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億額度半天售罄!有人提前做好雙錄都沒搶到 這個理財產品長啥樣?

2020-12-13 新浪財經

來源:東方財富網

2020年出爆款產品的不光基金,還有保險!

券商中國記者了解到,12月8日,招商銀行銷售的一款由泰康資產管理的泰康人壽投連險,40億元額度,僅半天即告售罄。

還有人儘管提前在招行做好了雙錄等預備工作,但當天還是沒有搶到額度。

不過,對於這一投連產品,泰康人壽未向外發布信息,也未回應券商中國記者相關採訪。

40億投連險半天售罄

據招行理財經理稱,泰康這款投連險產品很火爆,12月8日到該行網點排隊購買這款產品的人很多,一上午的時間,此次開放的40億元額度即告售罄。在有意向購買的人中,不少人都沒有買到,其中有的已經提前做好了購買前的錄音錄像。

所謂投連險,是投資連結型的保險產品,可以視為理財型產品。這類產品通常都有一定的死亡保障,但保額比較低,產品本身更偏重理財屬性。而且不同於其他分紅險或萬能險等理財型保險,投連險一般沒有保證收益,產品的風險和收益由購買者自擔。

因此,雖然投連險屬於保險公司的一類業務,但與保險公司的負債類業務不同,這是表外業務,監管也要求設立投連險獨立帳戶。從購買者來說,購買投連險產品,往往更看重其投資業績。

一款投連險內部會設定不同類型的多個資金帳戶,如激進型、平衡型、穩健型等,每個帳戶再根據風格設定而去投向股票、基金、債券等,一個帳戶堪稱一隻公募基金。也正由於這樣的產品運作方式,投連險亦被稱為「基金中的基金」。對於投資者來說,買一款投連險,就好像買了幾隻基金的混合產品。

今年爆款基金屢見不鮮,動輒銷售百億,根據認購規模進行配售的也不在少數。在一些投資機構人士看來,資管新規後打破剛兌,資本市場向好,財富效應顯現,投資者從個人理財到找專業管理機構理財的趨勢正在形成,這都是理財類產品的爆款出現的背景。有了這些,就有了投連險出現爆款的基礎。

產品有何賣點?

具體到這款在招行銷售得很快的投連險,有哪些賣點?從公開信息中,可見一二。

該產品名為泰康贏家人生2020終身壽險(投資連結型)。根據產品說明書,這款投連險內含3個帳戶:創新動力型投資帳戶、穩健收益型投資帳戶、貨幣避險型投資帳戶。客戶購買產品後,可以自由設定資金在這3個帳戶中的分配規模。

從券商中國記者在銀行渠道了解的情況看,這款產品有吸引力的地方在於過去的良好業績表現,特別是創新動力帳戶的歷史業績。

根據泰康人壽官網披露的數據,泰康創新動力型帳戶2012年11月成立以來,至今收益超過5.6倍,年化複合收益率在26%以上。今年以來,收益率大約在34%,而滬深300指數漲幅約21%。

相較股票基金,這個投連帳戶今年的表現並不突出。而若將時間拉長,過去8年,每年年化收益率超過26%,歷史最大回撤-21.55%,收益的穩健性表現則較可觀。

來源:泰康人壽官網

據悉,這個帳戶投資目標是謀求帳戶資產的長期積極增長,適合於風險承受能力很強的投資者。購買者要在投資者風險承受能力等級測試中,達到C4級(一共5級,C5級風險承受力最強)的,才可在銀行購買。

投資策略方面,管理人依託中國宏觀經濟轉型的大背景,著重關注主導經濟創新與轉型的新興行業、新科技行業和新能源行業等板塊,精選創新能力強、具有競爭力比較優勢的行業龍頭股票,同時關注投資標的的盈利性與成長性,兼顧其他具有投資價值的股票。

