播放暫停進入全屏退出全屏00:0000:00 重播 請刷新試試
揚子晚報網1月4日訊(通訊員 徐福庚 記者 薄雲峰)上個世紀七八十年代,富有腔調的「磨剪子戧菜刀」吆喝聲成為大街小巷裡獨特的音符,也承載著一代代人對於傳統生活方式的親切回憶。如今,時過境遷,這種老手藝已經慢慢從都市生活中消失了,磨刀匠人街頭幫市民磨刀的場景也較難尋覓。1月3日,正值元旦小長假的最後一天,在南京中山東路的中山門小區門口,磨刀師傅出現在街頭,為市民磨刀,勾起許多中老年人兒時的記憶。
板凳、戧刀、磨石……磨刀匠人的全部工具
徐福庚 攝
磨刀匠人是一種傳統的老手藝。磨刀匠人行頭較為簡單,也一直很固定,行頭幾十年來幾乎沒有變化。他們肩挑一條長凳,長凳一頭固定兩塊磨刀石,一塊用於粗磨,一塊用於細磨,凳腿上還綁著水鐵罐——這就是磨刀匠人全部裝備了。
記者在現場發現,磨刀匠人話不多,坐在長凳上,不緊不慢地認真為市民磨刀。老人頭頂寶藍色的帽子,身穿茄克衫外套,腳蹬黃色翻毛皮鞋,他的全部工具就是一條板凳,一把戧刀,幾塊磨石。
磨刀匠人騎坐在長凳的一端,先用戧刀將一把菜刀的刀刃上部進行打磨。他的動作流暢熟練,經過打磨的菜刀被他用戧子左右戧一戧,最後在磨刀石上來回磨,中間不斷向磨刀石上澆水,磨一會兒之後,他會用食指試試刃口的鋒利程度,不出10分鐘,一把菜刀磨好了。
在磨好之後,他會用食指或拇指在刀的刀刃兒上面輕輕地擦過,檢驗刀刃兒的尖利程度,要是刀口尖銳度達不到標準的話,他就再次擦拭研磨,直到他和市民雙方都滿意,磨刀匠人方才結束磨刀的活兒。
磨刀匠人今年70多歲, 是南京江寧小丹陽人,他在南京老城區走街串巷,戧刀磨剪子已經幹了20多年。 他滿是自豪地說,「磨刀的長凳和工具伴隨了我20多年,我走街串巷,幾乎跑遍了南京角角落落,磨亮了無以計數的剪子、菜刀,給不少市民帶來了生活中的便利」。
徐福庚 攝
喜歡磨刀的都是上了年紀的中老年人
對於磨刀這種看似枯燥無聊的老手藝,磨刀匠人很知足,他感慨地說,」以前磨把菜刀、剪刀大約塊把錢,現在磨一把刀10塊錢。現在人們的生活條件好了,刀用鈍了,市民一般會重新買上一把新菜刀。喜歡磨刀的都是上了年紀的中老年人,他們對於用的上手和習慣的菜刀,不願意隨意丟棄,喜歡磨磨鋒利接著用。哎,時代變化快,現在的年輕人都不願意幹這行了,這門老手藝肯定快要失傳嘍!我現在身體好,能跑能動,磨刀匠人守著這門老手藝也是樂在其中!」
如今,走街串巷的磨刀匠人通過一聲聲獨特的「吆喝」為自己招攬生意,以前靠人大聲喊來吆喝,如今吆喝磨刀的聲音是錄了音,在小喇叭裡播放,不需要現場扯著嗓子吆喝了。 時代在變,生活方式在變,很多的傳統手藝已經失去了存在的舞臺,古老磨刀行當正在都市裡悄然逐漸萎縮,甚至已被淘汰。但磨刀磨剪子似乎仍然是老城區生活的一種,令現代氣息的生活中依然保留著一些傳統元素。
校對 李海慧
來源:揚子揚眼
【來源:揚眼】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