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首發於微信公眾號:封面新聞。文章內容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和訊網立場。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
波士頓焗豆一直是
美國焗豆界的翹楚,早在殖民時期就在波士頓流行開來了。
因為波士頓曾是朗姆酒盛產地,作為原料的甘蔗在發達的波士頓港往來,周邊建起了很多煉糖廠。
原料易得的黑糖漿,搭配鹹培根成就了獨特的波士頓風味焗豆。
因為糖,有了波士頓有了「豆子城」的美名。 也是因為糖,這裡曾發生一次震驚美國的甜蜜災難。在小說《A Head of Ghost》的開場,馬喬裡就和妹妹講了女鬼瑪利亞的故事,她是因「波士頓糖蜜災難」窒息而死。
齊腰深的糖蜜覆蓋了整條街,冒著氣泡。哪裡都有東西在掙扎著,分不出是動物還是人類,大量馬匹像站在粘蠅紙上的蒼蠅一樣死去。
越是掙扎,就陷得越深。無論何等樣的人,都遭受著同樣的厄運。
Molasses糖蜜
甘蔗通過加熱蒸餾產生的糖分,是當時美國的標準甜味添加劑,發酵後則產生乙醇,直到現在依舊被廣泛運用於朗姆酒的生產。
糖蜜(Molasses)是甘蔗或甜菜在經過三次加熱提取後,產生的深棕色粘稠物,它是生產工業酒精的絕佳原料。
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後,對於無煙火藥的需求激增,美國糖蜜產量的80%都被用來生產工業酒精,以維持無煙火藥的供給。
出事工廠坐落在波士頓港口和高架鐵路之間的住宅區,擁有幾個巨型的貯糖罐。
為了應對隨時可能出現的禁酒令,糖罐長期超負荷工作,並且由於罐身的鋼材不及標準的一半厚,時間一長便開始出現裂縫,當地居民甚至能從裂縫收集到洩露的糖蜜。
Great Molasses Flood糖蜜災難
1919年1月15日,這天波士頓的天氣異常的暖和,溫度從-17℃暴升至5℃。
貯糖罐裡存儲的過量糖蜜在溫度的急劇變化下,迅速發酵,釋放大量的二氧化碳,產生巨大的壓強。
高15米,直徑26米的糖罐最終崩潰了,罐身發出一聲長長的怒吼,像火車呼嘯而過的聲音,轟然倒下的鋼鐵殘片猛烈撞擊地面。
多達8700m³的糖蜜瞬間傾倒,變成一股高達7.6米的巨大浪潮,以56公裡的時速衝洩而下。
糖蜜摧毀了波士頓高架鐵路,附近的建築被連根拔起,強大的氣流把人拋向空中,糖罐的碎片向四處飛射,並在街區裡形成了60-90釐米高的積液。
人們被裹在糖蜜裡越陷越深,喉嚨灌滿了黏液無法呼救……這場災難最終造成了150多人受傷,21人死亡,有的是窒息而亡,有的被燙死,有的則被衝進大海,倖存者大多患上咳嗽的後遺症。
搜救花了四天四夜,大部分死者渾身裹滿糖蜜,已經無法辨認。
街區裡的糖蜜花了300餘人一個月的時間才清理完畢,他們用沙土去吸收糖蜜,用消防管帶噴出鹽水衝洗街道,波士頓港口直到當年夏天,仍然是一片深褐色。
甚至數十年後,仍有不少人稱,每到夏天,空氣裡還瀰漫著糖蜜的甜味。
不知道波士頓人民如今拿起焗豆罐頭時,會想起上個世紀的那場災難嗎? 文章來源:微信公眾號封面新聞
(責任編輯:柳蘇源 HN0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