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東方財富網
2020年出爆款產品的不光基金,還有保險!
券商中國記者了解到,12月8日,招商銀行銷售的一款由泰康資產管理的泰康人壽投連險,40億元額度,僅半天即告售罄。
還有人儘管提前在招行做好了雙錄等預備工作,但當天還是沒有搶到額度。
不過,對於這一投連產品,泰康人壽未向外發布信息,也未回應券商中國記者相關採訪。
40億投連險半天售罄
據招行理財經理稱,泰康這款投連險產品很火爆,12月8日到該行網點排隊購買這款產品的人很多,一上午的時間,此次開放的40億元額度即告售罄。在有意向購買的人中,不少人都沒有買到,其中有的已經提前做好了購買前的錄音錄像。
所謂投連險,是投資連結型的保險產品,可以視為理財型產品。這類產品通常都有一定的死亡保障,但保額比較低,產品本身更偏重理財屬性。而且不同於其他分紅險或萬能險等理財型保險,投連險一般沒有保證收益,產品的風險和收益由購買者自擔。
因此,雖然投連險屬於保險公司的一類業務,但與保險公司的負債類業務不同,這是表外業務,監管也要求設立投連險獨立帳戶。從購買者來說,購買投連險產品,往往更看重其投資業績。
一款投連險內部會設定不同類型的多個資金帳戶,如激進型、平衡型、穩健型等,每個帳戶再根據風格設定而去投向股票、基金、債券等,一個帳戶堪稱一隻公募基金。也正由於這樣的產品運作方式,投連險亦被稱為「基金中的基金」。對於投資者來說,買一款投連險,就好像買了幾隻基金的混合產品。
今年爆款基金屢見不鮮,動輒銷售百億,根據認購規模進行配售的也不在少數。在一些投資機構人士看來,資管新規後打破剛兌,資本市場向好,財富效應顯現,投資者從個人理財到找專業管理機構理財的趨勢正在形成,這都是理財類產品的爆款出現的背景。有了這些,就有了投連險出現爆款的基礎。
產品有何賣點?
具體到這款在招行銷售得很快的投連險,有哪些賣點?從公開信息中,可見一二。
該產品名為泰康贏家人生2020終身壽險(投資連結型)。根據產品說明書,這款投連險內含3個帳戶:創新動力型投資帳戶、穩健收益型投資帳戶、貨幣避險型投資帳戶。客戶購買產品後,可以自由設定資金在這3個帳戶中的分配規模。
從券商中國記者在銀行渠道了解的情況看,這款產品有吸引力的地方在於過去的良好業績表現,特別是創新動力帳戶的歷史業績。
根據泰康人壽官網披露的數據,泰康創新動力型帳戶2012年11月成立以來,至今收益超過5.6倍,年化複合收益率在26%以上。今年以來,收益率大約在34%,而滬深300指數漲幅約21%。
相較股票基金,這個投連帳戶今年的表現並不突出。而若將時間拉長,過去8年,每年年化收益率超過26%,歷史最大回撤-21.55%,收益的穩健性表現則較可觀。
來源:泰康人壽官網
據悉,這個帳戶投資目標是謀求帳戶資產的長期積極增長,適合於風險承受能力很強的投資者。購買者要在投資者風險承受能力等級測試中,達到C4級(一共5級,C5級風險承受力最強)的,才可在銀行購買。
投資策略方面,管理人依託中國宏觀經濟轉型的大背景,著重關注主導經濟創新與轉型的新興行業、新科技行業和新能源行業等板塊,精選創新能力強、具有競爭力比較優勢的行業龍頭股票,同時關注投資標的的盈利性與成長性,兼顧其他具有投資價值的股票。
配置策略總體上以權益類投資為主,輔以固定收益類投資,充分分享中國經濟轉型與發展中不斷湧現出的機會,為客戶爭取良好的資產增值機會。
各類資產配比為:權益資產比例不低於投資帳戶資產淨值的50%;固定收益類資產投資比例不超過50%,其中流動性資產投資比例不低於5%。帳戶投資於基礎設施債權及股票定向增發總體比例不超過40%。
其業績基準為:75%×滬深300指數收益率+25%×中債綜合指數(全價)收益率。
加之這款投連險產品帳戶資金管理者為泰康資產,泰康資產的投資管理能力受到業內認可,過往也有良好表現。比如,自2006年至2019年,泰康資產主要管理的泰康人壽一般帳戶資產年均投資收益率超8%;泰康資產管理的一個進取型投連帳戶自2003年1月30日成立以來,收益率已超過53倍。
另外,帳戶投資經理也是一個關注點。根據泰康人壽今年3月公告,創新動力型投資帳戶的投資經理為嚴志勇。據信息,嚴志勇是管理科學與工程博士,2004年任職於長盛基金,2006年加入泰康資產,歷任投資經理、研究員、高級投資經理、權益投資部助理總經理,擔任董事總經理、年金投資部負責人。他管理的歷任基金都有中上等的表現。
除了創新動力帳戶外,這款投連險的其他兩個帳戶在過往也有穩健增長的表現。
這款投連險在退出時,前5年按帳戶價值收取退保費用,費用比例從5%到1%逐年遞減,第6年以後不收取費用。
投連險仍是小眾產品
儘管有這款產品的額度難求,但從整個保險業來看,投連險並非保險公司的主流業務。
其實,投連險在國內保險業的歷史已經比較長,曾經還因給投資者虧損而出現過風波,近年也出現過類固收投連險等變形,幾經整頓,加之保險回歸保障的導向下,投連險業務明顯收縮。
根據銀保監會數據,今年前9個月,投連險獨立帳戶的新增交費,僅不到270億。這與人身險公司同期的2.6萬億原保費規模相比,只是一個非常小眾的保險公司業務。
目前開展投連險的保險公司大約30家,佔了全部90家人身險公司的1/3。但其中,今年前9月新增規模超過10億的,僅平安、泰康、國華、弘康、中信保誠、恆大人壽等少數幾家。
從產品性質上說,偏重理財的投連險對管理人的要求較高。業務做得好,可以成為保險公司維繫客戶的一個抓手。在能力、成本等綜合考慮下,保險公司謹慎行之也屬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