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的傾聽者不只是靜靜的聆聽,還要有這幾個技巧

2020-12-19 職場何小河

身邊有不少的朋友都自稱是好的傾聽者。他們告訴我說,傾聽是最簡單的人際交往技巧,因為你需要做的就是靜靜地聽對方訴說,時不時地點頭表示認同,並配合眼神的交流。

如果真的如他們所說,傾聽真是太簡單了,你甚至不需要去理解對方說話的內容,著實是個好的演員。

傾聽是溝通的一部分,有情感的互動,有思維的碰撞。真正好的傾聽者,所需要做的遠不止靜靜地聆聽而已。那究竟如何才能成為一個好的傾聽者呢?

沉默是金

」如果你是一個啞巴,那你一定是個好的傾聽者。「雖然這是一句半開玩笑的話,但有這種想法的人我想並不在少數。很多人的想法都和我的那些朋友一樣,認為傾聽者更多的是扮演一個垃圾桶的角色,只要默默的承受訴說者一股腦的情緒傾倒就可以了。

適當的保持沉默確實是一個好的傾聽者的基本要求。訴說者找你或傾吐心事,或交流感想,是一個主動的交流姿態。如若不然,我們不妨試想一下,如果是一個傾聽者主動尋求訴說對象,那將是多麼詭異的一個畫面。

訴說者往往帶著急切想要表達的東西,一句簡單的噓寒問暖,立刻就可以進入主題。不用提示,不用誘導,他們就像是一口高壓鍋,時刻在尋找出氣口。

因此,作為這段「」臨時交互關係」中被動的一方,傾聽者的首要任務自然也是接受。在這一點上我們幾乎毫無爭議,傾聽者要有耐心,不能打斷訴說者的話。

基本反饋

如若一直保持沉默,難免會讓對方感覺你並沒有在認真地傾聽。因此,我們通常通過肢體和眼神的反饋,來表達「請繼續說,我在聽著呢」。也有時我們會在對方說話的空當說出「嗯」,「這樣啊」,「是嗎」等簡單的話語,來表達自己對話題內容的關注和興趣。

這些基本的反饋可以有效地保持訴說者的傾訴欲望。我們都知道,我們之所以要訴說,並不是單單地想把要說的話傾倒出去,我們同時也希望得到對方的反饋。比如,我們講笑話希望得到觀眾的笑聲,分享神秘趣聞希望讓對方大吃一驚。而這些基本的反饋,也恰恰可以滿足訴說者基本的訴求。

發出疑問

如果說剛才提到的肢體反應、眼神交流和簡短回話是基本反饋,那麼發出提問就是一個進階反饋。基本反饋最多可以讓對方感到你是在傾聽,還沒走神,可以維持住對方表達的欲望。如果碰見一個心思細膩的訴說者而恰巧你在「表演」,那他的表達欲會瞬間歸零。

發出提問之所以是進階的反饋,是因為提問需要將對方所說的內容接收、消化,最後融入自己想法提出問題。這樣一來,可以瞬間的拉近雙方的距離,讓對方覺得你不但聽得認真,還在不斷的思考。這樣,你們就從一個單純的主被動關係,轉變為了一個互動的關係。怎麼樣,聽起來是不是就覺得高級了很多。

當然需要注意的是,你提問的內容一定要是無攻擊性的,不傷害對方尊嚴的。不然好好地溝通,就會難免演變成一場打架鬥毆。

提出建議

如果在傾聽結束,你還可以給出建設性的建議,那你一定就是傾聽中的高手了。想像一下我們工作中遇到困難,找人傾訴的經歷,如果對方傾聽過後,給出了一個十分合理的解決方案,此時此刻的我們是多麼的欣喜。亦或是我們有問題總喜歡找專家,訴說遇到的問題,因為我們知道他們可以給予正確有效的建議。

提出建議對傾聽者來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但要保證傾聽過程的專注,還要求自身有一定的積累,這樣才能給出對方積極的有建設性的意見。如果你本身能力有限,那做到前面那幾點就好了。正所謂不懂還是多問得好,提出一些不著邊際的建議同樣會引得對方的反感。

