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民間唱響抗戰歌曲 學者籲「不容青史盡成灰」

2020-12-11 臺灣頻道

  中新社臺北7月7日電 (記者 劉舒凌 路梅)臺灣民間團體中國統一聯盟、新黨青年軍、臺北市松竹梅文化基金會等7日在臺北分別舉辦抗戰紀念活動。《黃河大合唱》、艾青《雪落在中國的土地上》等抗戰時期悲壯的歌曲與詩詞,伴隨參與的民眾一同回顧抗戰史。

  今年臺灣民間舉行的各項七七抗戰紀念活動,傳唱昔日愛國歌曲成為共通點。

  中國統一聯盟今年演講會中增加抗戰歌曲合唱、《黃河大合唱》欣賞、詩歌朗誦等環節,邀盟員、友人共同欣賞。中國統一聯盟主席王津平接受記者訪問時表示,這些歌曲中有國家的苦難,希望通過文藝欣賞來張揚兩岸中國人期盼「祖國中興」的精神。

  臺北市松竹梅文化基金會等機構舉行的紀念會中,有愛國歌曲合唱比賽,吸引了許多老兵與家屬參與。主辦單位之一、全球華人紀念抗日協會籌備會主委鍾欣純表示,盼透過歌聲傳唱,讓當年為國拋頭顱、灑熱血的官兵能永遠被記憶與傳頌,讓逝者家屬以官兵為榮,讓倖存官兵在年老時,仍可感受到人們對其勇於犧牲的感念。

  在新黨青年軍於臺北中山堂抗戰勝利紀念碑前舉行的紀念活動中,臺北青年穿上抗戰時期軍裝,83歲的當年河北流亡學生劉慶林領唱昔日戰歌。新黨主席鬱慕明在活動中呼籲中國國民黨,不應忽略抗戰史。

  淡江大學副教授林金源近來數次於報章發表長文,直指「民族意識淪喪是臺灣社會一大憾事與隱憂」。他在中國統一聯盟的演講會上再度闡述,缺乏民族立場的歷史觀,誤導民眾走上價值虛無主義道路;在此氛圍下,臺灣社會積非成是。

  林金源具體列舉了接踵而來的荒誕現象:臺灣官方與民間近年幾乎將日本殖民者八田與一奉為英雄,而其實他主持建設烏山頭水庫,乃是執行日本帝國侵略政策而非出自善意;臺北市今年宣導6月17日是北投公園建成百年,然而此日是日本侵略者當年耀武揚威、開始經營臺灣的所謂「始政紀念日」,讓當年臺灣民眾咬牙詛咒、光復後停息超過一甲子的「六一七」竟悄然復活。

  這位學者指出,在這已被淡忘的七月七日,臺灣仍有神智清明、良心未泯的有識之士在聚集、吶喊;認清史實才能讓人民為所當為、止所當止,「不信國魂喚不回,不容青史盡成灰」。(完)

(來源:中國新聞網)

