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家車企存生產一致性問題 提高違規成本是根本

2020-12-20 中國經濟網

政府部門對汽車行業的監管力度正在不斷加強。

近日,工業和信息化部裝備工業司對2017年存在生產一致性問題的18家車輛生產企業進行約談,並予以通報。

根據《車輛生產企業及產品生產一致性監督管理辦法》,所謂的「車輛生產一致性」,指的是車輛生產企業要保證車輛產品一致性,即保證實際生產銷售的車輛產品的有關技術參數、配置和性能指標,與《車輛生產企業及產品公告》批准的車輛產品、用於試驗的車輛樣品、產品合格證及出廠車輛上傳信息中的有關技術參數、配置和性能指標一致。

而在今年的4月初,因不符合生產一致性管理的相關規定,工信部已對5家車輛生產企業開出了行政處罰決定書。

在全聯車商投資管理(北京)有限公司總裁曹鶴看來,生產一致性問題在行業內,特別是商用車領域較為普遍,而生產一致性問題之所以在商用車領域普遍存在主要還是廠家受利益驅動所致。

多家企業曾兩度上榜

工信部官網信息顯示,在對2017年全國各地公安交管部門在辦理新出廠車輛註冊登記時發現的「涉嫌違規」汽車產品進行了逐一核查,確認共有3163輛新出廠車輛存在違規行為。

違規問題主要集中在未按規定安裝側後防護裝置、車輛產品標牌,未按規定粘貼車身反光標識,車輛識別代號打刻不符合國家標準、隨意鑿改,外廓尺寸和整備質量與《道路機動車輛生產企業及產品公告》或《整車出廠合格證》參數不一致等方面。

與此同時,工信部還通報了2017年新能源汽車生產一致性專項監督檢查中發現的部分企業實車參數與批准參數不一致、不符合國家標準等有關情況。

而早在2017年6月2日,工信部便發布了《關於對2016年嚴重違規的20家車輛生產企業的通報》,依據《道路機動車輛生產企業及產品公告》管理有關規定,工信部將違規車型在公告中予以撤銷,並將違規產品數量排名前20的車輛生產企業予以通報。

法治周末記者對比兩份通報企業的名單發現,有十三家企業均兩次登上榜單,分別是北汽福田汽車股份有限公司、安徽江淮汽車股份有限公司、中國第一汽車集團公司、東風汽車股份有限公司、一汽解放青島汽車有限公司、陝西汽車集團有限責任公司、東風商用車有限公司、東風柳州汽車有限公司、中國重汽集團濟南商用車有限公司、中國重汽集團濟南卡車股份有限公司、北京福田戴姆勒汽車有限公司、南京汽車集團有限公司、成都大運汽車集團有限公司。

此外,本次榜上有名的揚州亞星客車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亞星客車」),曾在今年4月2日已吃到工信部的罰單。

工信部開出的行政處罰決定書中提到,該部在2017年11月開展車輛生產一致性專項檢查,確認亞星客車生產的型號為YBL6121H1QP的客車在轉向助力失效時,轉向力不符合國家強制性標準要求。工信部認為亞星客車的上述行為不符合《道路機動車輛生產企業及產品公告》(以下簡稱《公告》)管理中關於生產一致性管理的相關規定,依據相關規定,工信部責令亞星客車停止生產和銷售YBL6121H1QP型客車產品;責成亞星客車進行為期6個月的整改;並且整改期間暫停亞星客車《公告》新產品申報資格。

商用車為主

從工信部近兩年的通報情況來看,違規企業主要以生產商用車為主的車企。那麼,為何商用車領域會出現如此多生產不一致性的現象?

在多位業內人士看來,這主要與商用車定製現象比較多的行業特性有關。

深圳中為智研諮詢有限公司研究員程高林在接受法治周末記者採訪時稱:「商用車一般是一些大客戶,因具有特種用途來定製產品,或者為滿足自身特色要求,導致定製需求較多,從而出現生產不一致的現象。」

曹鶴對此表示贊同,他說:「由於整個商用車領域定製情況較為普遍,再加上目前整個商用車行業經營狀況不太好,不排除個別商家為了利潤,或者說為了實現盈虧平衡,按照用戶的要求進行與公告參數不一致的生產,這就造成實際產品與《公告》的不一致。」