寫在最後

傾聽看似是一項簡單的溝通技巧,但是要做一個好的傾聽者,我們還是有很多需要注意的地方。

希望看過這篇文章之後,各位看官在以後的傾聽過程中,都可以做得更好。

相關焦點

  • 想成為一個好的傾聽者嗎?試試這5個小技巧吧
    Castellon / Unsplash在所有的人際關係中,最重要的技能就是學會成為一個好的傾聽者。具有諷刺意味的是,成為一個好的傾聽者的想法是如此廣為人知以至於成為了陳詞濫調,然而,我們大多數人都不擅長傾聽。就像吃得健康或經常鍛鍊一樣,我們都知道這對我們有好處,但卻不一定做得到。
  • 閉嘴→做個好的傾聽者
    1 閉嘴→做個好的傾聽者閉嘴→做個好的傾聽者,讓說話者很舒服,表達的東西更多。,從而,傾聽者會提取到更多的東西,不管是為己所用,還是幫助對方,都要做個好的傾聽者。這也是鬼谷子大智慧的精髓,就是閉嘴。而且在說話的時候,如果和對方有分歧,要學會用反問的方式,得到對方的肯定,比正面較高下,要來的容易一些。
  • 良好的商務交往,專注地聆聽對方,讓他感覺到尊重就已經成功了!
    宴會上還有其他十幾位客人,但是卡耐基違背了社交禮儀,忽視了其他人,只顧和那位植物學家談了幾個小時。不知不覺到了午夜,卡耐基向每個人道了晚安,便離開了。然後,那位植物學家到宴會主人面前大肆讚賞了卡耐基一番,說卡耐基真是個令人興奮的人,還誇這誇那,最後說卡耐基是一位非常有趣的談話者。一位非常有趣的談話者?怎麼會這樣呢,要知道,自始至終,卡耐基可是幾乎什麼都沒有說。
  • 即使學了再多的溝通技巧,如果你不懂得傾聽,也做不成高效溝通者
    相較於其他講溝通技巧類的書,本書更側重於溝通原理,讓閱讀者從溝通的本質入手,了解溝通並不只是對某人使用的說話技巧,而更應該注重溝通內在的意義,即溝通是我們與他人共同經歷的過程,因此不管是作為說話者,還是傾聽者,我們都更應該持有尊重、主動的態度,從而形成更有效的溝通,獲取重要信息、建立信任關係。
  • 傾聽者複讀機哪個型號好,4款熱銷性價比型號推薦
    現在的初中生、高中生大部分都要用磁帶練聽力,用MP3的不多。雖然手機很方便,但是有些家長不希望孩子過早地使用手機,複讀機就能夠方便孩子進行英語聽力,下面給大家介紹這款傾聽者品牌複讀機,整理了5款熱銷型號分享給大家,一起來了解下哪款比較好用,哪個性價比高。
  • 認真地聆聽心靈的傾訴
    這種不喜歡向別人傾訴和也不喜歡別人向自己傾訴的狀態一直持續了三十多年的時間段,所以自然而然的我是一個性格比較內向孤僻的人。而這種不喜向別人歡傾訴的和不喜歡接收別人傾訴的狀態在近來有了一定的改變,從聆聽母親的嘮叨開始。
  • 在工作中有這兩種聆聽的技巧,原來看完之後你就會知道
    在工作中不知道你會不會這兩種聆聽的技巧,不懂的看完之後你就會知道。往往在工作當中,在聽別人講話的的時候,你聽了,卻沒聽懂,往往是因為以下幾種原因:1 聽而不聞:不做任何努力去聆聽;2 假裝聆聽:左耳進右耳出;
  • 學會用心聆聽,更要善解人意,這才是高情商的表現
    殘酷的事實是,大多數人的情商並不高,也沒有這種用心聆聽的能力。關於高情商,我們每天都在說,可是看不見,也摸不著,只能用心去體會,除了學會控制自己及他人情緒,我們還要學會用心聆聽,更要善解人意,才能成為一個高情商的人。我們通常說,最深的傷害來自最親密的人,它伴隨著一生,的確如此,你不是你父母的續集,不是你孩子的傳記,也不是你朋友的故事,你就是你。
  • 聆聽的技巧
    在推銷員中流傳著這樣一句格言:「推銷員只能有一張嘴,但卻要有兩隻耳朵。」這句話的意思大概就是告誡推銷員言多必失,與其將你的意見快速不停的告訴別人,不如多花一倍的時間用來聆聽對方的意思。這句格言不僅適用於專業的業務員,就是對普通人也很有益。
  • 會聽比會說更受歡迎,學會這些技巧,做一個高情商的傾聽者
    比如,「你天天夜不歸宿,你知道我有多擔心嗎?」,「我為什麼每次都要跟你報備行蹤,我也需要自由的空間好嗎?」02. 不良的情緒有時候,傾訴者的抱怨、憤怒或指責,極容易觸發傾聽者的不良情緒反應,讓傾聽者產生反感。一次談話就可能變成劍拔弩張的一場災難。
  • 伴隨聆聽,還是伴隨漫聽?
