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邊苑法談]「程序」的價值

2021-01-08 央視網

[邊苑法談]「程序」的價值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7年04月02日 15:26 來源: 法制網

    日本法學家谷口安平曾舉過一個如何「分蛋糕」的例子。分蛋糕在分配順序上既可以從最年幼的小童開始,也可以從資歷最深或職權最高的長者開始;在分配份額上也可以依年齡、資歷或職權的不同而大小不一。谷口先生為人們提出了一個非常有趣的難題,即我們很難斷定哪種方法正確、公平、恰當,因為每種分配方法背後都有一種價值思考,如:尊老愛幼、尊重權勢、保護弱者,甚至是平均主義。每一種辦法自有其道理,但到底哪一種辦法公正可行,則需要經過大家討論共同確定。這種通過集體議定的方式來確定分蛋糕的方法便體現著一種價值,即程序公正。

    法律可以按照其內容的特點,分為實體規範和程序規範。程序法與實體法一樣,都體現某種價值。程序法所體現的價值,我們稱之為「程序價值」,用以區別於實體法所體現的價值。程序價值包括追求事實上的真實性和客觀性,決策程序上的民主性和科學性,實體規範實施的可操作性和公正性,在審判程序上的客觀性、合理性、平等性和公正性以及對生命價值的尊重及效率的考量。關於程序法本身反映的價值,我想講一個《聖經》所記述的蘇珊娜與長老的故事。

    《聖經》裡關於蘇姍娜與長老的故事可以說是西方文獻中有關審判程序的最經典記載。根據《聖經》「但以理書」記載,美麗的蘇姍娜是有錢有勢的Joakim的妻子。Joakim好客,一天到晚門庭若市。在他的客人中,有兩位長老因覬覦蘇姍娜的美貌,經常到Joakim家作客。有一天,他們碰巧看到蘇姍娜獨自一人在家沐浴,受欲望的驅使,兩位長老百般引誘蘇姍娜,企圖與她同床。長老無理的要求遭到蘇姍娜的斷然拒絕。惱羞成怒之下,長老們威嚇蘇姍娜,倘若她不從的話,就誣告她與別人通姦。儘管受到威嚇,蘇姍娜寧願屈死於長老的誣告,也不願在上帝面前犯罪。於是,長老氣急敗壞地誣告蘇姍娜。不幸的是,眾人相信了長老的話,判定蘇姍娜有罪。在蘇姍娜即將被處死的一剎那,上帝聆聽到了她那發自內心的虔誠祈求。上帝以聖靈呼喚一位名叫但以理的少年挺身而出,大聲疾呼蘇姍娜是無辜的。但以理要求重新審訊兩位長老。為避免串供,他機智地把兩位長老分開訊問。但以理向兩位長老提出了他們是在什麼樣的樹下發現蘇姍娜和一個年輕人通姦的同一個問題,卻得到了兩位長老的不同答案。他們回答所說的樹名各不相同。最後,長老們不得不承認撒謊並犯了誣陷罪。蘇姍娜無罪獲釋而兩位長老按照摩西的律法被處死。在這個故事中共同被告應分開審訊以防串供這一基本程序要求,反映的就是通過程序規定確保案件事實的真實性的原則。

    在現代司法程序上,以美國聯邦法院民事訴訟規則為例,有關案件審理之前的證據發現程序(evidencediscoveryrules)、案件審理過程中的交叉問詢(crossexamination)、傳來證據規則(hearsayrules)等程序規則均是為了追求事實上的真實性和客觀性的價值,而審理前的證據交換會議(pre-trialevidenceexchangemeeting)和證據的相關性規則既考慮到追求案件事實真實性的價值,又考慮到審判效率。至於缺席判決規則、限定有關程序辯護理由提出的期限以及有關集團訴訟的規則主要考慮的是效率原則,旨在節約司法資源和納稅人的錢。在刑事訴訟案件的審理中,美國法院要求針對被告的證據應符合「毫無任何合理疑問」(beyondanyreasonabledoubt)的標準。這種證據要求充分體現了對人的生命權利的尊重。其價值觀念的內涵是:人的生命至關重要,任何可能導致死刑的錯判都會使被告蒙冤九泉且再無糾正誤判的機會。

    我們強調程序正義的重要性,並非忽略實體正義的價值。社會公正是人類具有永恆意蘊的價值理念,是社會發展的終極目標。程序正義的重要性,不僅在於對實體正義的維護和保障上,而且在於它是一種看得見的正義。因此,我們在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過程中,一方面必須注意維護實體正義,但另一方面應當把對程序正義的認識和追求提到相當的高度,應當認識到它對於社會公正大廈的基石性作用,沒有程序的保障,正義是否可以實現是值得懷疑的。

