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爸媽感覺真好 兒童福利院中的新型寄養家庭(組圖)

2020-12-22 搜狐網

  清晨5點多鐘,在兒童福利院3號家庭中,已經養成早睡早起習慣的4個兄弟姐妹睜開了眼睛。此時,媽媽張秀芬已經開始為孩子們準備早餐,爸爸盧戌成在忙著給孩子們穿衣服。因為要上幼兒園,爸爸媽媽每天都要起得很早為孩子們做準備。

  對4個孩子來說,有爸爸媽媽關愛的這個家卻不是一個普通的家庭。他們都是本市兒童福利院收養的孤殘棄嬰。在這個新型家庭成立三個多月以來,40多歲的爸爸和媽媽每天都在精心呵護著這個溫馨家庭的孩子們。

  自去年12月以來,兒童福利院和半邊天基金會共同創辦了「新和家園」院內小戶型寄養、小姐妹教育、大姐妹計劃、嬰幼兒撫育等項目,來自福利院的28名不同年齡和不同殘疾程度的兒童分別走入了在院內建立的7個有爸爸媽媽的新型家庭,開始了更加美好的新生活。1[2]

相關焦點

  • 南京市兒童福利院招募寄養家庭 每月付千餘元生活費
    原標題:南京市兒童福利院招募寄養家庭 每月付千餘元生活費   新華報業網訊 昨天下午,市社會兒童福利院在江寧谷裡舉行「我的夢,想有一個家」主題家庭寄養宣傳活動大會,公開向社會招募寄養家庭。  市社會兒童福利院從去年12月設立棄嬰安全島,接收的孩子數量激增,現有孤兒已達到850多名。
  • 福利院兒童寄養家庭過年 專家稱有利培養人格
    對於8歲的小康來說,2011年的春節不一般,他走出福利院,在長沙縣跳馬鄉一戶寄養的家庭裡過年。  捧著玩具模型,邊玩邊笑  2月2日下午,記者來到長沙縣跳馬鄉跳馬村村民易香芝家,這也是小康的新家,他在這裡寄養有半年了。狗「汪汪」地叫了幾聲,小康聽到聲音跑了出來,手裡拿著一個糯米肉團。
  • 揭秘家庭寄養:福利院截留部分生活費
    孤殘兒童在寄養家庭中生活的很開心。圖/CFP  近日,民政部起草的《家庭寄養管理辦法》(徵求意見稿)(下稱意見稿)出臺並向社會徵求意見,這讓北京大興的村民姬書麗看到了接回「兒子」的希望,就在幾個月前,寄養在她家11年的兩個孤殘孩子被接回福利院。
  • 福利院接收棄嬰逐年下降 家庭寄養要滿足5條件
    A 遭遺棄孩子女嬰佔多數   最近,本報持續關注被拐兒童找爸媽的進展,相比於他們,在兒童福利院還有另一個群體,他們和被拐兒童一樣只能在夢裡夢到自己的親生父母,這就是每年被遺棄的孩子。據兒童福利院相關工作人員介紹,目前全市每年送往福利院的棄嬰有30多個,98%左右都是1歲以內的嬰兒。
  • 孩子寄養出去後福利院怎麼管
    市兒童福利院數據顯示:最多時有200多個家庭參與,目前僅有79個  浙江在線6月1日訊(浙江在線記者 李玲 通訊員 傅哲寧)從2001年開始嘗試將部分孩子送到經審核的家庭寄養至今,杭州市兒童福利院在家庭寄養這條路上已探索了十幾年,既積累了許多有效的管理經驗,也遭遇了不少現實困難。
  • 172名殘孤兒童的3年「家庭寄養」(組圖)
    從建國起,我們國家一共建了208所兒童福利院,收養了近6萬名孤殘兒童。由於集中養育的模式存在很多弊端,於是家庭寄養理念被引進,福利院的孩子們可能擁有和這幾位老人不一樣的人生。  自從2004年6月1日,廣州市市長張廣寧給10名孤殘兒童進入試點家庭剪彩以來,廣州已經有172名孤殘兒童進入了寄養家庭,到今年,首批為期三年的正式寄養協議將要陸續到期。
  • 愛的寄養:80名孤殘兒童有了「新爸媽」
    這是黃宏英每天的日常工作,她十幾年如一日呵護著這些有身體缺陷的孩子們,為他們找到適合寄養的家庭。通過這些年的努力,五美社區的愛心寄養蔚然成風。目前有80名孩子寄養在該社區的40餘戶家庭中,在寄養家長的關愛照顧下成長。
  • 家庭寄養:有幸福,也有疼痛
    □南陽觀察記者李錚孫明哲 本報通訊員王玉 李棟    核心提示    據統計,我國有大約57萬名孤殘兒童,其中有10萬名左右的孤殘兒童生活在福利院,為了讓這些孩子更多地接觸社會,各地一直在探索以各種形式讓這些兒童回歸家庭。
  • 寄養家庭可領養孤兒
    本報訊(記者王皓)記者昨天從市民政局社會福利處獲悉,市兒童福利院已制定出《辦理寄養變領養工作的辦法》。今後,市兒童福利院寄養家庭的「爸爸媽媽」們,將可以成為法律意義上的真正父母了。  家庭寄養是由民政部門和社會福利機構將孤兒、棄嬰委託正常家庭進行撫養,由政府向寄養家庭支付寄養兒童的生活、教育費用的模式。
  • 我國擬規定寄養家庭虐待兒童嚴重者可追刑責
