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餐餐具擺放有何標準,如何體現中華文化特色

2020-12-20 成長新視點

中餐餐具擺放有何標準,如何體現中華文化特色

文/@成長新視點

中國,素有禮儀之邦的之稱。餐飲文化,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之一,有著久遠歷史和豐富內涵,在用餐上尤其講究,細緻到餐具的擺放,都有一系列的標準和要求。

餐具擺放,直接關係客人的用餐體驗,其標準為一檢查、二準備、三擺放、四歸位等四大流程。

一、餐前檢查。

1.檢查個人儀容儀表。

2.檢查物品是否齊全統一。

3.檢查臺布、餐具是否完好,無破損。

二、基礎準備。

在餐具擺放前,要做好鋪臺布、擺轉盤和拉椅定位三大基礎工作。

1.鋪桌布。選擇尺寸合適的臺布,需乾淨、無破損、熨燙平整。站在主人位置用撒網式或推拉式,把臺布一次性抖開鋪設到位,要中縫凸縫向上,臺布四周下垂部分相等,臺布四角遮蓋桌腳或使用桌裙。

2.擺轉盤。配備玻璃轉盤,須放在圓桌中央,動作正確輕放,並在中間放置花瓶。

3.拉椅定位。放置一把主人位置椅子,確定座次席位順序。

三、餐具擺放。

餐具擺臺,一般有五個步驟,也叫「五託法」。擺放標準是相對集中、配套齊全,距離相等、圖紋對正,整齊劃一、方便使用。

以直徑1.8米圓臺為例,按一桌10人的標準,均佔有桌邊距50—60計算。從主人席位開始,順時針方向依次擺放,所有物品輕拿輕放。

第一託,骨碟、湯碗、湯匙。

將餐具碼好放在墊好餐巾的託盤內,左手端託盤,右手擺放。骨碟,花紋對正、協調一致、間距相等,相對兩個骨碟與臺中花瓶成一線,骨碟與桌邊距1.5cm。

湯碗,放骨碟左上方,外沿與其上方外沿基本齊平;湯匙放入碗中央,匙柄偏右,放置後十個湯匙的整體效果基本呈圓形。

第二託,紅酒杯、白酒杯、水杯。

從左至右依次擺放白酒杯、紅酒杯、水杯。紅酒杯,對正骨碟中心,底邊距骨碟1cm。三杯中心成直線,杯口間隔1cm。

酒具花紋,正對客人,擺放時拿杯座,不能拿杯口。

第三託,筷架、筷子、長柄勺、牙籤,公用碟、公用勺、公用筷,胡椒瓶、鹽瓶、醬油瓶、醋瓶,香巾紙、溼巾。

筷架,放在骨碟右側上方約45°,與上沿保持一條直線,注意擺正圖案,如是動物圖型,頭一律朝左。長柄勺和筷子分放筷架內外側,長柄勺距骨碟3cm。筷子上部約三分之一處擱在筷架上,筷套圖文朝上對正,筷子末端距離桌邊1.5cm。牙籤位於長柄勺和筷子之間,牙籤套正面朝上,底部與長柄勺齊平。

公用碟和公用勺、公用筷,各兩副。公用碟放在正、副主人席的「三杯」正前方,壓臺布中心線,呈「一」字型橫向放置。碟邊距紅酒杯底託3cm,碟內分別橫放公用勺和公用筷。筷子放在靠桌心一側,勺放在靠近客人一側,勺柄朝左,筷柄朝右,為對稱型。公用勺和公用筷距離1cm,筷子與碟兩側相等。

胡椒瓶、鹽瓶放置在主人席右方90°處,醬油瓶、醋瓶放置在主人席左方90°處,與胡椒瓶、鹽瓶對稱成一直線,整體效果與公筷成十字形;

