鵝口瘡治療用藥及注意事項

2020-12-18 騰訊網

  作者:王樹平

  編輯:初夏

  鵝口瘡又名雪口病,新生兒發病率高,尤其多見於營養不良、體質衰弱、慢性腹瀉、長期使用廣譜抗生素或腎上腺皮質激素的患兒。

  鵝口瘡多因產道或汙染的乳具上的白色念珠菌感染所致。白色念珠菌是條件致病菌,免疫力正常時不會發病,在上述因素作用下機體免疫力低下時才會引起鵝口瘡。

  臨床表現

  本病特徵是在口腔黏膜上出現白色乳凝塊樣物,微微高出黏膜面,初起時呈小片狀,逐漸融合成大片,形似奶塊,但與奶塊不同,奶塊易擦掉,鵝口瘡則不易擦掉,強行剝落後,局部黏膜潮紅粗糙,可有滲血一般不影響吃奶,也無全身症狀。

  少數嚴重者全部口腔黏膜均被斑膜覆蓋,甚至可累及咽部、食管、腸道、喉、氣管、肺等,出現嘔吐、吞咽困難、聲音嘶啞或呼吸困難等症狀。

  以下是臨床治療鵝口瘡常用的幾種局部用藥配方,供選擇。

  1.用2%蘇打水溶液少許清洗口腔後,再用棉籤蘸1%甲紫溶液(也稱龍膽紫溶液)塗在口腔中,每天1~2次。

  需要注意:用甲紫溶液要注意濃度和用量以免造成不必要的不良反應,因為其具有腐蝕性,用量過大會對食管及咽喉部出現損傷)。

  2.用制黴菌素片1片(每片50萬單位)研碎,溶於10毫升生理鹽水中,然後塗口腔,每天3~4次。

  3.用制黴菌素片1片(每片50萬單位)溶研碎,與10毫升魚肝油或香油,混勻後然後塗口腔,每天3~4次。也可用華素片替代制黴菌素片,華素片活性成分為分子碘,在唾液作用下迅速釋放,直接滷化菌體蛋白,殺滅各種微生物,對念珠菌有殺滅作用。

  4.自配冰硼散混懸液:取生理鹽水100毫升,冰硼散1支,5%碳酸氫鈉10毫升,複合維生素B3片(研碎)。將生理鹽水撬開,將複合維生素B研粉倒入,將冰硼散和碳酸氫鈉分別倒入,蓋往後搖勻,配成混合液。

  使用時用無菌棉籤沾混合液塗於患處,用藥前三天可2~3小時1次,以後一日三次。較重者可同時備用一支冰硼散直接塗於患處。混合液現配現用,使用時間最長不要超過一周。

  5.嚴重病例需口服制黴菌,每日5~10萬U/kg,分3~4次。可適當補充維生素B和維生素C。給予微生態製劑,糾正腸道菌群失調,抑制真菌生長。

  鵝口瘡治療注意事項

  1. 母乳餵養者,每次餵奶前後,母親均應洗手、洗乳頭。人工餵養者,對用過的奶嘴、奶瓶,應先用4%的蘇打溶液浸泡消毒半小時現清洗,煮沸消毒後備用。患兒的洗漱用具(臉盆、毛巾、漱杯等)和食具應單獨使用,用畢煮沸消毒15分鐘。

  2. 不要用力擦拭感染處,防止損傷口腔黏膜、出血,繼發細菌感染甚至敗血症。

  3. 塗藥後不要馬上餵奶,建議在餵奶後或兩餐奶之間塗藥。

  4. 大部分患兒的鵝口瘡在用藥後不久就會消失,此時家長不要因為顧忌藥物副作用而隨便停藥。局部用藥療程一般應1~2周。

  5.鵝口瘡如果不及時治療,白念珠菌還可能由感染口腔發展到感染咽喉、氣管等部位。患兒會出現聲音嘶啞、犬吠樣咳嗽(咳嗽聲像狗鳴)、呼吸困難或吞咽困難等症狀,此時應立即到醫院就診,不要自行處理。