    法律的智慧不僅體現在實體法,更體現於程序法。對於實體規範與程序規範之間的關係,我們可以用這樣的比喻來形容二者之間的關係。前者如同血液,而後者如同血管脈絡,使血液得以「運行」,前者是主體,後者是載體。後者使前者得以有效地實施和實現。兩者相輔相成,缺一不可。實體法對於定義法律中實體規範固然重要,但程序法制定的程序規範也是法律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甚至在某些情況下,應該優先考慮程序。我們難以想像,如果沒有程序性規定,那些實體法規定的各種「宣告式」的實體規範如何被確保得到實施。

    (作者系美國貝克博茨律師事務所合伙人)

責編:石光輝

相關焦點

  • 審委會直接審案的程序法價值
    、公開與民主理念的重要價值,也充分彰顯了我國審委會制度經久不衰的強大生命力。  審委會直接審案模式,其實在程序法意義上極具價值,也是審委會制度的職能回歸與角色還原。在訴訟法學理論中,審判的親歷性不可替代、審理的公開性不能違背、裁決的民主性不容減損。親歷性不在則正當性不足、公開性有違則公正性堪憂、民主性克減則專業性欠缺,因此,審委會直接審理案件應成為今後審判工作中的常態與亮點。
  • 從「勝敗皆服」談程序價值標準的中國式內涵
    司法程序的過程是查明事實,適用法律,最終達到解決糾紛的目的。從「勝敗皆服」角度而言,我國現實情境下的程序價值標準應該是綜合性價值標準,兼具程序工具主義與程序本位主義的雙重內涵。現代司法程序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但是,程序本身也有很多不足與缺陷,我們要防止從一個極端走向另一個極端。
  • 程序正義的價值初探——以訴訟程序為中心
    現代漢語中「程序」一詞有很多含義,包括機器的操作規程、電腦軟體的設計程序、事項的展開過程和先後順序等等, 包含著主體、時間、空間、順序等基本要素。 關於什麼是法律程序,我國學者一直以來沒有給予明確和清晰的界定,大都僅僅是將法律區分為實體法和程序法,進而對程序法進行定義,如有的權威法理學書中所寫「根據法律規定的內容的不同,又可稱為主法和助法。
  • 程序正義的價值(上篇)
    「程序工具主義認為,實體公正是訴訟的唯一價值,程序法的價值在於保障實體法的正確實施,其唯一的正當目的就是最大限度地實現實體法,因而僅僅具有工具性的價值,程序公正本身沒有絕對意義」;而「程序本位主義主張程序至上,認為程序法的價值在於其自身所具有的獨立價值而不在於其能保障實體法的正確實施,程序本身的目的性價值是民事實體法的正確實施,程序本身的目的性價值是民事訴訟程序追求的唯一目標,而實體公正作為程序公正的產物而存在
  • 程序公正的價值研究
    程序公正的價值標準  一般認為,法律程序的價值可以分為兩種:一是作為追求良好結果的手段,二是程序自身的德性。因此,評價某種法律程序有兩條標準即程序工具主義和程序本位主義。   一、結果好什麼都好:程序工具主義。
  • 正確處理執行實體法與程序法的關係
    為全面準確把握這六個關係,本版特別開闢「法律監督能力建設六個關係系列談」欄目,從今日起,分6篇連續刊登最高人民檢察院檢察理論研究所研究人員撰寫的學習體會文章,敬請讀者關注。在檢察工作中,正確處理執行實體法與執行程序法的關係,對於保障實體公正與程序公正的有機統一,維護公平正義,具有重要的意義。
  • 李林:實體法與程序法
    實體法與程序法的劃分,就是其中的一種分類。一般而言,根據法律規定內容的不同來進行劃分,可以分為實體法和程序法。實體法是規定和確認權利和義務以及職權和責任為主要內容的法律,如憲法、行政法、民法、商法、刑法等等;程序法是規定以保證權利和職權得以實現或行使,義務和責任得以履行的有關程序為主要內容的法律,如行政訴訟法、行政程序法、民事訴訟法、刑事訴訟法、立法程序法等等。
  • 三學淨苑舉辦2014年「冬至祭祖祈福」系列法會
    三學淨苑住持開應大和尚主法(圖片來源:鳳凰佛教) 冬至到來,三學淨苑特舉行為期11天的「祭祖祈福」系列法會,法會包括地藏七、三時繫念、放生活動、授三皈五戒儀式四個部分。 地藏七 2014年12月15日至21日,三學淨苑舉行地藏七,隨著住持上開下應法師主持的灑淨儀式,冬至祭祖祈福法會拉開帷幕,三學淨苑正覺念佛堂、華嚴講堂兩處會場悉皆清淨。
  • 古藝新芳香四海——邯鄲叢臺酒苑採訪記
    中原新聞網邯鄲訊(記者 李永偉)車輛消毒、體溫檢測、掃碼登記、人體消毒……4月27日上午,經過一系列嚴格的防疫程序後,記者走進景區式工廠——邯鄲叢臺酒苑。恢弘的建築、漂亮的景觀、寬闊的道路、綠色的園林,給人一種現代感、文明感、古樸感、厚重感。
  • 論程序法事實的證明責任
