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玫瑾直言:「我寧可孩子以後不上名牌大學,也要他活得快樂!」

2020-08-10 文竹媽媽

文章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希望孩子一輩子開心快樂,這是每個父母在孩子出生時對孩子最簡單的祝願,但是隨著孩子逐漸長大,父母們對孩子的期望也隨之不斷拔高。我們不可否認的是每個父母都是希望孩子能有光明燦爛的前途,但是許多父母卻忘了希望孩子活得快樂的初衷。

李玫瑾教授直言:寧可孩子以後不上名牌大學,也要他活得快樂

胡女士的女兒馬上要上高中了,跟別的家長一樣,胡女士也是生怕女兒的學習成績跟不上,每個周末和假期都給女兒排滿了補習班。

過大的學習壓力加上父母的不理解讓孩子的心情越來越壓抑,好多次女兒都試著跟胡女士表示自己過得不快樂,胡女士卻置若罔聞。

這天,胡女士看到女兒又不想去補習班,忍不住訓斥了女兒,還批評女兒說現在不想學習,將來考不上重點大學就後悔都來不及了。

這時女兒轉發了一篇李玫瑾教授的教育內容給胡女士看,並表示自己真的太累了,希望可以有時間稍微休息一會兒。

李玫瑾在講座上直言:「寧可孩子以後不上名牌大學,也要他在世界上活得快樂!」看完李玫瑾教授的觀點後,胡女士這才意識到自己或許將女兒逼得太急了,於是答應女兒每周都會讓她有適當的放鬆時間。

☞為什麼讓孩子活得快樂很重要呢?

①快樂能改善孩子的心態

不管是孩子年幼時求學,還是將來進入社會後求職,積極向上的心態都是非常重要的。

如果孩子長期生活在沮喪鬱悶的氛圍中,他們的心態也會逐漸變得悲觀而消極,如果父母給孩子提供一個快樂成長的環境,那麼孩子也會逐漸形成積極向上的心態。

②利於提高孩子的學習效率

孩子學習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如果孩子總是生活在不快樂的情緒中,那麼孩子學習時也會抱有怨氣,學習效率肯定十分低下。

如果孩子能活得快樂,不管是學習還是做別的事情,相信孩子都可以事半功倍。

許多父母經常將希望孩子開心快樂掛在嘴邊,卻經常忽略哪些做法才能真正能讓孩子歡笑,也逐漸忽略了孩子的情感需求,這對孩子的成長是不利的。

☞父母怎麼做才能讓孩子活得快樂呢?

①傾聽孩子的心聲

許多孩子跟自己的父母是有一定的距離感的,平時許多心裡話不一定敢跟父母說。

父母一定要隨時關注孩子的動向,多抽時間傾聽孩子的心聲,讓孩子把內心最深處的話說出來,父母能做得更好,孩子也能更快樂。

②不給孩子增加過多壓力

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他們學習的內容也會不斷增多和深入,平時在學校裡的學習壓力就已經很大了。

雖然父母的初衷是為了讓孩子的成績不斷提高,但是也要注意不給孩子增加過多的壓力,以免孩子的情緒和心理不堪重負出現問題。

③給孩子一個溫馨的家

對於孩子來說,父母和家庭是最大的依戀和避風港灣,要想孩子活得快樂,給孩子創造一個溫馨和諧的家庭環境就顯得尤為重要。父母感情和睦有愛、家庭氛圍好才能讓孩子獲得最大的安全感,也能讓孩子開心快樂地長大。

​和你說句心裡話

對於父母來說,大多數父母都認為孩子要學業有成以後才能發自真心的快樂,但是對於孩子來說,每天平凡卻又快樂的生活就已足夠。父母最好還是要多關注孩子的心理狀態,而不是一味地對孩子提出要求。

今日話題:孩子活得快樂有哪些好處呢?

