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寧波王女士爆料稱,兒子學校老師利用手機APP布置英語作業,孩子需要全程在APP上完成作業,APP中又有闖關遊戲,又要開通會員,孩子因此沉迷於手機APP,這使得王女士「真心鬱悶」。
「一起作業」手機應用頁面截圖
據了解,王女士的兒子目前就讀於鄞州區某小學三年級,從去年12月份起,學校英語老師開始利用一款名為「一起作業」的手機應用,線上布置每天的家庭作業,小朋友每天在她的手機上完成作業。
因為這款APP含有闖關遊戲環節,王女士家小朋友常在完成作業後玩耍遊戲,另外他每天早、晚都按時在APP上「籤到」。
王女士介紹,這款APP開通會員分三個價位,分別是29元每月、80元每三個月、300元每年,班上很多同學都繳費開通了會員。「同學之間還會炫耀、攀比自己得到的獎勵和會員等級。」王女士表示很擔心。
「除了在APP上做作業,兒子一天還要在上面至少玩耍1個小時。」王女士說,「我真心鬱悶死了,兒子玩手機的時間越來越久,還花錢充會員,他現在到了沒法收拾的地步。但孩子要在上面做家庭作業,我也沒辦法。」
手機應用登陸界面截圖
老師為什麼選擇
在手機應用程式上布置家庭作業?
該校英語教師吳老師接受記者採訪時說:「英語畢竟是一個聽說的練習,APP上有語音、評分、跟讀等功能,更直觀些,對小朋友學習語言有全方位的幫助。」她介紹,她每天確實會配套布置APP上的線上作業,同時布置紙質版家庭作業和語音練習。
「每個學生家庭環境不一樣,有些家長能夠輔導小朋友英語語音練習,有些家長不能輔導。」吳老師說,考慮到不同學生的家庭環境和手機軟體的輔助功能,她每天會布置10到20分鐘左右的APP線上作業。
通過手機軟體後臺數據,她可以實時掌握學生英語語音作業的完成進度和知識熟練程度。
關於學生使用APP做作業可能會產生網癮的問題,吳老師說:「我可以理解,這的確可能會有。做作業的部分是免費的,其他方面可能存在收費情況。」她認為,因為信息不對稱,家長可能控制不了學生做作業的時長,導致學生藉口做作業使用手機,卻趁機玩遊戲。
今後,她將清楚告知家長線上作業完成的時長,方便家長及時幹預、制止。
家長們看法不同
對於是否贊成老師用手機APP布置家庭作業讓學生線上完成,家長們看法不同。
「小朋友線上完成作業挺好,我覺得要看學習科目,同時注重家長管理。」毛女士的兒子讀小學一年級,她向記者展示了手機上類似一起作業、納米盒、作業盒子等多款教育類APP。
她認為,通過使用客戶端完成英語作業,兒子很有成就感,發音更標準,家長輔導孩子學習也更方便。她通過家長管理模式將一些客戶端及其功能「上鎖」,以此控制孩子上網時長。
而王女士則建議老師取消通過線上APP布置家庭作業的方式,以此避免孩子沉溺網絡。「小孩子到一定年齡,我們很難控制。有時線上做作業的準確率也不高,但手機玩多了,對視力和脖子都不好。」王女士解釋道。
網絡配圖
網友評論
@踏歌行:信息化教育普及的今天,家長們對待孩子學習這件事,謹慎沒錯,但更要看到它的優勢。試想孩子作業越來越難,學習節奏加快,趣味化的學習也許才是正途,合理監督使用才是正經。
@老翁QmF2:老師布置家庭作業還是以書面作業為好!
@燕子yz:我們也在做呀!老師只布置聽力練習,孩子只花20來分鐘就完成了。家長只要監督好時間就好了。
@X-M:時代不同了,能利用的好肯定是有幫助的。不用斷章取義。
@ruoshui:不贊成使用,大孩子都無法自己控制好玩手機時間,更何況低年級小朋友,而且這樣還得給每個小孩子配備一個智慧型手機。
@小笨豬YKM2:要家長控制的,你不控制小孩那麼小沒有自制能力的,這就體現出家長有沒有陪伴了…
@建設家:不贊成這種做法。它既不利孩子記憶,又不利孩子身體健康,特別是視力,很快就近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