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產一致性存在問題!工信部對25家新能源車企作出處理

2020-12-09 上遊新聞

為規範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提升生產一致性水平,保障產品質量安全,近日,工信部約談了前期監督檢查中存在違規問題的25家新能源汽車生產企業,下發責令整改通知書,要求有關企業切實履行主體責任,認真分析問題原因,嚴格按照《公告》管理要求,限期整改存在問題。

與此同時,按照有關法律法規和《公告》管理規定,根據違規情節輕重,對違規企業依法予以撤銷或暫停違規產品《公告》、暫停新能源汽車新產品申報等行政處理,並將違規信息納入企業信用記錄,列入後續重點監管對象。

上遊新聞-重慶晨報記者了解到,為規範新能源汽車生產行為,加強事中事後監管,根據《道路機動車輛生產企業及產品準入管理辦法》等有關規定,工信部建立了道路機動車輛產品生產一致性監督檢查結果通報制度。在近期組織的對乘用車、客車、專用車等3個類別的新能源汽車產品監督檢查中,共有北京汽車股份有限公司、東風汽車有限公司、比亞迪汽車有限公司等25家企業的27個車型存在生產一致性問題。

存在生產一致性問題的車型中,包括新能源乘用車9家企業的9個車型產品,涉及動力電池容量和保護功能、行李箱容積、輪胎規格、標誌標識等項目不符合國家標準或管理規定。

新能源客車共涉及10家企業的12個車型產品,涉及低速行駛提示音、車輛喇叭、三角警告牌、標誌標識等項目不符合國家標準或管理規定。

新能源專用車共涉及6家企業的6個車型產品,涉及動力電池容量、報警信號、低速行駛提示音、標誌標識等項目不符合國家標準或管理規定。

工信部表示,對上述檢查中發現存在生產一致問題的車型,將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標準化法》《道路機動車輛生產企業及產品準入管理辦法》《新能源汽車生產企業及產品準入管理規定》以及《公告》管理的相關規定,依法依規處理。企業所在地省級工業和信息化部門要督促企業儘快查明產品問題原因,制定整改措施並按期整改到位。

下一步,工信部將進一步加強對道路機動車輛產品的事中事後監管,與相關部門密切協作,創新監管方式,豐富監管手段,加強信息共享和聯合懲戒,切實保障車輛產品生產一致性和質量安全。

上遊新聞-重慶晨報記者 劉翰書

【免責聲明】上遊新聞客戶端未標有「來源:上遊新聞-重慶晨報」或「上遊新聞LOGO、水印的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等稿件均為轉載稿。如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與上遊新聞聯繫。