————————————

(本文圖片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李玫瑾坦言:我寧可孩子上不了名牌大學,也一定要讓他活得快樂
    李玫瑾坦言:我寧可讓孩子上不了名牌大學,也一定要他活得快樂望子成龍,望女成鳳,這幾乎是每個家長都具備的心理。而隨著孩子溺愛年齡的增大,父母對孩子的期望也在跟著加重,這一點本來無可厚非的。王先生表示,自己幾乎每年都要接待上千個心理有問題的孩子。這些孩子之所以會患上心理疾病,多數都是因為父母給了他們太大的壓力,讓他們弱小的心靈根本不堪重負。
  • 李玫瑾:我寧可讓孩子上不了名牌大學,也一定要讓他快快樂樂
    導讀:李玫瑾:我寧可讓孩子上不了名牌大學,也一定要讓他快快樂樂李玫瑾教授,女,1958年出生,畢業於中國人民大學,現為很多家長把孩子的成績都看得非常重要,成績也就成了孩子童年一項重要的衡量標準,但是這樣對孩子是真的好嗎?李玫瑾教授說出了她的看法,李玫瑾教授說:我寧可讓孩子上不了名牌大學,我也一定要讓他快快樂樂!
  • 李玫瑾:我寧可讓孩子上不了名牌大學,也一定讓他活的快快樂樂
    比起孩子考進名牌大學,孩子的心理問題顯然更重要,不過中國式家長卻並不在意,認為孩子抑鬱都是矯情。李玫瑾教授曾經說過「孩子在父母的高壓下,雖然達到了一個很高的智力水平,但卻因為心裡不陽光,出現抑鬱症自殺這類問題」。
  • 李玫瑾:我寧可讓孩子不上名牌大學,也一定要讓娃活的快快樂樂
    尤其是現在人們的生活水平不斷提高,父母不僅在孩子的吃穿住行上很上心,更注重孩子的教育問題,不難發現,很多家長在孩子很小的時候就給娃報各種興趣班,聲稱不能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孩子稍微長大了就又是各種的補習班,雖然說一切都是為了孩子好,但有時會讓孩子的壓力更大,不利於他的成長。
  • 孩子活的快樂有多重要,李玫瑾教授:寧可不上名牌大學,也要快樂
    文/阿慧媽媽談育兒孩子從一出生就被寄予厚望,每個父母都望子成龍望女成鳳,小學的時候考試要滿分,初中要上重點高中,高考要上名牌大學,然而父母都忽略了孩子的內心,讓孩子沒有一個快樂的童年,李玫瑾教授曾說,寧可讓孩子上不了名牌大學,也要讓孩子活得快樂,可見讓孩子快樂有多麼重要。
  • 李玫瑾教授:我寧可讓孩子上不了名牌大學,也一定要讓他活得快樂
    ,並且還能不受外界影響堅持自己的教育方式和理念,不得不佩服他的這種定力。有些家長過於憂心,把玩和學看成是魚和熊掌不可兼得,認為孩子玩勢必會影響到學習成績。所以,對孩子在學習上的要求非常嚴格。對孩子來說,父母沉重的高期待和緊迫的催促,就像懸在頭頂的大石頭,壓得他們喘不過氣,嚴重時還會出現一系列的心理問題。
  • 李玫瑾教授:寧可孩子不上名牌大學,也要娃活得快樂,父母要反思
    每個孩子的個性不一樣,父母的時間和精力,甚至是家境都不一樣,又怎麼能說一定是某種方式適合自家孩子呢?在育兒這件事上,沒有人能製作出適用於所有孩子的成功模板,任何忽略孩子個性與特性的育兒經都是紙上談兵,但是無論父母用哪種育兒方式,父母都要注意孩子的心理健康。
  • 李玫瑾教育理念:寧可孩子上不了名牌大學,也一定要她快快樂樂的
    一次,因為李玫瑾教授的女兒數學成績實在太差,滿分150分她女兒居然只考了15分,老師就跟她直說了:你這孩子肯定考不上大學。李玫瑾當時大怒,直接懟回去:據我所知,邱吉爾數學不及格,黛安娜數學不及格,這不影響他們成為名人和偉人。
  • 李玫瑾教授坦言:我寧願孩子考不上名牌大學,也要讓他活得快樂
    前言:隨著社會競爭壓力越來越大,每位家長都對孩子懷有極高的期待值,希望孩子能夠考入名牌大學,順利讀研讀博,成功出人頭地。但很多家長都沒有注意到,他們給予孩子的愛真的是太沉重了,沉重到孩子根本負擔不起,迫不及待地想逃離以愛為名的牢籠。
  • 李玫瑾:寧願他不上大學,也要活得快樂,錯誤的教育毀了孩子一生
    她正想開口時,卻聽到兒子說:「為什麼把我逼得這麼緊?給我一點自由呼吸的權利不行嗎?」說完,孩子就走回自己的房間,任柳女士在後面怎麼叫,兒子都不回應。分析:寧可孩子上不了名牌大學,也一定要讓他活得快樂生活中有很多父母都跟柳女士類似,給予孩子的愛與期盼太重,超過孩子能夠承受的極限時,這些愛和期盼,就會變成無形的壓力和枷鎖。
  • 李玫瑾:我寧可孩子上不了名牌大學,也要讓他快樂,父母要深思
