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末,雙浦鎮綜合性居家養老服務照料中心舉辦首場「民間老匠守藝公益活動」,請來了家住雙浦小江村的磨刀匠汪廷好師傅為村民提供免費服務。
「大伯大媽把你們的鈍刀統統拿出來,都幫你們磨得亮亮的。」活動現場的牆角,已經整整齊齊擺放了一排剪子、菜刀。
上午8點,汪廷好準時開工磨刀。他右手拿著剪刀,左手輕輕一搖,砂輪飛快地轉動,火花四射。然後他把剪子往水裡一蘸,在磨刀石上「嚯嚯」兩下,用大拇指在刀口試了試,又「嚓嚓」聽了聽聲音,最後拿起錘子往剪子眼上敲打兩下,便滿意地將剪刀放在一邊。動作麻利,不過一二分鐘,原本鏽跡斑斑的刀口便變得寒光閃閃了。
「三分磨七分敲」,剪刀快不快,關鍵還在最後那幾下敲,今年78歲的汪師傅對自己的這門老手藝很自信。他介紹說,自己家裡六代人都是磨刀匠。從30歲起,他便在上泗片磨刀。在40多年的時間裡,他每天騎一輛破舊的腳踏車,挑著一個水桶和一條綁著砂輪、磨刀石的老闆凳,在周浦、袁浦、轉塘、梅家塢等地的村社間流動設攤。
「早幾十年,磨刀生意好,我每天就跑一個村,一天要磨200多把刀。」汪師傅一邊磨著刀,一邊和村民聊著天。
改革開放40周年來,諸如磨剪刀、戧菜刀這類傳統老手藝逐漸淡出人們的生活圈。然而,需求的減少並不代表沒有需求,這些行將消失的老手藝正成為一項稀缺的社會服務,被很多人記掛著。
眼下正大力推進美麗鄉村建設和小城鎮綜合整治的雙浦鎮,決定要留住這份鄉愁!該鎮將把全鎮的老匠人組織起來,成立「民間老匠守藝」志願服務隊,以村社照料中心為平臺,每月在各村輪流開展志願服務,為周邊老百姓提供磨刀、修傘補鞋、翻蠶絲棉等一些「老底子」手藝的服務。
據悉,雙浦鎮目前建有鎮級綜合居家養老照料中心1家,村社照料中心24家。「目前在雙浦還有很多會傳統手藝的老匠人,但是他們服務流動性很強,平時不一定找得到他們。因此,我們希望通過發揮好村社照料中心的平臺作用,請來老匠人,把服務的時間地點固定下來,打造最貼心的長者之家。」雙浦鎮居家養老中心工作人員介紹。
來源:杭州日報
▲如需發布信息,請加「五站小吧」微信哦~~
(加過一站、二站、三站、四站的朋友不用添加哦)
覺得有用請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