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邊有不少的朋友都自稱是好的傾聽者。他們告訴我說,傾聽是最簡單的人際交往技巧,因為你需要做的就是靜靜地聽對方訴說,時不時地點頭表示認同,並配合眼神的交流。
如果真的如他們所說,傾聽真是太簡單了,你甚至不需要去理解對方說話的內容,著實是個好的演員。
傾聽是溝通的一部分,有情感的互動,有思維的碰撞。真正好的傾聽者,所需要做的遠不止靜靜地聆聽而已。那究竟如何才能成為一個好的傾聽者呢?
沉默是金
」如果你是一個啞巴,那你一定是個好的傾聽者。「雖然這是一句半開玩笑的話,但有這種想法的人我想並不在少數。很多人的想法都和我的那些朋友一樣,認為傾聽者更多的是扮演一個垃圾桶的角色,只要默默的承受訴說者一股腦的情緒傾倒就可以了。
適當的保持沉默確實是一個好的傾聽者的基本要求。訴說者找你或傾吐心事,或交流感想,是一個主動的交流姿態。如若不然,我們不妨試想一下,如果是一個傾聽者主動尋求訴說對象,那將是多麼詭異的一個畫面。
訴說者往往帶著急切想要表達的東西,一句簡單的噓寒問暖,立刻就可以進入主題。不用提示,不用誘導,他們就像是一口高壓鍋,時刻在尋找出氣口。
因此,作為這段「」臨時交互關係」中被動的一方,傾聽者的首要任務自然也是接受。在這一點上我們幾乎毫無爭議,傾聽者要有耐心,不能打斷訴說者的話。
基本反饋
如若一直保持沉默,難免會讓對方感覺你並沒有在認真地傾聽。因此,我們通常通過肢體和眼神的反饋,來表達「請繼續說,我在聽著呢」。也有時我們會在對方說話的空當說出「嗯」,「這樣啊」,「是嗎」等簡單的話語,來表達自己對話題內容的關注和興趣。
這些基本的反饋可以有效地保持訴說者的傾訴欲望。我們都知道,我們之所以要訴說,並不是單單地想把要說的話傾倒出去,我們同時也希望得到對方的反饋。比如,我們講笑話希望得到觀眾的笑聲,分享神秘趣聞希望讓對方大吃一驚。而這些基本的反饋,也恰恰可以滿足訴說者基本的訴求。
發出疑問
如果說剛才提到的肢體反應、眼神交流和簡短回話是基本反饋,那麼發出提問就是一個進階反饋。基本反饋最多可以讓對方感到你是在傾聽,還沒走神,可以維持住對方表達的欲望。如果碰見一個心思細膩的訴說者而恰巧你在「表演」,那他的表達欲會瞬間歸零。
發出提問之所以是進階的反饋,是因為提問需要將對方所說的內容接收、消化,最後融入自己想法提出問題。這樣一來,可以瞬間的拉近雙方的距離,讓對方覺得你不但聽得認真,還在不斷的思考。這樣,你們就從一個單純的主被動關係,轉變為了一個互動的關係。怎麼樣,聽起來是不是就覺得高級了很多。
當然需要注意的是,你提問的內容一定要是無攻擊性的,不傷害對方尊嚴的。不然好好地溝通,就會難免演變成一場打架鬥毆。
提出建議
如果在傾聽結束,你還可以給出建設性的建議,那你一定就是傾聽中的高手了。想像一下我們工作中遇到困難,找人傾訴的經歷,如果對方傾聽過後,給出了一個十分合理的解決方案,此時此刻的我們是多麼的欣喜。亦或是我們有問題總喜歡找專家,訴說遇到的問題,因為我們知道他們可以給予正確有效的建議。
提出建議對傾聽者來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但要保證傾聽過程的專注,還要求自身有一定的積累,這樣才能給出對方積極的有建設性的意見。如果你本身能力有限,那做到前面那幾點就好了。正所謂不懂還是多問得好,提出一些不著邊際的建議同樣會引得對方的反感。
寫在最後
傾聽看似是一項簡單的溝通技巧,但是要做一個好的傾聽者,我們還是有很多需要注意的地方。
希望看過這篇文章之後,各位看官在以後的傾聽過程中,都可以做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