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新能源產品存在違規問題 25家車企被約談

2020-12-13 騰訊網

12月8日,工信部發布消息稱,近日,為規範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提升生產一致性水平,約談了前期監督檢查中存在違規問題的25家新能源汽車生產企業,並作出處理決定。目前已下發責令整改通知書,要求有關企業切實履行主體責任,認真分析問題原因,嚴格按照《公告》管理要求,限期整改存在問題。

在受處罰的25家汽車企業中,包括大家耳熟能詳的乘用車企業,如北汽、廣汽三菱、廣汽本田、比亞迪、吉利等,這也說明了問題的嚴重性以及監督檢查的重要性。

涉及25家車企27款產品

在新能源市場高速發展的同時,各部門在監督監管方面的法規以及制度也正在日益完善。此前,為規範新能源汽車生產行為,加強事中事後監管,工信部建立了道路機動車輛產品生產一致性監督檢查結果通報制度。

在近期工信部組織的對乘用車、客車、專用車等3個類別的新能源汽車產品監督檢查中,共有25家企業的27個車型存在生產一致性問題,包括動力電池容量和保護功能、報警型號等項目不符合國家標準或管理規定。

其中,新能源乘用車共涉及9家企業的9個車型產品,其中動力電池容量和保護功能、行李箱容積、輪胎規格、標誌標識等項目不符合國家標準或管理規定。涉及的9家乘用車企業包含北汽、吉利、廣汽乘用車、廣汽本田、廣汽三菱、比亞迪等。

具體車型包括:BEIJING-EU5(BJ7000C5D3-BEV)、東風日產軒逸·純電(DFL7000NAH1BEV)、廣汽三菱祺智PHEV(GMC6450BCHEV)、廣汽傳祺GS4 PHEV(GAC6450CHEVA5E)、廣汽本田世銳PHEV(GHA6450NAC5APHEV)、北汽新能源EU300(BJ7000C5E7G-BEV)、比亞迪秦插電式混動版(BYD7150WT5HEV4)、吉利帝豪GSe(HQ7002BEV15)、眾泰雲100(JNJ7000EVX25)等。

新能源客車共涉及10家企業的12個車型產品,其中低速行駛提示音、車輛喇叭、三角警告牌、標誌標識等項目不符合國家標準或管理規定。相關企業包括河北長安、中車、萬向、東風、長江、廈門金龍安凱、廈門金旅、亞星等。

新能源專用車共涉及6家企業的6個車型產品,其中動力電池容量、報警信號、低速行駛提示音、標誌標識等項目不符合國家標準或管理規定。相關企業包括天津路通、新楚風、吉利、通家、東風、舒馳等。

工信部強調,按照有關法律法規和《公告》管理規定,根據違規情節輕重,對違規企業依法予以撤銷或暫停違規產品《公告》、暫停新能源汽車新產品申報等行政處理,並將違規信息納入企業信用記錄,列入後續重點監管對象。

產業監管趨嚴

汽車生產的一致性,簡單的說,就是保證實際生產、銷售的車輛產品的有關技術參數、配置和性能指標,與《公告》批准的車輛產品、用於試驗的車輛樣品、產品《合格證》及出廠車輛上傳信息中的有關技術參數、配置和性能指標一致。

而這,不僅是車企自身合規合法生產的量尺,也是車企給予車主和潛在消費者最基本的安全保障。

在新造車勢力面前,傳統車企在造車方面經驗更加豐富,應當有著更加紮實的基本功。這些基礎問題的爆發,更應該給傳統車企敲響警鐘。

隨著國內外形勢發展變化,為更好的適應新能源汽車發展需要,8月19日,工業和信息化部官網公布了修改後的《新能源汽車生產企業及產品準入管理規定》,刪除了申請新能源汽車生產企業準入有關"設計開發能力"的要求,進一步放寬準入門檻。

不過,放寬產品和行業準入以激發市場活力的同時,並不意味著放鬆監管,而是加強事中事後監管,促進新能源汽車產業高質量發展。

根據乘聯會公布11月份汽車銷量數據顯示,今年11月,國內新能源乘用車批發量為18.0萬輛,同比增長128.6%,環比增長24.8%。從零售量來看,11月新能源車零售16.9萬輛,同比增量9.7萬輛,同比增速136.5%。

但是,在新能源汽車銷量逐步增高的同時,車輛自燃、動力中斷、電池衰竭、車輛充電故障等問題也屢見不鮮,引起這些問題的既有技術原因也有管理原因,背後也凸顯了行業監管的必要性。

9月28日,2020世界新能源汽車大會上,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副局長甘霖在發言中談到,為促進新能源汽車產業的發展,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近年來發布新能源汽車相關標準132項,發布與新能源汽車和充電基礎設施有關的國家計量技術規範121項,對404家汽車生產企業頒發新能源汽車認證證書3031張。