配置策略總體上以權益類投資為主,輔以固定收益類投資,充分分享中國經濟轉型與發展中不斷湧現出的機會,為客戶爭取良好的資產增值機會。

各類資產配比為:權益資產比例不低於投資帳戶資產淨值的50%;固定收益類資產投資比例不超過50%,其中流動性資產投資比例不低於5%。帳戶投資於基礎設施債權及股票定向增發總體比例不超過40%。

其業績基準為:75%×滬深300指數收益率+25%×中債綜合指數(全價)收益率。

加之這款投連險產品帳戶資金管理者為泰康資產,泰康資產的投資管理能力受到業內認可,過往也有良好表現。比如,自2006年至2019年,泰康資產主要管理的泰康人壽一般帳戶資產年均投資收益率超8%;泰康資產管理的一個進取型投連帳戶自2003年1月30日成立以來,收益率已超過53倍。

另外,帳戶投資經理也是一個關注點。根據泰康人壽今年3月公告,創新動力型投資帳戶的投資經理為嚴志勇。據信息,嚴志勇是管理科學與工程博士,2004年任職於長盛基金,2006年加入泰康資產,歷任投資經理、研究員、高級投資經理、權益投資部助理總經理,擔任董事總經理、年金投資部負責人。他管理的歷任基金都有中上等的表現。

除了創新動力帳戶外,這款投連險的其他兩個帳戶在過往也有穩健增長的表現。

這款投連險在退出時,前5年按帳戶價值收取退保費用,費用比例從5%到1%逐年遞減,第6年以後不收取費用。

投連險仍是小眾產品

儘管有這款產品的額度難求,但從整個保險業來看,投連險並非保險公司的主流業務。

其實,投連險在國內保險業的歷史已經比較長,曾經還因給投資者虧損而出現過風波,近年也出現過類固收投連險等變形,幾經整頓,加之保險回歸保障的導向下,投連險業務明顯收縮。

根據銀保監會數據,今年前9個月,投連險獨立帳戶的新增交費,僅不到270億。這與人身險公司同期的2.6萬億原保費規模相比,只是一個非常小眾的保險公司業務。

目前開展投連險的保險公司大約30家,佔了全部90家人身險公司的1/3。但其中,今年前9月新增規模超過10億的,僅平安、泰康、國華、弘康、中信保誠、恆大人壽等少數幾家。

