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國際合作中心赴定點扶貧縣河北靈壽開展精準扶貧調研工作,並聯合家政知名企業管家幫開展了2019年「援智靈壽」系列培訓之家政服務培訓,108名符合條件的家政培訓人員參加了這次專項培訓。培訓之後,將根據他們的個人意願,引入北京從事家政工作。
家政行業的需求量旺盛,尤其是這兩年,隨著中國「二孩政策」的放開以及老齡化社會的到來,以及中產階級家庭的增加,家庭服務的需求在不斷加大,讓家政行業成了「朝陽產業」。原本家政人員就供不應求,這兩年供求矛盾更加突出。據測算,北京600多萬戶家庭中至少有200萬戶需要家政服務,其中老人陪護、病患護理和嬰幼兒看護是北京需求量最大的家政服務業態,而家政服務員缺口達到150萬人。
春節過後,記者參加了幾次阿姨與僱主的見面會,發現每一場都是僱主的人數超過阿姨,也就是說,目前的市場根本無法做到給每一戶僱主都匹配到一名滿意的阿姨。
管家幫扶貧辦主任劉全有說:「僅憑在北京招工,根本滿足不了市場的需要,所以這兩年,很多家政公司都開始著眼外地,跟一些勞動力富餘的貧困地區合作,對當地的貧困人員進行技能培訓,然後引入北上廣深以及省會城市。這也是精準扶貧的一種方式,既給當地的貧困人員找到了就業出路,幫他們脫了貧,又解決了大城市家政市場的缺口問題,可謂一舉兩得。」
招工部總監曲永鳳告訴記者:「給家政員找工作其實很簡單,她們也確實很掙錢,現在北京家政市場上的月嫂工資一般都是8800元起步,育兒嫂都在5000元以上,養老護理員和普通家務阿姨也在4000元以上,保潔員和鐘點工,一般也能做到每月3500元以上,這要比貧困地區的平均收入高得多。這些阿姨自己脫貧以後,還會帶動很多老鄉也投身這個行業,一個村的貧困婦女可能就都慢慢走出來了。」
培訓師馬紅偉告訴大家,自己就是從貧困地區打拼出來的。她做的是月嫂,工資從最初的6800元漲到後來的8800元,直到18800元。後來,她轉型成為培訓師,職業前景更加廣闊。「我工作幾個月以後,就給家裡買了新的彩電、冰箱,我現在用的這個蘋果手機,7000多元。」現場的貧困人員都被吸引了,但她們還是擔心,不停地詢問「培訓要交錢嗎?」「給我們找工作,要交中介費嗎?」在得到「培訓免費,包吃包住,到京介紹工作也不收中介費」的承諾後,很多人現場報了名,打算到北京闖一闖。
劉全有介紹,不僅是靈壽一個縣,他們與政府部門合作的這種精準扶貧項目已經覆蓋到全國100多個縣市區,比如說四川仁壽、山西呂梁、河南濮陽、貴州織金等等,目前已經招用了2萬多名貧困地區勞動力。
家政公司與外地政府部門合作進行勞務輸出與精準扶貧,是目前北京家政市場解決人員缺口的一條重要渠道。比如說愛儂、富平、「阿姨來了」等大型家政企業,都與全國很多貧困地區建立了直接的勞務輸送關係,市場湧現出了川妹子、隴原妹、澄城阿姨等品牌和群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