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獨」學者94狂:要把日據時期歌曲改成臺灣軍歌

2020-12-15 環球網

【環球時報-環球網 記者 畢方圓】這是臺灣現在的陸軍軍歌,還是很有氣勢的,可以說雄赳赳氣昂昂。

據臺灣TVBS電視臺1月8日報導,島內「臺獨」學者李筱峰卻認為,臺灣的軍歌歌詞「黨國不分」,可以加點臺灣味、再把歌詞改寫,讓臺灣民眾更有認同感。而這早在日據時代,日本為了殖民統治臺灣,就把臺灣30年代的流行歌曲,像是《望春風》《雨夜花》等改成軍歌,宣揚理念。「臺獨」學者李筱峰建議,可考慮將同時代的《四季紅》改成臺灣軍歌。

報導稱,這旋律好熟悉,聽著聽著就會哼,原來是臺灣歌謠望春風,被日本人改編成軍歌《大地在召喚》,還有像這首同樣是名作曲家鄧雨賢的歌曲 ,《雨夜花》被改寫成《榮譽的軍夫》。當時在日本殖民統治當局,為了鼓勵臺灣人響應「大東亞聖戰」,將臺灣30年代留行歌重新填詞,方便教唱臺灣人。

臺北教育大學文化研究所教授李筱峰表示:「像這樣的音樂,我聽過《四季紅》改編成軍樂,在軍隊裡面也很會鼓舞人心,非常雄壯威武很好聽。」

他說的《四季紅》這首就是一首日據時代的臺語歌

「獨派」認為,過去的軍歌太多關於大陸背景,又「黨國不分」,改用臺灣人熟悉的歌曲,轉換成軍歌,讓當兵的臺灣子弟建立認同感。

李筱峰日前在親綠媒體《自由時報》上撰文稱,臺灣陸軍軍歌唱「黃埔建軍聲勢雄」,海軍軍歌唱「為青天白日旗爭光榮」,空軍軍歌唱「遨遊崑崙上空…看五嶽三江雄關要塞…要用血汗永固中華魂…」。李筱峰抗議道:「臺灣人納稅支持的空軍要去遨遊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的崑崙山、五嶽三江?不怕被打下來!而中華人民共和國正以武力威脅臺灣,要併吞我們,我們臺灣的空軍卻要『永固中華魂』?」

李筱峰建議,期待趕快更換軍歌,應以「認同臺灣、崇尚民主」為內容。編寫新軍歌,權宜之便可試試先改編臺灣過去流行的歌謠,以利教唱。怎麼改編,他提出了以上的那些日據時代的歌曲。

對於「臺獨」學者的看法,島內網友不以為然——

這位網友透露李筱峰一貫如此,這個李筱峰是個「鐵桿臺獨」,主張「臺灣主體性」,多次在其作品中否認「臺灣自古屬於中國」。

最近他尤其猖狂,在綠媒《自由時報》上呼籲,從鈔票、郵票,到駐外單位名稱,都該有所變革。這次呼籲改軍歌,也是系列之一。

看看此人以前發表的文章,就明白他是什麼貨色了。

還有網友這麼說:

