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與分配程序中的執行異議分類及救濟

2020-09-10 井陘縣普法

姜 波  來源:人民法院報

執行中,當事人或利害關係人經常會提出各種異議。當事人或利害關係人所提異議的性質往往決定著異議未獲支持時的救濟路徑選擇。準確區分執行中各種異議的性質,是正確適用救濟程序的關鍵所在。

一、執行異議的分類

縱觀法律和司法解釋關於執行異議的相關規定,筆者認為可以將執行中的異議大致分為執行行為異議和執行實體異議兩大類。執行行為異議是指當事人或利害關係人認為執行法院的執行行為在措施、程序或其他方面違反法律或司法解釋的規定或存在不當,導致其相關權益受到侵害,要求執行法院或上級法院予以撤銷或糾正的救濟制度。執行實體異議是指當事人或利害關係人認為執行法院的執行行為侵害了其實體權利,導致其實體權利受到損害,要求執行法院或上級法院予以撤銷或糾正的救濟制度。

二者側重點不同。執行行為異議強調的是執行行為的違法性或失當性。通常系基於程序性權利或其他非實體性權利受損而提起,僅在法律有特別規定時,才會因實體權利受損而提起,如《最高人民法院關於人民法院辦理執行異議和複議案件若干問題的規定》(以下簡稱異議和複議規定)第七條第二款所涉的被執行人以債權消滅、喪失強制執行效力等執行依據生效之後的實體事由提出排除執行異議,《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刑事裁判涉財產部分執行的若干規定》(以下簡稱刑事裁判涉財產部分執行規定)第十四條所涉的案外人排除執行異議。而執行實體異議,強調的則是執行行為對實體權利的侵害。二者的區別在於執行法院侵害的是非實體性權利還是實體性權利。

根據不同的標準還可以對執行行為異議和執行實體異議進行分類。根據異議主體的不同,可以將執行行為異議分為當事人執行行為異議和利害關係人執行行為異議。根據異議事項的不同,可以將執行行為異議分為執行措施異議(見:異議和複議規定第五條、第七條;《最高人民法院關於人民法院辦理財產保全案件若干問題的規定》第二十條、第二十六條;《最高人民法院關於民事執行中變更、追加當事人若干問題的規定》第三十條)、執行程序異議(見:異議和複議規定第七條第一款、《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執行程序若干問題的解釋》第三條)、特定實體事由異議(見:異議和複議規定第七條第二款)、特定程序中案外人異議(見:刑事裁判涉財產部分執行規定第十四條)、其他執行行為異議(見:《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執行立案結案若干問題的意見》第九條所涉被執行人申請不予執行仲裁裁決或公證債權文書異議)等。根據異議主體的不同,可以將執行實體異議分為:當事人執行實體異議和案外人執行實體異議。根據異議事項的不同,可以將執行實體異議分為:參與分配方案異議(見:《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的解釋》,下稱民訴法解釋第五百一十一條、第五百一十二條)、特定變更追加被執行人異議(見:《最高人民法院關於民事執行中變更、追加當事人若干問題的規定》第三十二條)、案外人排除執行異議(見:異議複議規定第二十八條、第二十九條;《最高人民法院關於人民法院民事執行中查封、扣押、凍結財產的規定》第十七條;民訴法解釋第五百零一條第二款)。

二、參與分配程序中的異議分類

民訴法解釋第五百零八條至五百一十二條、《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執行程序若干問題的解釋》(以下簡稱民訴法執行解釋)第二十五條至第二十六條、《最高人民法院關於人民法院執行工作若干問題的規定(試行)》第九十條至第九十五條系參與分配程序的規範依據。通觀上述規定,在參與分配程序中執行法院的執行行為往往包括:參與分配資格的認定、參與分配順序的確定、參與分配債權額的確定、參與分配比例的確定、分配份額的確定、參與分配方案的送達、異議的通知、方案的修正、權利的告知、款項的提存等。

根據上述執行行為的性質,可對其作如下分類,一類系屬程序性事項,如參與分配資格的認定、參與分配方案的送達、異議的通知、權利的告知、款項的提存;一類系屬實體性事項,如參與分配順序的確定、參與分配債權額的確定、參與分配比例的確定、分配份額的確定、方案的修正。從上述參與分配程序中執行行為的分類來看,參與分配中的異議主要包括執行程序異議和執行實體異議。