「對於商用車來說,我國生產一致性問題會出現在生產環節和流通環節,一方面由於涉及各方利益鏈條,所以出現了生產一致性問題;另一方面在流通環節(包括使用環節和銷售環節),尤其是三四線城市比較普遍,一些人對原有車輛進行了改裝,因為如果按照國家制定的標準,過路費、運輸費等的成本就會提高很多。」曹鶴向法治周末記者分析說。

曹鶴認為,不管是出於何種原因,生產不一致性的現象還是不應該出現。

據悉,為保證汽車產品的生產一致性,2010年6月,工信部公布《車輛生產企業及產品生產一致性監督管理辦法》,並於同年7月1日正式實施。兩個月後,工信部聯合公安部下發《關於進一步加強道路機動車輛生產一致性監督管理和註冊登記工作的通知》。其中明確指出:「客車、特別是公交客車生產企業在更換或調整涉及安全、環保等性能的總成、部件時,要嚴格按照『同一型式判定』和『同一型號判定』的原則,開展產品設計、申報和生產,不得擅自更換總成、部件。杜絕違反生產一致性要求,指定特定生產企業和供應商的點單式生產。」

並且針對生產一致性的問題,自2010年以來,國家工信部、公安部等國家相關部門多次開展專項檢查。

然而,從目前現狀來看,雖然國家多次發文對生產一致性問題進行規制並且嚴格督查,生產不一致的現象依然存在。

提高違規成本是根本

至於生產一致性問題為何屢禁不止,在一位不願具名的業內人士看來,除了受利益驅使外,監管不嚴也是造成生產一致性問題普遍存在的主要原因。

「在檢查過程中,如果每輛車都送檢,既不經濟、也不現實,必然採用樣品送檢的辦法。這就要求必須加強使用過程中的檢查,保證送檢車輛與銷售車輛的一致性,在實際過程中,相關部門疏於監管。」上述業內人士說。

曹鶴也表示,生產一致性首先是企業的責任,製造廠家要有生產一致性的管理制度,並按期檢查生產的產品是否與申報公告的產品相符,尤其是在安全性方面是否達到相關標準的要求。然而,由於政府相關部門在監管方面力量不足,導致部分製造企業存在投機取巧行為。即便被查出生產不一致,也不過是取消相關產品的《公告》,相比國外因生產不符合法規產品而導致的巨額罰款,國內的處罰則顯得不痛不癢。

《車輛生產企業及產品生產一致性監督管理辦法》第十條也明確規定,「對於不能保證產品生產一致性的車輛生產企業,工業和信息化部將視情節輕重,依法分別採取通報、限期整改、暫停或撤銷『免予安全技術檢驗』備案、暫停或撤銷其相關產品《公告》等措施」。

深圳中為智研諮詢有限公司研究員程高林認為,要想減少甚至杜絕生產一致性違規問題的發生,必須從三個方面努力,即建立第三方完整且獨立的檢測機構,定期及不定期地進行測評;歡迎消費者及相關其他第三方檢測機構,進行數據檢測,並檢舉及揭發,開展獨立監督;國家應當建立嚴格的懲罰與激勵制度,以「不可違反之代價」懲罰相關車企。

