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重組家庭,子女不願意?老年期性心理現象

2020-10-08 柚子健康

傳統的社會文化意識對老年人的性意識起著壓抑作用,影響著老年人的身心健康。因此,老年人的性心理問題應該引起全社會的關注。「子女兒孫都滿堂了,還老來俏!」、「難道他(她)們還迷戀性生活?」。這些話使老年人常常感到煩惱和壓抑,老人也面臨著性心理問題。


大多數人,不僅青年人、中年人,甚至老年人自己也簡單地認為:花甲之後性能力已經喪失了。其實,這種想法是不科學的。許多科學研究結果表明,健康的老年人普遍存在性慾,並能進行性生活。進入老年期,性慾和性能力會隨著年齡的增加而有所下降。但是,衰老並不意味著性慾的必然減退和獲得性高潮能力的喪失,老年人並非沒有性行為。其性慾很大程度上受社會環境和文化背景的影響,如中國的「無欲則長壽」等傳統觀念會給老年人帶來極大的性壓抑。

老年人的性生活不僅表現在性交行為上,而更廣泛的是感情上彼此依戀和需要。他們害怕孤獨,需要配偶;害怕寂寞,需要傾訴;害怕冷落,需要關愛。這種感情上的強烈依存是中青年人體會不到的由於性愛和情愛能促進老年人的身心健康,帶來感情上的滿足,有助於消除孤獨感,增強自信力,整個社會應對他們給予充分的理解和幫助。

目前,我國老年人中因喪偶、未婚、離婚而獨身的已超過3500萬人,佔老年人總數的45.7%。老年獨身男女比例為12。老年人的婚姻狀況對自身的健康是有很大的影響。

有配偶的老年人,無論是生理狀況還是心理狀況,一般都優於無配偶者。我們常常看到,晚年喪偶後,存活的一方身心將受到沉重的打擊,甚至在很短的時間內相繼死亡。喪偶後,原來從配偶那兒得到的關心、體貼和心理支柱突然消失,導致心理平衡失調,感到孤獨空虛。他們非常希望重新獲得配偶情感上的支持和生活上的幫助。因此,老年人的再婚問題越來越突出,也越來越受到社會的關注。

由於傳統觀念的影響,家庭、子女、社會對老年人的再婚不予理解,多持否定態度。很多現代的青年人對自己父母親的再婚,感情上轉不過彎來。其實老年人的再婚不僅是生理上的需要,更重要的是心理上的需求。儘管子女兒孫能對老年人體貼尊重和贍養,並給予生活上的照料和精神上的關懷,但兩代人在情感、需求和行為方式上都有很大的差別,子女的情感和行為不可能代替老人間的那種特有的依戀和情感。更有少數老人無法忍受子女冷淡、歧視、虐待的生活,渴望找到新的伴侶,從精神上得以慰藉和補償。

事實證明,老年人再婚對老年人的健康長壽、對家庭和社會都是有益的。所以孩子對老人的晚年生活要多一些理解和包容,不要讓老人的老年還過的悽苦,找個人陪伴著,不但讓老人有個安慰,也一定程度上緩解了孩子的壓力。