好啦,笑笑就好。

相關焦點

  • 爺爺是日據時期漢奸,他是頑固「臺獨」分子
    同年12月,蘇貞昌在金門大學演講時又聲稱,「臺灣早已是獨立的國家,現在不回頭講『臺獨』,主要是要建設『國家』」。2019年,出任「行政院長」後的蘇貞昌屢屢放話挑釁大陸。有一次他赴「立法院」備詢,國民黨「立委」賴士葆質問他一直挑釁大陸,是否要將臺灣帶向戰爭。他竟然口不擇言地回應稱,一旦爆發戰爭,「給我一支掃帚我都跟他拼」。
  • 看到臺灣教科書上的這張圖片,臺獨氣炸了
    據臺灣「三立新聞網」報導,臺北教育大學教授李筱峰2日晚在臉書貼出一張照片,是臺灣初中二年級的社會課本,封面上出現了上海東方明珠塔
  • 臺灣學者潘朝陽:杜正勝或被列入「臺獨」分子清單
    據海峽導報報導(海峽導報記者 吳生林)「陳水扁時期的『教育部長』杜正勝,被綠營支持者稱為『臺獨教育總工程師』,實質上也是李登輝至陳水扁任上的『臺獨教育的操盤手』,大陸制定『臺獨』頑固分子清單時,有可能會把這個人列入。」
  • 臺灣課綱用「日據」還是「日治」,一字之差關乎尊嚴! 臺灣
    大公網記者沈世玄臺灣大學政治系教授、兩岸統合學會理事長張亞中23日在北京表示,臺灣教科書中對日本殖民佔領臺灣時期,究竟是用「日治」還是「日據」來表述,看起來僅有一字之差,但實質上關係到臺灣尊嚴。他同時用歷史事實舉證指出,「日據」的表述方式符合國際法要求,而民進黨對歷史的看法則完全束縛在意識形態之中。
  • @所有人,日據時期臺灣學生反殖民鬥爭圖文展在上海開幕
    2020年12月2日,上海圖書館,「跨越海峽的青春之歌」日據時期臺灣學生反殖民鬥爭圖文展開幕。本文圖片均為澎湃新聞記者 欒曉娜 攝12月2日,由上海市臺聯主辦的「跨越海峽的青春之歌」日據時期臺灣學生反殖民鬥爭圖文展在上海圖書館開幕。
  • 程朝雲:大陸學界有關日據時期臺灣經濟與社會文化問題研究綜述
    [9]王鍵在其專著《日據時期臺灣總督府經濟政策研究(1895~1945)》[10]中,也針對「殖民統治有益論」等「臺獨」史觀,從實證角度進行了批駁。周翔鶴曾分析介紹了四本經典的海外學者撰寫的有關日據時期臺灣經濟史的著作,分別是日本學者矢內原忠雄的《帝國主義下的臺灣》、臺灣學者塗照彥的《日本帝國主義下的臺灣》、美國學者何保山的《臺灣的經濟發展》和日本學者山本有造的《日本殖民地經濟史研究》。
  • 臺灣日據時期工程師八田與一塑像被斷頭 日媒驚呆了
    八田與一雕像與蔡英文 1981年,嘉南水利會向政府申請獲準將日據時代即建造的八田與一雕像放回烏山頭水庫前。之後,李登輝時期推出的初中《認識臺灣》教科書,首次在課本中提到八田與一興建嘉南大圳,使灌溉面積大增;此後,輿論開始出現愈來愈多肯定八田與一貢獻的論調。 繼任領導人延續此風,陳水扁於2007年7月12日頒贈八田與一褒揚令。
  • 臺大畢業典禮響起解放軍海軍軍歌,臺綠媒又不淡定了!
    寶島在祖國懷中,祖國在我們心中,我們一定要解放臺灣,統一兩岸!「臺獨分子」挾洋自重、圖謀損害國家主權與領土完整的罪惡行徑註定是絕路一條、死路一條,註定將為他們的昭著惡跡付出沉重代價,註定將被釘在民族歷史的恥辱柱上遺臭萬年。海峽兩岸一家親,兩岸同胞與人民血濃於水,兩岸早日實現統一是兩岸同胞與人民的共同夙願、呼喚與期盼。
  • 臺灣歷史博物館紀念抗戰收錄日本軍歌 被批扭曲歷史
    原標題:臺灣歷史博物館紀念抗戰收錄日本軍歌 被批扭曲歷史  中新網5月1日電 據臺灣《聯合晚報》報導,今年是抗日戰爭勝利70周年,臺當局規劃紀念活動,臺灣歷史博物館卻將日據時代在臺灣宣傳侵華戰爭的許多日本軍歌,收錄在臺灣音聲一百年的官方網頁上,這些宣傳侵略戰爭的軍歌,包括軍艦進行曲等。
  • 臺灣學者潘朝陽:「臺獨教育」操盤手杜正勝或入「臺獨」分子清單
    杜正勝吳生林 「陳水扁時期的『教育部長』杜正勝,被綠營支持者稱為『臺獨教育總工程師』,實質上也是李登輝至陳水扁任上的大陸有關方面正在研究制定「臺獨」頑固分子清單,將終身追責。如何擬定這份清單,島內知名統派史地學者、長期公開反對「臺獨課綱」的臺灣師範大學國際與僑教學院前院長潘朝陽教授,今天(11月6日)接受筆者採訪時,談到「臺獨教育」問題,點名「臺獨」分子杜正勝。杜正勝在推行「臺獨教育」中扮演了怎樣推波助瀾的角色?