相關焦點

  • 18家車企存在生產一致性問題,商用車個性化碰壁標準化
    工信部對2017年全國各地公安交管部門在辦理新出廠車輛註冊登記時發現的「涉嫌違規」汽車產品進行了逐一核查,確認共有3163輛新出廠車輛存在違規行為。此外,該部在組織2017年度車輛生產一致性監督檢查中,發現部分企業存在實車參數與批准參數不一致、不符合國家標準等違規行為,並於2018年8月24日對去年存在生產一致性問題較多的18家車輛生產企業予以通報。
  • 因新能源產品存在違規問題 25家車企被約談
    12月8日,工信部發布消息稱,近日,為規範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提升生產一致性水平,約談了前期監督檢查中存在違規問題的25家新能源汽車生產企業,並作出處理決定。目前已下發責令整改通知書,要求有關企業切實履行主體責任,認真分析問題原因,嚴格按照《公告》管理要求,限期整改存在問題。
  • 生產一致性存在問題!工信部對25家新能源車企作出處理
    為規範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提升生產一致性水平,保障產品質量安全,近日,工信部約談了前期監督檢查中存在違規問題的25家新能源汽車生產企業,下發責令整改通知書,要求有關企業切實履行主體責任,認真分析問題原因,嚴格按照《公告》管理要求
  • 25家新能源車企被責令整改
    作者:時代財經 潘卓倫 編輯:張澤12月8日,工業和信息化部官網發布題為《工業和信息化部對新能源汽車生產一致性企業作出處理》的公告,稱已經對25家在前期監督檢查中存在違規問題的新能源汽車生產企業下發責令整改通知書。「要求有關企業切實履行主體責任,認真分析問題原因,嚴格按照《公告》管理要求,限期整改存在問題。
  • 工信部就生產一致性話題約談25家車企
    12月8日,工信部就新能源汽車生產一致性的問題,約談了北汽、廣汽、比亞迪等共25家新能源汽車生產企業,並下發責令整改通知書,要求在規定的時間內整改存在的問題。此次約談,工信部還提出後期將與相關部門密切協作,加強監管的手段和懲戒的程度,來保障新能源汽車生產的一致性和質量安全。
  • 新能源汽車利好政策那麼多,為何這些車企卻仍選擇了「辜負」
    產品存在生產一致性問題 25家車企被約談並責令整改  昨日,馬拉車市從工信部官網獲悉,因被檢查出不符合標準規定的產品,北汽、廣汽、廣汽本田、比亞迪、吉利等25家車企已被工信部約談,並收到了工信部的處理決定。
  • 新能源汽車利好政策那麼多,為何這些車企卻仍選擇了「辜負」?
    產品存在生產一致性問題25家車企被約談並責令整改昨日,馬拉車市從工信部官網獲悉,因被檢查出不符合標準規定的產品,北汽、廣汽、廣汽本田、比亞迪、吉利等25家車企已被工信部約談,並收到了工信部的處理決定。工信部在處理公告中稱,為規範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提升生產一致性水平,保障產品質量安全,工信部裝備工業一司約談了前期監督檢查中存在違規問題的25家新能源汽車生產企業,下發責令整改通知書,要求有關企業切實履行主體責任,認真分析問題原因,嚴格按照《公告》管理要求,限期整改存在問題。
  • 新能源汽車利好政策那麼多,為何這些車企卻仍選擇了「辜負」_易車網
    產品存在生產一致性問題 25家車企被約談並責令整改  昨日,馬拉車市從工信部官網獲悉,因被檢查出不符合標準規定的產品,北汽、廣汽、廣汽本田、比亞迪、吉利等25家車企已被工信部約談,並收到了工信部的處理決定。
  • 工信部約談25家新能源車企:限期整改存在問題
    封面新聞記者 滕晗12月8日,封面新聞記者從工業和信息化部獲悉,近日,工信部裝備工業一司約談了前期監督檢查中存在違規問題的25家新能源汽車生產企業,並下發責令整改通知書。記者注意到,11月17日,工信部通報,在近期組織的對乘用車、客車、專用車等3個類別的新能源汽車產品監督檢查中,共有25家企業的27個車型存在生產一致性問題。其中,新能源乘用車涉及9家企業9個車型產品,涉及動力電池容量和保護功能、行李箱容積、輪胎規格、標誌標識等項目不符合國家標準或管理規定。
  • 新能源汽車產品監督檢查結果出爐,25家車企存在問題被工信部約談
