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他贏在「射精前」還是贏在「子宮裡」| 好媽媽,我們慢慢來

2021-02-23 陽光媽媽

前段時間上海幼升小試題事件霸佔了好幾天熱點話題,小朋友的試題難,家長的試題更難,甚至於還有「查三代」的調查問卷.吃瓜群眾唏噓不已。

沒想到過了幾天,香港TVB記錄片爆出的「贏在子宮裡」「贏在射精前」的超級概念,再一次刷新了育兒焦慮的新概念。

且不說這個題目如何讓人驚駭,內容更是虐心。

事情是這樣的:Irene6歲的大兒子面試好幾家幼兒園都以失敗告終,這給Irene帶來了狠狠的挫敗感。她說:別人的小孩6個月就開始上各種早教班,而自己的小孩6個月的時候還趴在地上玩。在Irene看來,人和人之間的距離是這樣拉開的。說這段話的時候,Irene正躺在婦產科醫院的床上做檢查,聽著肚子裡第二個寶寶的心跳聲,她說這次,她已經打算好讓這個未出生寶寶贏在子宮裡。

很多時候,我們被這個時代的育兒慣性焦慮給挾持了,我們腳步紛亂、踉踉蹌蹌地拉著孩子奔向終點,讓路邊的風景統統變成浮雲。

TVB紀錄片裡的媽媽這樣說:

別人學十個興趣班,我就學二十個。

別人學鋼琴,那太多了,不稀罕,我們學豎琴。

人家孩子六個月開始上早教班,我在子宮裡就開始反覆聽英語建立語感。

在紀錄片裡,媽媽語重心長地對孩子說:「孩子,我們那麼努力,還不是想要我們的履歷漂亮一些嗎?」可以想像,抱著讓履歷漂亮一些的學習目的學十幾、二十個興趣班能學成什麼樣!

我曾經也是一位焦慮得手足無措,接近崩潰狀態的媽媽。當年我的焦慮很大程度上來自周圍環境對我的影響,來自攀比。我的女兒學鋼琴,專業學琴的孩子之間的競爭,或者說攀比是非常激烈甚至是病態的。

每個家長都把孩子往狠裡逼,你不逼孩子,老師那裡沒法交代,高昂的學費也沒法交代。每位家長都想為自己的孩子創造神話,音樂學院附小裡經常會有這樣的傳言和媒體報導;「某某孩子,一個星期就學會了奏鳴曲全樂章,他是多麼多麼的天才。」於是,底下的媽媽就更焦慮了。

幾年之後,我和女兒參加了著名的薩爾茨堡音樂節,在音樂節的大師班上,有個學生反反覆覆處理不好一個小節的音樂表達,我聽到了大師這樣對學生說:「回去慢慢琢磨、慢慢領悟,當年,整整用了半年的時間,我終於明白了這個小節的意義。」

那一霎那,我終於明白了大師是怎樣煉成的。這一個星期和半年之間的距離恰恰是我們普通人和大師之間的距離。雖然,大師不可企及,但是,我們至少明白了這樣一個道理,焦慮之下的無底限攀比、速成、表面化文章,只會令我們離教育的本質越來越遠,離幸福越來越遠。

雖然,我這個年齡段的人沒有經歷過大躍進這個特殊而瘋狂的年代,但從父輩那裡聽說,那個年代種出來的南瓜比房子還大,結出的稻穗可以讓農民得意洋洋地坐在上面……後來,生活在那個年代的人都為瘋狂的行為付出了慘重的代價。作為一個學前教育的工作者,我在所謂的「贏在射精前」「贏在子宮裡」以及那些被父母和媒體炮製出來的「天才」中嗅到了那個瘋狂年代的氣息!