相關焦點

  • 近些年,農村有很多老人都不願意幫子女帶孩子!為何?農民知道嗎
    而在收入比較單一的農村地區,要負擔起這些消費的家庭,大部分家庭的選擇都是外出打工賺錢,而外出打工家裡的孩子就只能是留給父母來照顧。所以在農村留守兒童比較多,很多孩子都是由爺爺奶奶或者外公外婆帶。而最近這幾年由於對孩子教育要求的提升,不少老人對帶孩子這件事開始反感起來了,表示不想再幫子女照顧孩子了。而很多年輕人也表示不願意要父母照顧孩子,這是為什麼呢?下面就讓讀者來聽聽農村老人們的心聲。
  • 不願意幫子女帶孩子的老人,現如今確實幸福快樂嗎?結果非人所思
    因此如今老人給子女帶孩子的狀況就十分廣泛了。以前有些人做了一個任意調研,絕大多數的老人都不願意幫孩子帶孩子,由於會攪亂自身的日常生活。但是接受現實又很無奈。
  • 「你不幫忙帶娃,我就不願意養老!」你的家庭是這樣的嗎?
    在現在的社會,因為帶小孩的問題,很多很和諧的家庭,都會出現一些裂痕,目前中國最普遍的現象就是老人帶小孩了,很多家長都是忙著自己的事情,但是一旦老年人因為一些原因無法幫子女帶孩子,或是不願意幫子女帶小孩,造成了很多聲音,比如說」你不幫忙帶娃,我就不願意養老!
  • 《向陽的日子》——重組家庭中的親子關係
    但是在心理健康方面,再婚家庭的兒童卻沒有表現出與單親家庭兒童顯著的差異,雖然生活在這兩種家庭的兒童,在心理健康方面都比原生家庭兒童略差。這也說明,兒童要克服兩次家庭結構改變(離婚到再婚)比克服一次改變(離婚)要更加困難。除了心理上的適應之外,單親家庭或重組家庭中的孩子也更可能遭受暴力或其他形式的欺凌和虐待。
  • 重組家庭後,孩子的成長該如何保護?
    重組家庭就是一對夫妻離婚後,然後又各自找到新的伴侶結婚生活,其中帶著前婚子女到新家庭的,我們就叫這種做重組家庭,由於家庭關係的複雜,家庭成員的情感也是相對敏感,特別是兒童。在小朋友的成長中可能曾接觸或看過一些小故事就是描述惡毒的繼母或是施虐的繼父,容易讓小朋友潛意識下生產了對繼父繼母的牴觸恐懼。例如經典的白雪公主、灰姑娘等。
  • 要不要隔代帶娃,老人帶娃矛盾多?子女做到這五件事,家庭更和諧
    對於有孩子的父母而言,想要一邊工作一邊帶孩子,是十分不現實的,於是出現了一種新趨勢「老人帶娃」。在中國,這種現象是比較常見的。也有一部分老人表示不願意幫忙帶孩子,不想付出了不落好,通常這部分老人會多少被說老人「自私」。無論老人願意還是不願意幫忙帶孩子,你要明白老人帶孩子不是他的「義務」,也沒有哪條法律規定必須幫子女帶娃,誰都不能「道德綁架」。
  • 親生兒子活埋親娘,是喪盡天良,還是重組家庭親子關係造成的悲哀
    重組家庭親子關係存在的問題重組或再婚家庭的孩子,因為家庭的分裂會更加敏感和脆弱,由於家庭原因的特殊性,孩子在新的家庭受到的教育方式,交流溝通模式,包括與父母的關係都會發生變化,這對於孩子的心理成長和性格發育都會存在問題。
  • 空巢不空心 關注空巢老人心理健康問題
    4.2.1的家庭模式讓青年人背負養老的經濟壓力的同時,難以照顧到老人的心理健康,使得空巢老人的心理問題越來越突出。相關調查顯示,我國內地老年人群自殺率為37.34/10萬人,較以往還有增加趨勢,僅次於韓國、中國臺灣。   空巢老人受生存環境影響,整體心理狀況較成人群體差,對外界刺激更為敏感,不可避免地出現反應過激的急性症狀和行為。
  • 老人耳聾,子女應該怎樣勸說?
    許多時候子女想為父母配聽力設備,卻遭到百般拒絕,寧願把電視音量開到最大、和人吼著說話,卻不願意使用聽力設備。老小孩、老小孩,老人上了年紀,有時會像小孩一樣任性固執,想要勸說老人使用聽力設備,需要的是耐心的態度和科學的知識。
  • 不幫子女「帶娃」的老人,家庭關係會怎樣?3種結果:心酸又現實
    當你問她們為什麼老人不幫忙看孩子時,她們也是一臉的無可奈何,而且對老人也是抱怨連連。那麼,老人有義務幫子女帶娃嗎?若拒絕帶娃,可能要面對這3種情況!,引發家庭矛盾。但他們卻忘記了父母根本就沒有贍養子女後代的責任和義務,父母為子女操勞了大半輩子,也想年老後能安享晚年,如果孩子只考慮到自己的不容易,而不為父母多想想,多體諒一下父母,在父母不願意給自己帶孩子時,心中產生不滿,就會因一點小事就跟他們起爭執,時間長了,就會引發家庭矛盾。
  • 等你們老了,會願意幫子女帶孩子嗎?
    在此基礎上,時代不同很多育兒的觀念亦不相同。這也是老人帶孩子、隔代教育最大的問題。累不僅僅是心理,還有身體很多媽媽都說,帶孩子比上班還累。不管是小時候夜裡起來好幾趟餵奶,還是孩子大了到處亂爬亂跑離不得人……媽媽很辛苦,很不容易。而隨著晚婚晚育現象的普遍化,許多家庭迎來新生兒的時候,多數老人已經超過60歲了。他們中或許有身體素質特別棒的,但是大多數多多少少有一些基礎病,精力和體力也大不如前,所以帶起孩子來更加地力不從心。