  • 臺灣有多少日本人後裔?「皇民化臺獨」愈發泛濫
    據《環球時報》記者了解,實情並非如此,在臺日裔人數「暴增」,主要跟臺灣官方與民間的傾日、媚日,甚至重新被喚醒的「皇民化臺獨」有關,只是,儘管他們人數不多,在島內政商界的影響力卻不小。有關在臺日本人後裔人數,說法很多,從10萬到百萬都有。
  • 《新鴛鴦蝴蝶夢》被指系「臺獨」歌曲 黃安回應
    自稱「臺獨剋星」,多次舉報「臺獨」分子的臺灣歌手黃安,日前被臺灣音樂工作者楊緬因質疑為「臺獨」分子,島內親綠媒體甚至稱黃安為「臺獨臥底」。29日,黃安就此事向《環球時報》獨家回應稱,「這是一篇明顯不夠水平的抹黑文章。看來我打得『臺獨』哇哇叫,打到了七寸,所以才會勞師動眾抹黑我!並試圖利用網絡效應散播謠言,破壞我的形象」。
  • 日據時期臺灣學生反殖民鬥爭圖文展在滬開幕
    12月2日,由上海市臺聯主辦的「跨越海峽的青春之歌」日據時期臺灣學生反殖民鬥爭圖文展12月2日在上海圖書館開幕。中共中央候補委員,全國人大常委,全國臺聯黨組書記、會長黃志賢,上海市委常委、統戰部部長鄭鋼淼出席開幕式並講話。在滬臺胞和兩岸青年代表參加開幕活動並共同觀展。
  • 學者抗擊"文化臺獨" 欲在蔡英文辦公室前立慰安婦像
    中國臺灣網5月5日訊 臺灣大學政治系教授張亞中日前投書媒體指出,蔡英文任命「獨派」出任島內文化、教育部門高官,繼而邁出「文化臺獨」又一步。蔡英文此舉使自己對於兩岸關係的「善意」談話幾乎失去意義,也讓兩岸關係更險峻了。  張亞中在文中指出,鄭麗君即將任「文化部長」。
  • 臺學者喊話賴清德:你的「臺獨」勇氣會讓臺灣面對解放軍!
    臺當局「行政院長」賴清德26日公開自稱「是主張臺灣獨立的政治工作者」,成為島內第一位公開表明「臺獨」立場的「行政院長」。(露餡兒了!「我是主張臺灣獨立的政治工作者!」)逞口舌之快之後,島內的擔憂果然來了。有學者在臉書喊話賴清德,要注意其「勇氣」會給臺灣帶來什麼風險。香港中評社解讀說,該學者的意思是會讓臺灣面對解放軍。
  • 臺灣學者:警惕蔡英文「最後瘋狂」搞「法理臺獨」
    蔡英文把李登輝視為「精神導師」作者:吳生林「蘇貞昌不只『臺獨』,他還是大漢奸裔孫;李登輝和史明是『臺獨』首惡中的首惡蔡英文已經把『臺獨課綱』進階到最高級版本,要高度警惕她第二任期搞『法理臺獨』。」島內知名統派史地學者、長期公開反對「臺獨課綱」的臺灣師範大學國際與僑教學院前院長潘朝陽教授,今日(11月6日)接受筆者採訪時,從歷史脈絡角度點評他島內「臺獨」要角。在談到陳水扁與蔡英文時,潘朝陽指出,走過必留痕跡!陳水扁「臺獨」言行有很多。
  • 「臺獨」史觀建構臺灣新認同?兩岸學者介紹史觀由來
    「臺獨」史觀建構臺灣新認同?兩岸學者指中華民族歷史記憶不會「了斷」中新社北京12月8日電 (記者 楊程晨)中國社會科學院臺灣史研究中心8日在北京召開「『臺獨』『去中國化』歷史教育批判」座談會,邀請兩岸近30位涉臺研究學者介紹「臺獨」史觀的由來,研判臺灣新課綱上路後的實質影響。
  • 日據時期,臺灣是怎樣被日本統治的?
    清治臺灣時期1895年,甲午戰爭爆發,中國戰敗。日本強索臺灣,中國只能將其割讓給對方。從此,日本佔領臺灣50年之久。日本將臺灣建設成一個供給糧食的基地,也是南進太平洋的前哨站。日本這50年的治理,將剛剛踏入近代的清領臺灣,發展成了一個幾乎完全被日本同化的殖民地。日本治理臺灣的時間長度,只有清代治理臺灣的四分之一;但是,日本在臺灣留下的烙印,卻是非常深刻。
  • 「真相」日據時期:臺灣真的幸福嗎?
    日據時期:臺灣真的幸福嗎?臺灣在日據時期,於政治、經濟以及文化水平上得到一定程度的發展,加上戰後接收的國民政府治臺初期失政,以及本地人與當時來臺大陸人之間的思想隔閡,導致部份的臺灣人,在戰後對日據時期產生某些程度的懷念。
  • 臺灣新課綱歷史教科書上路 學者直批「教育臺獨」貽害無窮
    新華社臺北8月30日電(記者石龍洪 何自力)隨著新學期開學,按照臺灣新課綱編寫的歷史教科書正式上路。多位臺灣學者批評,新歷史教科書扭曲事實、篡改歷史,本質上是「去中國化」、搞「教育臺獨」,對臺灣貽害無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