除此之外,工信部也在不斷加強新能源汽車安全監管工作。在乘聯會秘書長崔東樹看來,此次工信部對上述車企的約談整改,事實上是監管部門對新能源汽車生產規範性加強監管的一種體現。

下一步,工信部還將進一步加強對道路機動車輛產品的事中事後監管,與相關部門密切協作,創新監管方式,豐富監管手段,加強信息共享和聯合懲戒,切實保障車輛產品生產一致性和質量安全。

本文為中新汽車原創,歡迎小夥伴分享,媒體如需轉載請在文前註明作者及出處,謝絕任何媒體、自媒體以此文任何內容製作為視頻、音頻腳本,違者將承擔法律責任。圖片來源於網絡。

相關焦點

  • 新能源汽車產品監督檢查結果出爐,25家車企存在問題被工信部約談
    記者 | 侯卓鎧112月8日晚間,工信部發布公告稱,工業和信息化部裝備工業一司約談了前期監督檢查中存在違規問題的25家新能源汽車生產企業,下發責令整改通知書,、按照《公告》管理要求,限期整改存在問題。對此,工信部表示,此次所發現問題為規範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提升生產一致性水平,保障產品質量安全而做出的。值得注意的是,按照有關法律法規和《公告》管理規定,根據違規情節輕重,對違規企業依法予以撤銷或暫停違規產品《公告》、暫停新能源汽車新產品申報等行政處理,並將違規信息納入企業信用記錄,列入後續重點監管對象。
  • 工信部約談25家新能源車企:限期整改存在問題
    封面新聞記者 滕晗12月8日,封面新聞記者從工業和信息化部獲悉,近日,工信部裝備工業一司約談了前期監督檢查中存在違規問題的25家新能源汽車生產企業,並下發責令整改通知書。記者注意到,11月17日,工信部通報,在近期組織的對乘用車、客車、專用車等3個類別的新能源汽車產品監督檢查中,共有25家企業的27個車型存在生產一致性問題。其中,新能源乘用車涉及9家企業9個車型產品,涉及動力電池容量和保護功能、行李箱容積、輪胎規格、標誌標識等項目不符合國家標準或管理規定。
  • 新能源車不合規,多家知名車企被約談_易車網
    作者說:12月8日,工信部裝備工業一司對在新能源汽車產業存在違規問題的25家企業進行了約談,其中不乏知名車企。據工信部官網12月8日消息,為達到規範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的目的,針對11月19日公布的監督檢查中存在違規問題的25家汽車企業,工信部裝備工業一司進行了約談。
  • 被檢查不符合產品規定標準,工信部約談25家新能源車企!
    但在法規層面,L3存在兩個具備駕駛權的主體——人類駕駛員與自動駕駛系統,如何定義兩者之間的邊界——駕駛權、事故責任判定是L3最為關鍵的問題。因此,礙於法規問題,奧迪和沃爾沃雙雙放棄了該技術對於量產車的引用。
  • 新能源汽車利好政策那麼多,為何這些車企卻仍選擇了「辜負」
    產品存在生產一致性問題 25家車企被約談並責令整改  昨日,馬拉車市從工信部官網獲悉,因被檢查出不符合標準規定的產品,北汽、廣汽、廣汽本田、比亞迪、吉利等25家車企已被工信部約談,並收到了工信部的處理決定。
  • 新能源汽車利好政策那麼多,為何這些車企卻仍選擇了「辜負」?
    產品存在生產一致性問題25家車企被約談並責令整改昨日,馬拉車市從工信部官網獲悉,因被檢查出不符合標準規定的產品,北汽、廣汽、廣汽本田、比亞迪、吉利等25家車企已被工信部約談,並收到了工信部的處理決定。工信部在處理公告中稱,為規範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提升生產一致性水平,保障產品質量安全,工信部裝備工業一司約談了前期監督檢查中存在違規問題的25家新能源汽車生產企業,下發責令整改通知書,要求有關企業切實履行主體責任,認真分析問題原因,嚴格按照《公告》管理要求,限期整改存在問題。
  • 新能源汽車利好政策那麼多,為何這些車企卻仍選擇了「辜負」_易車網
    產品存在生產一致性問題 25家車企被約談並責令整改  昨日,馬拉車市從工信部官網獲悉,因被檢查出不符合標準規定的產品,北汽、廣汽、廣汽本田、比亞迪、吉利等25家車企已被工信部約談,並收到了工信部的處理決定。
  • 產品不合規!25家新能源車企被責令整改
    作者:時代財經 潘卓倫 編輯:張澤12月8日,工業和信息化部官網發布題為《工業和信息化部對新能源汽車生產一致性企業作出處理》的公告,稱已經對25家在前期監督檢查中存在違規問題的新能源汽車生產企業下發責令整改通知書。「要求有關企業切實履行主體責任,認真分析問題原因,嚴格按照《公告》管理要求,限期整改存在問題。