美國心理學家格塞爾用他著名的爬樓梯實驗告訴了我們,事實並不如此:

他讓一對同卵雙胞胎練習爬樓梯,其中一個為實驗對象(代號為T),在他出生後的第46周開始練習,每天練習10分鐘,另外一個(代號為C)在他出生後的第53周開始接受同樣的訓練。兩個孩子都練習到他們滿54周大的時候,T總共練了8周,C只練了2周。

大家想想看,這兩個小孩哪個爬樓梯的水平高一些呢?我想,大多數人肯定認為應該是練了8周的T比只練了2周的C好。但是,實驗結果卻出人意料。只練了兩周的C其爬樓梯的水平比練了8周的T的還好。C在10秒鐘內能爬上那特製的五層樓梯的最高層,而T則需要20秒鐘才能完成同樣的任務!

格塞爾分析說,46周就開始練習爬樓梯太早了,因為孩子沒有做好成熟的準備,所以訓練只能取得事倍功半的效果;而53周才開始爬樓梯,這個時間就非常恰當,孩子做好了成熟的準備,所以訓練就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這個實驗給了我們這樣的啟示:要違背孩子發展的內在「時間表」,「提前學習」不等於「最後的勝利」。我們用不著一而三,三而再地將起跑線往前劃,劃到了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射精前」!!

我不確定這個紀錄能不能被再次刷新,我只是想讓爸爸媽媽們走的慢一點,再慢一點,聽聽自己內心的聲音,聽聽孩子的聲音,看看我們一路走過的風景……

親愛的

別再讓這個時代巨大的慣性育兒焦慮

挾持著你紛亂前行。

育兒是件慢活,急不來

育兒是一段修行,養的是孩子

修的卻是我們自己

…………

在這個大家都在追逐起跑線的時代中,我們卻丟失了真正的起跑線。真正的起跑線是什麼,是我們自己,是每個讀懂孩子、讀懂教育,是敢於慢下來的爸爸媽媽。懂孩子的家長,用孩子需要的方式去愛他,結果事半功倍;不懂孩子的家長,用別人需要的方式去愛孩子,結果事倍功半。爸爸媽媽們,努力讀懂孩子,做好自己,你才是孩子最初的起跑線,人生中的第一桶金!

長按二維碼,關注陽光媽媽吧!