相關焦點

  • 全臺灣沒有一座 抗戰紀念館
    臺灣當局和臺北市政府當天沒有舉辦相關活動,僅是馬英九在臉譜(facebook)上發文紀念表示,「沒有抗戰勝利,就沒有臺灣光復,臺灣就無法脫離日本殖民,也不可能重回中國版圖」。要讓後世了解「七七」事變及抗日史緣由,並對犧牲的軍民先烈們表達敬意。「回顧歷史,這些攸關民族大義的事實,我們絕不能遺忘。」
  • 美知華派學者、臺海問題專家容安瀾去世,曾籲蔡英文承諾不獨
    容安瀾(Alan Romberg) 資料圖據多方消息透露,美國著名「知華派」學者、臺海問題專家容安瀾(Alan Romberg)去世。在史汀生中心發表的一篇專家自述中,他寫道,自己的父親在二戰時曾作為美軍士兵支援中國抗戰,在中國西部管理一座陸軍野戰醫院。回到美國後,父親已深深迷上了中國,迫不及待地與家人分享。容安瀾本科畢業於普林斯頓大學。
  • 不信青史盡成灰 _理論綜合 _光明網
    今年年初,一些微信帖子就出現了一些對已故總理周恩來十分不負責任的的言論,有的言論甚至把人民共和國在成長過程中所遇到的挫折歸咎於他。筆者以為,習近平同志的下面這段話可以作為我們對這樣一位歷史人物作出公正評價的重要參考。他說,「革命領袖是人不是神。儘管他們有很高的水平……但並不意味著他們的認識和行動不受時代條件限制。」
  • 島內各界紀念臺灣光復75周年,張安樂:臺灣需要再度光復
    隨後,參與紀念活動的統派人士,手持「臺灣光復節 要紀念 要放假」「兩岸再統一 臺灣真光復」等標語,從中山堂開拔,走向蔡英文辦公室前的凱達格蘭大道表達訴求。新竹縣議員羅美文在接受採訪時表示,「如果我們不站出來,今天台灣的街頭都靜悄悄,好像沒有這段歷史。我們走出來,是為了讓歷史不被淹沒,被抹殺。」
  • 寧波各地市民抗戰歌曲大聯唱 以歌聲紀念抗戰勝利70周年
    為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寧波市廣泛開展紀念抗戰勝利70周年抗戰歌曲大聯唱活動,一曲曲經典的抗戰老歌,記錄著抗日烽火崢嶸歲月,記錄著抗戰老兵的功績歲月流逝,艱苦抗戰的記憶不滅;歌聲猶在,噴薄而出的民族氣節永存。舞臺上參賽的各合唱團成員穿著莊重典雅的服裝,排著整齊劃一的隊形,用激情飛揚的歌聲向那段難忘的歷史歲月致敬,詮釋中國人民永不屈服的精神氣質。
  • 臺灣民間機構籲當局完善託育準公共化政策
    中新社臺北8月11日電 (記者 楊程晨 邢利宇)託育準公共化政策實施滿周年,臺灣民間機構託育政策催生聯盟(簡稱「託盟」)11日召開記者會,敦促臺當局針對政策漏洞修正相關法規
  • 臺民間機構籲當局完善託育準公共化政策
    臺民間機構籲當局完善託育準公共化政策 2019-08-11 148月11日,臺灣民間機構託育政策催生聯盟在臺北召開記者會。
  • 2首南京淪陷題材失傳歌曲將重新唱響
    南京市地方志辦公室7日披露,該辦研究人員遍覽現存的抗日時期音樂史料,確認了《首都淪陷紀念歌》和《紀念首都》是抗戰時期僅有的兩首直接以南京淪陷為題材的歷史歌曲。  今年12月13日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在即。南京市地方志辦公室組織了金陵科技學院大學生合唱團,依據文獻記錄的歌譜進行重新排練。
  • 臺灣各界紀念光復75周年:讓更多人了解這段歷史
    臺灣各界當天舉辦系列活動,紀念包括臺灣同胞在內的全體中國人民前僕後繼、浴血奮戰鑄就的這一偉大勝利。  臺灣抗日誌士親屬協進會與《海峽評論》雜誌社等團體當天在臺北舉辦臺灣光復75周年慶祝大會。臺灣抗日誌士親屬協進會理事長蕭開平致辭時回顧了臺灣人民在日據時期未曾停歇的抗日事跡和付出的巨大犧牲。他表示,「不容青史盡成灰,不信春風喚不回」。國家統一、民族復興是歷史的必然趨勢。
  • 「臺獨」學者94狂:要把日據時期歌曲改成臺灣軍歌
    據臺灣TVBS電視臺1月8日報導,島內「臺獨」學者李筱峰卻認為,臺灣的軍歌歌詞「黨國不分」,可以加點臺灣味、再把歌詞改寫,讓臺灣民眾更有認同感。而這早在日據時代,日本為了殖民統治臺灣,就把臺灣30年代的流行歌曲,像是《望春風》《雨夜花》等改成軍歌,宣揚理念。「臺獨」學者李筱峰建議,可考慮將同時代的《四季紅》改成臺灣軍歌。
  • 劉兆玄辭去臺灣「文總會長」,籲蔡英文勿帶頭「去中華文化」
    劉兆玄辭去臺灣「文總會長」,籲蔡英文勿帶頭「去中華文化」 中國臺灣網 2016-11-23 14:25 來源:澎湃新聞