    記者 | 侯卓鎧112月8日晚間,工信部發布公告稱,工業和信息化部裝備工業一司約談了前期監督檢查中存在違規問題的25家新能源汽車生產企業,下發責令整改通知書,、按照《公告》管理要求,限期整改存在問題。對此,工信部表示,此次所發現問題為規範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提升生產一致性水平,保障產品質量安全而做出的。值得注意的是,按照有關法律法規和《公告》管理規定,根據違規情節輕重,對違規企業依法予以撤銷或暫停違規產品《公告》、暫停新能源汽車新產品申報等行政處理,並將違規信息納入企業信用記錄,列入後續重點監管對象。
  • 新能源車不合規,多家知名車企被約談_易車網
    作者說:12月8日,工信部裝備工業一司對在新能源汽車產業存在違規問題的25家企業進行了約談,其中不乏知名車企。據工信部官網12月8日消息,為達到規範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的目的,針對11月19日公布的監督檢查中存在違規問題的25家汽車企業,工信部裝備工業一司進行了約談。
  • 三輪摩託車生產一致性問題突出
    《報告》指出,我國正三輪摩託車行業普遍存在車輛超長、超重、超速等違反國家強制性標準《道路車輛外廓尺寸、軸荷及質量限值》規定的生產一致性問題,其中包括宗申、隆鑫、大江、大運、大陽等企業。在近三年的消費者投訴中,涉及違反「生產一致性」的正三輪摩託車型號超過20種。
  • 新能源車質量參差不齊,工信部:25家車企約談並處罰
    讓人意外的是,共有25家企業的27款車型存在生產一致性問題。對此,工信部表示將按照相關規定處理,要求省級工信部門督促所在地相關企業儘快查明產品問題原因,制定整改措施並按期整改到位。而在這些受處罰的25家汽車企業中,包括大家耳熟能詳的乘用車企業,如北汽、廣汽三菱、廣汽本田、比亞迪、吉利等,而這也說明了問題的嚴重性。
  • 18家車企已加入「群聊」!塑料產業或迎新機?!
    日前,華為聯合中國首批18家車企組成了「5G汽車生態圈」,以加速5G技術在汽車產業的商用進程。(排名不分先後) 華為還強調,上述18家企業為「首批」合作夥伴,或預示著未來將有更多企業加入這一生態圈。
  • 車企轉產呼吸機,跨界生產真的可行?
    一、疫情嚴重,車企紛紛轉產呼吸機紐約出現醫療資源緊張跡象,兩名病患共用一臺呼吸機。3月18日,加拿大籍醫學博士彼得·阿提亞在其個人社交媒體發文稱,據紐約一所小醫院的ICU醫生透露,該院目前出現呼吸機緊缺的情況,只能兩名患者共用一臺呼吸機。
  • 被檢查不符合產品規定標準,工信部約談25家新能源車企!
    汽車研究中心或落戶廣州 此前,關於華為造車的傳聞可謂是眾說紛紜。而華為官方也曾表示過,華為集團的BU有著明確的目標,針對汽車領域,聚焦在車載網絡、計算機平臺和基礎軟體層,並提供開放能力和工具鏈,來降低應用遷移和開發難度,促進車企高效開發智能車。因此,相較於取得「主機廠的身份」,華為之前的精力主要放在了智能座艙、自動駕駛等相關的軟體開發領域。
  • 高端動力電池產能不足問題凸顯?聽一聽車企怎麼說
    因而,在協同發展的行業大潮流下,整車企業和動力電池企業都要弄清楚的首要問題是:新能源汽車該用怎樣的動力電池?日前,由中國化學與物理電源行業協會動力電池應用分會攜手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聯合開展的「協同·發展——2017』新能源汽車產業探尋之旅」調研活動調研組一行走訪了8家國內知名整車製造企業。來聽聽它們怎麼說!
  • 美國歐洲進入「二戰狀態」,車企跨界生產呼吸機
    車企, 加入生產大軍 據英國《金融時報》報導,當地時間3月18日,美國兩大汽車巨頭通用和福特均表示,他們正與白宮就利用閒置的汽車工廠製造呼吸機進行談判,以應對日益增長的新冠肺炎病例。
  • 全球第一車企大眾,竟然生產香腸,盤點有哪些「不務正業」的車企
    歐洲車企大眾,居然還生產火腿腸,雷克薩斯竟然也生產滑板!還有本田、寶馬,就連自主品牌的比亞迪、五菱也玩起了副業,下面就帶大家聊聊這些「不務正業」的車企他們的副業故事!大眾汽車——香腸大眾汽車集團創建於1938年德國的沃爾斯堡,創始人世界著名的汽車設計師波爾舍,是一個跨國汽車集團。
  • 銷量好,質量差的車企是哪家?
    如果說特斯拉是一家新晉車企,那麼似乎做工問題還能用不成熟、沒有經驗來搪塞,也確實有相當多的人仍然在用這些理由為特斯拉開脫,總說特斯拉還是一個汽車行業的新兵,這些問題在所難免。對此說法,筆者並不認可,因為作為一個創辦十多年、累計銷量超過100萬輛、年銷量馬上要達到50萬關口的車企,特斯拉實在難稱行業新兵了,在大批量生產的前提下有足夠多的時間與空間給特斯拉改進做工,提升產品品質。然而事實確實,在全球各地,每時每刻都有車主在抱怨特斯拉的質量問題。