    據說,在這名青少年剛開始上初一的年紀時,他就被父母送去加拿大留學了,但由於當時年紀比較小,自理能力是比較弱的,所以在外國生活是處處碰壁,甚至還受到那邊寄宿家庭的嘲笑。可想而知,這些情況對於一個正在成長的少年來說該是多麼沉痛的打擊,由於孩子不敢把情況告訴自己的父母,一直在忍受著這種煎熬,所以這名青少年漸漸地患上了心理疾病。
  • 李玫瑾:寧可孩子不上大學,也要活得快樂,好的教育影響孩子一生
    對於孩子們而言,成功的背後一定會有成功的家人,他們會在孩子最需要的時候出現,給予孩子最需要的能量。我們總是想要讓孩子成功,想要讓孩子上好大學,想要讓孩子博學多才卻忽略了對孩子的教育,不是說堆砌了知識,孩子就會學得好,作為父母,給孩子愛和陪伴、合理的教育和引導,孩子才會更快樂。
  • 養育男孩,聽聽李玫瑾建議:父母越「捨得」3件事,兒子越有出息
    我之前在網上看見過這樣一項來自芬蘭圖爾庫大學的研究,是薩姆利·赫勒博士與他的團隊對1.1萬名媽媽的壽命數據做出的研究,發了男孩之後,平均預期壽命會少活8.5個月。因為生男孩比生女孩消耗得更高。所以我的內心就希望,養出一個有出息的兒子。我個人比較喜歡看李玫瑾教授的視頻,一直是李玫瑾教授的忠實粉絲,她的講座我總看,在養育男孩方面,我總結出李玫瑾教授的建議,父母在這3件事上越捨得,兒子將來越有出息。
  • 李玫瑾是育兒專家,可女兒卻是普通的音樂老師,人設「翻車」了?
    李玫瑾女兒很平凡一個育兒專家的孩子,大家都認為會是十分成功,在如此正確的引導下,想必不是教育家就是企業老闆。但實際上,事實卻和大家想的都不一樣。李玫瑾教授的女兒,既不是教育家也不是企業老闆,而是一所大學裡的音樂老師。
  • 李玫瑾是育兒專家,她的女兒教育得如何?很多人都覺得「翻車」了
    當然了,這個普通是相對於李玫瑾來說的。我們看到李玫瑾的頭銜,總覺得她女兒應該要像母親一樣成功,結果發現她女兒只是大學的音樂老師。李玫瑾在訪談節目上也說過,她女兒小時候的文化課成績不好,大學上的也只是藝術類職業學院。李玫瑾那麼厲害,是有名的育兒專家。
  • 李玫瑾是育兒專家,她的女兒教育得如何?很多人都覺得"翻車"了
    我們看到李玫瑾的頭銜,總覺得她女兒應該要像母親一樣成功,結果發現她女兒只是大學的音樂老師。李玫瑾在訪談節目上也說過,她女兒小時候的文化課成績不好,大學上的也只是藝術類職業學院。女兒卻那麼普通,於是她就被人諷刺說人設"翻車"了:"既然李玫瑾育兒那麼厲害,為什麼沒有把自己的女兒教好呢?"我覺得,如果是換個人,不一定能把李玫瑾的女兒教得那麼好,讓她成為大學老師。
  • 李玫瑾教授直言:和智商相比,父母更應該關心孩子心理方面
    一個陽光快樂的孩子是能自主的孩子,他能面對生活中的困難,也能在社會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很多家長非常關注成績,卻忽視了孩子的心理健康。犯罪心理學專家李玫瑾教授卻曾經說過:我寧可讓孩子上不了名牌大學,也一定讓孩子活得快快樂樂!
  • 孩子上名牌大學,真的有那麼重要嗎?聽聽李玫瑾教授怎麼說
    直到有一次我聽李玫瑾教授的演講,我改變了自己的想法,她說:「我寧願讓孩子上不了名牌大學,我一定讓他活得快快樂樂」!為什麼孩子快樂比上名校更重要?對於一些「虎爸狼媽」的家庭來說,這種觀點八成不會認同。但李玫瑾教授的話不得不聽,她是犯罪心理學教授、也從事青少年心理研究,她都是通過案件去追溯孩子的心理,所以她的觀點獨到又犀利。李玫瑾教授認為,孩子成長的過程中心理陽光比智力更重要。如果一個孩子智力達到很高的水平,但是心裡不陽光,一旦人生到達了一個高度,自己無法排解就會出現各種問題。
  • 高中老師孩子成績差?把「別人家孩子」送上大學,教不好自家娃?
    小學、初中、高中、大學4個學習階段,小學除了學習外還要樹立行為規範,所以小學老師不僅要抓學習,還要關心學生的生活,經常會去到學生家裡家訪,就一位小學老師講,從多次家訪的過程中,你會發現「父母都是高中老師的孩子,行為習慣非常差。」
  • 李玫瑾直言:孩子犯錯時不要對他大吼大叫,你可以假裝「看不見」
    李玫瑾老師還提出:家長在孩子犯了錯誤之後,最好的辦法是假裝「看不見」,就是不要讓孩子對自己犯的錯加深印象,這樣下一次孩子遇到同樣的事情,他就有了做對的可能。這種觀點,一度顛覆了我對育兒的看法,但經過一段時間的驗證,確實如此。李玫瑾直言:孩子犯錯時不要對他大吼大叫,你可以假裝"看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