相關焦點

  • 贏在射精前!
    「贏在射精前。」
  • TVB育兒類真人秀 香港媽媽:要孩子贏在子宮裡
    據香港媒體報導,繼早前香港一家補習社以「你不愛競爭?但競爭會找上你」作為廣告標語,引發網友熱議後,6月20日晚,香港TVB一檔真人秀節目《沒有起跑線?》首播後,香港媽媽的一句要子女「贏在子宮裡」及「贏在射精前」,隨即又引發香港網友大規模討論,慨嘆「香港的小孩子真的好慘」、「贏在子宮裡,倒在幼兒班」。
  • 贏在射精前,又一檔刷新三觀的真人秀
    魚叔覺得,《有樓萬事足》+《沒有起跑線》聚焦了當今香港人最焦慮的兩個痛點。那句贏在射精前,就是她說的。這是她的經驗之談。Irene的第一個孩子,是放養狀態。痛定思痛,她決定讓第二個孩子贏在子宮裡。從現在開始就拿幼兒園的面試表做準備,還為肚子裡的孩子念英文。
  • 極品媽「贏在射精前」言論引爆香港大討論
    前晚(6月20日)首播,當中懷有第二胎的母親Irene發表「贏在射精前」言論,引起不少網民爭議,反應兩極,有人指純粹反映現實,也有指過分緊張怪獸家長表現,身為人母的楊千嬅和楊張新悅則認為任何月份出世的小朋友在學習上都不會受影響,主要是受訪者個人意見,最重要的是小朋友健康、快樂成長,而楊思琦也認為不應該計算小朋友出生月份,稱讚節目寫實會繼續追看,可以從中分析其他家長的看法作參考。
  • 大寶不想做怪獸家長,二寶卻想贏在子宮裡,是什麼讓香港媽媽焦灼
    說起來,朋友家的兒子可樂生日正好卡在9月初,很尷尬,鄰居家娃是8月中旬,和自家娃一起長大的,但是鄰居家娃9月份就可以入小學了,他的媽媽給他買了新書包和一些學習用品,那個娃也興高採烈地向可樂宣布,他要成為小學生了。可樂一聽都不高興了,磨著他媽媽也要給他報名。
  • 贏在起跑線算什麼?香港家長要讓孩子贏在子宮裡...
    她還爆出一句在當地媽媽圈裡流行的金句,要贏在射精前! 要贏在射精前,計算好孩子出生的月份,以便在日後幼升小有年齡上的優勢。 紀錄片裡描述到,像lrene這樣的媽媽,在香港,隨便一抓就一大把,他們似乎都達成了要「贏在子宮裡」的共識,而原因都濃縮在這幾句話裡: 希望孩子進好大學,所以要選好的中學;怎樣才能進入好的中學,就要有一間好的小學;要有好的小學,就要有好的幼兒園;要進入好的幼兒園,就要先進好的育嬰院;
  • 讓孩子「贏在射精前」?!TVB這檔真人秀火了...
    >近日香港家長在子女教育上有一種更誇張的說法——「贏在射精前」,成為全城熱議的話題。有香港家長透露,為了增加子女入讀名校的機會,懷孕前要算好行房日子。對此,有輿論認為,這樣的做法扭曲了為人父母的價值觀。
  • 要讓孩子「贏在子宮裡」!在兒童教育上香港媽媽也瘋狂
    太遠的就不說了,看看我們的香港,這裡的媽媽同樣為補習而瘋狂。最近TVB有一部紀錄片——《沒有起跑線》,震驚了大陸家長,上了微博熱搜!我們最多就是為了幼升小,給學齡前的孩子補課。但紀錄片中的香港媽媽,把兩歲大的孩子送到早教興趣班,而且還有更誇張的。六個月大的孩子,就已經上學校了!而且一位媽媽還有一些更狗血的說法:「贏在子宮裡」,「贏在射精前」!
  • 讓孩子「贏在射精前」的中國家長,看得人心慌…
    面對鏡頭,一個挺著大肚子的媽媽說,因為不想當「怪獸家長」,所以兩歲才把大兒子送去早教興趣班,結果人家告訴她,有的小孩六個月大的時候就已經「入學」了,她當即震驚,說什麼也要讓還在肚子裡的妹妹「贏在子宮裡」。「贏在子宮裡」其實不算什麼,家長們還有個說法叫「贏在射精前」。
  • 《沒有起跑線》:為了讓孩子贏在子宮裡,連懷孕時間也要算準
    這部記錄片真實記錄了在實行全民精英教育的大環境下,香港的父母想讓孩子贏在子宮裡。這到底是部怎樣瘋狂的紀錄片?二胎媽媽:沒有學校要你更可憐Irene是一位二胎媽媽,頭胎是個兒子,最初想給兒子寬鬆愉快的成長環境,直到他1歲半才開始聯繫學前教育,沒想到發現兒子已經輸在了起跑線上。
  • 「贏在射精前」 香港家長為增加子女讀名校機會孕前籌謀
    【環球時報駐香港特約記者 凌德】贏在起跑線,一直是很多香港家長在子女教育上所追求的理念,但近日一種更誇張的說法——「贏在射精前」,成為全城熱議的話題。有香港家長透露,為了增加子女入讀名校的機會,懷孕前要算好行房日子。對此,有輿論認為,這樣的做法扭曲了為人父母的價值觀。香港《晴報》22日報導說,無線電視臺20日播映實況節目《沒有起跑線?》