三、參與分配未獲準的救濟路徑

民訴法解釋第五百一十二條系對民訴法執行解釋第二十六條的吸收。從文義解釋的角度考量,民訴法解釋第五百一十二條中「執行法院依異議人的意見對分配方案審查修正後進行分配」系對「債權人或者被執行人對分配方案提出書面異議」的銜接規定,可以看出該條所涉異議事項應是可以導致分配方案修正的事項,而不包括不能導致分配方案修正的事項,即異議事項應為實體性事項。這在最高人民法院執行局負責人就民訴法執行解釋答記者問中得到了印證。

最高人民法院執行局負責人在答記者問時指出:「執行法院作出分配方案後,如果債權人或被執行人認為分配方案所確定的債權及其數額多少、受償順序有問題的,通過何種途徑解決問題比較合理,實踐中一直存在爭議。我們認為,上述問題都涉及到實體爭議,因此,應當通過訴訟程序解決。」從該解答的內容來看,顯然民訴法執行解釋將可以提起執行分配方案異議之訴的異議限定為實體性異議。

這也得到了部分高院的呼應,江蘇高院在其《執行異議及執行異議之訴案件審理指南(一)》第十條中指出:「債權人、被執行人根據民訴法解釋第五百一十二條、民訴法執行解釋第二十五條、第二十六條規定,提起執行分配方案異議之訴的,異議人只能是被執行人以及執行法院已經同意其參與分配的債權人,且異議系對執行法院制定的分配方案提出,包括參與分配的債權數額、優先受償權是否成立及其分配順序、分配份額、分配比例等等。」 江蘇高院在其《關於正確理解和適用參與分配製度的指導意見》第十八條中更是進一步規定,主持分配法院對參與分配申請審查後,不符合參與分配條件的,應當書面通知申請人不準參與分配及其理由,並告知其可以按照民事訴訟法第二百二十五條規定提出執行異議。對於參與分配程序中的實體性異議,法律創設了不同於民事訴訟法第二百二十七條案外人排除執行異議的救濟路徑。

執行法院對參與分配程序中的實體性異議並不進行審查,而只是將異議通知給未提出異議的債權人和被執行人,若遇反對意見,則由異議人以反對異議的債權人、被執行人為被告直接向執行法院提起執行分配方案異議之訴。而法律對參與分配程序中的執行行為異議如本文案例所涉的參與分配資格異議並沒有創設新的救濟路徑,其仍得依民事訴訟法第二百二十五條規定的執行行為異議程序予以救濟。即由執行法院對異議進行審查並作出裁定。對執行法院的裁定不服的,異議人可以請求上一級人民法院複議。

(作者單位:江蘇省泗洪縣人民法院)