從產品性質上說,偏重理財的投連險對管理人的要求較高。業務做得好,可以成為保險公司維繫客戶的一個抓手。在能力、成本等綜合考慮下,保險公司謹慎行之也屬自然。

相關焦點

  • 500T算力產品提前15天售罄 有人提前備好錢都沒搶到的算力產品到底...
    據了解,在12月16號,算力方舟官方宣布當月上線的500T萬元算力包全部被搶購一空售罄。就連看好產品的內部員工,都有一部分人沒來得及購買到。 該算力包究竟是何方神聖?竟引市場瘋狂搶購? 據了解,該算力包是由國內頭部礦商算力方舟和IPFS全網排名前五的HelloFil共同推出。
  • 買理財產品要"雙錄" 不會扯不清了
    而出事後,銀行與消費者往往雙方各執一詞,說白了就是沒證據,扯不清。但7月1日起,重慶各家銀行都開始了理財產品銷售「雙錄」(錄音、錄像)工作。在過去的幾天裡,一些市民在銀行購買各類理財產品時,都會發現旁邊有攝像機在進行錄像。昨日,記者走進銀行,「零距離」接觸了這套雙錄系統。那麼,雙錄究竟會給市民的投資理財帶來什麼樣的新變化呢?
  • 買了800萬理財產品後 券商說:雙錄沒成功,重買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最直接的就是雙錄帶來的工作量明顯上升,還有系統出錯帶來的各種無奈。  而在投資者這方面,也是各種抱怨聲不斷,不僅辦理業務時間拉長,甚至按程序下完單了還被券商說交易無效,重新來過。那麼,這又是咋回事呢?  雙錄沒成功,下單後又取消  對於券商來說,7月4日算是適當性新規正式實施後的第二個工作日。
  • 繼續理財產品之路,華為Mate 40也一機難求
    自華為公布華為Mate 40開售日期那天起消費者就一直在擔心這款機型的備貨量問題,原因其實很簡單之前開售的華為Mate 40 Pro、華為Mate 40 Pro+截至現在還沒有現貨,想要輕鬆購買除非你加價。
  • 有保險公司投1億美元炒BTC,監管真允許了?
    也因為如此,在很長的時間裡加密貨幣只屬於少數信仰者,其市場規模小到數千種加密貨幣的總市值都不及一隻茅臺股。因為規模太小,不論是監管部門還是傳統金融機構都看不上。但近兩年,這種情況正在悄悄地發生改變。也就是說MassMutual投資的1億美元,現在已經變成1.27億美元!這收益率看起來是不是很爽?但是問題也來了,保險資金真的可以用來投資比特幣嗎?我們知道,不論是在中國還是在美國,保險公司都要受到嚴格的監管,保險資金並不是想投資什麼就能投資什麼。
  • 銀監會發布銀行理財「雙錄」暫行規定
    為規範銀行業金融機構理財及代銷產品銷售行為,有效防範和治理誤導銷售、私售「飛單」等市場亂象,切實維護銀行業消費者合法權益,8月23日,銀監會發布《銀行業金融機構銷售專區錄音錄像管理暫行規定》,要求銀行業金融機構在營業場所銷售自身依法發行的理財產品(以下簡稱自有理財產品)及合作機構依法發行的金融產品(以下簡稱代銷產品),應實施專區「雙錄」管理,即設立銷售專區,並在銷售專區內裝配電子系統
  • 理財銷售「雙錄」新規出爐 信託公司參照執行
    具體而言,「雙錄」要求銀行業金融機構在營業場所銷售自有理財產品及代銷產品時,應設立銷售專區,並在銷售專區內裝配電子系統,對每筆產品銷售過程同步錄音錄像。而對於信託公司來說,此次《暫行規定》中明確要求,「信託公司及郵政儲蓄銀行代理營業機構參照執行」。
  • 雙錄是什麼 有何意義
    近兩年來,在信託展業過程中,相信許多信託投資者都能明顯感覺到,信託業監管變得越來越嚴了。其中之一就是雙錄這個環節越來越複雜了。很多投資者常常表示不理解為什麼信託經理一定要堅持籤約過程中執行「雙錄」程序,我們經常聽到投資者抱怨「多此一舉」、「太麻煩」、「沒必要」。其實執行「雙錄」程序並不僅僅是信託公司的要求,更是監管當局的硬性規定,而這項規定,實際上是出於保護投資者自身利益的考慮。那麼,什麼是信託的雙錄、面籤?具體流程如何?對投資者有什麼意義?
  • 聽聽他們是如何搶到的?沒搶到的也...
    該趟車沿途經過30多個城市,因此每年都非常難搶。最新一天車票的開售時間是每天下午3點半。昨天下午,她從3點27分開始就拿著手機準備,不斷刷新頁面,搶在3點29分59秒就點進去購買,但是,3點30分那一瞬間連票都沒看到,只看到一個候補的彈窗頁面。張小姐說,她期盼能通過候補購票功能買到票,實在不行只能選擇延長購票的區間,比如從南京到廣州,票價要比上海直接到家的列車貴一倍,但為了回家也只好這樣了。