相關焦點

  • 25家新能源車企被責令整改
    作者:時代財經 潘卓倫 編輯:張澤12月8日,工業和信息化部官網發布題為《工業和信息化部對新能源汽車生產一致性企業作出處理》的公告,稱已經對25家在前期監督檢查中存在違規問題的新能源汽車生產企業下發責令整改通知書。「要求有關企業切實履行主體責任,認真分析問題原因,嚴格按照《公告》管理要求,限期整改存在問題。
  • 工信部約談25家新能源車企:限期整改存在問題
    封面新聞記者 滕晗12月8日,封面新聞記者從工業和信息化部獲悉,近日,工信部裝備工業一司約談了前期監督檢查中存在違規問題的25家新能源汽車生產企業,並下發責令整改通知書。記者注意到,11月17日,工信部通報,在近期組織的對乘用車、客車、專用車等3個類別的新能源汽車產品監督檢查中,共有25家企業的27個車型存在生產一致性問題。其中,新能源乘用車涉及9家企業9個車型產品,涉及動力電池容量和保護功能、行李箱容積、輪胎規格、標誌標識等項目不符合國家標準或管理規定。
  • 新能源車質量參差不齊,工信部:25家車企約談並處罰
    近日,工信部發布了對乘用車、客車、專用車等3個類別的新能源汽車產品監督檢查結果。讓人意外的是,共有25家企業的27款車型存在生產一致性問題。對此,工信部表示將按照相關規定處理,要求省級工信部門督促所在地相關企業儘快查明產品問題原因,制定整改措施並按期整改到位。而在這些受處罰的25家汽車企業中,包括大家耳熟能詳的乘用車企業,如北汽、廣汽三菱、廣汽本田、比亞迪、吉利等,而這也說明了問題的嚴重性。應該說,為規範新能源汽車生產行為,加強事中事後監管,工信部建立了道路機動車輛產品生產一致性監督檢查結果通報制度。
  • 因新能源產品存在違規問題 25家車企被約談
    12月8日,工信部發布消息稱,近日,為規範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提升生產一致性水平,約談了前期監督檢查中存在違規問題的25家新能源汽車生產企業,並作出處理決定。目前已下發責令整改通知書,要求有關企業切實履行主體責任,認真分析問題原因,嚴格按照《公告》管理要求,限期整改存在問題。
  • 18家車企存在生產一致性問題,商用車個性化碰壁標準化
    中國商用車領域魚龍混雜,大部分輕卡產品主要是從農用車發展起來的,所以原來的企業標準低、管理不規範,即使是一些大型商用車企業,目前由於種種原因在經營管理過程中也依然存在問題。而汽車產業發展正處於轉型升級、由大變強的關鍵期,工業和信息化部(下稱「工信部」) 在不斷強化車輛產品生產一致性管控。
  • 工信部就生產一致性話題約談25家車企
    12月8日,工信部就新能源汽車生產一致性的問題,約談了北汽、廣汽、比亞迪等共25家新能源汽車生產企業,並下發責令整改通知書,要求在規定的時間內整改存在的問題。此次約談,工信部還提出後期將與相關部門密切協作,加強監管的手段和懲戒的程度,來保障新能源汽車生產的一致性和質量安全。
  • 被檢查不符合產品規定標準,工信部約談25家新能源車企!
    但在法規層面,L3存在兩個具備駕駛權的主體——人類駕駛員與自動駕駛系統,如何定義兩者之間的邊界——駕駛權、事故責任判定是L3最為關鍵的問題。因此,礙於法規問題,奧迪和沃爾沃雙雙放棄了該技術對於量產車的引用。
  • 新能源汽車產品監督檢查結果出爐,25家車企存在問題被工信部約談
    記者 | 侯卓鎧112月8日晚間,工信部發布公告稱,工業和信息化部裝備工業一司約談了前期監督檢查中存在違規問題的25家新能源汽車生產企業,下發責令整改通知書,、按照《公告》管理要求,限期整改存在問題。對此,工信部表示,此次所發現問題為規範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提升生產一致性水平,保障產品質量安全而做出的。值得注意的是,按照有關法律法規和《公告》管理規定,根據違規情節輕重,對違規企業依法予以撤銷或暫停違規產品《公告》、暫停新能源汽車新產品申報等行政處理,並將違規信息納入企業信用記錄,列入後續重點監管對象。
  • 18家車企存生產一致性問題 提高違規成本是根本
    近日,工業和信息化部裝備工業司對2017年存在生產一致性問題的18家車輛生產企業進行約談,並予以通報。而在今年的4月初,因不符合生產一致性管理的相關規定,工信部已對5家車輛生產企業開出了行政處罰決定書。在全聯車商投資管理(北京)有限公司總裁曹鶴看來,生產一致性問題在行業內,特別是商用車領域較為普遍,而生產一致性問題之所以在商用車領域普遍存在主要還是廠家受利益驅動所致。