  6. 注意避免長期使用抗生素及免疫抑制劑,積極治療營養不良、慢性腹瀉等原發疾病,以提高嬰兒的免疫力,避免復發。有免疫功能缺陷的患兒經常反覆發生鵝口瘡的必要時可用免疫增強劑,如斯奇康、胸腺肽、轉移因子等。

  喜歡我,就點一下「在看」

相關焦點

  • 小兒鵝口瘡最佳治療方法 4個方法呵護口腔
    嬰幼兒時期,有的小兒口腔中出現白色膜狀或點狀物,這是一種口腔黏膜黴菌病,俗稱小兒鵝口瘡。小兒鵝口瘡多累及全部口腔的唇、舌、牙跟及口腔黏膜,年齡愈小愈容易發病。眾多家長都在尋找鵝口瘡最佳治療方法,那麼鵝口瘡最佳治療方法是什麼呢?下面小編就為大家介紹下鵝口瘡最佳治療方法。
  • 寶寶為什麼會得鵝口瘡 鵝口瘡能自愈嗎
    4、在幼兒園過集體生活有時因交叉感染可患鵝口瘡。   5、長期服用抗菌素或不適當應用激素治療,造成體內菌群失調,黴菌乘虛而入並大量繁殖,引起鵝口瘡。   嬰兒鵝口瘡能自愈嗎?   鵝口瘡最佳治療方法   一旦出現小兒鵝口瘡,可採用下列鵝口瘡最佳治療方法 。   用2%蘇打水溶液少許清洗口腔後,再用棉籤蘸1%龍膽紫塗在口腔中,每天l一2次。   用制黴菌素片1片(每片50萬單位)溶於10毫升冷開水中,然後塗口腔,每天3—4次。
  • 鵝口瘡的預防和治療
    病因鵝口瘡是由白色念珠菌感染所引起,白色念珠菌就是許多微生物中的一種,通常多發生在口腔不清潔、營養不良的嬰兒中,在體弱的成年人中亦可發生。白色念珠菌在健康兒童的口腔裡也常可發現,但並不致病。4.在幼兒園過集體生活,有時因交叉感染可患鵝口瘡。5.長期服用抗生素,或不適當應用激素治療,造成體內菌群失調,黴菌乘虛而入。臨床表現2歲以內的嬰幼兒最多見。1.口腔黏膜出現乳白色、微高起斑膜,周圍無炎症反應,形似奶塊。無痛,擦去斑膜後,可見下方不出血的紅色創面。
  • 鵝口瘡怎麼來的 這五種情況最易感染鵝口瘡
    鵝口瘡是孩子小時候很常見也很容易患上的一種疾病,對孩子的危害極大,會嚴重影響寶寶的日常生活,也會嚴重影響寶寶的飲食,下面我們看看寶寶的鵝口瘡是怎麼來的?另外,嬰幼兒在6~7個月時開始長牙,此時牙床可能有輕度脹痛感,嬰幼兒便愛咬手指,咬玩具,這樣就易把細菌、黴菌帶入口腔,引起感染; 4、在幼兒園過集體生活,有時因交叉感染可患鵝口瘡; 5、長期服用抗菌素,或不適當應用激素治療,造成體內菌群失調,黴菌乘虛而入,並大量繁殖,引起鵝口瘡。
  • 寶寶得了鵝口瘡,怎麼辦?
    5個月大的小明最近吃奶時異常地愛哭鬧,媽媽發現小明舌頭上出現一層雪白色的東西,用棉籤也擦不掉,媽媽趕緊帶小明到兒童醫院門診看醫生,經醫生診斷,原來小明得的是一種叫做「鵝口瘡」的疾病。鵝口瘡是怎麼回事?為什麼小明會得鵝口瘡?寶寶得了鵝口瘡該如何治療?不妨聽聽藥師為您講解兒童鵝口瘡的知識吧。
  • 新生兒鵝口瘡
    導致鵝口瘡的是白色念珠菌,是一種黴菌,又叫真菌。鵝口瘡通常出現在頰、舌、軟顎及唇部。初起時是白雪樣、針尖大小的柔軟小斑點,不久後就會相互融合為白色斑片,像奶凝塊一樣,寶寶的整個口腔黏膜都布滿了白色斑塊。感染輕微時,孩子不覺得疼,如果嚴重了,孩子會因為疼痛而哭鬧,拒絕吃奶。
