鵝口瘡!
    你家寶寶成天哭,一進食就哭,一飲水就哭,一吃奶也哭……這麼頻繁的哭,還總是煩躁不安的,不愛吃東西,趕緊看看你家寶寶的口腔黏膜吧,是不是有成片的白斑,如果有,那就是得了鵝口瘡了!鵝口瘡是啥?鵝口瘡是一種白色念珠菌等真菌感染引起的口腔黏膜的炎症,常常在口腔裡發生白色的假膜,這種假膜白得像雪一樣,所以也稱為雪口,多發生在新生兒。白色念珠菌寄生在健康人的皮膚、腸道、陰道,由於照顧孩子的人手不乾淨,導致寶寶所用的物品發生汙染。
  • 專家支招 困擾BB鵝口瘡一掃光
    嬰幼兒為什麼會得鵝口瘡呢?  A1:鵝口瘡也叫雪口瘡,都是同一個疾病,鵝口瘡與個人衛生、體質及抵抗力有關,且與嬰幼兒口腔內的PH值適合念珠菌生長有關。  Q2:身邊的好幾個寶寶都得了鵝口瘡,請問這是每個嬰兒都會生的病嗎?什麼年齡的嬰兒比較容易生這個病啊?  A2:不是每一個嬰兒都會生的病,新生兒及嬰幼兒比較多見。
  • 【友誼科普】孩子嘴裡長了小白點要小心 可能是「鵝口瘡」惹的禍
    如果孩子的嘴裡長了「小白點」,家長們就要小心了,有可能是鵝口瘡惹的禍。鵝口瘡是白色念珠菌感染後在口腔黏膜表面形成白色斑膜的疾病,多見於新生兒及嬰幼兒,營養不良、腹瀉、長期使用廣譜抗生素或類固醇激素的患兒易發生。新生兒多由產道感染或因汙染的奶頭、乳具發生感染。
  • 鵝口瘡的預防和治療
    本病是白色念珠菌感染所引起。這種真菌有時也可在口腔中發現,當嬰兒營養不良或身體衰弱時可以發病。病因鵝口瘡是由白色念珠菌感染所引起,白色念珠菌就是許多微生物中的一種,通常多發生在口腔不清潔、營養不良的嬰兒中,在體弱的成年人中亦可發生。白色念珠菌在健康兒童的口腔裡也常可發現,但並不致病。
  • 寶寶得了鵝口瘡,寶媽莫驚慌
    原來是小寶寶得了鵝口瘡,什麼是鵝口瘡,如何知道寶寶得了鵝口瘡,鵝口瘡又要如何預防和護理呢?鵝口瘡是寶寶易得的疾病之一,是一種發於寶寶口腔黏膜的一種病,禍首是白色念珠菌。寶寶得了鵝口瘡後的症狀為頰黏膜、舌頭、口唇等處有微微凸起的乳白色斑狀物。
  • 寶寶患上鵝口瘡怎麼辦,新手寶媽要知曉
    當寶寶的嘴唇上的黏膜或者舌頭出現一些白色的斑點,而且白色斑點上會有暗塊。用棉棒或者紗布很難擦掉,稍微用點力的話,會留下不出血的紅色創面,此時寶寶很可能患上了鵝口瘡。鵝口瘡又是兒童口腔的一種常見疾病,由真菌感染,在口腔黏膜表面形成白色斑膜,多見於2歲以內的寶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