  • ​臺灣各界紀念全民抗戰爆發80周年
    希望借活動,能重構並傳承正確的全民族抗戰史觀。」臺灣中國統一聯盟主席戚嘉林說,由於臺當局在文化上不斷搞「去中國化」,對外政策上一邊倒地投向美日。加上受「皇民化」教育的毒害,蔡英文公然停辦了由當局舉辦了多年的抗戰紀念活動。不過,戚嘉林也表示,雖然蔡英文當局不辦紀念活動,但臺灣民間對「七七盧溝橋事變」的紀念活動卻比往年更多更活躍。
  • 「中國三高」將唱響抗戰 聆聽「抗戰音樂盛宴」
    今年是全民族抗戰爆發77周年,也是國家首次以立法形式設立「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紀念日」,此次中國三大男高音音樂會將有助於在國內進一步營造紀念抗戰勝利、弘揚全民族抗戰精神的良好社會氛圍。  此次音樂會取名「抗戰」,是國內今年首部以「抗戰」為主題的大型聲樂史詩。
  • 「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幹」到底是寫給誰的?
    「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幹」到底是寫給誰的?朦朧詩人李商隱(約813—約858)晚唐詩人。字義山,號玉谿生,河南人。提到「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幹」這兩句詩,就不得不提到他的情感經歷。【深山傾情】李商隱一生雖短暫坎坷,但感情的經歷絕非尋常。
  • 臺前官員籲蔡英文把握執政機遇"修憲":可名留青史
    海外網7月5日電 臺灣前「國策顧問」郝明義接受電視節目訪問,呼籲蔡英文把握民進黨完全執政的歷史機遇,推動「修憲」,解決臺灣當局沒辦法運作的問題。郝指出,馬英九已錯過歷史機遇,他在2008年國民黨掌握「國會」絕大多數時應該「修憲」,若做了可以名留青史,但他錯過;這次民進黨取得完全執政,蔡英文不該再錯過機會,「修憲」才能一勞永逸,讓臺灣所有的問題出現真正解決的契機。(綜編/海外網 鞏浩)
  • 陳紫妍放歌央視國慶晚會 與眾星《唱響新時代》
    深圳、晉江、武漢、延邊、重慶五座城市通過精選歌曲和現場推介,向全國觀眾展現新時代的城市風貌,共同《唱響新時代》,共慶新中國成立69周年華誕。  用音樂展現新時代、新風貌,用歌聲詮釋新變化、新成就。本次晚會由央視主持人任魯豫、張宇、孫小梅、董藝、勝春、田龍共同主持。
  • 《八佰》大陸火熱上映 臺灣觀眾遺憾:打了民進黨的日本爹在臺難上映
    蘇恆認為,只有參觀抗戰紀念館後才能夠了解當時的中國人有多麼艱難,也才能夠銘記歷史,不忘國恥,也才能理解,身為中國人是一件多麼驕傲的事情。  「但可惜,在臺灣,我們沒有任何一座抗戰的紀念館,就連教科書都不太教『對日抗戰』這段歷史。」她表示,因此臺灣很多年輕人不懂日本曾經對中國人做出多殘酷的事情。對於大陸電影《八佰》能夠在臺灣上映,蘇恆認為這事絕不可能的。
  • 臺灣《傳記文學》連載點讚抗戰巨筆胡秋原
    圖:臺灣「中央大學」前校長餘傳韜為裴高才「胡秋原傳」題     剛剛出版的2017年第九期臺灣《傳記文學》,首先閃入眼帘的是著名文化學者成嘉玲於卷首籤名「編輯室手記」,文中開頭這樣寫道以此獻禮中國人民抗戰勝利七十二周年。    今年又是紀念七七事變八十周年,胡秋原正是七七事變後從海外歸來共赴國難的學者。回國之初,他在漢口主持《時代日報》、發起成立世界反侵略大會中國分會,當選為中華全國文藝界抗敵協會理事。成為武漢會戰期間以文筆作刀槍的「時代喉舌」。
  • 你聽過臺灣合唱團演唱抗戰歌曲《遊擊隊歌》嗎?
    這首《遊擊隊歌》是最經典的抗戰歌曲,可以說是家喻戶曉。而今天的這個版本來自1993年臺灣崇廉合唱團在第29屆文藝金像獎比賽演出中的珍貴錄像。雖然演唱少了一些氣勢,但這首好聽而有意義的歌曲得到傳唱,也非常值得讚揚哦!
  • 「唱響洞頭·放飛夢想」歌曲創作大賽暨中國海峽兩岸合唱節新聞...
    「唱響洞頭·放飛夢想」歌曲創作大賽暨中國海峽兩岸合唱節新聞發布會2013年10月15日 15:30:00來源:核心提示:在洞頭,有三首歌為全國人民所熟知,那就是六十年代創作的《漁家姑娘在海邊》、八十年代創作的《半屏山》、《山青青海藍藍》,數十年過去了,雖然有一些民俗歌曲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