香巾紙、溼巾,擺在骨碟左邊,距桌邊和骨骨碟1.5cm。

第四託,餐巾花、菜單、臺卡。

將疊好的餐巾花,插在水杯中。菜單二份,以整體效果美觀為原則擺放,原則位置在主人、副主人右側。臺卡一個,字面對外放置,所有位置統一成直線。

5.菸灰缸、火柴。

煙缸四個,其中兩個分別擺放在主人席和副主人席的右上方(主人席與主賓席中間,副主人席與副主賓席中間),其餘兩個與前兩個成「十」字形擺放。煙缸一般有三個架煙孔,一個架煙孔對桌心,另兩個朝向兩側客人。

火柴擺放在靠桌心側,火柴盒的封面朝上,火柴磷面向裡。

四、座椅歸位。

所有餐具擺放到位之後,從主賓位開始順時針方向拉椅定位,雙手拉出,椅子與臺布下垂相接、正對骨碟。

最後,對餐具擺放情況進行全面檢查,完成所有擺臺工作。

相關焦點

  • 分享:中餐宴會餐檯擺放標準
    骨碟的擺放:將餐具碼好放在墊好餐巾的託盤內,左手託託盤,右手擺放,從正主人位開始順時針方向依次擺放,碟與碟之間距離相等,疊距桌邊1cm。正、副主人位的骨碟應擺放在臺布鼓縫線的中心位置。 公用勺、公用筷的擺放:應放置在正、副主人席位的正前方,距葡萄酒杯底託2 cm,並排擺在筷架上,公用勺放在靠桌心一側,公用筷放在靠桌邊一側, 筷子尾端和勺把一律向右。10人以下擺放兩套公用餐具,12人以上應擺四套,其中另外兩套擺在臺布的十字線兩端,應呈十字形。
  • 中華美食打開文化窗口 外國人通過中餐認識中國
    中國僑網4月27日電 據法國《歐洲時報》報導,紀錄片《舌尖上的中國》在海外的火爆傳播讓眾多外國人對中餐有了好奇,他們對中餐的印象終於不再僅限於「辣的」川菜和不倫不類的「左宗雞」。  因此越來越多外國人的中餐館也開始意識到中餐對於傳播真正中華飲食文化以及中華文化的「名片」作用。  中餐是不可忽視的文化展示平臺  每當談到美食之於傳播中華文化的意義時,日本中國料理協會青森支部理事技術委員長喬俊和就會想到這樣一個故事:剛到日本開餐館的時候,他遇到過一個誤打誤撞進來就餐的老先生。
  • 中餐宴會擺臺技能大PK 擺餐具的嚴格規程你知道嗎?
    記者 廖曦語 攝  江津網10月24日訊(記者 廖曦語)你知道鋪臺布、手託託盤、擺放酒杯,這些看似簡單的工作,有著哪些嚴格的規程嗎?今日,江津區中餐宴會擺臺技能大賽在江津區時代廣場火熱開幕,來自江津區的9家餐飲企業共22位選手現場賽「絕活」,為現場觀眾帶來一場餐桌文化的視覺盛宴。
  • 中餐餐具的擺放分享
    餐具的擺放:   大盤離身體最近,正對領帶   餐布一角壓在大盤之下,一角垂落桌沿   小盤疊在大盤之上   大盤左側放手巾   左前側放小碗,小瓷湯勺放在碗內
  • 湖南酒店服務業舉行技能比武 餐具擺放講究多
    原標題:湖南酒店服務業舉行技能比武 餐具擺放講究多 (中餐宴會擺臺比賽中。這位選手設計的主題為「竹韻」。)  (除了視覺美感以外,比賽對餐具擺放的距離和方位也做了精確要求。選手們需在短時間內通過目測和經驗完成任務。)(評委用水平繩測驗餐椅和酒杯方位。)
  • DG小視中餐筷子「小棍子形狀的餐具」瞧瞧外國網友如何評價此事件
    在前幾日義大利奢侈品品牌DG發布了一段帶有中國文化的視頻「起筷吃飯」,並用文字版本介紹筷子是「小棍子形狀的餐具」引起網友的不滿,因為筷子不僅是吃中餐的餐具,在文化上筷子也賦予了很多色彩,比如力量、團結、和睦等等。