相關焦點

  • 參與分配程序中的執行異議分類及救濟
    執行中,當事人或利害關係人經常會提出各種異議。當事人或利害關係人所提異議的性質往往決定著異議未獲支持時的救濟路徑選擇。準確區分執行中各種異議的性質,是正確適用救濟程序的關鍵所在。一、執行異議的分類縱觀法律和司法解釋關於執行異議的相關規定,筆者認為可以將執行中的異議大致分為執行行為異議和執行實體異議兩大類。
  • 實務|參與分配程序中的執行異議分類及救濟
    當事人或利害關係人所提異議的性質往往決定著異議未獲支持時的救濟路徑選擇。準確區分執行中各種異議的性質,是正確適用救濟程序的關鍵所在。通觀上述規定,在參與分配程序中執行法院的執行行為往往包括:參與分配資格的認定、參與分配順序的確定、參與分配債權額的確定、參與分配比例的確定、分配份額的確定、參與分配方案的送達、異議的通知、方案的修正、權利的告知、款項的提存等。
  • 案外人執行異議及其後續救濟途徑的程序銜接問題
    甲執行法院查封了連帶責任擔保人B的多套房產。經查明,被查封的房產在執行階段尚有C銀行享有抵押權且未註銷,遂函告C銀行有權參與分配,但其書面回復執行法院稱其主債權已得到全部清償,故該行放棄在執行階段主張抵押權參與執行分配。因B被查封房產執行流拍,甲執行法院遂告債權人A有權申請以物抵債,A同意接受以物抵債並向甲執行法院遞交了以物抵債申請書。
  • 民事執行中的參與分配製度
    因我國沒有自然人和其他組織的破產制度,故對於自然人和其他組織不能清償全部債務的,通過民事執行中的參與分配的制度予以解決。本文旨在對於參與分配製度作以介紹,並針對實踐中的問題作一探討。當時,對申請參與分配人的債權人條件放得比較寬,不僅得到執行依據的債權人可以申請,還在審判過程中的債權人亦可申請。
  • 案外人在執行程序中的救濟方式—執行異議之訴
    該判決書生效後,原告裴某申請強制執行,在執行過程中,河北省唐山市中級人民法院做出執行裁定,將王某妻子楊某的帳戶凍結35萬元。楊某沒有參加過這個訴訟,但是被凍結了自己的帳戶,楊某作為案外人不服,提出書面執行異議,被法院駁回。楊某於是提起執行異議之訴,在執行異議之訴的審理中,法院認為王某所欠裴某的債務並非王某與楊某的夫妻共同債務,於是停止對楊某的執行。
  • 對到期債權執行中第三人超期提出異議的救濟途徑
    ——河南高院裁定鵬宇公司訴胡某、胡某峰執行異議之訴案裁判要旨到期債權執行中第三人超過法定期限提出異議,仍應得到司法救濟,但在現有法律制度下,不能提起執行異議之訴,可參照適用民訴法解釋第五百零一條規定,裁定終止執行,然後由申請執行人提起代位權訴訟。
  •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執行程序中多個債權人參與分配問題的若干規定
    第一條 (參與分配定義)  被執行人因金錢請求權而被查封、扣押、凍結的財產變價處理過程中,被執行人的其他金錢債權人可以申請參加此執行程序,就被執行人被查封、扣押、凍結的財產主張受償分配的執行活動。  第二條 (主持分配的執行法院)  參與分配由在先採取查封、扣押、凍結措施的法院主持進行。
  • 對案外人執行標的異議裁定的救濟途徑一定是執行異議之訴?
    很多當事人認為其提出執行標的異議,法院作出支持或不支持的裁定之後,案外人(異議人)或申請執行人的救濟途徑一定是執行異議之訴(案外人執行異議之訴或申請執行人執行異議之訴),有些法院在裁定之後告知的救濟途徑也是不準確的。實際上,對案外人執行標的異議裁定的救濟途徑可能是執行異議之訴,也可能是複議。
  • 淺析執行程序中的參與分配製度
    破產財產不足清償同一順序的清償要求的,按照比例分配。」  對此,在司法實務中有兩種觀點:觀點一認為,執行參與分配程序與破產程序相類似,且《民訴法若干問題意見》第299條中對此有規定。而且,執行程序開始後,執行法院、申請執行人及被執行人都沒有通知其他債權人的義務,其他債權人是很難得知被執行人「資不抵債」,已被提起執行程序的。因此,參與分配製度對符合條件但未能參與到執行程序中的債權人的保護是遠遠不夠的。雖然這些債權人可望日後實現其債權,但債務人的履行能力已嚴重弱化,其債權實現的可能性也就更加渺茫。這樣,不利於對各債權人債權的公平保護。
  • 執行異議之訴案件的程序應對
    一方面,從執行異議之訴的程序設置目的看,程序正當性的執行制度就必須設置相應的救濟措施,以避免或減少因違法或不當執行所發生的損害以及有效救濟。這一救濟措施作為一個完善的救濟系統又應當包含各種具體的救濟方法和手段,案外人異議之訴就是執行救濟中的一種方法和手段。即,沒有侵害即沒有救濟,無直接權屬糾紛無需參與,與執行標的無直接權屬爭議的執行當事人可排除在執行異議之訴程序之外。