    所謂家庭寄養,是指經過規定程序,將民政部門監護的兒童委託在符合條件的家庭養育的照料模式。對於寄養家庭應當具備哪些條件,此次徵求意見稿的規定與現行辦法並無大的出入,包括人均住房面積、人均收入水平、健康條件及家庭關係等方面。但對於寄養人數卻有「收緊」,以進一步保障被寄養兒童的利益。
  • 家庭寄養困境孩子是社會的文明進步
    南京江寧兩個女童餓死家中、貴州畢節四兄妹自殺……這些悲劇的發生,令人在痛心之餘不禁反思,可以為困境中的孩子做些什麼?那些處於困境中的孩子可以去哪兒?近日,南京出臺困境未成年人寄養家庭評估標準,鼓樓區在南京全市第一個探索家庭寄養這種新型的養育方式,並且面向全區公開徵集寄養家庭。
  • 家庭寄養5年 腦癱兒能正常生活了
    因重度腦癱被遺棄的媛媛,如今與正常孩子幾乎無異  6年時間,鄭州市兒童福利院的家庭寄養模式,讓700多個孩子有了「家」  不過,寄養家庭多不富裕,社會接納意識低,讓家庭寄養模式現狀略顯尷尬  家庭寄養新規12月實施,流浪兒童也將納入範圍 給孤殘兒童一個「家」,你報名嗎?
  • 探訪寄養家庭:10年養10個娃 孩子期待更多家人
    在杭州餘杭區瓶窯鎮一帶就有這麼一批特殊的孩子、特殊的爸爸媽媽們。他們之間沒有監護關係,但卻生活在一起,這就是杭州市兒童福利院發展招募的寄養家庭。福利院將部分孩子寄養在這些家庭,讓這些孤殘兒童也能得到寵愛,享受家庭的溫暖。近日,錢報記者前往這些家庭,聽聽他們的故事。
  • 蕪湖將打造「寄養家庭」試點 參與家庭可獲生活補貼
    區別於集中供養與收養的寄養  所謂家庭寄養,是指經過規定的程序,將民政部門監護的兒童委託在家庭中養育的照料模式,使民政部門監護的兒童回歸到正常的家庭生活,享受到溫馨的家庭氛圍。  據蕪湖市社會兒童福利院副院長王英介紹,現行的《家庭寄養管理暫行辦法》是民政部於2003年正式頒布,2004年1月1日起正式實施的。
  • 南京出臺家庭寄養評估標準:離異不能超兩次
    編者按:說起收養,我們都很熟悉,寄養,就比較生疏了。前者是收養家庭通過評估,正式辦理領養孩子的手續,後者則是政府給補貼,委託社會愛心家庭代養一段時間,確保困境兒童得到照顧。兩種政策互為補充,目的都是為了讓更多的孩子感受到關愛;讓更多有愛心、有條件的家庭參與到愛心關懷中來。
  • 鄭州市兒童福利院簡介
    鄭州市兒童福利院是鄭州市民政局下屬全供事業單位,也是鄭州市唯一的專業兒童福利機構,2008年5月28日,正式開園,成為全國第一批開工和建成使用的「藍天計劃」項目。總體規劃92畝,床位1200張,功能集家庭養育、集中照料、醫療、康復、教育、技能培訓於一體。
  • 家庭寄養:他們被親生父母遺棄,卻在這裡得到童年幸福
    臨猗縣角杯鄉孤殘兒童寄養站就是一個經運城市民政局批准的家庭寄養管理服務站,座落在有500多戶人家的張吳村。寄養站的主要功能是為寄養家庭和寄養孩子提供康復、醫療保健和教育等服務,負責贊助平臺、管理平臺的日常維護。目前,寄養站管理著寄養在33戶家庭的74名孤殘兒童,這些孩子來自運城的13個縣市,均被父母遺棄。圖為兩名經寄養後能夠自理的孤殘孩子在寄養站特教班學習文化知識。
  • 每戶寄養兒童不能超三人 家庭寄養有法可依
    什麼情況下兒童可以被寄養?寄養家庭應具備何種條件?民政部近日頒布了《家庭寄養管理暫行辦法》,暫行辦法共分7章27條,明確闡述了家庭寄養工作的目標、管理、服務、標準及責任。該《辦法》將於明年元月1日起施行。
  • 福彩為兒童撐起一片天 走進鄭州兒童福利院
    愛心捐贈幫助孩子們更好地成長現場,收到河南福彩捐贈的愛心物品後,該福利院副院長李文利不斷表達謝意,感謝愛心單位的善舉,讓孩子們有了更好的生活條件。隨後,在李文利的帶領下,了解福利院的情況,並與孩子們互動,在資料展覽區,一幅幅圖片講述著福利院的發展歷程,在黨和政府的支持下,在福彩公益金的幫助下,不斷救助兒童,成為行業標杆;在教室裡,手工、美術等課程正在有條不紊地進行,看到活動的隨行人員後,孩子們熱情地打招呼、互動;在康復區,針對孩子的不同情況,進行專業的康復治療……「無論是生活、教育、寄養還是康復等,每項工作都嚴格按照要求
  • 南京出臺困境未成年人寄養家庭評估標準
    原標題:南京公開徵集寄養家庭  南京近日出臺困境未成年人寄養家庭評估標準,探索家庭寄養的養育方式,面向社會公開徵集寄養家庭。據了解,寄養家庭有相當高的標準,對經濟收入、家庭成員甚至照料人的婚姻情況都有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