  • 大額存單與理財產品的優劣匯總,你們更喜歡哪種方式?
    如果讓你們在大額存單和理財產品中進行選擇,你們會如何選呢?這不最近有人在某平臺上進行詢問「大額存單比銀行理財更合算嗎?」其實這個問題真的沒有一個標準的答案,因為每個人的投資需求以及投資能力都不同,那麼對於不同的人來說可能最合算的產品也是不一樣的。
  • 募資買理財產品浦發搶首單 建行對公理財產品最多
    《證券日報》查閱近期上市公司公告發現,已有5家公司批准使用閒置募集資金理財,分別是:聯創光電,批准額度2億元;東材科技,批准額度10億元;南山鋁業,批准額度40億元;明泰鋁業,批准額度2億元;時代出版,批准額度2.9億元。     自從《指引》發布至今,共有64家上市公司發布公告委託理財。不過除了上述5家公司,其餘發布公告的上市公司均仍以自有閒置資金委託理財。
  • 還有什麼其適合的理財產品嗎?
    20萬資金理財,我比較傾向於國債,或者是國債和其他理財產品的組合。有人可能會說,資金到了20萬,購買銀行大額存單也不錯。20萬是大額存單的起存點,如果資金確實長期閒置,購買大額存單也可以。但是,如果你只需要提前支取5萬元,那麼,剩下的15萬也要提前支取,無法再享受大額存單的利率了。如果購買國債就不同了,國債最低購買額度是100元,20萬資金可以分成10張2萬的存單,或者按1萬,2萬,5萬組合購買,這樣的話,提前支取5萬元,剩餘的15萬元是不受影響的。
  • 支付寶突然降額:47000元額度一夜歸零!免息額度「唄殼」你領了沒?
    興業積分大縮水,航裡25:1變為50:1,積分消費,比例調為1200積分:1元; 飛豬66元任性飛搶到就是賺到!最近由於工作陸續開始恢復正常,他在這個月提前把錢還了進去,原本是打算還進去後,希望支付寶能夠再給他提些額度,然後一次性借出來,進行周轉的。 讓他萬萬沒想到,他的這個想法似乎被支付寶的大數據給看穿了,等他全部還進去後,竟然額度降為0了,這次遭遇也讓他頗有些欲哭無淚。
  • 未來教室長啥樣?智慧教室大調查
    未來教室長啥樣?老師們想要將上課過程全部錄下來怎麼辦?小組討論、錄播、遠程視頻會議…都可以在智慧教室實現!仙林校區逸夫樓5樓智慧教室逸B-501/502/506/512/513開放預約還等什麼?快去看一看!這些教室長啥樣?先上一波全景圖!
  • 有60萬元閒錢,買啥理財產品能年收入5萬?
    有網友提問——「有60萬元閒錢,買啥理財產品能年收入5萬?」,當我們有一筆閒置資金的時候,那些具有理財觀念的人就會選擇進行理財產品的購買。因為只有讓資金真正運作起來,才能為自己創造更多的財富,完成資產的積累,以保障未來的生活水平不斷提升。
  • 今年已有785款理財產品被銀行單方面提前終止,高收益率產品頻中招...
    據了解, 今年以來,提前終止的銀行理財產品已有785款。  實際上,銀行理財合約提前終止並非今年特例,早在2018年便已初顯。普益標準統計數據顯示,自2018年初至2020年10月22日,銀行理財市場共有1618款產品提前終止運作。
  • 2019年四種穩健理財,10萬塊買一年分別可以賺多少利息收益?
    大家對理財的態度因人而異,有人激進,有人偏向於保守,希財君在理財這一方面,一直以來的態度是偏向於保守的。自己一個月下來積攢一點錢,希望在保障本金安全的同時,可以獲得一些收益來補貼一下,於是我關注的這方面產品的訊息比較多。
  • 券商保本產品「圈錢」:6分鐘售罄,比銀行理財香嗎?
    新京報貝殼財經了解到,自2018年資管新規推出以來,銀行部分淨值型理財產品跌破初始價,打破「剛兌」成為大家不得不面對的現實。如今,不少券商開始營銷自己的固收產品,即收益憑證,保障本金的同時可以約定利率。有券商稱,甚至出現了產品「秒光」的情況。
  • 科普貼 | 什麼是雙錄,看完這篇文章你就懂了
    不曉得你有沒有這樣一種體驗,在銀行購買理財產品的時候,銀行銷售總會帶你到銷售專區購買,標準式服務話術,統一化操作流程,錄音錄像雙向記錄。Emmm……一般這個時候,你算和銀行確認過眼神,成為理財產品的精準客戶了。【答疑解惑,雙錄是何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