  • 新生兒鵝口瘡判斷及護理要點!
    很常見的是寶寶口腔裡出現像吃奶留下的奶塊一樣的白色斑點,但是它們可能不是奶塊,而是鵝口瘡。怎麼判斷孩子是不是生了鵝口瘡?鵝口瘡會傳染嗎?如何判斷寶寶的鵝口瘡?有統計表明,正常新生兒的鵝口瘡有99%是出生經過產道時,接觸到媽媽yin道附近的念珠菌而造成的感染。2、餵養時不注意衛生:乳頭不潔或餵養者的手指伸入寶寶口腔內導致感染。不乾淨的手觸摸乳頭或是媽媽內衣不淨等等都會致使媽媽乳頭有病菌,而用手指觸摸寶寶的口腔,則會將致病菌直接帶入寶寶口腔。
  • 什麼是鵝口瘡?怎麼護理?
    三、嬰兒鵝口瘡圖片 四、嬰兒鵝口瘡怎麼治療?一、用藥治療1、局部用藥:鵝口瘡比較容易治療,可用制黴菌素研成末與魚肝油滴劑調勻,塗搽在創面上,每4小時用藥一次,療效顯著。 局部用藥鵝口瘡比較容易治療,可用制黴菌素研成末與魚肝油滴劑調勻,塗搽在創面上,每4小時用藥一次,療效顯著。2、全身用藥:症狀嚴重的孩子也可口服一些抗真菌的藥物,如制黴菌素或克黴唑等,進行綜合治療。
  • 速消「鵝口瘡」好方法
    醫生告訴媽媽,原來筠筠得了鵝口瘡。  識別鵝口瘡  鵝口瘡又叫雪口病、白念菌病,是由白色念珠菌感染所引起。鵝口瘡多發生在嬰幼兒身上,在口腔任何地方都有可能會發生鵝口瘡,新生兒多由產道感染,也有可能是因為奶頭不潔或者餵養者的手指感染,媽媽的乳頭或者橡皮奶頭都是感染的來源。
  • 【鵝口瘡】反反覆覆的鵝口瘡,到底應該怎麼治?
    為了讓寶媽們了解如何預防鵝口瘡,並在治療鵝口瘡時少走彎路,老媽子特意整理了關於鵝口瘡的乾貨,分享給各位。一、鵝口瘡到底是個什麼鬼?鵝口瘡,又名雪口病,是指在口腔內因白色念珠菌過度繁殖而導致的真菌感染,具體表現為在寶寶嘴巴裡長出一塊塊白色奶塊狀斑膜。鵝口瘡經常襲擊1周歲以內的寶寶,一般認為是出生時從媽媽的產道或後期餵養時消毒不徹底的餵養器具等處被真菌感染。
  • 寶寶得了鵝口瘡怎麼辦?6大穴位按摩緩解鵝口瘡,試一個好一個
    寶寶出生以後的前3個月,寶寶營養不良或者抵抗力不好的寶寶常常發生鵝口瘡。我們常常會看到寶寶口腔和舌頭上滿一層白色的分泌物,這就是我們常說的鵝口瘡。什麼是寶寶鵝口瘡?鵝口瘡俗稱白口糊,寶寶出生時再通過產道的時候,受到產道中的白色念球菌感染引起寶寶口中出現白色糜點,看似鵝口,故而叫做鵝口瘡。除了分娩被感染,奶瓶清潔不徹底,或者乳房不衛生也會引起鵝口瘡。推拿按摩治療鵝口瘡,建議以清熱瀉火為主。通過一段時間的按摩,對於緩解鵝口瘡還是有很好的療效。
  • 這種情況是得了鵝口瘡病,並非寶寶吐奶,鵝口瘡如何治療?
    鵝口瘡是一種真菌感染,又稱「雪口病」,是新生兒口腔黏膜受白色念珠菌感染引起的疾病,主要症狀為新生兒口腔兩側,上顎或舌頭上長出類似奶塊,稀粥殘渣的乳白色的班膜,開始時為小點或小片狀逐漸融合成大片,嚴重時蔓延到咽喉後壁,食管,腸道,喉頭,氣管,肺等部位。
  • 嬰兒鵝口瘡護理方法全解析