  • 淺析執行異議、執行異議之訴、第三人撤銷之訴、申請再審的程序選擇
    本文以二個虛擬案例入手,探討如何在保障生效文書得以迅速有效執行的同時對案外人的權益進行救濟,並結合司法實踐淺析案外人在民事執行中經常遇到的救濟程序及其對應關係問題。    5、執行異議之訴執行異議之訴,是指執行申請人、被申請人和案外人對執行標的實體權利存有爭議,請求執行法院解決爭議而引起的訴訟。執行異議之訴是執行救濟的重要途徑之一。執行法律關係紛繁複雜,執行中合法權益遭受侵害的情形在所難免,救濟與侵害理應相伴相隨。
  • 錯過執行異議之訴,還有哪些救濟途徑
    分 歧第一種觀點認為,參照《關於民事訴訟法司法解釋理解與適用》一書中就「如何正確處理案外人執行異議之訴和另行起訴」時的意見,即案外人在另行起訴和執行異議之訴中有選擇權,即使在執行程序中,案外人也有權不提起執行異議之訴,而對執行標的另行起訴。
  • 《人民司法》2019年執行異議案例裁判要旨16則
    是否通知被執行人,屬意思自治,其結果對是否變更申請執行人不產生影響。2019年第8期108頁2.執行中對資產評估報告異議的審查【裁判要旨】資產評估報告本質上是基於法院職權作出並對當事人權利義務產生影響的執行行為,對資產評估報告的程序性事項及實體性事項的異議,應納入執行異議程序由執行裁決部門進行審查。
  • 關於完善涉債權人撤銷權執行異議程序的調研
    ,其實體上的權利因法院不當執行行為而受到侵害或有侵害之虞時,得提起異議以獲得救濟的法律制度,其具有實體與程序平衡、保障當事人訴權的重要意義。本調研報告對債權人撤銷權案件判決實現情況進行了全面的梳理,並結合債權人撤銷權訴訟的性質特點、執行異議程序的立法現狀,尋找出目前在執行異議程序中缺少對債權人撤銷權案件救濟的問題並提出了相應的解決對策以及建議。
  • 關於執行程序中參與分配製度的調查與思考
    筆者通過對北安法院近五年來涉及多債權人執行同一被執行人案件的調查,提出完善參與分配製度中查封部分優先的立法觀點,以便確保民事執行參與分配的科學性與公正性。  一、參與分配案件基本情況  由於北安法院屬於基層法院,5年共受理各類民事執行案件2354件,其中涉及多債權人執行同一被執行人的案件77件,佔整個案件的3.3%。
  • 被執行人進入破產程序後,執行異議之訴是否還有必要審理?
    受理被執行人破產重整申請的人民法院已確定其管理人,可以代表被執行人繼續參與訴訟,故本案應當繼續審理。破產重整程序是對債務人財產進行清理或對破產企業重新整合的法定程序,無論破產企業最終是重整或清算,均不能替代對債權人債權優先性的實體確定。破產重整程序啟動,執行程序應當終結尚無法律規定,而裁定駁回因執行程序產生的執行異議之訴則更無法律依據。
  • 承租人對執行行為不服的,不能通過案外人執行異議之訴方式救濟
    裁判要旨承租人請求帶租拍賣、確認優先購買權,並未以其享有租賃權為由請求排除對執行標的的執行的,屬於對人民法院執行行為的異議,應通過民事訴訟法第225條的規定救濟,承租人根據民事訴訟法第227條的規定提出案外人執行異議之訴的
  • 共有財產執行中的權益分配與衡平
    例如,夫妻一方為被執行人,法院對夫妻共同財產進行查封或扣押,而夫妻另一方為達到逃避執行的目的,濫用上述權利要求進行分家析產,如果對被執行人所負債務是否為夫妻共同債務不加區分考慮一概準許中止執行,容易引起申請執行人的不滿。  4、其他共有人的救濟程序不完善。法院對共有物強制執行時,其他共有人可能對份額認定、分配方案等產生爭議,繼而尋求救濟途徑。
  • 執行異議之訴規則的完善
    ,是指在執行過程中,當事人和案外人對執行標的實體權利存在爭議,通過訴訟尋求救濟的重要途徑,主要包括案外人執行異議之訴、申請人執行異議之訴及執行分配方案之訴等,實踐中案外人提起執行異議之訴佔較大比重。民事訴訟法解釋第四百六十四條規定「案外人對執行標的提出異議的,應當在該執行標的執行程序終結前提出」,也就是說,案外人異議提出可以在執行中任何階段,包括財產處置階段。若執行異議被駁回便可申請進入執行異議之訴程序,這是很長的期間跨度,法院不得不中止財產處分,待處置財產會一直擱置,既為惡意異議者打開方便之門,又影響申請人的權利早日實現。  濫用異議問題嚴重。
  • 最高法院:被執行人進入破產重整程序後,執行異議之訴是否還有必要審理?
    > (1)執行異議之訴是執行程序中的救濟程序,被執行人進入破產重整程序之後,不論後續如何發展,都不會再回到執行程序。……」 執行異議之訴是執行程序的救濟程序,執行程序都不存在了,執行異議之訴自然沒有訴的利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