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底哪天開學,翹首以盼。
教育部沒個準信,今日也延期,明日也延期,冷了家長們的心。
一大早,班級微信群準確報時,打開信息一看,是班主任發的視頻,聲音洪亮,嗓門高亢:磨剪子來戧菜刀,誰的作業還沒交!
趕緊催孩子吧,誰讓咱的身份是學習督導員呢,這可是國家安排的。
從一過年,準確地說,是從大年初一開始,孩子就沒踏出過大門一步。
初一到十五,還算寒假中,作業先放放,玩幾天再說。哪知道網課說開就開,電視劇還有幾集沒看完呢。
這下可好,孩子上課,大人也不能看電視,又不能外出,大門不出二門不邁,只能大眼瞪小眼。
一開始是兩個大人瞪眼兒,瞪來瞪去,從深情脈脈,瞪成了互不順眼。
那就轉移視線,可是家裡除了一隻巴西龜,也沒別的寵物,轉來轉去,只能落在孩子身上,這就變成了三雙眼互相看著不順眼。兩個大人在孩子身邊晃來晃去,總要找點茬,否則就感覺缺點什麼。於是大人煩,孩子也煩。
按道理,孩子學習,大人休息,互不幹擾,多好。可是老師們不想讓咱閒著,更不能讓孩子閒著,停課不能停學啊。
各科老師撒歡兒似的布置作業,課本才多厚啊,作業列印出來比課本厚幾倍。特別是那PPT文件,裡面實質性的知識點就幾頁,可是老師偏偏做了十幾頁,光歡迎頁面就佔了三頁,「謝謝觀看」和「THE END」還各佔一頁。咱也不敢說,咱也不敢問,讓咱列印咱就列印。
列印出來的作業不能放著展覽,得作啊。沒有幾個孩子願意在假期裡主動寫作業,好像咱上學時也這樣,那時候家長也不催。可是現在不行,老師們不催孩子,催家長,天天在群裡填報表,公布沒上交作業的名單,比稽查隊還準時。
以前也沒感覺孩子做作業這麼磨嘰,現在天天看著跟蝸牛爬一樣。進屋送水時,正在做第九課時,一小時後送水果,還是第九課時,催得緊了,孩子也急,「我已經做的夠快了,不信你做做試試。」小兔崽子,咱要能看懂你的作業,咱就不著急了。
不說了,老師又催了,趕緊交作業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