  • 西餐刀叉擺放標準 西餐刀叉拿法左叉右刀 西餐刀叉擺放暗語
    吃西餐講究的是斯文、優雅,西餐有著和中餐截然不同的餐桌文化,中餐我們用的是筷子,而西餐我們用的是刀叉,了解刀叉的使用不至於我們在餐桌上尷尬。下面為大家分享西餐刀叉擺放標準,西餐刀叉拿法左叉右刀,西餐刀叉擺放暗語,一起來看看吧。
  • 2158道中餐有了官方「英文名」
    中西餐終於有了統一翻譯標準。昨日,北京市政府外事辦消息,新出版的《美食譯苑——中文菜單英文譯法》共規範了3102個中西餐飲食名稱,其中包括2158個中餐,並向北京市各大餐館推廣。據介紹,《美食譯苑》共分三章,分別對中餐、西餐、飲品進行了標準的英文翻譯,其中中餐部分細化到八大菜系,包括魯菜、川菜、閩菜等特色飯菜的介紹和重點翻譯。此次參加翻譯的專家不僅有北京外國語大學、清華大學、北京大學等的教授,還邀請了外交部翻譯專家、英籍專家、駐外大使等人。翻譯團隊帶頭人、北京外國語大學教授陳琳表示,翻譯力爭讓完全不懂中華文化的外國賓客一眼就能看懂。
  • 中餐禮儀:餐具的使用
    和西餐相比較,中餐的一大特色就是就餐餐具有所不同。此篇主要介紹一下平時經常出現問題的餐具的使用。  1.筷子  筷子是中餐最主要的餐具。使用筷子,通常必須成雙使用。用筷子取菜、用餐的時候,要注意下面幾個「小」問題:  一是不論筷子上是否殘留著食物,都不要去舔。
  • 2158道中餐有了官方「英文名」 以音譯為主
    中西餐終於有了統一翻譯標準。昨日,北京市政府外事辦消息,新出版的《美食譯苑——中文菜單英文譯法》共規範了3102個中西餐飲食名稱,其中包括2158個中餐,並向北京市各大餐館推廣。  據介紹,《美食譯苑》共分三章,分別對中餐、西餐、飲品進行了標準的英文翻譯,其中中餐部分細化到八大菜系,包括魯菜、川菜、閩菜等特色飯菜的介紹和重點翻譯。
  • 共生·共贏|「魯班工坊」,向世界傳播中華烹飪文化
    「中餐熱」雖然火遍全球,但在國外,人們始終對中餐烹飪的原料、調味、用具、火候、命名等存在認識盲點,導致世界各地的中餐達不到理想水準,對中國飲食文化傳播沒有起到應有的作用。如何培養出更多符合海外市場需求的國際化、標準化的中餐烹飪人才,弘揚中國飲食文化,成為拓展中國食品和餐飲企業海外市場的關鍵突破點。
  • 2158道中餐有了官方"英文名" 向餐館推廣
    中西餐終於有了統一翻譯標準。昨日,北京市政府外事辦消息,新出版的《美食譯苑——中文菜單英文譯法》共規範了3102個中西餐飲食名稱,其中包括2158個中餐,並向北京市各大餐館推廣。  據介紹,《美食譯苑》共分三章,分別對中餐、西餐、飲品進行了標準的英文翻譯,其中中餐部分細化到八大菜系,包括魯菜、川菜、閩菜等特色飯菜的介紹和重點翻譯。
  • 「翊遠禮儀」西餐餐具擺放規則
    是一套約定俗成的帶有濃厚的西方民族文化背景的一種飲食習俗。西餐禮儀由一系列具有西方民族特色的具體禮節構成。是一個表現禮貌的系統而完整的過程,是一個人內在修養和素質的外在表現,也是西方國家人際交往中的一種藝術。對於西餐人們已不再陌生,西餐已經在影響我們的生活,我們的內心已經喜歡上這種餐飲,我們也會偶爾出現在一些西餐廳。
  • 2158道中餐有了官方英文名 翻譯儘量使用音譯