  • 「大號練廢了」的二胎媽媽:要讓孩子贏在子宮裡,魔幻的超前教育
    「大號練廢了」的二胎媽媽:要讓孩子贏在子宮裡,魔幻的超前教育在屯門媽媽圈裡,流行著這樣一句話:要讓孩子贏在射精前。有些媽媽們為了讓自家孩子擁有這樣的「優勢」,選備孕期時就會特別謹慎,一定要算好孩子的出生日期再受孕,讓孩子在媽媽肚子裡的時候,就已經領先了。
  • "贏在射精前"香港幼升小殘酷真相!
    而今天我們討論的並不是這件事情的真相,在我們紛紛議論「現在的小孩子競爭越來越提前」的時候,香港TVB一部名為 《沒有起跑線?》的紀錄片闖入我們的視野,相比之下,上海根本算不上瘋狂。「贏在射精前。」這是一個怎樣瘋狂的香港?在影片開頭,就有這麼一段話發人深省。
  • 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必須要贏在子宮裡?孩子早期教育怎麼做?
    北京西城區上個月剛剛明確了區內「多校劃片、六年一學位」,在「731」這個大關口,有多少家庭砸鍋賣鐵,豪擲千萬地在關門前搶購老破小。誇張嗎?一點都不。贏在子宮裡香港怪獸家長從子宮就開始比拼,紀錄片《沒有起跑線》真實地記錄了香港父母一切拼到底的風格。
  • 贏在射精前,揭秘幼小升學真實內幕,家長正打一場輸不起的戰爭!
    什麼贏在起跑線、贏在子宮裡,你已經「out」了,人家是贏在射精前! 為什麼香港的教育花銷這麼高?紀錄片裡的這位媽媽Irene給除了一個答案,那就是「學習」。大兒子面試了好幾家幼兒園都沒有通過,就因為別人的小孩6個月就開始上各種班,而自己的小孩6個月的時候是在玩。▼
  • 【浮生相】「贏在射精前」,是這幾年父母們的育兒話題.
    而今天我們討論的並不是這件事情的真相,在我們紛紛議論「現在的小孩子競爭越來越提前」的時候,香港TVB一部名為 《沒有起跑線?》的紀錄片闖入我們的視野,相比之下,上海根本算不上瘋狂。「贏在射精前。」這是一個怎樣瘋狂的香港?在影片開頭,就有這麼一段話發人深省。
  • 「贏在射精前…」TVB紀錄片所揭露的香港幼升小殘酷真相!
    而今天我們討論的並不是這件事情的真相,在我們紛紛議論「現在的小孩子競爭越來越提前」的時候,香港TVB一部名為 《沒有起跑線?》的紀錄片闖入我們的視野,相比之下,上海根本算不上瘋狂。(後臺回復「起跑線」,即可獲取視頻全5集觀看地址)「贏在射精前。」這是一個怎樣瘋狂的香港?
  • 教育要贏在「子宮」裡?精細教育和快樂教育下,跨代貧窮如何產生
    教育焦慮已是目前社會的普遍現象,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被很多父母視作一分責任,在香港紀錄片《沒有起跑線》中一位二胎媽媽就毫不遮掩的說:「現在教育已經不是贏在起跑線上的問題,而是要贏在子宮裡。」為此,這位懷了二胎的媽媽,為了不重蹈覆轍,女兒還在肚子裡就已經跑過五六十所幼兒園,詢問入學的相關條件。回到家裡,也不閒著,拿出英語繪本,開始胎教。丈夫開玩笑說:「現在的孩子真可憐,還在肚子裡就要上學了……」然而,還沒說完,妻子就懟了回去,「以後沒有學校要,更可憐!」
  • 讓孩子贏在起跑線上之前,家長們應該看看這幾個內容
    所謂的起跑線就是從以前的學習第一變成了現在的琴棋書畫樣樣精通,為了讓孩子贏在起跑線上,很多父母在孩子很小的時候就瘋狂的給孩子報各種各樣的輔導班,把本該自由快樂的童年安排的滿滿的。香港TVB有部紀錄片《沒有起跑線》,這部片子赤裸裸地揭秘了全民教育焦慮的殘酷真相:贏在射精前、贏在子宮裡。
  • 贏在子宮裡!中國這部「起跑線」比印度的更真實更瘮人
    要二胎前,她便和老公精準算好懷孕時機。準時懷孕,只為了給二娃提供更好的上學條件。What?上好學校和懷孕時機有毛關係?來,聽聽她是怎麼解釋的。▲「某些特別出名,多人競爭的學校,只收一月寶寶,他們一年只收十個。我們屯門的媽媽,有一些精句,就是贏在射精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