  • 生產一致性存在問題!工信部對25家新能源車企作出處理
    為規範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提升生產一致性水平,保障產品質量安全,近日,工信部約談了前期監督檢查中存在違規問題的25家新能源汽車生產企業,下發責令整改通知書,要求有關企業切實履行主體責任,認真分析問題原因,嚴格按照《公告》管理要求
  • 工信部就生產一致性話題約談25家車企
    12月8日,工信部就新能源汽車生產一致性的問題,約談了北汽、廣汽、比亞迪等共25家新能源汽車生產企業,並下發責令整改通知書,要求在規定的時間內整改存在的問題。此次約談,工信部還提出後期將與相關部門密切協作,加強監管的手段和懲戒的程度,來保障新能源汽車生產的一致性和質量安全。
  • 18家車企存在生產一致性問題,商用車個性化碰壁標準化
    工信部對2017年全國各地公安交管部門在辦理新出廠車輛註冊登記時發現的「涉嫌違規」汽車產品進行了逐一核查,確認共有3163輛新出廠車輛存在違規行為。此外,該部在組織2017年度車輛生產一致性監督檢查中,發現部分企業存在實車參數與批准參數不一致、不符合國家標準等違規行為,並於2018年8月24日對去年存在生產一致性問題較多的18家車輛生產企業予以通報。
  • 18家車企存生產一致性問題 提高違規成本是根本
    近日,工業和信息化部裝備工業司對2017年存在生產一致性問題的18家車輛生產企業進行約談,並予以通報。而在今年的4月初,因不符合生產一致性管理的相關規定,工信部已對5家車輛生產企業開出了行政處罰決定書。在全聯車商投資管理(北京)有限公司總裁曹鶴看來,生產一致性問題在行業內,特別是商用車領域較為普遍,而生產一致性問題之所以在商用車領域普遍存在主要還是廠家受利益驅動所致。
  • 新能源車質量參差不齊,工信部:25家車企約談並處罰
    近日,工信部發布了對乘用車、客車、專用車等3個類別的新能源汽車產品監督檢查結果。讓人意外的是,共有25家企業的27款車型存在生產一致性問題。對此,工信部表示將按照相關規定處理,要求省級工信部門督促所在地相關企業儘快查明產品問題原因,制定整改措施並按期整改到位。而在這些受處罰的25家汽車企業中,包括大家耳熟能詳的乘用車企業,如北汽、廣汽三菱、廣汽本田、比亞迪、吉利等,而這也說明了問題的嚴重性。應該說,為規範新能源汽車生產行為,加強事中事後監管,工信部建立了道路機動車輛產品生產一致性監督檢查結果通報制度。
  • 工信部約談廣汽等25家新能源汽車企業;大眾汽車正式落戶合肥...
    編輯丨AutoR智駕 智駕小郎君 工信部約談廣汽、比亞迪、吉利等25家新能源汽車生產企業,責令限期整改 繼工信部對廣汽、比亞迪、吉利、北汽等25家新能源汽車生產企業監督檢查後,12月8日,工信部對新能源汽車生產一致性違規企業作出處理。
  • 能源內參|工信部對25家新能源汽車違規企業作出處理;天齊鋰業子...
    【財新網】  工信部對25家新能源汽車違規企業作出處理  工業和信息化部網站12月8日消息,裝備工業一司約談了前期監督檢查中存在違規問題的25家新能源汽車生產企業,下發責令整改通知書,要求有關企業切實履行主體責任,認真分析問題原因,嚴格按照《公告》管理要求,
  • 騙補導致地方新能源補貼降溫 車企「斷尾」弱勢產品調結構
    (原標題:騙補導致地方新能源補貼降溫 車企「斷尾」弱勢產品調結構)
  • 多家車企表達登陸科創板意向 新能源汽車存活不易
    造車新勢力備戰科創板的熱情也在不斷升溫。《證券日報》記者注意到,由於新造車企業所處的行業正屬於科創板重點支持範疇,自身主打的科技屬性又符合科創板定位,同時有著強烈的融資需求,目前包括奇點汽車、博郡汽車、合眾汽車、天際汽車、前途汽車等多家車企均表達了登陸科創板的意向。
  • 因發布違規信息 51job、百姓網等4家招聘網站被約談
    首頁 > 動態 > 關鍵詞 > 網信辦最新資訊 > 正文 因發布違規信息 51job、百姓網等4家招聘網站被約談
  • 「優等生」領跌三季度業績 車企受累新能源補貼退坡或成常態
    這反映出,目前我國主流自主品牌車企的抗市場打擊能力仍然十分弱,產品布局也非常不平衡。車企並不應該簡單地通過促銷來維持市場份額,而應該在經營理念和產品布局等方面主動反思並作出調整。」海通證券分析師周磊在接受記者採訪時分析。據相關統計,目前中國汽車市場品牌已超100個,每年推出的新產品則多達500多款,中國車市產能過剩已是不爭的事實。自主品牌車企所面對的考驗和困難,將事關生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