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在幼兒園學了些什麼?
同事說,她一整天都被這個問題困擾著。開學這一周以來,她只能從老師發來的視頻片段中獲知一二,孩子的嘴像特工,問什麼都是「不知道」「不記得」,根本聊不下去。
其實這是這個階段的孩子普遍都面臨的問題。
一是孩子的記憶能力有限。
在0-6歲階段,孩子的大腦還沒有完全發育。他們常常只能記住一些零星的片段,有很多信息是丟失的。
二是孩子的理解能力有限。
比方說,我們經常問「今天幹了什麼」,「今天」這個時間概念對於孩子來說,就很抽象,他們聽不懂我們在問什麼。
那麼,怎麼跟孩子聊天,才能獲得儘可能多的信息呢?家長得學會這3個技巧。
1.改變提問方式
孩子跟大人不一樣,他們很難理解抽象的問題,也很難回答。因此,想要了解孩子在幼兒園的情況,要儘量避開「抽象」、「大範圍」的問題。
對於「你今天在幼兒園過得如何?」「你今天在幼兒園做了什麼?」這種問題,孩子很難回答,或是只會簡單回答「還好」「不記得了」這樣聊天就無法深入。
不妨問一些簡單、細節的判斷題和選擇題,保證能夠從孩子的回答中獲得有效答案。
比如說和孩子的對話可以這樣展開:
問:在幼兒園吃麵條了嗎?(判斷題)
答:吃了。
問:吃的炒麵還是熱乾麵呢?(選擇題)
答:熱乾麵。
問:味道怎麼樣?(判斷題)
答:我覺得很好吃。
2.結合場景提問
對於這個年齡段的孩子來說,形象記憶更佔優勢。因此,我們可以結合一些具體的情境去幫助孩子回憶。
每天老師都會將孩子活動的照片、視頻發至班級群,家長通過這些資源,能夠大致了解孩子在園的精彩瞬間。
這為我們和孩子聊天,也提供了很好的談資。比如說,媽媽看過孩子在幼兒園玩「老狼老狼幾點鐘」的視頻後,就可以問孩子:
問:今天在幼兒園玩了「老狼老狼幾點鐘」的遊戲,是嗎?
答:對呀。
問:我看見老師發的視頻了,好玩嗎?
答:好玩!媽媽,我一次都沒有被老師捉到。我小小地向前邁步子,等老師一說「十二點」,就飛快地往回跑,可厲害啦!
問:幼兒園太好玩了吧,媽媽能不能也去玩呀?
答:不行,要小孩才可以。
3.角色遊戲重現
孩子們隨時都能玩起角色遊戲,如過家家、超市購物、醫院看病等,從中收穫許多的快樂和成長。
離園回家後,家長也可以陪著孩子玩「老師上課」的角色遊戲,在遊戲中重現幼兒園的情境。
比如玩「老師上課」的角色遊戲,讓孩子當「老師」,家長當「寶貝」,請他帶著「寶貝」玩遊戲。
孩子像模像樣就玩了起來,說話都一套一套的。
「請小朋友都坐在自己的位置上。」
「今天我們玩個身體遊戲。我來說,你們跟著我說的做。」
「頭拍拍,肩拍拍,頭拍拍,肩拍拍,頭拍肩拍,頭肩拍拍。」
「跟上節奏哦~」
瞧,幼兒園裡玩了什麼,老師怎麼跟小朋友互動的,都可以通過角色遊戲進行了解。
掌握了這些溝通的小技巧之後,一定能夠幫助我們更多地了解到孩子的幼兒園生活。
此外,幼兒園教育不同於小學教育,它的教育成果不是顯性的,不能夠用作業、考試成績等外在的標準去考察。那些關於孩子的態度、習慣和情感傾向的根本性的東西,家長不容易看到。
1.走向獨立的開始
爸爸媽媽可以回想,上幼兒園之前的三年時光,孩子更多的是和熟悉的家庭成員在一起,比如,和爸爸做遊戲,由媽媽給他洗臉、洗澡等,即使是獨立的玩耍,他身邊也有這些最親近的人陪伴。
但是孩子入園後,情況就完全不一樣了。他在幼兒園需要面對很多陌生人,也需要處理很多從來都沒有遇到過的情況。無論是結識新朋友,處理同伴間的糾紛,還是回答老師的提問,解決自己吃喝拉撒睡的生理需要等,都需要他獨自去面對。
所以,對於孩子而言,上幼兒園是一個逐漸走向獨立的過程,也是一個成長的過程,非常重要。
2.學會生活自理
生活自理能力對於孩子來說,不僅是為了滿足其自身的生存需要,更是以後在社會中賴以生存的根本。現在多數孩子都是在父母「手心」裡長大的,自理能力普遍較弱。
當孩子來到幼兒園過上集體生活時,因為沒有了大人的庇護,很多事情都需要自己來做。加上孩子喜歡模仿,當看到別的孩子能自己穿衣、吃飯時,也會想要嘗試著自己做。漸漸地,孩子在集體生活中培養了良好的生活自理能力。
3.培養自主學習能力
除卻個別特別聰明的孩子,現在的孩子在智力水平上都差不多,但是為什麼入學後,他們的成績差異會那麼大呢?其根源在於他們的學習品質不同,也就是說他們是否開啟了自主學習模式。
學習品質包括學習態度和學習能力,它不是指孩子所要獲得的那些知識、技能本身,而是指孩子自己怎樣去獲得各種知識、技能。
幼兒園老師通過提供適宜的活動材料和場景,引發孩子在情景化的環境中進行自發的學習和認知建構,激發孩子的學習興趣,從而促進孩子學習品質的養成,為孩子的終身學習打下基礎。
4.性格和情感得到完善
三歲前孩子大部分都是和家人一起互動的,家人對他的關注與寵愛,會讓孩子缺乏共情能力,常常以自我為中心。
小班老師經常會有一個發現:剛入園的孩子大多是通過衝突同別人接觸的,他們不會一塊兒玩,不會相互借玩具。幼兒園的主要挑戰就是「去中心化」,教會這些完全以自我為中心的孩子向別人敞開大門,讓他們學會與外界相處。
俯下身子、耐住性子,用心聆聽孩子的感受,也能夠緩解爸爸媽媽心中的焦慮。今晚回家就用文中的幾種方法,跟孩子聊一聊幼兒園的生活吧!別看他想媽媽時會哭,玩起來就把什麼煩惱都拋諸腦後了。請相信孩子能夠克服困難,戰勝焦慮,迸發出生命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