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立夏是5月5日,正好逢上五一假期,而且還正處在疫情緩解階段,還不宜出門出門,在家裡過節的氣氛似乎比往年更加濃重一些。
就在昨天,老家親戚還捎來了雞蛋,讓我們立夏煮雞蛋給小朋友們吃。立夏吃雞蛋似乎是一個約定俗成的習俗了,這天的雞蛋也叫立夏蛋。
記得小的時候,家裡兄弟姐妹多,糧食通常是要搶著吃,一個星期甚至半個月才吃上一次肉也很正常,但只要到了節氣,奶奶總是變著花樣給我們做些吃的,比如立夏的彩蛋。
奶奶是用一種植物的葉子來煮雞蛋,煮出來的水是紅色的,雞蛋殼上也變成紅色,而且還帶著植物的清香,這種植物應該和做五色糯米飯的紅藍草是一種吧。如果沒有這種植物,用茶葉或者核桃殼也一樣可以煮出紅色的雞蛋。
俗語說 「立夏吃了蛋,熱天不疰夏」,疰夏大約是中暑的意思吧,天氣熱之後,人很容易匱乏,食欲不振,特別是小孩子,老人們說立夏這一天給孩子吃了雞蛋,就不容易中暑了,其實是代表了人們期盼家人孩子身體健康的美好願望。
還有一些地方,用彩色的絲線編織成一個兜,裡面放了煮熟的立夏蛋,掛在孩子的脖子上。孩子們掛著立夏蛋外出玩耍,三五成群聚在一起玩鬥蛋遊戲,鬥蛋時,雞蛋碰雞蛋,誰先破蛋誰先輸,真的很有趣。
據說茶葉蛋也是從立夏蛋演變來的,用茶葉煮出來的雞蛋,又香又好吃。人們加了鹽、酒、生薑、醬油等來調味,發現這樣煮出來的雞蛋不僅香還很入味,後來再經過改良,加入各種香料比如八角、肉桂、香葉等,茶葉蛋就流傳開來,變成了街頭巷尾的風味小吃。
除了吃雞蛋,很多地方還有燜鹹飯的習俗,也就是立夏飯。每個地方的習俗不同,立夏飯的煮法也不相同。
有些地方吃五豆飯,也就是用五種豆子比如赤小豆、黃豆、黑豆、青豆、綠豆等混合白米飯一起煮成五豆飯,吃起來嚼勁十足。要是牙口不好,可以先把豆子泡軟,燜煮爛了再放入白米一起煮。
有些地方煮烏飯,這也是三月三的一種美食。先把烏樹葉搗碎,也可以用楓樹葉,加水煮成黑色的汁,用紗布將樹葉過濾,用汁水來泡糯米一個晚上,第二天泡好的糯米上蒸屜蒸熟,這樣蒸好的糯米飯顏色烏黑亮澤,而且還帶著樹葉的清香,不僅好吃,還有益身體健康。
燜鹹飯是比較常見的立夏飯,立夏飯常見的材料有竹筍、豌豆、蠶豆、莧菜等,有五穀豐登的意思。立夏正是農作物進入旺盛生長期的時候,人們吃上一碗這樣的立夏飯,大約是期盼今年有個好的收成、人畜身體健康。
在以前,立夏前一天,孩子們要出門乞討,鄰居討來米一碗,也叫做「兜夏夏米」,然後再挖點兒雷筍、「偷」點兒蠶豆、摘點兒蒜苗。
立夏這一天,把雷筍切成丁,臘肉或五花肉切成丁,用油把肉炒一炒,再把筍丁和蠶豆炒香,再放入兜來的夏米一起翻炒至微黃,然後放水進入燜煮至熟透,最後放入蒜苗,一碗美味又好吃的立夏飯就做好了。
經過春季的青黃不接,立夏正是各種農產品逐漸上市的季節,蔬菜有黃瓜、蠶豆、蒜苗等,水果比如櫻桃、枇杷、青梅等……足以讓人一飽口福。
今年過立夏不將就,你準備好怎麼過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