    一旦程序法事實發生爭議,應當按照訴訟模式、證明能力、程序利益的歸屬合理地分配證明責任。文章從程序法事實與實體法事實的關係出發,將程序法事實分為競合的、依附的、獨立的程序法事實,並且分別探討了相應的程序法事實的證明責任問題。  關鍵詞:刑事訴訟 程序法事實 證明責任  程序法事實是指由程序法特別是訴訟法規定的有關程序進展狀況的事實。
  • 張翔:為什麼「憲法程序法」?
    第一屆的主題是「國家機構」,第二屆主題是「部門法的憲法化」。應該說前兩屆論壇都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對中國的憲法學術都有推進作用。那麼,今年的論壇為什麼會選擇「憲法程序法」這個主題呢?2018年7月,《中國法律評論》請全國人大法工委的張春生主任、秦前紅老師和我就「推進合憲性審查,加強憲法實施監督」做了一場對話。我的角色設定是向兩位前輩提問。我提了一個問題:是否需要做憲法程序的研究。
  • 中國行政程序法立法展望
    制定國家層面的統一行政程序法典的條件正日趨成熟。在此背景下,對長期來涉及行政程序立法的一些重要方面存在的不同意見,做一個回顧、比較和梳理,提出可資考慮的建議,對草擬統一程序法典也許不無參考價值。如刑事案件庭審中,如果法官數次粗暴打斷被告辯護律師的發言,被告及旁聽人員就會對該庭審程序產生不公正感,人們很容易就會作出這樣的庭審程序是非正義的判斷。因此,在程序法領域,程序法律制度儘管不能保證程序正義理想得到徹底實現,但應當儘量減少或者克服明顯非正義的情況,應該滿足一些起碼的價值標準。
  • 【淨苑新聞】6月6日—8日山東菏澤三學淨苑中高考祈福法會圓滿落幕
    2017年三學淨苑中高考祈福法會現場2017年6月6日—8日,山東菏澤三學淨苑舉行中高考祈福法會,讓佛法中的大智慧,
  • 園博苑觀光自行車慢行系統本月上線 微信小程序上即可租車
    接下來,騎行者可在7個點位自行借車及還車,短時間內飽覽園博苑內的更多風光。此前,園博苑內僅有一個租車點位,位於遊客服務中心附近。市民及遊客只能在這個點位人工辦理手續借車、取車,還車時往往較為不便,也帶來了騎行線路的重複,體驗感不佳。
  • 強化程序法指導性案例作用
    當前我國正處於法治發展加速期,指導性案例更是在彌補成文法不足等方面扮演著舉足輕重的角色。  一般來說,指導性案例系統包括實體法案例和程序法案例。在英美法系國家中,程序法判例佔有更大的比例。對於我國而言,實體與程序並重理念的日益增強,程序法指導性案例的作用也應該越來越受到重視,特別是要重視發布專門為解決程序法中突出法律適用問題的指導性案例。
  • 刑訴法修改:承前啟後的程序法變革
    與域外刑事缺席審判的理論及實踐相比,此次修法新增缺席審判程序的相關規定,以我國國情為背景,是刑事訴訟領域對我國反腐敗治理需要的回應,體現了我國寬嚴相濟的刑事政策以及審慎善意的刑事審判理念,具有鮮明的中國特色。
  • 最高法談指導性案例的實踐:最大價值在於運用
    最高法談指導性案例的實踐:最大價值在於運用 2019-02-25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陳海峰   中新網2月25日電 最高人民法院研究室副主任郭鋒25日表示,指導性案例的生命就在於運用,它的最大價值也在於運用
  • 【書香法苑 】讀《追風箏的人》有感
    【書香法苑 】讀《追風箏的人》有感 2020-12-18 11:3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王垠:談程序的「通用性」
    我並不否認「通用性」的價值,實際上我的某些程序通用性非常之強。可是很多人所謂的「通用性」,其實達到的是適得其反的效果。這種現象通常被成為「過度工程」 (over-engineer)。現在再來看我們的軟體行業,你也許會發現:代碼需要被「重用」的場合,實際上比你想像的要少我發現很多人寫程序的時候連「眼前特例」都沒做好,就在開始「展望將來」。他們總是設想別人會「重用」這段代碼。而實際上,由於他們的設計過於複雜,理解這設計所需的腦力開銷,已經高於從頭開始的代價。所以大部分人其實根本不會去用他們的代碼,自己重新寫一個就是了。
  • 《行政程序法》難產25年背後:權力不願自縛手腳
    他認為,《行政程序法》應包括行政活動程序、行政立法程序和行政機關行使裁決權所依照的程序。  未曾料到,這一設想竟成四分之一世紀的等待。繼陶希晉、張尚、龔祥瑞等多位法學大師之後,2008年,中國行政法學界泰鬥王名揚教授以92歲高齡在北京離世。當年的幹將相繼離去,而《行政程序法》仍游離在立法計劃之外。  北京大學法學院姜明安教授是這段歷史的見證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