    本報訊 (記者仲玉維)中西餐終於有了統一翻譯標準。昨日,北京市政府外事辦消息,新出版的《美食譯苑——中文菜單英文譯法》共規範了3102個中西餐飲食名稱,其中包括2158個中餐,並向北京市各大餐館推廣。據介紹,《美食譯苑》共分三章,分別對中餐、西餐、飲品進行了標準的英文翻譯,其中中餐部分細化到八大菜系,包括魯菜、川菜、閩菜等特色飯菜的介紹和重點翻譯。此次參加翻譯的專家不僅有北京外國語大學、清華大學、北京大學等的教授,還邀請了外交部翻譯專家、英籍專家、駐外大使等人。翻譯團隊帶頭人、北京外國語大學教授陳琳表示,翻譯力爭讓完全不懂中華文化的外國賓客一眼就能看懂。
  • 西餐餐具擺放有講究 滿滿都是細節
    在品嘗西餐前,我們需要對西餐有個基本認識。從基礎烹調工具,餐具擺放規則,常用香料,到基本禮儀,都需要我們用一顆細膩的心去學習。西餐餐具很多,怎樣擺放才是正確的呢?下面,就以一般餐館裡最常見的餐具布置為例,具體講一下西餐餐具的擺法。
  • 西餐廳領班:注意自己的餐具擺放方式,則能避免很多尷尬之處!
    現在的吃貨對於美食的追求程度也是非常的狂熱,只要有好吃的,不管是路邊的或者是街邊的,都會一覽無餘,不管你是飯店的,還是餐廳的,或者是高檔酒店,這些是吃貨都會花掉一定的金錢去光顧。像是一些國外的小吃和西餐廳以及牛排和披薩,大家也都是非常願意去共享的呢,今天要給大家說到的,就是西餐廳裡的一些小趣事了。西餐廳領班:注意自己的餐具擺放方式,則能避免很多尷尬之處!
  • 問題兩則:餐具的擺設&雙手的擺放
    現在回來說說餐具擺放的問題,有些朋友可能已經知道西餐的餐具擺放就是在盤子的兩側,有些朋友可能還不清楚,那我先做個簡單的解說,這樣大家都能理解我最後要說的答案。餐具的擺放是根據菜單來放的(菜品與上菜的先後),餐具正確的擺法是:最外側是第一道菜要使用的餐具,然後依次向內擺(用餐時先使用最外側的餐具,依次向內拿)。
  • 中式智能洗碗機的餐具擺放有什麼技巧呢?
    隨著中式智能洗碗機的普及範圍越來越廣,人們對中式智能洗碗機的評價各有見解,但是還有些消費者可能不知道一些中式智能洗碗機的餐具擺放技巧,而中式餐具五花八門,種類多,數量也多,如果沒有好好擺放餐具,則在使用洗碗機的時候可能難以達到完美的使用體驗效果。
  • 中華醫藥是文化軟實力的重要體現
    醫藥學以最大限度地滿足人類健康需求為宗旨,應該體現科學與人文的統一、技術與藝術的統一,這是其與一般自然科學的顯著不同之處。中華醫藥學突出體現了這一特徵,它不僅為中華民族的繁衍昌盛做出了重要貢獻,而且是中華文明寶庫中的一顆璀璨明珠,對世界文明的進步產生了久遠的積極影響。
  • 兩個法國老外在美國吃號稱正宗的中餐廳,結果發現餐具只給了叉子
    兩個法國老外在美國吃號稱正宗的中餐廳,結果發現餐具只給了叉子。中華美食文化博大精深源遠流長,這一點是每個中國人都是非常清楚的,上上下下五千年的歷史也是衍生出了數不勝數特色中國美食,每個地方都是有著自己獨有的特色美食,而這些美食就組合起了中國這一個美食文化,隨著社會的發展,中國從以前的閉關鎖國到現在對外開放,中國美食開始走向國際,讓更多的外國人對中國美食了解起來,中國美食也是走出國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