  • 家庭和諧=老人心理健康?不,情緒要靠自己來守護
    都說「家是港灣」,對老人來講居家是長期身處的環境,家庭無疑是他們互動最多的場所,因此家庭氣氛是不是和諧對老人心情的影響也很大。如果家庭氛圍和諧、有強大的支持作用,老人的心境也會相對好。反之,如果家裡面總是各種衝突爭吵或者是子女在外無人陪伴,老人就更容易孤獨傷神。
  • 違反贍養義務責任的法律規定,重組家庭繼子女是否有贍養義務
    贍養義務——重組家庭繼子女是否有贍養義務重組家庭繼子女是否有贍養義務重新組建家庭中的子女,一般情況下對親生父母和繼父母都需要贍養。不贍養老人違法嗎為保障受贍養人的合法權益,《婚姻法》規定:子女不履行贍養義務時,無勞動能力的、或生活困難的父母,有要求子女付給贍養費的權利。對拒不履行者,可以通過訴訟解決,情節惡劣構成犯罪者,依法追究其刑事責任。
  • 「人老了,子女不給老人養老怎麼辦?」3位老人說的方法,很聰明
    最後陳奶奶一個人在屋裡暗自流淚,在幾個子女困難的時候,陳奶奶幫助了他們,可當陳奶奶需要子女幫助的時候,沒有一個子女願意主動,陳奶奶心想:「不給生活費是小事兒,現在我還能走得動,倒也餓不著,等我真的老了,我又該怎麼辦呢?」
  • 離婚後重組家庭,王菲和女兒關係很好,但張豐毅不喜歡自己的兒子
    如今,許多父母在無法維持家庭和睦的情況下選擇離婚。同時,很多父母離婚後仍然選擇重組家庭再婚。再婚家庭一般都是特殊的,父母與子女的關係將是玄妙。父母對孩子的不同態度也會改變。離婚後重組家庭,王菲和女兒關係很好,但張豐毅不喜歡自己的兒子我認為你對這位著名的女歌手和女演員並不陌生。
  • 為何年輕人越來越不願意給老人讓座了?聽聽老人如何看待這種現象
    文/行走天涯為何年輕人越來越不願意給老人讓座了?聽聽老人如何看待這種現象一直以來,中國都是一個禮儀大國的形象,由於孔子的儒家思想對於後世人的影響程度很大,以至於很多年輕人從小到大被長輩教育的時候都是要尊敬老師、尊敬長輩,愛護弱小兒童等等,這種現象幾乎是充斥著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就比如公交車上!前幾年一部叫做《搜索》的電影,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看過呢?
  • 楊超越直言「沒有義務」養妹妹,重組家庭,對孩子的傷害有多大?
    文丨萱媽(文章原創 ,版權歸本人所有,歡迎媽媽們轉發分享) 引言 在父母離婚之後要重新為孩子創造一個家庭環境是非常不容易的一件事。父母離婚會帶給子女一定程度的心理影響。
  • 農村空巢老人現象愈演愈烈,晚景悽涼,空巢老人問題根源何在
    這種時候就需要子女的照顧,但是他們的子女也就是我們的父輩們大多仍舊忙碌在工作的第一線,這就導致了由於時間以及金錢的問題會使得子女們爭吵不休甚至反目成仇。由於老人養老的原因,導致兄弟之間鬧得天翻地覆的現象,在農村比比皆是。自古就有養兒防老之言,這些老人們用一輩子的精力將子女們養大成人,最終卻看著自己的子女為這種事情而爭吵,其內心的苦楚可想而知。
  • 如何在重組家庭中脫穎而出,在孩子心中建立威信?
    今天我想分享關於如何教育孩子的文章,在小孩子身上總是有那麼多的問題,自己不去管吧又怕他以後變成這樣就完蛋了;去管吧好像效果不大,不僅不聽還會跟你對著來。而且我也發現一個現象:罵孩子是沒有作用的,你罵他,他反而也學會了,這對他只能造成逆反心理;一定要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孩子可能在你不注意的時候就學了過去。其實小孩子要的東西都很簡單,就是開心的玩以及父母的陪伴。由於我的家庭是一個剛剛組建的重組家庭,我並不了解孩子們真實的心理狀況。有一次我在聊天過程中問過女兒,我說你想你爸爸嗎?她回答想。
  • 重組家庭老人的晚年遭遇令人唏噓 89歲丈夫與妻子離婚:錢全給她
    日前,浙江衢州市衢江區法院披露了一起老年離婚訴訟案,重組家庭老人的晚年遭遇令人唏噓。兩人之前在一個單位上班,平時相談甚歡,擁有相同的興趣愛好及共同語言,久而久之就走到了一起,帶著各自的子女重新組成了家庭。3個子女成年後,各自有了小家。隨著年歲增長,兩位老人的身體越來越差,他們無力再照顧對方,甚至連照顧自己都成了難題。兩人去養老院住了一段時間,但看著曾經相伴聊天的好友相繼去世難免傷心,又搬了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