    ,就是單單只幹聽力這一件事,不同時幹其他事情。伴隨聽力,就是在做聽力的同時,還幹其他事情,一件甚至幾件事情。為了方便起見,稱為「伴聽」。嚴格意義上,聽閱,跟讀,朗讀,都是一種伴聽。因為在聽的時候,還要開口,還要用眼。伴聽活動裡,正在做的活動,我們稱之為「主活動」,聽力活動我們稱之為「伴隨聽力活動」。
  • 女人都想找一個自己的傾聽者
    或者「我幫你把問題解決了不就完了嗎?」如果你這樣說,那麼你還不夠了解女人。女人有時候訴說並非是指望別人幫助她解決問題,她只需要一個傾聽她訴說的人而已,她開不在平說完後問題是否得到了解決。這就是女人。但是,女人要想真正找到一個傾聽者,倒也不是件容易的事.用中出友可能因為戀愛而無暇顧及,親密愛人呢?
  • 第301篇《「謝謝聆聽」是個善意的錯誤》
    遺憾的是,不少人選用「謝謝聆聽」這個語式,這是一個善意的錯誤,但卻是沒有禮貌的,是很不應該的。最近,在我參加的諸多活動裡,發現在致謝頁面選用「聆聽」一詞的竟超過一半。不僅是學校的學生如此用,甚至很高層次的活動裡也出現這種錯誤,應該予以糾正。俯拾皆是的此類「善意的錯誤」,甚至出於著名媒體發布的文件
  • 三百的「傾聽者」用出30000的價值,西城媽媽「雞娃」也是挺拼的
    ,介紹得非常細緻👉:海澱牛娃英語必備神器,西城媽媽不服氣,我也早就發現它的好。這部分內容主要包括自帶資源以及第三方資源如何下載、搜索等。下面,我就帶大家一一去看下。已經有了傾聽者的童靴,可以拿著它,對照著這篇文章來操作下;還沒入的童靴,也可以收藏這篇文章,絕對比產品附帶的使用說明還詳細
  • 聆聽那微小的聲音,做一個傾聽者,幫助者,安慰者
    應當仰望神,因祂笑臉幫助我,我還要稱讚祂。(詩篇42:5)「耶和華說:『你出來站在山上,在我面前。』那時,耶和華從那裡經過,在他面前有烈風大作,崩山碎石,耶和華卻不在風中。風后地震,耶和華卻不在其中。地震後有火,耶和華也不在火中。火後有微小的聲音。」(王上19:11-12)」耶和華的話臨到他說,以利亞啊,你在這裡作什麼?」
  • 予你一份溫暖,我願意做你的傾聽者
    ,只是那個願意陪你聊天的人還沒有出現。是的,我們都太忙碌,有太多的事情去做,我們都渴望被理解,被尊重,渴望著在寂寞的時候有人陪伴,傷心難過的時候有人安慰,只是遇到這樣一個人很難,倘若遇到了,就要好好珍惜,珍惜這來之不易的相遇。
  • 聆聽是最高貴的品質
    周末在學習,其中半天的時間,老師是在講聆聽,老師一個特別重要的理念,聆聽才是最高貴的品質,這讓我特別感動。這個世界其實很多東西過剩,但是聆聽者卻永遠的缺乏。這裡就跟大家解構一下,聆聽的三個層次,期待每個人都能有自己真誠的聆聽者。
  • 不宜過多問成績 保持平常心 做個好的傾聽者
    通過以上訓練或模擬,提高孩子應對突發意外的能力,如此當意外真正來臨時,孩子才能不慌亂。易康秀強調,受疫情影響,今年高考推遲一個月,且首屆新高考面臨諸多未知,孩子們難免有壓力,家長及時關注孩子心理,幫孩子做心理訓練至關重要。 三、及時了解新高考改革的相關制度和政策,做到有備無患。
  • 雙語散文詩:我喜歡你是靜靜的
    still: it is as though you are absent   distant and dull of sorrow, as though you had died   One word then, one smile, is enough   And I m happy, happy that’s not true   我喜歡你是靜靜的
  • 人到中年:做一個傾聽者,而不是一個講述者
    01哈佛大學校長德魯·吉爾平·福斯特在2015年開學辭職的一篇演講,我至今印象深刻,她在這篇演講中提到:大學言論自由--每個人都有權表達自己觀點。這一點我們會繼續堅持,在應對指控的法庭上,在日後的公眾交流中,在我們每一天的生活中,都應該堅持這一點。用心聆聽,更包容地聆聽,不要怕犯錯,不要擔心,勇於嘗試,努力包容。讓我們相互學習,共同進步。這篇有當時的語境,當時哈佛大學的錄取政策備受爭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