    鵝口瘡出現後的護理工作是需要患者們重視的,因為做好了護理的工作才能夠保證治療的效果,同時也避免了患者出現一些其他的情況,對於患者們來說也是減輕痛苦的好方式,那麼在下面就來關於鵝口瘡的護理方式介紹一下。小兒鵝口瘡家庭護理辦法一、自製抑菌素。
  • 專家支招 困擾BB鵝口瘡一掃光
    不及時治療危害大,嚴重的鵝口瘡可蔓延至牙齦、咽部甚至波及到肺、真菌性腸炎等,需及時到醫院就診治療。點擊圖片進入下一頁>>,有點咳嗽,這兩天一直在喝小兒止咳糖漿,偏偏這時候嘴巴裡又開始有鵝口瘡,請問醫生,在用藥的時候要注意什麼?
  • 說說新生兒鵝口瘡的大事小事
    白色念珠菌通常寄生在人體的皮膚、腸道,以及女性的陰道中,如果準媽媽孕前有白色念珠菌陰道炎,那麼就要及時治療。有統計表明,正常新生兒的鵝口瘡有99%是出生經過產道時,接觸到媽媽陰道附近的念珠菌而造成的感染。2.新媽媽壓力過大。
  • 如何快速鑑別嬰幼兒鵝口瘡?
    如果寶媽們感覺寶寶最近食慾下降,仔細觀察寶寶最近也沒有感冒生病,而且寶寶一含奶頭就哭,不管是喝水還是喝奶都會哭,那就要把關注重點放在寶寶口腔上,很有可能寶寶得了鵝口瘡。自從睿寶得過鵝口瘡之後,自己也不斷學習總結,關於如何識別鵝口瘡症狀也有了一些小經驗,和大家分享。
  • 那可不一定,小心「鵝口瘡」來襲!
    其實,孩子不吃飯,並不一定是消化方面的問題,還可能是因為孩子出現了鵝口瘡。鵝口瘡是嬰兒非常常見的疾病,主要由白色念珠菌引起。寶媽可以檢查一下孩子的口腔,如果孩子口腔出現了白色斑塊,寶媽就要注意了,這很可能是寶寶感染了「鵝口瘡」。發現孩子口腔有白色斑塊,媽媽們一定要做好這幾點。
  • 鵝口瘡,多發病於營養不良的嬰兒,以及體弱的成人,建議及時治療
    若是孩子的口腔黏膜上面出現殘留的白色物質,就需要注意了,這種白色的物質往往不能夠及時地清除,像牛奶渣一樣的白色乳液就是鵝口瘡。鵝口瘡又稱雪口症、白念珠菌病,是兒童常見的口腔疾病。因為口內常有白色假膜,有時假膜如雪般潔白。因此又稱雪口病,常見於嬰幼兒。鵝口瘡可能由下列因素引起:(1)母親陰道感染黴菌,嬰兒因與母親產道的分泌物接觸而感染。
  • 寶寶得了鵝口瘡怎麼治療?
    鵝口瘡是由真菌傳染,在黏膜表面形成白色斑膜的疾病,多見於嬰幼兒。新生兒多由產道感染,或因哺乳奶頭不潔或餵養者手指的汙染傳播,鵝口瘡的症狀表現為口腔黏膜出現乳白色微高起斑膜,周圍無炎症反應。那麼,如果得了鵝口瘡該怎麼辦呢?  先看看這些引起鵝口瘡的念珠菌是怎麼來的吧。
  • 推薦:治療鵝口瘡的中藥驗方
    鵝口瘡又名雪口病,由真菌感染引起,是小兒常發的一種口腔疾病,嚴重時會影響吞咽,疼痛難忍,嚴重影響寶寶的健康成長,那麼對於鵝口瘡該如何治療呢?下面中醫就為家長朋友介紹治療鵝口瘡的中藥驗方。鵝口瘡是由白色念珠菌感染所引起,白色念珠菌就是許多微生物中的一種,通常多發生在口腔不清潔、營養不良的嬰兒中,在體弱的成年人中亦可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