  • 新能源車不合規,多家知名車企被約談_易車網
    作者說:12月8日,工信部裝備工業一司對在新能源汽車產業存在違規問題的25家企業進行了約談,其中不乏知名車企。據工信部官網12月8日消息,為達到規範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的目的,針對11月19日公布的監督檢查中存在違規問題的25家汽車企業,工信部裝備工業一司進行了約談。
  • 新能源汽車利好政策那麼多,為何這些車企卻仍選擇了「辜負」
    產品存在生產一致性問題 25家車企被約談並責令整改  昨日,馬拉車市從工信部官網獲悉,因被檢查出不符合標準規定的產品,北汽、廣汽、廣汽本田、比亞迪、吉利等25家車企已被工信部約談,並收到了工信部的處理決定。
  • 新能源汽車利好政策那麼多,為何這些車企卻仍選擇了「辜負」?
    產品存在生產一致性問題25家車企被約談並責令整改昨日,馬拉車市從工信部官網獲悉,因被檢查出不符合標準規定的產品,北汽、廣汽、廣汽本田、比亞迪、吉利等25家車企已被工信部約談,並收到了工信部的處理決定。工信部在處理公告中稱,為規範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提升生產一致性水平,保障產品質量安全,工信部裝備工業一司約談了前期監督檢查中存在違規問題的25家新能源汽車生產企業,下發責令整改通知書,要求有關企業切實履行主體責任,認真分析問題原因,嚴格按照《公告》管理要求,限期整改存在問題。
  • 新能源汽車利好政策那麼多,為何這些車企卻仍選擇了「辜負」_易車網
    產品存在生產一致性問題 25家車企被約談並責令整改  昨日,馬拉車市從工信部官網獲悉,因被檢查出不符合標準規定的產品,北汽、廣汽、廣汽本田、比亞迪、吉利等25家車企已被工信部約談,並收到了工信部的處理決定。
  • 能源內參|工信部對25家新能源汽車違規企業作出處理;天齊鋰業子...
    【財新網】  工信部對25家新能源汽車違規企業作出處理  工業和信息化部網站12月8日消息,裝備工業一司約談了前期監督檢查中存在違規問題的25家新能源汽車生產企業,下發責令整改通知書,要求有關企業切實履行主體責任,認真分析問題原因,嚴格按照《公告》管理要求,
  • ...工信部開展新能源車下鄉,10家自主車企參與;途虎雙星合作升級
    4、工信部等三部門聯合開展新能源汽車下鄉活動 10家自主品牌車企參與 …… 獨立售後 1 途虎養車和雙星輪胎合作升級 實現用戶個性化需求定製 7月15日消息,今日,雙星輪胎與途虎養車在山東青島舉行戰略合作籤約儀式
  • 2020,多少新能源車企倒在風口中?
    隨著新能源汽車政策補貼的逐年降坡、特斯拉強勢進入國內市場和「黑天鵝」疫情的爆發,讓已陷入「黑暗寒冬」的新能源汽車行業雪上加霜,以至於在今年初業內就傳出一個聲音——「2020年將是國內新能源車企生死攸關的一年」。 今年有多少家新能源車企能活下來,成為關注的焦點。
  • 工信部約談廣汽等25家新能源汽車企業;大眾汽車正式落戶合肥...
    編輯丨AutoR智駕 智駕小郎君 工信部約談廣汽、比亞迪、吉利等25家新能源汽車生產企業,責令限期整改 繼工信部對廣汽、比亞迪、吉利、北汽等25家新能源汽車生產企業監督檢查後,12月8日,工信部對新能源汽車生產一致性違規企業作出處理。
  • 119家車企「雙積分」成績單:近四成均為負 一汽大眾雙墊底
    中新經緯客戶端4月13日(付玉梅)日前,工信部發布《關於2019年度乘用車企業平均燃料消耗量與新能源汽車積分情況的公示》。根據公示情況,此次「雙積分」考核包括119家境內車企以及27家進口車企。據中新經緯記者統計,在119家境內乘用車企中,共有28家車企「雙積分」均為負,其中,一汽大眾均位於負排行榜榜首。
  • 2020,有多少新能源車企從風口中「摔下」?
    隨著新能源汽車政策補貼的逐年降坡、特斯拉強勢進入國內市場和「黑天鵝」疫情的爆發,讓已陷入「黑暗寒冬」的新能源汽車行業雪上加霜,以至於在今年初業內就傳出一個聲音——「2020年將是國內新能源車企生死攸關的一年」。今年有多少家新能源車企能活下來,成為關注的焦點。自2014年起,這個行業經過5年多時間的發展,已從野蠻生長進入到「洗牌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