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幹哪行不知哪行的辛苦,教師行業也不例外,很多人認為老師工作輕鬆,節假日那麼多,事實是很輕鬆嗎?下面我來總結一下教師的尷尬出境吧!看看哪一件你認為輕鬆!
評優教師需準備任職期年度考核表、學歷證書、專業技術職務任職資格證書、民主測評匯總表、各種獲獎證件原件等與職稱有關的材料,這樣才能使其受到重視。在每一輪職稱評定中,每個教師都處於焦慮之中,幾張選票、幾個差評就能輕易地破壞教師之間的關係。以職稱託關係、送禮託關係、花錢去買論文論著,職稱評定披著一件鼓舞教師奮進的外衣,卻成了教師各顯神通的平臺。
最大的不同在於,教師在體制內,如公務員,屬於技術人才,技術也需要不斷的磨練,所以令人豔羨的假期就成了教師提升業務能力的最佳時機,過多的培訓甚至影響了教師的正常工作。理論與實踐的碰撞是很多教師忙於上課、備課、看作業,周末、寒暑假都要參加各種培訓,作業做得不夠,筆記達不到要求,影響很大。天天說理論,沒時間做實操,你說效果明不明顯?
「一所學校裡,責任心強的多出力,虛滑的少出力;油嘴滑舌的淨得利益,埋頭苦幹的得不到好處;能說會道的提升快,沉默寡言的等候辦」,濟寧市一所學校的步老師網上寫道。
校領導和教師之間的差距就在於——職稱、教課、地位、權利等等,所以一線教師仍有不少人心存夢想,但人才濟濟的人事制度卻讓多少教師平平淡淡地度過一生,職場中不僅看才智,還要看情商,綜合能力強的人才是王者!
素質教育 VS應試教育,現在怎麼樣?說到這裡,成績決定一切,學生的成績決定老師的成績,學生的成績決定學校的成績,因此,老師似乎是在響應國家的號召,積極創新能促使學生全面發展的課堂教學,重視學生的素質教育,但學生的成績是素質教育考核的重要指標,否則如果成績被老師忽略了,挨罵的還是老師!咒你無能,貶你一無是處,所以教師就是教育改革失敗的替罪羊。
老師怎麼說也算半個公職人員,同是體制內的人,為何地位不同?打算考公務員先考教師,打算考事業編的也先考教師,難道教師真的是職業跳板嗎?教師的社會地位由什麼決定?報酬?受尊重程度?權力?老師的工資不低於公務員,實際上遠遠達不到公務員的工資,福利待遇和公務員也是有差別的。教師不受尊重,任人宰割已經不是什麼新鮮事了。屁大的事也要放大許多倍,不論是非拿起屎盆子就往老師頭上扣。本系統的上級領導根本不保護你,不為你撐腰,就連我們這所農村小學的學生的家長,只要要求調座位沒調,小孩子打鬧稍有問題,你過問不及時,家長開口就是一句:「告你去」。請問老師有錯嗎?錯在哪裡?你以何種理由告呢?請問教師的地位何在?
其實經常聽人說,老師不就是這麼幾節課,一年有兩個假期,多清閒啊!其實說這些話的人實實在在是不了解教師工作的無知人。教師一天要站幾個小時?不停地說幾個小時?精神緊張幾個小時?課後檢查幾百份作業?要寫幾百條評論?每學期要寫十幾份不少於3500字的教案及課後反思,備課記錄,聽課記錄,業務筆記,政治筆記,開會記錄,家訪記錄,學生定期談話記錄,後進生轉化記錄,你看老師的工作有多「輕鬆」!說到這裡會有很多人要說:「嫌累別幹啊!」,我們不幹我們怎麼吃飯?我們也是普通人,難道教師就應該清貧。
在2013年,美國芝加哥大學教授 Alexandre Atbach對全球教師工資的「家底」進行了調查。據調查,加拿大排世界第一,新教師的基本工資、平均工資和最高工資分別為5833美元、7296美元和9585美元,居世界第一。排在最後三位的是中國,平均工資只有620美元。
儘管教育部規定校長薪資不能超過一線教師的1.5倍,但實際上,相當一部分學校的所有領導的平均薪資是普通教師的4倍左右。用在教師身上的績效少薪資之又少,這是埋藏教師心底的苦笑!
老師的圈子狹窄,是真的狹窄,特別是鄉村老師,如果單身當老師,那婚姻大事就很麻煩了,因為認識的人少,所以選擇的對象也很狹窄,以至於未婚大齡教師每個學校都有。老師的親朋好友有孩子,常問一句,哪個學校哪個班好啊?想辦法幫著整進去吧!每每聽到這話,作為老師的我非常難為情,說幫不上忙,親朋好友不信,其實真的無能為力,你們認為教師對教務處和教育局一樣熟悉嗎?
如今的教師位置非常尷尬,只要是關於老師的事情,不論好事壞事都向道德籮筐裡扔。道德籮筐真的像你認為的那麼大?什麼亂七八糟的的東西都能裝的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